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一「爨」字,讀懂曲靖城

2021-01-12 偉光匯通

寫下一「爨」字,需要多少筆畫?應該讀什麼?字義是什麼?在雲南很多城市街頭,瀰漫著「爨」字文化的氣氛,沿街的小吃店,都打著「爨」字招牌。而正是這個落筆複雜、生僻陌生的漢字,背後是隱藏的是一段關於雲南曲靖長達400餘年的地方文化史。

2012年,央視《探索·發現》所做的《爨碑驚奇錄》紀錄片中提到,上世紀70年代末,一批幾經輾轉的日本遊客來到雲南,直指曲靖,說要去朝聖,但他們的請求被委婉地拒絕了。

無奈的日本遊客只好朝著曲靖方向虔誠跪拜,並且發誓,總有一天他們會到曲靖來參拜。

曲靖究竟有什麼讓他們如此痴迷?

一字識曲靖

爨,音cuàn,字形結構很複雜,爨字的本意一是為燒火做飯,二是灶。三國、晉、南北朝時期由南中佔統治地位的建寧(雲南曲靖地區)大姓爨氏集團演變而來。或許,誰也不曾想到,一個姓氏和一座城就此結下不解之緣。

沿著滇東高原向黔西高原過渡地帶的烏蒙山脈,可以到一座美麗的滇中小城——曲靖。

溯源而上,「曲靖」城市一名的出現,最早是在《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將「曲州」、「靖州」中各取第一個字「曲」和「靖」,合起來稱作「曲靖州」。

《徐霞客遊記》中記載: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而名亦因之。

作為雲南省下轄地級市,曲靖地處珠江源頭,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交界處,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歷來是中原掌控邊疆地區的橋頭堡,兵家必爭之地,從秦代就有五尺道,紅軍長徵也兩次經過曲靖,毛主席潑墨留下「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恢弘詩句。

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漢末,在這裡,遠離封建中央王朝統治的西南邊陲,出現了一個長達500多年的爨氏地方王朝,其勢力範圍包括了今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東部及越南北方部分地區。

曲靖陸良,一舉成為爨氏地方王朝統治南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爨氏王朝通過修德修文,創造了燦爛的地方文化——爨文化。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經》賁卦彖辭

爨文化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間,歷史書籍對這段歷史少有記載,故此給南中爨氏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如今,只有保存完好的《爨龍顏碑》和《爨寶子碑》還在默默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爨寶子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東晉安帝乙已年(公元405年)刻,用筆結體與《中嶽嵩高靈廟碑》極相似,在隸楷之間,康有為評其:"端樸若古佛之容","樸厚古茂,奇姿百出"。現碑石在雲南曲靖市第一中學校園內,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爨碑文字

《爨龍顏碑》始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與爨寶子碑相比,此碑較大,通高3.38米,上寬1.35米,下寬1.46米,厚0.25米,碑陽正文24行,行45字,共 927字。它是現存晉宋間雲南最有價值的碑刻之一。爨龍顏碑現存陸良貞元堡小學。碑文追溯了爨換家族的歷史,記述了爨龍顏的事跡。為後人研究爨換家族及晉南北朝時代的雲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爨氏中原文化之雄厚功底,在兩爨碑中也得到充分的體現。兩爨碑中,其碑刻集中地體現出東晉、南北朝時期漢字從隸向楷過渡的特點,並大量使用廠北魏碑文中流行的古體字和俗(異)字。此外,兩爨碑為典型的漢碑風格,其碑文採取了前序後銘的漢碑格式,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原文化已深入到雲南腹地,成為邊疆主體文化之源。

一城載春秋

曲靖作為爨文化的發祥地,二爨之鄉,是整個南中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氛圍濃厚,享有「獨步南境,卓爾不群」的特殊地位。

寫下一「爨」字,讀懂曲靖城。

2018年,偉光匯通落子云南曲靖,深入挖掘曲靖博大精深的爨文化資源內涵,匠心打造「中國·爨城」文化旅遊小鎮,充分釋放爨文化在歷史文化資源、精神文化資源、經濟產業方面的重要價值。

作為偉光匯通回歸雲南布局滇東的重點文化旅遊小鎮項目,「中國·爨城」在項目建設的同時將對爨文化進行深度挖掘,通過「爨學」、「爨體」、「爨氏」、「爨人」、「爨樂」、「爨居」的深度提煉,將爨文化在小鎮全面落地,打造一個具有體驗感、文化傳統風俗的文旅地標。

「中國·爨城」位於曲靖市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用地毗鄰南小線交通主幹線公路,與曲靖市鐵人三項體育公園相鄰,依山傍水,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是曲靖市經濟開發區重點區域、曲靖市發展的門戶。

「中國·爨城」結合現有水系和山體等自然景觀空間及內部廣場等景觀,形成「一心一廊一帶五軸多節點」的點、線、面結合的景觀系統。通過花海倩影、爨君之路、圖騰公園等多個節點,豐富小鎮的景觀特色及建築形式,打造出一個具有獨特歷史特色的文化小鎮。

「中國·爨城」的建設不僅標誌著曲靖市首個國家級示範小鎮的落地,更是爨文化的深度解讀和外化落地,這裡將作為曲靖市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會客廳,成為城市文化旅遊、生活休閒、康養度假、購物娛樂的理想之地。

誰說滇東無旅遊,雲南也不只有大理、麗江、香格裡拉......

