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現臭氧汙染,比PM2.5還可怕?

2021-02-12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沒有一絲防備,本該還在春暖花開的京津冀,從昨天開始,「噌」的一下,飛到了「酷暑模式」。

走在路上,每個人都像是一個邊走邊化的大冰棍,熱到煩躁、熱到爆炸,恨不得一頭扎進冰櫃裡。

然而,這還沒完,伴隨著高溫而來的是一波為期兩天的臭氧汙染。環保部昨日向媒體通報,昨天和今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出現一次汙染過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氣品質可能達到中度汙染,短時可至重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

北京環保監測中心截圖

環保部稱,5月16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受低壓系統控制,在氣溫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汙染物擴散條件不利,光照加強、溫度升高等氣象因素為臭氧生成提供了便利條件。

 

京津冀人民不容易啊!熬過了水汙染,熬過了PM2.5,熬過了沙塵暴,眼看著陽光還挺明媚,空氣還挺清透,卻沒想到還有這一重看不見的「殺手」防不勝防。

 雖說根據環保部門預報,這波汙染從明天(20號)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而有所減輕,但臭氧汙染本身絕不應該被輕視,別看我們看不到臭氧,嚴重起來,它的危害性堪比PM2.5。

看到臭氧汙染,許多小夥伴不禁懷疑自己的記憶,小學認識臭氧的時候,它還是保護地球的「小天使」,它還可以殺菌消毒,怎麼今天重新認識臭氧,就變成了「小惡魔」呢?

 

事實上,臭氧素有「在天是佛,在地是魔」的風評。當臭氧位於15至25千米的平流層中時,它是地球的保護傘,阻擋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侵擾;而在近地面,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等)和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於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會發)等化合物受高溫、太陽輻射催化形成臭氧,就成了汙染物,臭氧濃度一般會在下午3點左右到達峰值。

近年來,尤其是在夏季(5月-9月),臭氧汙染已經成為國內空氣汙染的主要威脅。全國各地從2013年開始觀測臭氧汙染以來,發現近幾年臭氧濃度實際在升高,超標城市從2013年到2015年增加11個,比例高達37.8%,「在珠三角,臭氧已超過PM2.5,成為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

 

在北京,臭氧問題更為嚴峻。近三年來北京大氣臭氧濃度增長速度快,而且以臭氧為主要汙染物的汙染天數也在持續增加,其濃度水平在京津冀乃至全國均為最!高!水!平!

而之所以說,臭氧是看不見的「殺手」,是因為明媚的陽光下,臭氧汙染可能會給人體帶來急性傷害。

 

按照空氣品質標準,當臭氧1小時平均濃度超過0.2mg/m³、或8小時滑動平均值超過0.16mg/m³時,意味著開始造成汙染,也被成為光化學煙霧。而一般監測值超過0.16mg/m³時,人體就能明顯感覺到不適。

臭氧汙染對孕婦和嬰兒危害最大

規避臭氧危害的最佳方法是待在室內

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對呼吸道的破壞性很強。根據加拿大職業健康與安全中心(CCOHS)的介紹,「臭氧輕則引發胸悶咳嗽、咽喉腫痛,重則引發哮喘,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還可能導致肺功能減弱、肺氣腫和肺組織損傷,而且這些損傷往往是不可修復的。」

 

臭氧也會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當臭氧濃度在0.2mg/m³以上時,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頭痛、胸痛、思維能力下降。此外,臭氧會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使甲狀腺功能受損、骨骼鈣化。

 但是,受臭氧汙染遭受危害最大的人群,是孕婦和嬰兒!

加州洛杉磯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孕婦生活在臭氧濃度高的地方,生出孩子自閉症的機率會增加12%-15%,新生兒也有可能會患有先天瞼裂狹小症(也叫先天性小眼症,一般是懷孕三個月時胎兒眼球發育不理想所致)。

 

而對於兒童來說,由於臭氧的比重約為空氣的1.66倍,常常聚集在下層空間,所以個頭小的兒童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研究發現,在臭氧濃度高的地區,經常出門玩的孩子哮喘發病率比不做運動的孩子高出一倍。特別是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孩子或是早產兒,受臭氧影響的機率更大。

 

至於成年人,一項始於1977年、對3091名27-87歲的成年非吸菸的美國人進行了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顯示,經常暴露於臭氧環境下的男性,肺部會出現損害症狀,甚至是肺癌。

臭氧還會造成皮膚過敏,短時間、急性的臭氧汙染,有可能會加重老年斑、色素斑的生成,而這些,防曬霜是不管用的。

 

在防護具方面,大多數PM2.5口罩對更為微小的臭氧分子只能起到極為有限的作用。

 

但是,臭氧汙染的危險不是不能避免。根據美國環保署(EPA)的測試,室內的臭氧濃度一般都比室外低50%,如果房間密封良好,採用了空調系統的話,臭氧濃度就會更低。專家建議,臭氧汙染期間最好規避危害的方式就是待在室內,減少戶外活動。

