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短短4句「寫愁」詞,寫出王國維的「無我境界」,被世人盛讚

2020-12-23 柚子話育兒

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稱「南唐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是我國詞壇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雖然不是一位稱職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國晚唐時代的詞人之中,是當之無愧的詞聖。

李煜的詞,大致分為降宋以前降宋以後兩個階段。

細品其詞,我們可以發現,李煜詞的意象構成,是和他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密切相連,與他的人生境遇融為一體,是隨著他本人的命運遭際,思想感情的大起大落的變化而變化

「無言獨上西樓」是我們熟悉的句子,出自李煜的《相見歡》,「無言」是李煜真的無話可說嗎?還是他心中有話卻不願與人訴說呢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趙匡胤親封的「違命侯」,被幽禁宋朝為他建立的「華美的囚牢」,不得與外人交往

《南唐二主詞箋注》中有這樣一句話:「其尤為擅長之處,則是善於把某些具體的感情進一步做更深的概括,使之上升為帶有一定普遍性的人生體驗。」

但凡有些人生經歷的人,誰會沒有各種各樣的憂愁?誰會沒有體味酸甜苦辣鹹的人生滋味?此處的「」字告訴我們,此時的李煜是孤獨的,是無人陪伴的,他的心情也是無人能體會的,像李煜這樣的偉大人物則是孤獨者中的孤獨者,正所謂曲高和寡,他們只能孤獨地行走於人世間。內心的寧靜。

孤獨的、無言的李煜登上西樓,「西樓」這個意象在古詩中有特殊的象徵意義。「西樓」是李煜引用的一點,出自「織女入西樓」,這個天文現象被歷代詩人引用,先是用來比喻男女之間的別離之苦,又用來說友人的分離,後來又直接虛化為「悽涼、悲苦」的意向。

李煜不說悲苦,而是用「西樓」這個意象,隱喻地表達了自己的悽苦。

「月如鉤」說了當晚的月相,彎月又叫殘月,表現了李煜心中的破裂之感。而「鉤」又是金屬李煜不用柳葉,也不用其他,用「」字更能順應當時的「涼」。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這樣一句話「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李煜的筆下是「有我之境」。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是說人不能像草木一樣無情,言下之意是草木無情。既然草木無情,那麼梧桐怎麼會寂寞呢?所以梧桐不會寂寞,寂寞的是詞人自己。

寂寞的詞人看到無情的梧桐,便也覺得梧桐也寂寞了,這就是王國維所說的「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梧桐也是詩歌中的常見意象,它常常是悽涼悲傷的象徵,所以用它來傳達李煜此時孤獨悲苦的心情也是很恰當的

「深院」不是一般大戶人家的深深庭院,這個「深院」有它特殊的文本語義。它將寒冷、蕭瑟的清秋鎖於院內,讓李煜倍感清涼;將南唐皇帝牢牢鎖於院內,讓李煜想得自由卻不能。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句李煜直抒胸臆,是離愁使他無言,使他寂寞

仔細想來,「」是人類的一種抽象情感,它既不能實實在在地觸碰到,又不能實實在在地看得見,那它怎麼能剪呢?怎麼能理呢?這裡,天才詞人巧妙地將「愁」具體化,「愁」變得可以剪了,只是綿綿愁思剪不斷;「愁」變得可以理了,只是愁之多、愁之深、愁之亂,又該從哪裡打理呢

李煜的「別是一般滋味」到底是什麼滋味呢?曾經堂堂的南唐帝王,今時惶惶不可終日的囚徒。這其中滋味,恐怕無人能理解吧?

相較於「不是滋味」來說,「別是」的說法就要文雅很多。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宋人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寫到:「此詞最悽婉,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李煜「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他不幸地失去了南唐,卻幸運地開創了詞的帝國。在那裡,他將永世為王。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大抵如此吧!

蘇軾灑脫,稼軒豪放,李煜悲愴,納蘭情深在宋代詞人中,最璀璨耀眼的有三個: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我讀的這本《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還寫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更是給他賦予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宋代詞人中,最璀璨耀眼的有三個:蘇軾、辛棄疾、李清照。而宋代之前詞人的巔峰,那無疑是李煜

這本《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再現了李煜在詩詞上的造詣與作為皇帝的悲哀形象。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蘇軾,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活動期間,六本書活動價僅需49.9元,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是個不錯的機會!