未來,來美麗曲靖不僅能領略旖旎絕美的自然風光,到中國·爨城欣賞博大精深的地方文化,你定會與這座「特色+生態+文創+旅遊」魅力城市相見恨晚。

相關焦點

  • 我敢說,朋友圈裡50%的人不知道「爨」字怎麼讀
    寫下一「爨」字,需要多少筆畫?應該讀什麼?字義是什麼?在雲南很多城市街頭,瀰漫著「爨」字文化的氣氛,沿街的小吃店,都打著「爨」字招牌。而正是這個落筆複雜、生僻陌生的漢字,背後隱藏的是一段關於雲南曲靖長達400餘年的地方文化史。
  • 爨,認識這個字嗎?很有文化底蘊,爨體字還很漂亮!
    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齊謂之炊爨。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凡爨之屬皆從爨。這個字的讀音是cuan,四聲。繁體字是這樣寫的。這張圖能很直接的說明這個字的含義。這個爨字,簡化了還有30劃,這麼複雜的一個字,居然還有一個字體。
  • 舌尖上的爨味:霑益小粑粑,馳名雲南的名食
    此時的霑益稱益州,是當時曲靖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霑益小粑粑也隨著三條主要傳播路線(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南盤江水路)走出雲南,為更多人所認識。曲靖小粑粑年代記憶在曲靖地區,有段民謠流傳甚廣「曲靖韭菜花,霑益小粑粑」對於曲靖人來說,吃小粑粑是打小養成的習性,大抵都和喜慶有關。
  • 彩雲之南看曲靖,爨文化發祥地的獨特民族文化風情!
    自古是「南蠻之地」,現在被認作是「邊疆的內地」,爨文化的發祥地,曲靖的民族風情是怎麼樣的?別說是外省人,在大多數曲靖人看來,自身及周邊的人,大都是漢族,在曲靖,感覺離少數民族很遠,曲靖是和民族不怎麼掛鏈得上,基本沒有什麼民族文化風情。
  • 你可以用「爨體」字編輯文案了
    居然有爨體字庫,居然一下子還搜索到兩個,居然大爨字體庫才剛剛上線不久!2我有點激動,歡快地使用起來。一邊感嘆曲靖的爨文化發展終於向前走了一步,一邊頓時抑制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時想請教一下各位大神,這兩種字庫裡的字,哪一種更適合廣告文案呢?
  • 曲靖歷史上這些風雲人物,你知道幾個
    嘉慶時期進士,曾任三品兩淮鹽運使,這個職位太肥了,沒幾年楊本昌積累了大量財富,辭官回曲靖置辦田宅,因為買下了曲靖城內200多間房屋,送外號「楊半城」,時下老一輩曲靖人仍熱議。爨龍顏碑爨龍顏,曲靖陸良人,爨龍顏:字仕德,東晉/南朝宋人。南中地區爨氏政權繼承者。
  • 李宗瑋教授:二爨雄風 南朝獨秀——楷書中的異樣法則
    《爨寶子碑》立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爨龍顏碑》立於南朝劉宋大明二年(458年)。之所以分大小,是因為形制有差別,不是以立碑前後為依據的。《爨龍顏碑》高3.38米,寬1.46米,字有927個,墓主爨龍顏享年6l歲。《爨寶子碑》僅高1.85米,寬0.7l米,字有403個,墓主爨寶子享年僅23歲。然而兩碑並譽書壇,俱為神品,則是無大小前後之分的。
  • 爨 怪字背後年俗多
    N海都記者 李帥 海都訊 「爨」這個字,認識它的人不多。它讀作cuàn,本義是燒火做飯,後來指「灶」。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景山說,「爨」字並不神秘,因為家家都有灶,家家過年都要祭灶神。 有人說,這麼多筆畫,誰記得住呀?甘先生說,這個字還有個順口溜,叫做「興字頭,寶蓋腰,森林底下大火燒」。
  • 「爨」姓怎麼讀知道嗎?汪涵曾想改名叫汪爨爨
    因為認識這個字的人太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簡化字,爨保園的父親將「爨」簡化成了「串」字。儘管如此,在給別人介紹的時候,爨家人還是喜歡說自己姓爨。麻煩老師纏著問他的姓害他沒考好爨保園小時候,父親就一遍遍地教他一個字:爨。因為這個字少見、複雜,這個姓從小到大沒少給他惹「麻煩」。
  • 運城,一個叫「爨」的村莊
