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曾經殲滅了敵人的主力部隊,但是在這個地方,卻遇到了對手

2021-01-18 歷史放映機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很多人認為可以過上一段時間的平安生活。但是殊不知,另外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在解放戰爭的初期,第一場戰爭歷經了幾天的時間,最後以國民黨的主力覆滅,結束了這場戰鬥。毛主席在得到戰果後,更是非常的激動,因為將敵人的這支軍隊擊潰,幾乎就是打破了蔣介石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前期蔣介石到處宣揚,說這74師是他手下的王牌,不管是將領,還是裝備,都是他軍隊中最頂尖的。我們黨在面對這支軍隊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的擔憂,畢竟看表面,實力相差還是很大的。但是國民黨萬萬沒有想到,在粟裕的率領下,我們黨的軍隊可以說用最小的損失,拿下了這場戰鬥,他口中所謂的精英軍隊,不值得一提。

蔣介石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的態度幾乎和毛主席的恰恰相反,仿佛他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其實我們回顧這場戰鬥。可能就是老天在幫助我們。國民黨這邊的供給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在作戰的這幾天,沒有下過一場雨,作戰的士兵也只得到了很少的水。就這樣,他們輸在了這個細節上。

本來我們繼續乘勝追擊,可以將敵人全部擊潰,但偏偏半路又衝出來一個胡璉。他在作戰上很是謹慎,粟裕雖然用兵如神,也要用盡全身的計謀對抗。在戰鬥了一段時間後,也沒能再現之前的神威。最終粟裕經過思考後,決定進行撤退。