點擊下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的最後一任君王,作為1個亡國之君,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很大的成就,但李煜卻稱得上是所有亡國之君中文採最高的君主。也就是由於李煜在詩詞上的成就,因此 他也被後人稱之為「千古詞帝」。李煜被毒殺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的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就是其亡國後寫下的那篇《虞美人》,令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後慘被毒殺。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為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幾句卻催人淚下,成就名篇
    李煜被毒死前,寫下最後一首詞,短短4句卻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便是其亡國後所寫的那篇《虞美人》,讓人惋惜的是因為這首詞,觸怒了宋朝皇帝趙光義,最終慘被毒死。這首著名的《虞美人》也成了李煜生前的最後一首詞。
  • 李煜寫的一首詞,短短4句皆是名句,多年來從未被超越
    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被稱為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未被超越!究竟是什麼詞呢?竟然能有如此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說:「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在李煜的詞作中,其亡國後的作品含義深沉,最為膾炙人口。而提起《虞美人》這個詞牌名,雖然辛棄疾、蘇軾、納蘭性德等人都曾用過,但卻無一能媲美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也是李煜的千古絕唱。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愁」在我國歷史上的古典詩詞中沾到的比重相當大。譬如在李煜筆下的愁是那樣的多,就像一江春水一樣流向遠方,不可斷絕;王昌齡的那句「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將遊子客居他鄉的羈旅之愁勾勒得如此悽婉;而李清照眼中的愁卻有了形狀,「綠肥紅瘦」的愁滋味有幾人能夠體會呢?在劉禹錫筆下的愁卻又是那樣的令人感動——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李煜有一首詞,六百年無人能及,納蘭性德鬥膽仿寫,比原作更驚豔
    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 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更誇張的是他的那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僅其中一個"又"字,就讓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絕。 但不知為何,李煜的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卻600多年來無人敢仿。
  •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短短數言,卻給了後人無數的猜測。另一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先生的紀念碑銘寫道:「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有著這樣一句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李煜早年1首詞,600多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失眠仿寫,入選教科書
    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李煜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明明句句在寫愁,卻沒用一個愁字。這是李煜早期的作品,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它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這首詞之所以不像李煜的其它詞作一樣,引起後世名家的模仿,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它不好寫。
  • 李煜如夢如幻之作,開篇驚豔,無一生僻字卻寫出後世無法模仿的美
    作為詞人,李煜卻是不少人眼中的詞中之帝。他的詞不需要用生僻字,也不需要用典,但卻總能用最平淡的語句,寫出最美的意境。讀李煜的詞就是一種享受。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煜的一首如夢如幻之作,詞名為《憶江南·多少恨》。這是李煜的一首高水平之作,全詞開篇就夠驚豔,無一愁景卻句句寫愁,其中7個字是千古名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望江南》南唐.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 李煜生前最後一首詞,4句話道盡人生痛苦,後世文人無一仿出精髓
    開寶八年,北宋趙匡胤的大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國滅亡,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被囚禁期間,百感交集,寫了很多令人感嘆的詞。公元978年,李煜在生日之際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
    李煜的一首詞,僅4句,每一句都是千古名篇,句句令人驚嘆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君主,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是很多,存世的僅三十餘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一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今日就和大伙兒分享被稱作李煜最牛的一首詞,隨隨便便拿出來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從沒被超越!到底是什麼詞呢?居然能有這般評價,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末代君主李煜:如果沒有生在帝王家 他的一生會更精彩
    時常有人會問,假如李煜不當皇帝會怎麼樣,他又是如此生不逢時。其實縱觀李煜一生,正是因為有皇帝這個頭銜,反而更加讓人感到五味成雜,或許這樣的人生才是真的充滿無限的可能。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曾道「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遊、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 36.李煜《相見歡》
    杜甫的詩已經寫的夠好了,可是經過李煜的一番點化之後,變成了「胭脂淚,相留醉。"本來只是胭脂溼,現在變成了胭脂淚。我們都能想像得到,在這寒雨當中,那紅花的蕭瑟之感,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什麼說「胭脂淚,相留醉」呢?這個醉可不是喝醉的醉,而是傷心之後魂斷的迷醉。所以我們說李煜的確卻是寫愁的高手,多虧了他有著如椽一般的巨筆,才能將他內心的這番苦愁給它描寫出來。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千古最美情詩。我們講李煜,講他的愛情詞,講他的亡國之音,不知不覺就講到了他的絕命之作——《虞美人》。詞云:「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問君能有幾多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想到李煜的命運,這樣的《虞美人》真是不堪卒讀(不堪:不能;卒:完畢,結束。
  • 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王國維是近代比較著名的學者。他經歷了中式傳統教育,又有西方留學的經歷。所以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諳熟西方文學。兩種思想交替影響,王國維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文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人間詞話》就是這種美學體系的產物,也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
  •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做事等種種人生經歷的三個階段
    如何理解境界呢?王國維在第六則補了這麼一句:「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看到了這句,我們對境界好像就能摸到一點邊了。這句話裡隱藏著王國維詞學的最高價值觀,那就是「真」。他是在說,只要你寫出了真感情、真景物,就是有境界,就是好的。你或許會覺得,真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寫大實話嗎?
  • 李煜《虞美人》
    而「美」作為一種回憶,從此永遠將和「痛」糾纏在一起,成為李煜揮之不去,其實也是此時的他唯一依賴的生存體驗。所以「春花秋月」,寫的是被終結的美;而「往事」,則是不能排遣的痛。而《虞美人》寫的就是李煜、李後主的美與痛的生存體驗、生命體驗,這是一種命運的哀嘆啊!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明白了接下去李煜的所見、所思、所感、所嘆。
  • 開創寫愁新題材的李煜,600年不曾被人模仿的詞,結果被人截胡了
    李煜的這首《長相思重山》開創了寫愁的新境界,新題材。在李煜之前,文壇中的詩人從未以這樣一個愁字都沒有,卻能句句表現出愁的詩詞。這首名作是李煜後期所創,它沒有脫離花間詞的風格,但又比一般的花間詞寫得清新雋永。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解讀李煜的「亡國之音」
    李煜亡國後的作品,寫不盡的身世零落的哀嘆和國讎家恨的悲傷,如杜鵑啼血,似雁唳長空,字字句句無不感受到他肚腸寸斷、撕心裂肺的哀痛。        李煜的詞是絕望者的哀鳴,是強權高壓之下弱小者的痛苦呻吟,在他的詞中回不到過去,找不到未來。這種悲楚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骨子深處的血淚文字和生命悲歌。儘管被後人稱為「亡國之音」,但情感真摯而不刻意雕縷,纏綿悱惻卻又非無病呻吟,抒發著人類的無常的悲慨,氣象開闊博大,使其詞不再限於描寫閨閣園亭、離別相思這一狹窄的範疇,對於詞之發展的整個過程都具有開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