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吃過肯德基了?
不少90後的童年願望之一都是讓爸爸媽媽帶著去吃頓肯德基。如果能在肯德基搞一次生日party,那在小朋友之間可以說是相當有排面了。
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德基爺爺好像真的「老」了。
幾十年過去,肯德基始終最受好評的還是傳統炸雞「老三樣」。
為了搞點花樣,肯德基下了不少功夫。大家都能感受到,肯德基近年來出的新品越來越有中國氣質了。但是,即便肯德基把中國元素全都揉進新產品裡,變成徹頭徹尾的「中國雞」,卻未必能拿下年輕人市場。
01
螺螄粉在路上,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嗎?
前兩天,被肯德基官宣賣螺螄粉刷屏了。
看到這條消息,不愛酸筍的朋友第一反應是:堂食我可不行!也有摯愛螺螄粉的吃瓜網友驚呼:肯德基你真的有必要這麼中國風嗎???
原本抱著純屬謠言的希望,結果沒多久,肯德基官宣了要進軍快煮預包裝食品界的消息。
據悉,10月19日肯德基將會最先推出雞湯系列,而萬眾矚目的螺螄粉則會在26日開售。雖然這屆網友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非常強大了,但是一旦腦補出肯德基+螺螄粉的設定,依然感覺一陣眩暈。
細數肯德基近幾年的sao操作你會發現,它始終在「折騰」,從來沒停止。
比如,平均一年回歸一次的嫩牛五方。幾年前,甚至有大學生為了吃到每日限量供應的嫩牛五方,翹了專業課......要問嫩牛五方為啥如此受歡迎,為中國胃量身打造的辣醬功不可沒。
肯德基肯定是所有洋快餐中最熱衷於過節日的品牌。它曾在端午節推粽子,中秋節賣月餅……一度有人懷疑,肯德基的發展理念是不是:只有中國節日沒有的「傳統美食」,沒有我想不出的「么蛾子」。
不得不說,在過去,肯德基的本土化戰略確實很成功。可是,面對年輕人市場,面對潮流,肯德基並沒有過去那麼熟練。多少品牌在年輕人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肯德基這次恐怕也難逃這樣的命運。
02
美國快餐的中國「夢」
回想肯德基第一次來中國的情形,1987年的北京一定遠不如現在熱鬧。肯德基作為美式快餐來到這裡,全稱是:美式肯德基家鄉雞。
乍一看這個名字,有沒有一種安徽知名快餐連鎖品牌老鄉雞那味?有沒有一種美式鄉村愛情故事那畫風?感覺如果賣炸雞的小老妹兒不叫謝大腳,服務員沒有一個叫謝廣坤的,這店都不夠正宗。
走進去才知道,哦,原來這家店賣吮指原味雞、土豆泥、沙拉......這些「洋快餐」啊。雖然都是美式風味,但是肯德基當年這初來乍到的態度倒是有一種,勢必要學一身「中國功夫」的決心,而且「心甘情願沾染你的氣息」。
80後或許還能回憶起來,記憶裡的肯德基又土又洋。洋氣裡透著淳樸,土氣中又帶著那麼點兒美國腔。那時候,在肯德基裡,甚至能買到啤酒。而且,剛剛開業的時候,北京門店的爆滿程度不亞於現在三裡屯最火爆的網紅店。
這和肯德基一貫堅持的本土化戰略直接相關——作為新市場裡的新入者,本土化越成功,越能成為引領者。不要個性,要的就是找到中國消費者的共性。從此前肯德基門店數量節節攀升的實績相比,它的確做到了。
近幾年,如果不是因為肯德基的名字裡有「雞」這個音,可能很多人都快把它當成中國快餐了。
早餐油條、豆漿、大餅卷一切;為了配合北京口味,推出了老北京雞肉卷;後來為了滿足不同地區民眾的心願,四川辣醬、柚子醬、麻辣香鍋、金湯肥牛等等中國特色的產品更是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肯德基的新品是越出越多,即便是路人也能感受到它創新的誠意。
夏天時的串串、滷味……就已經讓人驚嘆了。這次連速食的雞湯、螺螄粉和炒飯都出來了。看來,為了跟上網紅當道的時代,肯德基的業務線簡直恨不得就活在潮流中。
可是,這種接地氣的產品更新方式,在不少人看來像是在吸引年輕人的道路上迷了路。
畢竟,炸雞起家的一手好牌,突然轉向全新的領域,和術業有專攻的像網友們認準的螺霸王、柳江人家等等知名螺螄粉品牌相比,還是少了一些「靠譜」的成分。炸雞做得好好的,猝不及防的跨界宛如「劈叉」,很難不引起大家的驚訝。為了年輕,肯德基真的拼了「老命」。
而且,眼看著螺螄粉在年輕人之中流行,很多零食品牌比如三隻松鼠、自嗨鍋等等早已經推出了衝泡型、自熱型螺螄粉。肯德基在這時候才走上這條路,腳步也是慢了不少。
更艱難的是,今天流行螺螄粉,明天可能就會有下一個流行出現。按肯德基現階段這樣什麼火就追什麼的商業邏輯,實在是有些太被動了。產品可以幾十年如一日保持經典,但是戰略咱們大可不必如此「頑固」吧?
