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講透陳氏太極拳的23種掌法、6種複合掌法及其練法、用法!

2021-02-20 太極學宮

陳氏太極拳的一代宗師陳照奎曾講「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手足每動都有用。手形既不能像五指鋼叉,也不能像杜近芳的蘭花手。根據不同的用法,釆用不同的掌形。」傳統陳氏太極拳的掌法是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理精法密,動作更細緻,更精妙,其變化多端奧妙無窮,往往是一個式子,包含了多種掌法變化和擊法,即所謂「一式多招」。同時一種掌法也可以演變為多種招式。即「一招多式」。這種掌法和招式之間的變化和轉換將給對手帶來變化莫測不知所措的感覺。我則乘機以制敵。

例如小擒打一式的打法。掩手肱捶以後,敵右腳在前用右手防我之拳。我乘勢右轉將右手逆纏敵之右手腕向我之右上方抓引,左手攻敵之肋部或腹部。敵無法只好撤右腿,柔化右手並用左手按我左手的攻擊,以擺脫被動。我卻順勢上移重心,左手隨重心前移時用下穿掌擊敵之咽喉和面部,右手並乘勢右引左進隨重心前移順纏拿敵之右手腕並與左手逆纏合拿敵之右手,同時右腳上步蹬踏(或上步插襠或上步套住敵之左腿)敵之左小腿脆弱之處,形成上下合擊制敵,如敵身腰左轉,走右肩靠,柔化我的手拿腳蹬,我則左肘掤化敵之肩靠並順敵之勁用左順右逆繼續拿敵手腕,同時用身腰右轉之腰勁,下用右膝裡合之勁,形成」下的剪切力,和上身加速向右旋轉之離心力,用左手之肘加大離心力之作用,將敵摔倒。此時敵必須撤左腳同時雙手柔化,並以左手接我之右手開以右手防我之左手,才能保全自己不被摔倒。這時我乘勢上步插敵之襠部或套敵之右腿,同時右手上挒,左手下切敵之肋部或下腹。敵只好以右手掤按我之下切掌。我則順勢左移重心,右手加大向右外之挒勁,左手從敵內側向上挑掌,由下至上力量集中於手指或掌之外側擊敵。這時敵只好從內向外掤我之左手,我卻借敵之掤勁,將敵引至我身前,並以右手合住對方之右手。同時身腰略右轉,扣右膝,兩手左順右逆向下捋按將敵向右下後方摔出。又如敵柔化右手以防摔倒,我則將左肘掤壓對方右臂,右手掤開對方之左手並用雙掌逆纏變順纏走下弧由下向上向對方之胸部推按,雙腿還可以用搓步進一步靠近敵人,將對方擊倒在地。可見,小擒打一式中就包含了13種掌形掌法的變換,其中包含了掤、捋、釆、挒、按、塌、切、穿、推等多種勁路和踢打摔拿多種打法,在多方向上,一環套一環,變化莫測,奧妙無窮。這哪裡是研討掌法,而簡直是在享受掌法的藝術。
武術界各種拳種、拳法,歷來十分重視掌法。有的還可形成以掌為主的拳種,如遊身八卦掌等。這是因為手掌,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它都是我們的前沿陣地和第一道防線,這就是俗稱「手是兩扇門」的道理。從健身的角度而言,手掌包含著多種十分重要的經絡和穴位井與全身相連。手的運動牽連著人體的各種內臟,如俗話所講,「十指連心」。手上的勞宮穴更是氣血運行的重要穴位。

人的手掌是千百萬年人類勞動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和大自然接觸,認識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重要工具。所以對於掌法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和掉以輕心。認真掌握掌法內涵及其內氣和它的外形運行路線、力點及其變化,對於全面掌握陳氏太極拳的傳統老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掌法類型及要領

馬虹老師指出:「掌有順纏與逆纏的變化,順纏時,小指領大指合,突出小魚際,逆纏吋則相反。捋式則掌心瓦壟,前手順纏則中指、食指、無名指可以揚指後翻。按式則可以揚指突出掌根。拿式則五指向掌心虛虛合住等等。但上述變化都要注意氣貫到中指肚,或運勁松到小指指肚。」

