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波,是貴州省黎平縣紀委監委的一名幹部,2018年2月,在全縣決戰脫貧攻堅關鍵時刻被組織委派到距離縣城110公裡的尚重鎮歸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歸養村位於尚重鎮南部,距離鎮所在地11.5公裡,有12個村民小組,420戶176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365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0.67%。全村90%以上為苗族,群眾思想保守落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沒有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
劉波實地查看絞股藍產業發展情況
面對眼前的景象,我並沒有氣餒。到任的第一件事,就從抓黨建開始著手,連晚召集全村黨員召開黨員大會,在會上,我領頭重溫入黨誓詞,一場嚴肅、決定著這個村今後發展的方向的大會一直討論到凌晨2點半。 建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黨員帶頭很關鍵。大會決定組建村黨支部黨員脫貧攻堅先鋒隊,由我擔任隊長,積極主動參與到全村脫貧攻堅戰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場戰鬥中,不管是修路、秋糧搶收、架橋還是開展環境整治,那裡有困難,那裡就會看到黨員脫貧攻堅先鋒隊的影子。 要想讓群眾真正擺脫貧困,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致富才是硬道理。我們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群眾。結合歸養村土質疏鬆利於排水、常年氣溫在18度到20度左右、產業市場俏等綜合條件,將發展天麻產業種植意向徵求群眾和村組幹部意見。
劉波幫助貧困戶龍建昌建房
經多渠道、多方式了解,群眾對天麻種植比較感興趣,且市場收購價60元/斤以上,經村組會議討論決定向鎮政府申報天麻種植產業10000平方米,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種植天麻1000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3斤保守產量估算,預產天麻30000斤以上,總收入約有180萬元。 「現在在家種植天麻,到年底也能夠有15000塊錢左右的收入,對脫貧我們更有信心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陳守習對笑呵呵地說道。 群眾的收入有了保障,生活環境的質量直接關係著群眾的幸福指數。歸養村地廣人稀,有12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寨,沒有一個寨子的串戶路達到全部硬化,歸養至定正的通組路大概有8公裡,彎曲陡峭,逢雨雪凝凍天氣車輛、行人根本無法通行,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我們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積極將村內通組、通寨道路申報材料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通過爭取項目指標,解決通組、通寨道路硬化問題。
疫情防控期間,劉波堅持每天帶隊在路口執勤
在多方努力爭取下,尚重鎮歸養村2019年底6個自然寨通組路、串戶路全部實現硬化,並建成了村衛生室、村小學、停車場、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項目,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建昌,你房子建的真氣派呀!」村民們對龍建昌說。而他總是誠懇地說:「這得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駐村的劉書記。」 龍建昌是歸養村的貧困戶,是村裡出了名的懶漢,以前一家三口住在一間破爛的毛坯房裡,家庭條件困難。走訪了解情況後經常來找他談心,通過宣講黨的政策,開展「智志雙扶」教育等激勵他幸福是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出來的,多次交流後,龍建昌一改懶惰的性情,把家裡的荒田荒地種起來了。期間,我還幫助龍建昌一家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通過三個多月的努力,一棟三層磚木混合的房子建造完成,一家住進寬敞漂亮的大房子,生活慢慢好了起來。 龍建昌一家的變化只是歸養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年底,歸養村實現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我站在村委會門前的國旗下遠眺,村民臉上盡顯幸福笑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軍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