 

在室內使用印表機要注意通風

 

歷史上,同樣飽受臭氧汙染摧殘的就是美國洛杉磯,在1952年和1955年洛杉磯的光化學汙染甚至兩次釀成短短數日內幾百位老人死亡的慘劇。

 

50至60年代,洛杉磯地區空氣品質管理局人員採取了大量的汙染源治理措施,包括用天然氣替代燃煤,加強含碳氫化合物的石油產品管理,利用垃圾填埋場排放的甲烷,減少電廠排放的氮氧化物,這些措施的減排效果十分顯著。

 

洛杉磯在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方面非常值得借鑑。加州官方一方面鼓勵研發低排放、零排放汽車,使用清潔能源;另一方面,要求汽車全部安裝「行駛診斷系統」,即時監測機動車的工作狀態,讓超標車輛及時脫離排汙狀態和接受維修。

再加上《空氣汙染控制法》、《清潔空氣法》等一系列針對空氣汙染的立法,洛杉磯地區的空氣品質得到明顯改善,臭氧濃度超過1級警報值(200ppb)的天數從1977年的121天,降至1996年的7天,並於1999年達到零值。

 

而在我國,臭氧與PM2.5交織,相互作用,再治理剛剛起步,難度更大。環保專家表示,臭氧防控首先需要頂層設計,而且臭氧前體物也是PM2.5二次顆粒物前體的一種,兩者治理應該綜合考慮,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臭氧汙染和PM2.5汙染一樣,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負面產物,它們的治理雖然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環保部們與科研機構的通力合作,但這並不代表著和普通大眾沒有關係,我們在抱怨空氣汙染之時,也要自檢自己是否在有使用非清潔能源等助長臭氧汙染的行為,畢竟我們呼吸的同一方空氣,只有每個人將減少空氣汙染當做保護自己生命一樣嚴肅,空氣汙染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治理。

 