在掌握好陳氏太極拳的基本掌形--瓦壟掌要領「大拇指與小指梢節相合,勞官穴內含,其餘三指微微伸展,虎門圓,勁力達中指肚」的前提下,我們按用法將掌法分類如下:

1.穿掌
分為單手穿掌和雙手穿掌兩種,單手穿掌又分為左、右穿掌兩種,手順纏或逆纏,手臂由屈而伸,手翻轉時小臂要劃一立圓,穿掌動作要快速有力,沉肩墜肘含胸塌腰並以腰帶動,力透指尖。如六封四閉接單鞭之第①動,懶扎衣①動,雙手向左上順纏穿掌,閃通臂第⑤動,玉女穿梭第③動,單鞭第⑤動左手單穿掌,運手之左右單穿掌二路中白蛇吐信等。

2.撩掌
分為單手撩和雙手撩。一般均釆取逆纏變順纏前撩和上撩。撩時,手臂略彎,墜肘,沉肩,肌肉要放鬆並以肩關節為軸,撩掌上步落地要同時完成,動作要迅速有力,內力透指尖腕背。如金剛搗碓,左手逆變順纏上步單撩,或雙手由逆變順纏上步雙撩,又如中盤第①動退步跨虎①動等。
3.推掌
可以分為單推掌,雙推掌。蓄勁時,吸氣,收腹,提肛,發勁時呼氣。推掌時,勁起腳跟,由腿而腰,松胯,塌腰,含胸,圓襠,沉肩墜肘,臂不要過直,全神貫注,氣達四梢,內力直達於掌根,動作圓活有力且具有彈性。

此掌法在拳中用得較多,如六封四閉、斜行、小擒打、抱頭推山、玉女穿梭、雙推掌、二路中的連環炮等。

4.塌掌
塌掌,是傳統老架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掌法,充分體現了陳氏太極拳中下塌外碾的特徵。它也是順逆纏絲互相轉換的中間環節。發放此勁時,一定要全身放鬆,重心沉於腳底,胯下沉,用胸腰摺疊,以意領氣,以氣摧力,將丹田之氣,達於掌根和掌外側,爆發寸勁,或穿透於對方身體,或摧動對方之根部。實際運用中多與推掌配合,具有無比強大的摧毀力量。

此掌法在拳中應用很多,典型的有懶扎衣第⑥動、單鞭第⑥動、斜行、雲手、前蹬、雙推掌、六封四閉等。

5.按掌
按掌是在含胸、塌腰、松胯的前提下,沉肩(松肩)墜肘,捋內氣與力量貫於手掌,掌心向下沉按,臂微彎,上下要協調一致,就像將水上的球按入水中或水底。典型的應用如左右金雞獨立式。

6.劈掌
運用此掌時,一定要含胸,塌腰,松胯,沉肩,墜肘,結合腰胯的旋轉和胸部的開合,將內勁運於手掌外側。同時要精神貫注,氣勢蓬勃,手急眼快,動作協調,手不可過直,手掌保持掤勁,臂掌要上下相隨,手到腳到。跳起或轉身劈掌時,轉身動作不要停留,要快速有力,乾淨利落,不要拖泥帶水。

直劈掌,手掌豎直,如閃通臂第⑥動,斜劈掌、白鶴亮翅至斜行第①動。第二斜行第②動為向外斜劈掌。雙劈掌如二路中翻花舞袖等。

7.託掌
分為單託掌和雙託掌。出掌時,手走螺旋,可順,可逆,掌心向上,同時要沉肩(松肩),墜肘,含胸,塌腰,松胯,不可僵硬,緊張,內勁送至掌根,大魚際勁力向上時須沉胯,形成對拉勁以符合太極陰陽哲理。發勁時要蓄而後發,勁應整、脆,具有驚彈感。如初收最後一動為雙託掌,第三金剛搗碓第①動單託掌,典型的如左右金雞獨立螺旋託掌、雙震腳時雙託掌等。

