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號王家沙攤上事了!被指換標籤、售賣黴變燒賣

2021-02-16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發黴的王家沙燒賣。  受訪者供圖

買回來一天的燒賣,準備吃時竟發現已長黴斑,且標籤疑似撕掉重貼。

9月27日,網友顏先生在微博發帖稱,上海知名老品牌王家沙於9月26日生產的燒賣,已經發黴長毛,且把原有的生產日期撕掉,重新貼牌。

此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聯繫到顏先生,其表示,26日,他的丈母娘經過王家沙上海南京西路總店時購買了燒賣,進門就放進了冰箱。次日早上,本來一家人打算蒸燒賣吃,但妻子覺得有些奇怪,看著不太新鮮。後來打開看時才發現,燒賣已經長黴斑、發毛。

發黴的王家沙燒賣。  受訪者供圖

「因為是老品牌,特別是父母一代,對他們特別信任,從來沒想過會有發黴變質的問題。」顏先生說,後來查看,發現現有標籤旁邊還有撕過的痕跡。「這就由不得我們懷疑,是不是燒賣原本就過期了,換了個標籤繼續賣。所以才會雖然顯示還在保質期,但已黴變。」

28日,靜安區市場監管局發布《關於網民反映王家沙涉嫌銷售黴變燒麥的初步調查處理情況》。

處理情況表示,針對網民反映王家沙涉嫌銷售黴變燒麥問題,靜安區市場監管局迅速於9月27日上午對王家沙總店開展檢查。經初步調查,網民反映的9月26日該批次燒麥已售完。執法人員在銷售區域查見9月27日批次的燒麥20盒,標籤標註「需冷凍保存,常溫一日,冷凍7日」,感官性狀無異常。現場未發現有撕換生產日期標籤的情況,未查見加工設施、設備異常。該店9月26日曾出現製冷設備突發故障, 可能影響產品的貯存。

目前,靜安區市場監管局已督促上海王家沙總店將燒麥立即下架、暫停銷售,並對製作、貯存、銷售等各個環節開展自查自糾,加強對加工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確保各類設施、設備運行完好,並舉一反三對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強化管理。