03
創新不夠,流量咋湊
同一條賽道裡,面對年輕人市場,麥當勞也窮追不捨。和老對手專注的產品更新換代相比,麥當勞是一頭扎進了營銷裡。
早起擠地鐵的「堅強打工人」睡眼惺忪的打開朋友圈,應該都刷到了何冰和麥當勞合作的「後浪炸雞」——也是被網友稱為「後腿」的廣告。到現在很多人都沒想明白,炸雞腿和後浪之間的聯繫,以及,何冰老師,被綁架了您就眨眨眼?
這支廣告幾乎每一個細節都在盡力還原五四青年節B站出品的《後浪》。那也是今年90後、95後甚至00後最熱血的一段時間。
隨後,「後浪」這個詞開始膨脹、發酵、變味、惡化。當初那些興致勃勃把視頻轉發到朋友圈的年輕人開始反感這個詞。
因為他們知道,與其說自己是後浪,不如就承認自己是「打工人」來得坦誠直接。
可想而知,麥當勞這次「炒冷飯」,也沒能讓年輕市場熱起來。
和麥當勞的營銷策略相比,肯德基直接化身「中國雞」的戰略步子更大。只可惜諸多與炸雞相比有些「獵奇」的新品也只是維持一陣子的熱度。雙方「刀光劍影」多年,但到了現在各自換著花樣去爭取年輕市場的勁頭,頗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酸。
對肯德基來說,紮根中國,共性找夠了,只可惜市場已經變了。當年的小朋友現在是見多了世面的老油條,而現在的年輕人哪是那麼容易「取悅」的?非個性不買帳。
在中國待了幾十年,如果說肯德基完全不懂中國,確實不夠理智。但是和麥當勞的「後浪炸雞」一樣,肯德基直接「換國籍式」推出新品的節奏,顯得沒摸準這一屆的年輕人究竟要什麼。
其實,它也不是沒有打過營銷的主意。為了持有長期流量,年輕人的愛豆輪番出現在肯德基的廣告片裡,但是這種營銷方式也依然拯救不了市場整體的年輕化對老牌炸雞的衝擊。
如今的快餐市場依然是年輕人的天下,但和早前相比,現在漢堡有網紅shake shack,炸雞有popeyes。肯德基、麥當勞這兩位元老也難免有些增長乏力。
前浪要情懷,後浪要新鮮感。
無論是肯德基和麥當勞,應該都深知這一點。不然也不會出現麥當勞的「後浪」,肯德基的螺螄粉。只是,對肯德基來說,既然依靠早期的本土化在中國已經站穩腳跟,如今再想抓住年輕市場,需要採用更加適應時代發展的商業模式,找到在年輕人中引發長期共鳴的突破口。
他們本來可能有足夠時間的。但今年的疫情讓他們來不及緩一口氣。市場的變化加劇,網際網路給了很多行業更大的機會,但也讓像肯德基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的「老字號」企業顯得有些迷茫。動動手指可以給你「整個世界」,消費者很難再像以前一樣把肯德基作為首選。
以前的規模優勢在驟變面前竟顯得那麼無力。人們的行為模式一旦改變,一切就很難回到過去。無論是肯德基還是麥當勞,在增長放緩的壓力下,都只能試圖追趕潮流。
眼下,新歡層出不窮,年輕人已經足夠眼花繚亂了。舊愛如果也開始在變味兒道路上大鵬展翅,那對很多人來說真的是「爺青結」。
有時候真的很想對肯德基說一句,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大膽地讓經典產品都復出它不香嗎?想吃螺螄粉、想喝深夜雞湯,我們自有安排,你就別操心啦。
再過幾天,螺螄粉就上市了。不可否認,肯德基五花八門的新品隔三差五就會給大家一陣驚喜,但此前也有年輕人表示,吃串串很難首選肯德基,吃月餅也很少會想要去肯德基門店購買——年輕人的市場,難就難在選擇太多。
肯德基的「後青春期」,依然長路漫漫啊。
本文由虎嘯商業評論(ID:managerclub)原創,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後臺申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