8.拍掌
可分為前拍、側拍等。拍掌時手心向下,腕直,內力送至掌心,手的纏絲可順,可逆。擊拍時,一般釆取低勢蓄勁,放鬆、踢腳時用手心拍擊腳背,要快速有力,拍後即鬆開。如拳中左右擦腳(側拍)及二起腳(前拍),均釆用拍掌。

9.切掌
運用此掌時,應將勁運於掌根外側,且勁走螺旋可順可逆,特別要注意肩的松、沉,以免妨礙勁力的順達,其手心可朝上,也可朝下。拳中應用:如走大捋時,左手先由逆纏向前掤出,然後變順纏使勁力達於掌根的外側向下切出。小擒打第⑧動和轉身單擺蓮第⑧動,轉身上步,同時,勁力達於左手外側,略逆纏向下切砍,雲手中第②動左手為切掌等。

10.插掌
臂(單或雙)由屈而伸,松肩,沉胯,結合胸的開合,手成直掌快速向前或向下插,勁力直達手指。可跳起或震腳以加大向下插的力量。如中盤跳起開胸,兩手指尖合住向前下插,又如閃通臂第⑥動之右手上掤左手下插等。

11.採掌
手走螺旋,掌心向下,並與身法配合,將勁力貫於掌心,以控制對方的梢節。如倒卷肱第④動、懶扎衣第②動、閃通臂第⑥動、野馬分鬃第④動等。

12.挒掌
手走螺旋,掌心向外,或向前側開展,並與身法配合,將勁力置於掌心。如第三金剛搗碓第①動、懶扎衣第②動、野馬分鬃第④動等。此掌法多與捋掌配合,可收到很好效果。

13.挑掌
以手指領勁,向前上呈立掌走立圓上挑,這時要求配合身法,保持上身正直,沉肩,墜肘,松胯,塌腰,以腰勁帶動。如小擒打第④動。

14.掤掌

1)、合臂掤掌
兩臂交叉於胸前撐圓,沉肩墜肘,兩掌外翻,配合身法,保持八面支撐,可以護身,還可配合手法、肘法和步法,以腰為動力配合旋腰轉脊,既包含了擒拿又包含了摔法,威力無比。如懶扎衣第⑤動、前蹬第①動、小擒打第②動、旋風腳第④動、轉身擺蓮第②動、二路中倒騎麟等。

2)、單臂掤掌
手走螺旋,單手或雙手在身法的配合下,松胯,塌腰,松肩,掤肘,以腰帶動,以內氣貫於掌根,或外側,或掌心,向外或向兩側掤出,內含拿法、摔法等,在應用此掌時要特別注意保持勁力的彈性。如中盤第③動、第2個大六封四閉第②動、三換掌第①②動等。

15.搓掌
在身法的帶動下,將內氣貫於雙掌,雙掌由逆至順纏掌心相錯,指尖朝前上相距一小臂,向前向上合擊,力點在掌心。當雙臂向前上合擊時,應沉胯,撐命門,以保持前發後塌之勢。如閃通臂中第①動、退步跨虎中最後一動等。

16.絞掌
雙腕交叉沾連一體,雙掌由雙逆變雙順,再變雙逆,由外向內再由內向外絞出。這時應松胯,塌腰,含胸,沉肩墜肘,配合胸腰摺疊並以丹田帶動。如轉身左蹬腳最後一動、退步跨虎第①動、轉身絞掌等。

17.抓拿掌(虎爪掌)
第一和第一、二關節彎曲五指張開,指關節彎曲均向裡扣合虎爪形,內柔外剛,而具彈性,五指內勁均向裡合,具有抓筋拿脈功能。如退步壓肘最後一動③、中盤第②動走下掤捋之掌法、掩手肱捶定式之左手等。

18.抹掌
分為雙抹和單抹掌,也可分為平抹和立抹,運作時要松胯,塌腰,頂勁上領,立身中正,雙手或單手抹完全由腰帶動,內氣和勁力達於掌心或指尖。其他拳種的抹掌手以均向下走平面弧線抹,唯陳氏太極拳抹掌略走螺旋進行抹搬,如中盤接白鶴亮翅動①、擺蓮跌叉動①以及二路中抹眉紅等。