    「爨」,《廣韻》注為「七亂切」,今普通話讀作cuàn。它的主要義項有兩個,一曰「炊爨」,一曰「姓氏」。在中條山下,山西夏縣境內,魏國故都安邑城附近,就有這樣一個名字叫「爨」的村莊。當年駐軍的村莊都稱「韓王村」,為示區別,分別呼作「陳家韓王」「喬家韓王」「樊家韓王」「杜家韓王」等等(「王」字方音讀「月」)。還有的村莊以「師」命名,呼做「北師」「南師」,而行轅所駐的地方呼做「轅村」。至於「爨村」,則是因為駐紮火頭軍,是炊爨之所而得名。至今「爨村」村東還有一大片耕地叫做「校場地」,相傳是漢軍演武練兵的場所。
  • 【曲靖金麟灣愛情小鎮】紫色普羅旺斯的浪漫之旅
    其小鎮裡面包含千畝花海、溫泉酒店溫泉體驗區、愛情小鎮商業街金麟灣婚紗攝影、影視拍攝基地野外露營基地、農莊、萬國溫泉兒童大型水上樂園、山地自行車項目、水中島國曲靖美食民俗一條街等按出發時間,掃碼下圖二維碼搶購線上報名:通過哈遊記公眾號報名線下報名:昆明市盤龍區金瓦路8188號  昆明花之城公交車有29  K9  60路報名資料:1.姓名 2.身份證號  3.電話號碼  4.70歲以上健康證明繳款時間: 11月2日 11月4日,每天下午13:00-17:30繳款地點:昆明市盤龍區金瓦路
  • 「反串」居然和「爨」這個字有關(附精彩視頻)
    「反串」居然和「爨」這個字有關?!來源於「爨」這個字! 爨(拼音cuàn),作為動詞它有「燒火做飯」「燒煮」「焚燒」的意思,作為名詞有「爐灶」「燒火做飯的人」「中國古族群名和古地名」「姓氏」等涵義。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宋雜劇、金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舊時亦以爨或爨弄指演劇。」
  • 字典——每日釋一字:「爨」
    釋說:這個「爨」字讀作cuàn,本為會意字,結構相當複雜,而且越變越繁。①是《說文》中籀文的形體,外形為大的灶門,雙手堆柴於火上。②是小篆的形體,其上部又增加了雙手執灶具之形。③為楷書形體,直接由小篆演變而來。
  • 吳建民——將爨字進行到底!
    「精、清、全」是這碑的特點: 精:一是體現在用筆精到,沙孟海先生認為伊秉綬是用楷法寫隸字,我們可以從此碑的筆畫感受到顏體的筆意,起筆、行筆、收筆可與唐楷媲美,又極具隸意,線條無一懈怠。
  • 教育家孫敬修編兒歌 教學生寫生僻字「爨」
    爨底下村  「爨」音竄(cuan)。「爨」字的字義,字典解釋:1、灶。2、燒火作飯。3、姓。  這個字久已不用了。北京有個景點叫「爨底下」,近年報刊對這個景點介紹很多,因此這個「爨」字在報刊上出現的頻率多了起來。  京西門頭溝區崇山峻岭中,沿著齋堂川峪谷,有一條明清時通往河北、山西、內蒙古的古驛道。近半個多世紀,這條古驛道已消沉在這兒的群山中。在齋堂川古驛道邊,有一座依山而建清水環繞的山村,村中有100多座明清時的四合院,鱗次櫛比。
  • 二月二,陝西人最懂得這種香味兒:爨
    爨○許石林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這個節日,關中農村炒豆子,給孩子吃炒豆子,叫「咬蟲蟲」,即孩子這一天吃了炒豆子,一年不生蛔蟲。大人這麼一說,小孩子不愛吃炒豆子的也會吃一把。面面土,即細末黃土,但不是什麼黃土研磨成細末都能用,要用那種自然形成細末的乾淨黃土——正在耕種的土不能用,路上的土再細也不能用,面面土一般在多年不耕種的黃土崖底下,暴露在空氣中的黃土崖正面而不是頂部的土,慢慢地風化、自然鬆散、落下來累在崖腳,這種土用手一摸就綿綿細細的,如撫摸嬰兒的皮膚。
  • 最後3天,曲靖史上最強橙色風暴來襲!
    點擊上面藍字即可一鍵關注曲靖街頭巷尾,新鮮、猛料、趣聞!曲靖颳起史上最強橙色風暴1127曲靖橙APP吃貨節曲靖105家品質餐廳全部五折5萬張吃貨節橙卡自11月20日發放以來目前已經只剩2萬張!最後3天,橙卡全面放開!
  • 繼承傳統追前賢 隸爨兼容成「張體」信然
    繼承傳統追前賢 隸爨兼容成「張體」信然他叫張克鵬 筆名 太行墨夫 他創造的「張體」,當是中國書壇上一件新鮮之事。截止目前,他已在全國一百多家專業報刊和非專報刊上登載。我說的非專業報刊並不是一般的小報。一、根植傳統,隸體入迷。他出生在太行山下,幼年家裡很窮。沒有機會接觸字貼。偶然機會他撿到了一頁字貼,上面的字扁平,少數字長形,寫時左右拉開。有人說這叫《史晨碑》,他對《史晨碑》情由獨鍾,在石扳頭上,一練就是五年。對《史晨碑》的簡架結構和筆畫特點,都掌握得加駕輕就熟。後來又接識了《曹全碑》,一練又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