此外,27日晚,王家沙工作人員登門拜訪顏先生,了解事件詳情。在顏先生要求下,公司方退了兩盒燒賣的錢共24元。

顏先生告訴記者,發微博只希望商家注意食品安全問題,政府部門加強食品衛生管理監管,希望上海本土品牌可以走的更穩更遠 。

本期編輯 酈曉君

推薦閱讀

監控拍下火鍋店可怕一幕!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坐這個位置


相關焦點

  • 上海王家沙燒賣竟發黴長毛!看得我汗毛都豎起來了~
    據網友顏先生稱,這兩天,他家人在王家沙買回的燒賣,顏先生稱,這盒燒賣是9月26日,他的丈母娘經過王家沙上海南京西路總店時購買的,當時到家進門就放了冰箱。第二天早上,本來一家人打算蒸燒賣吃,但他老婆覺得這燒賣有些怪,看著不太新鮮。。。
  • 上海 — 老字號王家沙
    王家沙點心店初創於1945年,迄今已有六十餘年的歷史。"王家沙"原為王家厙(念she),乃地名。因"沙"是"厙"的別寫,且滬語中"沙"與"厙"同音,同音假借而成王家沙。王家沙點心店雖然因地得名,但因其經營的點心聞名上海,有香鮮滷多的蟹粉小籠,香甜可口的八寶飯,鮮嫩味美的蟹粉湯糰,都在業內享有盛譽。1945年,姚子初等人擇址「王家厙」(今南京西路805號)開設點心店,取名為「王家沙」。
  • 紀錄片《尋味·王家沙》:老字號也可以是"網紅"
    創建於1945年的王家沙,曾承載了無數上海人的回憶,也歷經幾十年的商海沉浮。更曾一度,因為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的空降,而遭遇危機。「點心大王」靠什麼突圍?背後又有哪些商業秘密?由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與王家沙聯袂打造的財經美食紀錄片《尋味·王家沙》,將於今天22:00在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播出。
  • 上海紀錄片《尋味·王家沙》將播,看中華老字號用匠心精神、商業...
    即將於本月31日晚10點登陸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的《尋味·王家沙》 ,便以傲立美食江湖七十多年的王家沙為樣本,展開一番生動趣味的「調研」。今天一早,距離紀錄片播出還有60小時的檔口,節目主創團隊與鏡頭中的「王家沙人」,齊聚位於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總店二樓,提前「劇透」精彩細節。
  • 來自老字號的爆擊!王家沙の鹹蛋黃肉鬆八寶飯,蛋黃肉鬆燒麥前來PK!
    下周就要過年啦~~進入狂歡模式啦~作為上海人的年夜飯,八寶飯一直都是壓軸的甜品,吃完鹹的來點甜的,整個人都色藝得不得了~但是,你們造嗎?有著「上海點心狀元」之稱的王家沙,一年四季都有時令點心,糕點、青團、粽子、湯圓、春卷、熟食……每一種都想買回家~哈哈
  • 中國首部財經美食紀錄片《尋味.王家沙》今晚開播
    由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與老字號王家沙聯袂打造的中國首部財經美食紀錄片《尋味.王家沙》於近日殺青。8月29日,在南京西路王家沙總店二樓舉辦了隆重的新聞發布會。
  • 原來老字號「王家沙」名字是這樣取出來的?
    「王家沙」是上海知名度極高的區片地名,現在指的是南京西路與石門路相交處以及附近一帶,在南京西路805號有一家「王家沙點心店」,也是上海著名的飲食店
  • 上海人又在王家沙排起了長隊!這次竟然是…
    提及八寶飯,上海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王家沙。糯米軟糯,豆沙細膩,就像上海人一樣,透著精緻。△王家沙蛋黃肉鬆八寶飯最最重要的是,面對這個年底新網紅,阿拉上海人再次發揮了「鬧軋猛」精神,樂此不疲在王家沙門口排起了長隊,任由上海寒風冷雨虐撻,風雨無阻。
  • 肥西:百年老字號月餅竟然黴變,本打算送禮的2400個月餅砸手裡!合肥這家月餅大家慎買!
    可是家住三河鎮的王師傅對著家裡的月餅卻怎麼也甜蜜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購買的百年老字號月餅竟然發黴變質了,正因為這樣,2400個月餅幾乎全部要砸在自己手裡頭,王師傅究竟碰到了什麼事兒呢?王師傅說,當時選擇合肥市中和祥有限責任公司,就是考慮它是百年品牌老字號月餅。在質量方面是非常信得過,而且還是三河鎮首推的一家旅遊產品。