19.抱掌
兩掌如抱球狀,掌心相對,兩臂自然彎曲,沉肩墜肘,肩胯肘膝合好,由腰帶動兩臂旋轉,雙手可順可逆進行抓拿,上託,下按或旋轉,雙腿借地面力量,松胯,塌腰,動作應連貫協調、圓活有力。此掌多用於摔法、拿法。如十字手第①動、小擒打①動、閃通背⑥動、雙震腳第②動等。

20.分掌
雙掌同時逆纏上揚或下按,掌心向左右分開,雙臂掤圓,指尖對稱,動作時要注意松胯,塌腰,立身中正,雙腿像地面力量傳送到掌根或指尖,並充分體現螺旋纏絲勁。如初收動①、右蹬腳動①、退步跨虎等。

21.合掌
兩掌合於胸前,雙腕交叉,指尖向上,目視兩手,並沉肩墜肘,含胸塌腰,頂勁領起襠勁下沉,氣沉丹田,命門後撐,全神貫注,內力達兩掌外側或掌根呈童子拜觀音狀。如背折靠動①、右蹬腳動①十字手、懶扎衣等。

22.刁拿掌
手腕屈,五指向腕部虛虛勾合,虎口圓,內氣貫於手指,力透指肚。它是拿式的主要掌形掌法。有直刁拿和橫刁拿掌兩種。直刁拿時手心向上,橫則相反。拳中應用很多,如懶扎衣動⑥、六封四閉動④⑤、單鞭動①②③④、掩手肱錘動①、十字手動①、退步壓肘動③、中盤動⑥、二路躍步斜行、井纜直人等。

23.撲面掌
內氣和勁力達於手指,撲面快速有力,剛柔相濟。實戰中往往是兩手配合,如以右手上挑並纏壓敵右臂,以左手猛撲其面,也可單手引撲。如斜行①動之貓洗臉、右擦腳之①動右引左撲、閃通臂中動④左臂逆纏上翻向敵面部進擊等。

二、複合型掌法

1.雙手捋
分為上掤捋(走上弧)和下釆捋(走下弧),雙手或左順右逆,向右上方或右下方,或左逆右順向左上方或左下方捋。雙手須將對方的勁接住,合好,並沉肩,墜肘,松胯,塌腰,含胸,以腰為主宰,內氣貫於雙手,走弧線順對方之勁將其送出,順應「引進落空合即出」之拳法。雙手掌形的變化可根據對方的變化而變化,可順可逆,可左右、前後、上下方向進行,靈活多變。如走大捋時,一掌可用抓拿掌形另一掌可用切掌。也可一手握其腕一手握其臂外側,順其勁走退步捋使其前傾跌倒。在老架中這些都是常見的應用最多的一種複合掌法,幾乎貫串於整個拳架之中。如金剛搗碓的第②動下釆捋和雲手之第①動走上掤捋、第二金剛搗碓第②動、前招後招第①動、第二斜行①動等。

2.抓(筋)拿(脈)手
陳氏老架的抓拿並不是拽住對方而是在聽勁的基礎上,以腰為主宰,勁走螺旋,以輕靈的方式拿住對方的筋脈和關節使之不能運化,而不是完全以力取勝。這種手法,如金剛搗碓之第④動、中盤的第①動及第②動中用虎爪掌拿住走大捋、退步壓肘第③動壓肘拿、十字手第①動、背折靠第①前蹬第①動轉身鎖腕靠肘拿,等等。

3.雙手採
雙手或左順右逆或左逆右順纏法,合住對方之勁路,沉胯塌腰,身法中正,重心後移,以腰部發勁,用全身整體的松沉勁向廠,短促發力,使對方失去重心和控制力。如金剛搗碓第①動、第二斜行中第①動、初收最後一動等。

4.雙手採挒組合
這是一種常見的十分重要的擊法,一般為雙手逆纏,一手下採一手外挒,雙手在含胸、塌腰、松胯、圓襠之下,以腰為主宰,結合丹田內轉將內勁送至雙掌。如第三金剛搗碓①動、白鶴亮翅動⑤倒卷肱、野馬分鬃等。

