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百年料亭,和山村是個年輕的店,地點在冷清的居民區裡,門臉也很鄰家。餐廳的氣質就如奈良這個城市一樣,淳樸自然,沒有一絲造作。店主山村信晴在奈良老店菊水樓工作多年,到了五十歲才自己開店,十二年時間已經拿到米其林三星(是奈良唯一一家米三餐廳),可謂厚積薄發。食前酒是慄酒,很應季,慄子味和酒味交融,柔和醇厚。這種濃稠的甜酒就是古人所說的「醴」吧,唐人極喜,「李太白好飲玉浮梁」說的就是這類酒。現在陝北人家也會釀飲這種稠酒,只是不主流了。
先付是鮑酒蒸和松茸。清酒煮的鮑魚口感脆彈,搭配爽脆的松茸,既相似又不同的觸感,兩者味道上也皆是溫和而鮮美,有重複也不衝突,很舒服的搭配。小料是獨活酢物配柚子,一直對獨活草這個名字很感興趣,聽說它的葉子很香,但在小料裡還是酸味和柚味比較突出。
椀盛是松茸海鰻土瓶蒸。先在露庵菊乃井吃了高度相似的一道菜,所以有些審美疲勞。看來這道菜是關西餐廳秋季保留項目。不同的是和山村家加了車海老和銀杏,增加了「脆」的口感,層次更豐富。松茸的選料也比菊乃井更勝一籌。
薄造り是關於虎魚的故事。虎魚那囂張而醜陋的外形還挺不討喜的,而且背鰭有毒,不知勤勞勇敢的日本人是怎麼愛上它的。雖然這道菜只是關於虎魚,卻不單薄。虎魚肉刺身、虎魚皮和虎魚肝,是三種截然不同的質感,充滿膠原蛋白的魚皮在口中跳躍,尤其出彩。搭配脆的小山藥球、柑橘酢、辣味蘿蔔泥和小蔥,也很別致。造り是吞拿大腩、魷魚、甘海老和比目魚。刺身盛在特質的冰碗裡,雖然不是個節約能源的做法,但有這份心思,店家也蠻拼的呢。切著細密花刀的魷魚入口綿韌,在唇齒之間頑皮遊戲,有著恰到好處的阻力感。甘海老甜糯無比,甜糯到可以勾起很多柔軟甜蜜的回憶,好吃得讓人感傷。小料上,菊花細嫩而甜美,比菊乃井的用料好很多;迷你紫蘇錦上添花,可以中和大腩的肥膩;柑橘酢做成了Jelly,很恰當的做法。小山裕久曾經分析過酸味在口中的變化。因為酸味容易引起人唾液的分泌,而唾液反過來又會稀釋酸味,所以傳統上日本廚師會把酸味的食物做得很酸,為唾液稀釋過程留出餘地,但這樣剛入口的時候就會覺得過酸。所以,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將酸味固體化,比如做成jelly,通過延遲酸味的釋放時間來製造更好的味覺體驗。雖然很多餐廳是將八寸當做華麗的開篇(前八寸),和山村的八寸卻是安排在刺身之後、燒物之前出場,起到承前啟後和調節心情的作用。雙子座的人都會喜歡八寸吧,看到各種食材、各種創意的密集組合,就覺得心裡踏實而酣暢了。和山村的八寸確實有趣而美味。海膽豆腐點綴一點山葵,極簡單的搭配,但食材的原味已經讓人意亂情迷,豆腐如酪的質感甚至比細滑的海膽更令人印象深刻,之後再去別家也沒有吃到這麼美好的豆腐了。
秋天是柿子的季節,無論在中國,還是日本。但與中國的澀柿不同,日本的甜柿皮厚味甜、無澀感。柿子不算什麼高貴食材,但可貴處在於等待柿子成熟到恰到好處時入饌,尤其是製作柿子盅時,太熟不好成型,太生不好入口。所以柿子蔬菜沙拉,雖然蔬菜爽脆可口,但樂趣在於豪放地吃掉柿子盅。
其他的幾個小菜也各有千秋。板矢貝與秋葵碎,山葵以類似小料的方式呈現,有細微的脆感,粘液又剛好可以hold住所有細碎的部分,是個不錯的思路。章魚籽特别致密,入口有種此起彼伏的輕微爆裂感。最後吃一點提子配蘿蔔泥,爽口極了。燒物是鹽燒帶籽香魚配蓼酢。香魚是日本人特別喜歡的一種魚,說它有類似西瓜的香氣,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玄,但香魚的香脂與內臟的苦味結合確實是獨特的味道。香魚的一生短暫,每年冬季幼魚入海過冬,春季逆流入河,逐漸長大,一路向河流下遊洄遊,到秋季產卵後大多數成魚都身體虛弱而死。因為只有一年的壽命,香魚又被稱作年魚。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是日本文化所偏愛的意味吧。十月是香魚產子的季節,吃帶籽香魚正當季。北大路魯山人說,香魚這種美麗端莊的魚,三四寸鹽烤最好吃,抱籽了精氣就讓魚籽吸走了,香氣少了,肉也粗俗。雖然他老人家說話一向刻薄,這點倒說的不無道理。魚籽雖美,烤制火候也不錯,魚肉卻不覺得特別芬芳,而且骨頭也沒那麼柔軟了。冷物是蟹肉、湯葉、蟹味菇和酸橘jelly。湯葉極軟糯,蟹肉和蟹味菇相得益彰,搭配的山藥碎和上面出現的秋葵碎異曲同工,別有趣味。焚合是海老芋、青茄子和藕丸。藕丸香嫩,茄子脆軟,芋頭軟糯,溫暖窩心的一道菜。御飯有四種,慄子飯、沙丁幼魚飯、烤鱈魚子湯飯和蟹肉粥。
甜點比較簡單,芒果、蜜瓜、葡萄果凍。學廚藝,也學陶藝,山村主廚的視野原本就不只局限於刀俎間,而是崇尚魯山人所說的食與器交融的境界。店裡的很多食器出自他手,對食物和器物的搭配上也獨具匠心。比如盛鮑魚的銀杏葉形狀的小碟和盛薄造り的楓葉圖案小碟都是應季圖案的器物,盛造り的盤子有著古雅的貝殼紋理,盛香魚的長碟也修長清幽,給食物增色不少。
餐廳老闆娘雖然英語不太通,但服務周到而熱情,那種用力生活的勁頭很打動人,甚至讓人覺得語言完全不是溝通的障礙。
很多去過和山村的食客都會覺得這是個可愛的店吧。相比高高在上的料亭,它既有堅持傳統的部分,又不矯情;並不是無懈可擊,卻充滿誠意和驚喜。
<莫矜持> 猛戳右上角圖標,分享至朋友圈。
<要果斷> 點擊圖標下方「丸食堂」,關注這頭吃貨。
<別衝動> 不要理右下角的「舉報」按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