相關焦點

  • 這次戰役,粟裕僅用7000人打敗了30000敵人,不得不服
    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對日寇和國民黨反動派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新四軍迅速佔領了蘇北黃橋區域,這個地方,往北是江蘇東部平原,往南就是長江,地理位置有著天然的優越性,對鞏固抗日根據地、打開華中抗日新徵程,有著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黃橋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切斷了國民黨頑固派和江南頑固派的密切聯繫。
  • 等遇到粟裕,三戰三敗
    左為薛嶽,右為粟裕在解放戰爭中,曾經的國軍名將擁有城市和交通優勢,佔據兵力和裝備的絕對優勢,但在與粟裕的交手中,精銳部隊三次被成建制的被滅,其軍事生涯也就半結束了。但對於粟裕而言,這就是戰機。15日晚即指揮部隊進行穿插,第二天早上已經完成包圍,獲得戰場優勢。之後就是一面集中兵力攻擊,一面阻擊援兵。三天後,國軍69師全軍覆滅,開啟了殲滅整編師的先例。這也應了張靈甫的那句話:「新四軍無論戰略戰術戰鬥皆優於國軍。」
  • 粟裕與張靈甫首次對決,部隊打紅了眼,74師俘虜幾乎被殺完了
    兩淮失守後,國民黨軍將我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主力壓縮在運河以東的沭陽、漣水、鹽城、東臺一個狹長地區。而在這一狹長地區內,漣水則是關鍵,因為漣水的地位太重要了,他處於這個狹長地域的中間位置,如果漣水被國民黨軍佔領,就好比一根扁擔從中間斷掉了。所以國民黨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把目光看向了漣水,而粟裕也將目光看向了漣水。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然而,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比一山高,薛嶽雖然厲害,可他遇到了一位比他更厲害的人物,這位人物就是我軍有著戰神之稱的粟裕大將。粟裕大將善於審時度勢,創造、捕捉戰機,尤以敢於打大仗、硬仗和連續作戰聞名於世。
  • 「示形於南,擊敵於北」,為了迷惑敵軍,粟裕在魯南大擺迷魂陣
    根據敵情,陳毅、粟裕也制定了一份作戰計劃,準備集中50個團先粉碎南線敵軍,作戰意圖是放手誘敵至臨沂以南地區,以一個主力縱隊正面阻擊敵中路部隊,誘使左右兩路敵軍突出,然後集中主力殲滅易於殲滅的一路;此作戰方案偏於保守,在2月3日的嘗試性進攻中敵軍不僅沒有突進,相反左右兩路部隊有向中間靠攏的趨勢;我軍作戰歷來是戰略上以少勝多,戰役上以多勝少,南線敵軍重兵密集不易分割,北線敵軍又趁勢佔領萊蕪
  • 粟裕「鬥膽直陳」:華野暫不過長江,毛澤東主席從善如流
    11月20日,粟裕向中央軍委電告:部隊南下豫皖蘇後,脫離後方,連續作戰十分疲勞。部隊紀律不好,缺乏幹部,在開展新區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難。有些縱隊知道不久將去江南,另有些縱隊及部隊則以為野戰軍不會久留一地,遲早是要走的,故對地方工作不願下大力進行。如果不能鞏固豫皖蘇新區,進軍江南就是一句空話。
  • 戰神粟裕:任華野副司令,從眾將皆不服,到指揮百萬大軍如臂使指
    但是從山東地區南下到淮北地區作戰的山東野戰軍就沒那麼順利了,雖然全殲了國民黨軍整編第69師第92旅,但是在攻打泗縣時,遇到了桂軍兩個團的猛烈抵抗,當時淮北正處於雨季,山東野戰軍的士兵又大多數來自北方,戰鬥進行得異常艱難。在付出巨大的傷亡後,陳毅下令部隊撤出泗縣。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要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他有4條理由
    而華東野戰軍主力東移後,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粟裕面對國民黨軍的步步緊逼,曾經考慮過兩個殲敵方案:1,如果國民黨軍放膽前進,即適時集中主力,擇其一路殲滅之;2,如果敵人仍然密集靠攏,步步為營,我則再後退一步,以攻取濰縣為餌,誘殲援敵於運動之中。
  • 粟裕:十大將之首 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毛澤東同志曾經稱讚粟裕:「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幾番思索,幾番選擇,粟裕最終選定了「掏心戰術」,因為「車橋處敵中心地區,是敵人的心臟,工事堅固又有日軍駐守,敵人自以為安全,而敵人認為安全的地方,正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這是戰爭的辯證法」。「採取掏心戰術,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必能收出奇制勝之效」。粟裕判斷:車橋地處中心,來援方向較多,敵兩個師團部的駐地徐州、揚州,距車橋都比較遠,估計不一定來援,其主要增援方向可能來自淮安。
  • 毛主席為何說粟裕立了第一功?
    (電文詳細內容附後)收到粟裕的「齊辰電」之後,中央第二天就給了回復,這個回電對粟裕是極大的肯定,用粟裕晚年的話說就是:「這個電報雖短,但是字字千鈞。」粟張,並告華東局、陳等,中原局:齊辰電悉。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
  • 粟裕以反突破對付強敵突破,講了四點原因,陳毅聽完拍手叫好
    這就是蔣介石的方針,他吸取了先前宿北、魯南、萊蕪等戰役的連戰連敗的教訓,想要將部隊團團圍住,不留空隙,不讓我軍各自為戰,這樣就擠壓了我軍的戰場空間,在戰略層面和戰役態勢上佔據主動。戰爭爆發之初,由於國民黨各部緊抱不放,所以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一時找不到戰機,數次制訂的分割殲滅計劃也未能實現。
  • 「古有韓信,今有粟裕」,你怎麼看?
    粟裕將軍據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主席曾經先後三次同時提及韓信與粟裕。1958年8月15日,主席第三次提及這個話題。以韓信的「背水一戰」和粟裕的「淮海戰役」為例:他們的作戰區域都不是預設的主戰場;他們所率領的軍隊都屬於「偏師」,且兵力遠遠少於對手;但是,他們都在次要戰場上取得了空前的勝利,無形中把次要戰場導成了主戰場,直接改變了戰爭形勢。
  • 饒漱石責問打了勝仗的一師,日軍俘虜卻說:絕妙計策,粟裕埃拉伊
    (二) 我主力部隊經過冬季練兵,戰術、技術都有新的提高。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取得戰役勝利有很大把握。(三) 在蘇中地區敵我力量上,我軍雖處於軍事及技術方面的劣勢,但不是絕對劣勢。特別在群眾基礎上,我軍有著極大的優勢。
  • 奇襲——粟裕與官陡門之戰
    官陡門四周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粟裕稱這裡如同「象棋盤中心卒前邊的渡河點一樣」。1937年12月10日,日軍侵佔蕪湖後,即在飛機場屯駐重兵,將官陡門作為重要軍事據點,沿扁擔河兩岸修築防禦工事,設置三層鐵絲網和障礙物,在西、南、北三面構築炮樓,三處互為掎角,易守難攻,極為險要。這個看似極為安全的地方,卻正是新四軍出奇制勝的地方。
  • 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不僅是響噹噹的威名,他的戰爭指揮藝術也非常了得,他統率的整編第11師是國民黨軍中的「五大王牌」主力之一。整編第11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軍第18軍,18軍下轄第十一師、第十八師、第一一八師,1946年,第18軍改編成整編第11師。這支部隊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
  • 主席拍著桌子說:我提議粟裕算一個,總理聽了搖搖頭!
    主席聽完點點頭:「就按總理說的辦,粟裕不當元帥那就必須當大將,而且是十大將之首」。眾所周知,粟裕大將是我國開國元勳,我軍著名的軍事家,十大將之首。粟裕一生指揮大小戰鬥數百場,殲滅國民黨王牌74師,淮海戰役大捷等,都是響噹噹的輝煌戰績,而且自身六次負重傷,死後頭部骨灰取出三塊彈片,被夫人捐贈給軍事博物館珍藏。今天就和大家揭秘,粟裕大將為什麼拒絕元帥授銜?
  • 新中國的兩大戰神,軍界雙子星林帥和粟裕,軍事上誰更厲害?
    在遼瀋戰役中,我方的主力部隊是林帥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參戰兵力達到70萬,這是在與國民黨的對戰中我方兵力數量首次超過國軍的一場戰役,在主席嚴令下南下錦州,在歷時52天後,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東北全境獲得解放,國民黨軍隊被殲滅47萬餘人。
  • 張靈甫犯了6個「兵家大忌」,其一對手是粟裕,第二上級是李天霞
    張靈甫犯了6個"兵家大忌",其一對手是粟裕,第二上級是李天霞在1947年,我軍在山東隊孟良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進攻,而固守在孟良崮的正是國民黨的王牌主力之一的74師,而這支部隊的師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靈甫,而最終的結局就是
  • 粟裕的兩次「死亡」經歷,一次中彈昏迷,一次被當作烈士哀悼
    1927年8月1日,粟裕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9月,南下廣東的起義軍主力部隊在潮汕地區遭到失敗,粟裕所在部隊在饒平與未德率領的11軍25師和9軍教育團會合,向西北方向轉移。10月17日,朱德在武平縣指揮部隊打退了敵人兩個團的進攻,命令粟裕所在排佔領武平城西門外的山坡,掩護大隊轉移。在阻擊敵人的戰鬥中,一顆子彈從粟裕右耳上側顳骨穿了過去,他只覺得頭部受到猛烈一擊,就倒了下去。這時全排已經完成接護大隊的任務,迅速組織撤離。但是粟裕還躺在地上,處於昏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