5.摔打組合
摔打是要借對方的力量,雙手配合,或上下配合協調,利用自己身腰的轉動形成剪切力或離心力,使對方失去重心而倒地。其手法的要點是要用丹田之氣達於雙手,借對方勁時,要探知對方虛實,然後雙手合住,使之不能變化,同時,要襠勁下沉,頂勁領起加速轉體,發勁要短,力點要確,井形成周身一家,一氣呵成。如閃通臂第⑥動、金剛搗碓第⑤動、金剛搗碓第④動、第三金剛搗碓第②動、旋風腳及轉身單擺蓮、第二斜行第①動、前招後招第②動第③動、斜行第①動等等。利用離心力的摔法有前踵第①動、小擒打第②動等。

6.螺旋掤掌
雙手或左順右逆或左逆右順,守住自己中定,用內氣敷住對方形成組合掌祛,根據對方的情況,既可掤而發之又可鎖而拿之,內含多種變化,如金剛搗碓之動①、第二大六封四閉之動①、中盤,野馬分鬃動⑥、指襠錘動①三換掌等。

三、各式中掌型掌法及勁力變化

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運動的,而運動的物質(包括人體)都是變化的。這就是規律。陳氏太極拳傳統老架的掌法遵循了這一規律。在身體各部分外形、力點和內氣、意念不斷地變化中行功走架、化打結合、取勝對手、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1)、用不同的掌法以組成各式中不同勁路的變化,這是陳氏太極拳傳統老架在掌法上的特點之一,例如:

  (1)、運手在一圈中單手掌形的變化為穿、塌、掤、挒、塌、切,而另一掌形的配合為挒、塌、切、穿、塌、掤。

  (2)、閃通臂動⑤⑥掌形為穿、塌、託、抱、劈、釆。

  (3)、小擒打
  掤-穿-上步抓拿-轉體合臂掤掌-釆挒組合一切-塌-挑掌-捋- 按-捋-塌-雙推掌。

  (4)、退步跨虎
  掤-按-合臂掤掌-按-挒-穿掌-按-挒-轉身絞-分掌-按-掤-按-搓掌。
  

  2)、用同一掌法可以變換不同的招式,這也是傳統陳氏太極拳掌法應用另一特點。例如合臂掤掌可以變為懶扎衣、白鶴亮翅、旋風腳、轉身擺蓮、倒騎鱗,也可以演變為退步跨虎、右左擦腳等。
  

採挒組合可以演化為懶扎衣、白鶴亮翅、白蛇吐信、金剛搗碓、擺蓮腳、小擒打、風掃梅花等。

四、運用要點

1.根梢(節)相應,上下相隨
掌法不是孤立的手的運動,而是要與身法、步法、眼法的動作協調,密切配合去完成它的攻防含義。特別要注意的是根節與梢節的呼應,配合、協調。所謂常山之蛇,擊首尾相應,擊尾首相應,擊中則首尾相應也。
  

再者,手是上肢,要與步法身法相隨才能連貫圓活,結合掌法的變化才會不丟不頂,圓轉自如。如若手到身不到,身到手不到,身到氣不到,氣到手不到,則始終不能上下相隨,連貫圓活,俗話說:「手到身不到,擊敵不得妙,乎到身又到,擊敵如摧草。」

2.勁整
掌法中力景的傳送須按照經典拳論「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于于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的要求,從根節到梢節,節節貫串。由腳蹬地(作用力)到手掌發勁(反作用力)形成一個整體勁。這之中包括:腳蹬地,腰脊旋轉、掤脹;手臂、胸部(開胸合胸)肌肉收縮產生的力量,這三種力量協調一致形成合力,送達於掌。正如陳長興公所言:「上、中、下一氣把定,身手足規矩繩束。」

3.勁脆
它是由意念、內氣與力量結合的整體體現。陳長興用武要言云 :「錘自心出,拳隨意發,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動轉有位。」又云:「手從心內發。」

  

古人云:「心如火藥手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響鳥落顯神奇。」所以,掌法的應用非同小可,除身法步法眼神配合廾節節貫串外,必須全神貫注、意領形隨,內外一致,內導外隨,全身松活,將丹田鼓茵的內氣達於梢節,真正做到,意之所至,氣即隨之,氣之所至,力(整體勁)即達之,掌所發出的力量就會像火藥一樣瞬間爆發,威力無比。即我們常說的驚炸勁和松活彈抖勁。