  • 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家沙本幫點心製作技藝
    歷史:「王家沙點心店」並不是一戶姓王的人家開的點心店。在今天的南京西路石門路一帶,過去這裡有一個叫「王家厙(she)」的村落。1899年公共租界擴張,這裡被划進租界,因而「王家厙」的地名僅在當地居民中保存。滬語中「厙」與「沙」諧音,因而也被寫作「王家沙」。
  • 王家沙、洪長興、梅龍鎮酒家...幫你解決上海老字號的排隊難題!
    平常我們想要吃到一些老字號的經典美食那可是少不了要排長隊,尤其是夏天到了,更是一件令人煩惱的事。不過這點小困難是難不倒我們萬能的節目組!
  • 上海灘老字號還有出路嗎?選擇「狗帶」還是....從老半齋成「網紅」說起
    昨天微觀上海進行了報導尷尬了!這家上海老字號得了個零分!其他老字號是不是也該拿出點行動來?·王家沙·在南京西路王家沙總店看到店內售賣熟食的窗口前三名女服務員坐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服務員還在啃蘋果「與路邊攤、黑暗料理沒什麼區別」
  • 別去網紅美食排隊了,這14家老上海的味道,100年不過時
    老上海人心中的「網紅」吧老字號的清真餐廳,上一輩人晚上就來這裡吃冷麵啦,冷麵澆頭超多,鱔絲冷麵和嫩牛肉冷麵都是上海人愛吃的澆頭。伊斯蘭餐廳是老字號的清真飲食店,它家的牛肉鍋貼曾經獲得過上海烹飪協會頒發的上海名特菜點稱號,來伊斯蘭不吃牛肉鍋貼等於沒來。其他還有牛肉小餛飩、粉絲湯、麵條類的,品種蠻多,店門口的招牌看上去也有異域風情。很多都是老食客都是慕名而來的,想吃正宗烤串的也可以來試試口味。
  • 舌尖上的老字號
    老吃客們都知道,老字號要儘量挑吃中飯的時候去。一些老飯店的頭牌師傅都是上了歲數的,保留了早報導早下班的習慣,下午就要收勺走人的,所以能吃中飯就別等到晚飯。如果是要外帶回家「孝敬」爹爹姆媽的,也要留出充足的排隊時間,名氣響點的老字號外賣部幾乎都是要排隊的,如果碰到逢年過節排隊時間更不會短。當然,要是買到了帶回家,那肯定是對長輩的超級馬屁了。
  • 一江三省魁龍珠 包子燒賣千層糕
    老字號、新生代,招牌林立。還是富春茶社地道,中華老字號的牌子硬錚,關鍵是一襲詩畫茶點的接地傳承。清光緒十一年,挑擔叫賣花卉為生的陳靄亭先生,創辦了富春花局,坐地經營四時花草、八方茶客。清宣統,即1910年,陳步雲將花局改為迎合揚州上流人士、文人雅客的茶社,獨創富春飲食文化,書寫揚州「城市名片」。
  • 上海小吃節來啦!老字號、網紅都有!正餐夜宵都打折
    上海小吃節來啦!老字號、網紅都有!正餐夜宵都打折 上海小吃節來啦!老字號、網紅都有! 上海各類網紅食品的「後浪」 一浪接一浪從不停歇 每每都能看到上海人的排隊身影 好了,吃貨們又能看過來了!
  • 十二家上海老字號,全部吃過才算的上真正了解上海!
    跟著玩樂君一起去回憶魔都這些老字號,全部吃過才算得上品過上海的老味道~上海哈爾濱食品廠成立於1936年,前身是福利麵包廠,當年創辦人楊冠林曾在哈爾濱做過麵包生意,而後來到上海闖蕩,將俄羅斯風格融入到麵包生意中,因此得名「上海哈爾濱食品廠」。
  • 老字號、網紅統統打折!上海小吃節今日開幕,趕緊來普陀這個主會場!
    上海小吃節今天開幕啦講起吃阿拉上海寧真的是扎勁各類網紅食品一開賣總都能看到上海人排隊的身影>現在好啦從今天起(15日)到6月15日可以在上海小吃節吃過癮啦老字號、網紅都有你能想到的小吃品牌都打折快看看有沒有你想吃的吧
  • 老字號精緻出圈 | 這些地道美食,讓老上海人無法抗拒!最後一家更是... ...
    對於老上海人來說,甜蜜的回憶總是離不開上海老字號食品店。
  • 這家300年老字號藥房,現在變成年輕人愛逛的藥妝店|上海買吃逛
    記者 | 張欽編輯 | 牙韓翔11987年,日本人松本清決定把自己的藥店換一種模式經營。他調亮了門店裡的燈光,讓路人覺得不是生病的人才會進來;並且開始出售化妝品、小食品和飲料。現在,上海的一家老字號藥店也在嘗試著這種模式。上海四川北路1276號的雷允上藥房,已經開門營業近70多年,它前身是上海第五醫藥商店。但如果你最近再來到這裡,會發現它已經大不一樣。過去藥店櫃檯式的陳列方式全都被五至六排開放大貨架取代,像是在日本藥妝店裡那樣,你會立即置身於一排排化妝品、洗髮水或者零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