有名的起義戰爭,輝煌半年就被鎮壓,頭領竟然被自己的車夫害了
公元前209年七月,有一隊被徵發的農民九百人要從淮河流域開到河北邊境去成守。徵途是漫長的,行軍日期卻十分短促。他們趕呀趕的,趕到一半,偏偏不作美的天公又下起大雨來,道路泥濘難走,要在指定的日期裡,趕到目的地是不可能了。按照當時的規定,誤期就得處死,死亡威脅著每一個人。
僱農出身的陳勝和吳廣是他們的「電長」。陳勝從小就對有錢人感到不滿,一次勞動中,他曾對夥伴說「如果我們有錢了,不要忘記彼此啊」,強烈地要求自己和同伴們的生活情況變好。現在面臨著生和死的十字路口,他和吳廣計議道:「現在逃走,也免不了一死,起義舉大事,即使失敗也不過一死,反正活不下去,不如從死裡拚出一條活路來。」陳勝還分析當時的形勢說:「天下人受到秦朝的殘暴統治,痛恨秦朝已很長久了,……只要我們一起來,一定會到處響應。」
兩人計議已定,就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他們用紅筆在布上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在魚肚子裡。當打開魚肚子,發現綢條,都很驚異。這種帶有迷信色彩的辦法,在當時是起了推動和組織的作用的。起義的條件成熟了。他們利用一次吳廣受到押送軍官笞辱的機會,鼓動憤怒的群眾,衝進營帳,殺死軍官。陳勝激勵大家說:「我們遇雨誤期,按法都應處死,……大丈夫死也要有個名堂,不如闖一闖,也許可以闖出王侯將相的命運來。」大家齊聲贊同。他們設壇盟誓,有兵器的舉起兵器,沒有兵器的,斬下樹枝,掮上鋤頭,竹竿上縛塊白布,打著「大楚」的旗號,就這樣掀起了一場起義。
起義軍很快佔領蘄縣,接著又攻下附近的幾個縣,到達了淮陽,這時軍隊已經很多人了,騎兵千餘,步兵數萬。他們以陳為根據地。陳勝一面派兵四處攻略,以擴大自己的根據地,一面號召天下的豪傑一同起來抗秦。
陳勝對形勢的估計是完全正確的,受盡苦難的奴隸、刑徒和農民們一聽到陳勝起義的消息就響應起義,他們構成起義軍的主力。一部分人企圖一有機會便恢復六國割據的舊政權,這時也憑藉陳勝的聲威,起兵響應或者投奔陳勝。甚至有部分秦朝的官吏也在形勢逼迫下,參加了起義軍。一支以陳勝、吳廣為中心的全國性的反秦起義軍的洪流迅速地形成了。《淮南子》①形容當時起義軍的聲勢道:「天下像一鍋薄粥似的在鍋子裡沸騰起來,幾千裡的地方都被卷進反秦的浪潮裡。
為了消滅秦軍的主力,陳勝分兵兩路西徵,一路由吳廣統率,圍攻秦朝最大的穀倉滎陽(河南滎陽縣東北)。一路由軍事家周文統率,直搗關中。吳廣的一路,遭到秦軍的頑抗,滎陽久攻不下,戰局膠著。周文的一路,卻獲得很大的進展,他路受到農民的支持,隊伍迅速擴大了,打到函谷關時,已有車千輛、軍隊幾十萬人。大軍一直打到距鹹陽不到一百裡的戲(陝西臨潼),震撼了秦朝的統治中心。
正當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時候,農民軍內部也逐漸暴露出種種不可避免的缺點。鑽進起義軍隊伍的六國舊貴族是抱著自己的野心和目的而來的。當他們已經達到了利用農民軍擴大自己的力量和割據一塊地盤的目的後,就不再接受陳勝的指揮,甚至還要進行種種破壞起義的活動。例如舊貴族韓廣自立為燕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魏咎自立為魏王。他們割據稱王后,便一意復闢,放棄了對秦朝的鬥爭,使農民軍陷於孤立的地位。當周文的大軍和秦將章邯進行生死決戰的時候,陳勝一再命令趙王武臣前去支援,舊貴族陳餘、張耳卻竭力勸阻武臣西進,反而勸他北取燕代、南收河內之地,擁兵自重,致使周文勢孤,和章邯苦戰二個多月後失敗自殺。
此外,一部分起義軍領導人開始自滿,也發生內部不和的情況。吳廣圍攻滎陽不下,部將田域,竟說吳廣驕不知兵,假稱陳勝的命令,把吳廣殺害了。
革命形勢逆轉,秦將章邯進攻陳。陳勝親自指揮大軍迎擊,他檄調趙、魏諸軍來救,但他們都不接受命令。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陳勝作戰不利,向東退卻。不幸退到城父(安徽亳縣東南)的地方,被一個叛變的車夫莊賈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