4.螺旋纏繞,陰陽相濟
陳氏太極拳的掌法須符合陰陽哲理。這是和其他拳種的掌法最大的區別之處,也是為什麼我們叫太極拳掌法的原因。所以無論是動作的外形或內氣的運行,均要符合陰陽對立,陰陽平衡,陰陽對稱,陰陽互孕,陰陽互根,陰陽互包,陰陽消長,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即陰陽相濟的原則。做到動之則分成人極,靜之則合歸無極.如向右推掌必須左腿施力,重心右移,沉左胯,命門左撐,即所謂前發後塌,而且在將內氣送至梢節的同時也要氣沉丹田。此外,每個式子必須分清施力點、支撐點、力點和重心所在。在運行的過程中要螺旋纏繞剛柔相濟,柔走勁剛落點,蓄髮相依,蓄髮相間,一張一弛,快慢相問。用陰陽哲理,陰陽相濟把外形、意念、內氣、力量完整地統一起來,形成上下、前後,左右、立體的纏絲和掤勁,八面支撐。更重要的是在動作的虛實轉換,掌法招式的變化中去體現陰陽哲理,實現陰陽相濟,陳氏太極拳的掌祛才能達到精妙絕倫的境界。

以上四點歸結為一句話:用陰陽哲理指導,形成周身一家,在節節貫串,螺旋繚繞中將意、氣、力合一達之於掌,以完成其攻防的內含。這就是陳氏太極拳各種掌法運用的共性和遵循的原則。