編輯:劉曦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人民網、有槽微信公眾號、財新網、科技日報、濟南市政府網站、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臭氧汙染?危害比PM2.5還嚴重?
    然而,這還沒完,伴隨著高溫而來的是一波為期兩天的臭氧汙染。環保部昨日向媒體通報,昨天和今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出現一次汙染過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氣品質可能達到中度汙染,短時可至重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
  • 藍天下的汙染:臭氧來襲 PM2.5後臭氧治理提上日程
    但此時往往是一天之中臭氧汙染濃度最高的時候。在一年之中,臭氧濃度一般從5月份開始增長,到8月達到最高點,進入秋季後逐步降低。在上海,段玉森也注意到了臭氧加重的一些跡象:在以前極少出現臭氧超標的3月和11月,這兩年都開始出現了臭氧汙染。  今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當中國的PM2.5治理在多年努力後開始取得明顯改善時,臭氧正在成為新的環保難題。
  • 這些地區的臭氧汙染來了,做好防護牢記這句話→
    本文轉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持續出現晴熱天氣,藍天白雲成為朋友圈秀圖的標配。但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卻顯示,部分晴朗的藍天是汙染天,元兇就是近期頻發的臭氧汙染。去年7-9月,全國多個省份出現高溫少雨的氣象條件,導致臭氧濃度同比大幅提升,超標天數明顯增加。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坦言,一定程度上來看,臭氧汙染和PM2.5汙染甚至可以說是「按下葫蘆起了瓢」。
  • 生態環境部:科學應對 臭氧汙染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可防可控
    柏仇勇介紹,臭氧在大氣平流層中是保護地球的「好東西」,近地面高濃度臭氧才是危害人體健康的「壞東西」。2019年,全國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僅次於佔比45%的PM2.5。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攔路虎」。
  • 與臭氧汙染「短兵相接」需注重協同解決
    「十三五」期間,我國絕大多數城市在大氣治理方面均重點圍繞PM2.5的管控展開,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隨著治理的深入,「十四五」期間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並重是大勢所趨。
  • PM2.5達到38微克/立方米,這是北京的「極限」嗎?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張強表示,根據2019年和2020年排放量測算結果,2019年到2020年,北京大氣主要汙染物的排放量降幅在 5%至20%之間,其中PM2.5的降幅在10%左右。張強說,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的改善還得益於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空氣品質的持續同步改善。從數據來看,京津冀區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分別下降5%至15%之間。
  • 今日廣州重度汙染!對PM2.5,你了解多少? 漲姿勢
    北京的重度汙染過去不到一個月,南方也開始了在「會呼吸的痛」的世界裡的生活。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已經習慣了PM2.5的存在?大編看到,在重度汙染的環境下,老人家們還依然在戶外晨練著;我們拿出手機刷完朋友圈,也依然繼續出門工作,慶幸我們不在河北山東。
  • 唐孝炎院士:中國PM2.5問題
    2013年1月中國大部分地區PM2.5濃度均超標,而京津冀地區成為重災區。而下面的圖相信就能解開這個謎團未來治霾之路任重道遠,但我們依然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還祖國碧水藍天、還子孫清新空氣的心願,這是一份信念,更是一份守護。最後送給大家英國的一些小經驗,從你我做起,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 為什麼臭氧這麼難控制?
    原創 萬薇 無毒先鋒上一節主要關注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臭氧汙染有什麼危害?第二個是汙染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現在中國的臭氧汙染的水平變化是什麼樣的?哪些地方比較嚴重?可以得到,一個女士在煙霧之中打電話,這是1943年的洛杉磯,當時臭氧汙染的瞬時濃度能達到120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非常可怕。就是因為這樣,洛杉磯還專門建立了煙霧局,即便是不學環境的人,可能大家都聽過人類歷史上的環境公害事件之一就是洛杉磯煙霧,這就是當時的一個情景。洛杉磯成立煙霧局,比美國國家成立環保局早30年,加州地區有臭氧標準,也比美國國家的標準都早10年以上。
  • 劣質空氣淨化器淨化功能適得其反 產生臭氧汙染空氣
    在近期有關部門開展的風險監測中,許多淨化器露出"狐狸尾巴"來,有的產品宣傳可以除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質,但其實沒有配置淨化模塊,有的產品非但沒有淨化效果,甚至會產生臭氧,汙染空氣,對人體造成傷害。  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在某知名電子商務網站上輸入關鍵詞"小型空氣淨化器",一下子就跳出2000多款產品。
  • 2:00PM中的PM是哪兩個單詞的縮寫?PM2.5呢?
    PR(public relationship):公關PD(product designer/product director):產品設計AE (Account Executive):客戶經理除了職位,大家都知道,在英語中表達時間的時候,數字後面加am和pm
  • 人民日報說道:對待臭氧,莫要一概而論
    一邊是汙染成因,一邊是地球衛士,對待臭氧,要正確認識、區別看待,不能簡單一概而論日前,我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涉刑案件在浙江湖州市宣判。祁某某因違法使用三氯一氟甲烷生產組合聚醚,被法院以環境汙染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
  • 京津冀地區一周連遇2次空氣汙染 專家:還是要在減排上下功夫
    但預報顯示,從14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再次遭遇汙染天氣,這一次汙染過程將持續到16日。  一周時間內,為什麼連續發生兩次汙染過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進入秋冬季後,大氣邊界層下降,環境容量較春夏季有所下降。加上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暖,供暖鍋爐啟爐時由於治汙設施運行不穩定,也會額外增加汙染物排放量,在靜穩條件下,容易出現區域性汙染過程。
  • 臺灣PM2.5隻有71,竟然敢稱」紫爆「?丨晚匯報
    臺灣「環保署」表示,這是今秋以來境外汙染最嚴重的一次,今天下午4時之後,才會逐漸好轉。由於氣象局也發布今年冬天首次低溫特報,霾害加上低溫,提醒臺灣民眾出門最好戴上口罩,勿開北窗。臺灣「環保署」監資處長蔡鴻德表示,此次霾害影響範圍擴及全臺,全臺各地PM2.5濃度將遠超過「紫爆」的71微克。
  • 誰還敢跟武漢比熱!
    據武漢市空氣品質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與往年同期相比,武漢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有很大幅度上升,pm2.5和pm10濃度也是較大幅度下降,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5%和11%左右。今年夏季儘管沒什麼雨水但連日高溫打破了武漢上空的逆溫層在水平風的作用下有利於大氣汙染物隨風飄散
  • 2021年大氣汙染攻堅戰怎麼打?河南明確三個方向四個重點
    去年,我省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83、52微克/立方米,同比2019年分別下降13.5%、11.9%;氣態汙染物SO2、NO2、CO年均濃度分別為10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9.1%、11.8%、16.7%。同2015年比,PM10、PM2.5濃度降幅達38.5%和35.0%。
  • 工廠都停了 為何還出現重汙染天氣?專家解讀
    最近幾天,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重汙染天氣過程,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今年春節假期又逢新冠肺炎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減少,工地和企業停工停產,在這種情況下為何還會出現重汙染天氣呢?針對一些人提出工廠都停了,為何還出現重汙染天氣的問題,專家表示,秋冬季佔比高達三分之二的工業和採暖都沒有停,所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並未實質性下降。中國工程院院士 賀克斌:停的是加工業,排放量佔大頭的那些冶金建材火力發電,汙染排放沒有減少。
  • 【德道】PM2.5到底有多危險?
    現如今,本該空氣清新,但事實並非如此,霧霾依然肆掠。因為霧霾嚴重,不僅造成許多交通事故,同時對人們的身體帶來危害。許多人或許還不清楚PM2.5的危害,那麼在這個霧霾繚繞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PM2.5到底是什麼意思?
  • 山東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7% 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達69.1%
    全省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37%,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達到69.1%,較2015年增加1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山東「十三五」優良天數比例改善幅度列京津冀及周邊省市第二名,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比2015年改善70%、15.8%,均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一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