相關焦點

  • 八卦掌法老實話
    則此種掌法,此種木樁,又何獨敢脫出於天地之外?自然是有關係的。 問:前輩話中有話。敢問:若是不要籠統,明白清楚的說來,則八卦之學,與「八卦掌法」,有必然的,不可或分的關係否?答:若這等說,自然沒有必然的關係。 問:那麼,為什麼非叫它「八卦掌」不可呢?答:其實,並不一定「非叫它『八卦掌』不可」。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其實拳術都是由古時候戰場上的拼殺術演變而來的,據說陳式太極拳就與戚繼光的拳經三十二式有很大關係,其中很多招式名稱都是一樣的。徒手格鬥其實與持器械格鬥是相通的,而且是在模仿器械。太極拳中的掌法很多,其實掌法就是刀法,掌模仿的就是刀。掌法中大部分都是在劈砍,像電視中的降龍十八掌那樣往外推的動作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刀法的劈砍並不是亂劈亂砍,是要劈砍對手的頸部、軟肋。
  • 金庸筆下的最厲害的劍法、拳法、掌法、內功分別是什麼?
    金庸先生的筆下各類神奇的功法千千萬萬,至於最厲害的功法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那麼最厲害的劍法、拳法、掌法、內功是什麼呢?最厲害的劍法——越女劍法在金庸小說中有很多絕世的劍法,比如六脈神劍,獨孤九劍等等。
  • 金庸武俠小說中,論掌法,降龍十八掌天下第一
    總的來說,論掌力威猛,降龍、黯然平分秋色,論掌法精妙,天山折梅手獨一無二。 和天山六陽掌一樣,天山折梅手是逍遙派高深武功,必須內力深厚人士才可練習。如果武功低級人士誤練此功,會經脈氣息大亂,嚴重可癱瘓。3,天山六陽掌理由:逍遙派鎮派武功之一,屬於極高深武學,更是化解生死符的必須條件,可剛可柔,可陰可陽!
  • 陳正雷老師論陳氏太極拳的特點
    陳氏太極拳把導引、吐納術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協調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內外兼修的內功拳運動,這不僅對強身健體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對提高拳術的搏擊技巧也是一個創造性的發展。  四、陳氏太極拳的剛柔相濟剛和柔,兩者是相互對立的,然而陳氏太極拳則把剛勁與柔勁揉和在整個套路中,一招一勢剛中寓柔,柔中寓剛,達到剛柔相濟。
  • 金庸武俠最厲害的內功,最厲害的劍法,最厲害的掌法分別是什麼?
    ,最厲害的劍法,最厲害的掌法分別是什麼?最厲害的劍法獨孤九劍和闢邪劍法闢邪劍法闢邪劍法的特點是可以速成,而且威力極大。這種劍法練成以後,只要內力有些火候,劍法的速度就會極快。練了闢邪劍法以後,他竟然能夠一次殺死,青城派掌門餘滄海和塞北明駝木高峰兩大高手。本來嶽不群同令狐衝單挑,最多拆上十招八招。而嶽不群練了闢邪劍法1年,令狐衝只是苦戰後略勝一招。至於東方不敗練了10多年,就頂天了,武林四大頂尖高手聯合起來,都打不贏他。由此可見,這種劍法威力太強。
  • 武學掌法取名誰比得過金庸?從「一」到「萬」的數字,一個都沒少
    三、三花聚頂掌法該掌法源於全真派,從全真七子能力來看,他們應該沒有實力自創這樣的武功,所以該掌法創始人應該是王重陽,掌法名為「三花聚頂」,所謂「三花」其實就是「三華」,意指人體精氣神之榮華聚於玄關一竅。該掌門因而被稱為全真一派中最厲害的掌法,可惜在小說中的表現卻不盡人意。
  • 金庸武俠最厲害的12種武功,玄冥神掌墊底,第1種無人能練到極致
    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金庸武俠中最厲害的12種武功,其中玄冥神掌墊底,第1種無人能練到極致。12、玄冥神掌——玄冥二老玄冥神掌出自金庸武俠《倚天屠龍記》,是玄冥二老的獨門絕技。但是筆者還是非常喜歡「西狂」楊過的,楊過斷臂之後,得到了劍魔獨孤求敗的真傳,還自己悟出了一套絕世掌法「黯然銷魂掌」。《神鵰俠侶》中,東邪曾經評價說黯然銷魂掌的威力不比降龍十八掌差,但是黯然銷魂掌的威力發揮還得看楊過心情如何。心情越煩躁,越抑鬱,掌法的威力就越強。如果楊過總像傻姑一樣無憂無慮,那這掌法也就白練了。
  • 武俠小說掌法強於拳法是真的嗎?數據說話,沒內力也能打出KO掌
    所以在現代搏擊中各種格鬥技也基本都是使用拳來格鬥的,那麼為什麼在傳統武術中偏偏有很多的掌法出現呢?在傳統武術中雖然很多流派以拳為名,但是也有很多掌法的運用技巧,而以掌法為名的流派也並非只使用掌法,同樣也有很多用拳打擊的技巧。比如在傳統武術中,有很多的掌法。最著名的就是三大內家拳之一的八卦掌,以及劈掛掌、鐵砂掌等等。其他很多的傳統武術流派也都有掌法的部分,形意拳中的劈拳雖然以拳為名,但其實是用的掌劈,再比如通背拳也有劈掌。可以說拳掌結合是傳統武術中的共識,所以傳統武術中,掌法首先豐富了攻擊手段。
  • 影視劇中最厲害的八大掌法,降龍十八掌第八,如來神掌第二
    影視劇中最厲害的八大掌法,降龍十八掌第八,如來神掌第二 10、天山六陽掌 天山六陽掌出自《天龍八部》,逍遙派的武功,威力極大,與白虹掌力俱是逍遙派最高深的掌法,而且出 掌之時左右雙掌可各運陰陽不同的內勁,且與生死符相生相剋
  • 同樣是掌法,移花接玉和降龍十八掌,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厲害?
    移花接玉,是古龍先生筆下絕代雙驕中的武功,也屬於一套掌法。在古龍老先生的作品中,絕代雙驕絕對屬於經典作品。其實,有一套掌法在絕代雙驕中屬於絕頂的武功。這套掌法花無缺,憐星,邀月都會使用。這套掌法非常高深,江湖中人都很怕這套掌法。花無缺憑著自己會移花接玉,正常情況下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花無缺靠著移花接玉這種神功,行走江湖,獨步武林。花無缺靠著移花接玉,也可以以一敵百,這套掌法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後發制人,以柔克剛。憐星的移花接玉高於花無缺,邀月的移花接玉又高於憐星。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他開創了陳氏太極拳在全國發展的新紀元,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     從1928年至今,數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陳發科從陳家溝傳來的陳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且早已突破「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的局面,從北京傳遍全中國,從北京走向全世界。
  • 傳統陳氏太極拳基礎功夫(一)
    它的內涵極其豐富,既是融健身養生、技擊護身,藝術欣賞於一體的中國功夫,又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載體,可謂理精法密,博大精深。它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和重視。談到功夫,多數拳友學會套路後,遇到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如何練才能提高拳藝水平,進而練出太極功夫。根據本人20多年來跟隨馬虹老師學拳、練拳、教拳的體會,感到修練太極功夫要像學書法、學聲樂、學技藝那樣,從基本功練起。
  • 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陳沛林老師有話說......
    為了幫助廣大太極拳研究者、習練者,明確規範拳譜和理清運動軌跡方向,為太極拳的教學、練習和研究提供一個清晰的、正確的、原本的依據,陳沛林老師與家妹陳沛菊依據家傳手抄本挖掘整理,結合數十年習練家傳拳法的規矩和法則,並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
  • 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一代宗師號稱牌位先生的陳長興宗師曾在《陳氏太極拳十大要論》(步法篇)中講過:「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還有「以心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於不活在於步,靈不靈亦在於步,步法之用大矣哉!」「手是兩扇門,全憑步贏人」等。
  • 每次兩分半、陳式洪派太極拳核心九式纏法練起來(九式太極拳)
    九式太極拳簡介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陳鑫先生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太極拳,纏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陳式洪派太極拳宗師洪均生先生也說:「陳太極,理法精,陰陽理,互變中;法萬變,不離宗,唯纏法,基本功;每一動, 螺旋形,其要求,圓而松。如毛巾,反覆擰,練周身,內外同;經絡活,血氣通,祛疾病,保康寧,勿懈怠,持之恆,講技法,變化靈;或柔化,或剛攻,因敵變,螺旋中。」這說明纏法在太極拳修習中的重要性,是太極拳的核心技法。
  • 金庸武俠小說中,暗器、掌法、輕功、內力,分別由誰居首?
    下面具體說一說金庸筆下的暗器,掌法,輕功和內功分別由誰居首。暗器——生死符金庸小說中著名的暗器有不少,比如魔教的黑血神針,金蛇郎君的金蛇錐,黃藥師的跗骨針,李莫愁的冰魄銀針,甚至東方不敗的繡花針和韋小寶的含沙射影都是厲害至極的暗器。不過最厲害的還是莫過於天山童姥的生死符。
  • 蛾眉拳練法二種
    不講求丹田之氣、意念誘導之法,不講求用藥功洗手以增其功力,當然更同於一些不切實際且白傷肢體的所謂大力掌法的練習。它是一種隔軟打硬,出手無形,自然功成,力透臟腑,有助於技擊的功法。練習時自然呼吸,前頂、後撐、上起、下伏,以硬按硬,以硬按柔,以柔按硬,以柔打柔,以內力(整體力)作用到外力,自然出擊,形成透勁。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陳微明《太極拳答問》言云手用法曰:「雲手本為練腰之要式,兩手如輪,所以捋敵之手也。或敵由後面擊來,我轉腰以臂接之,翻掌擊其肩部。」 而太極拳的著法又是在「沾粘連隨不丟頂」的前提下,「因敵變化視神奇」、順勢借力使用的。 雲手的練法方向是向左橫進,但在臨陣應用中,卻可左可右,可進可退。愚意以為雲手用法在於根據敵情的變化,以抄掤為主「接手不接力」,首在沾粘對方,然後隨機運用上述各種勁別,順勢借力制服對方。特別是兩手環形運轉,在破除對方連續進擊中沾連接手時具有特殊功效。
  • 太極拳的身眼手法步
    楊式太極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楊式太極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間稍離,掌心稍窩,五個手指基本在一個平面上。掌型有如下八種: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這種掌法運用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雙掌;摟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