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都人談吃,就像和英國人談天氣一樣,是那種永遠不會冷場的話題。不過即便是最簡單的吃,裡面的門道也遠遠比我們想像的多。成都這座城市裡隱藏著太多的好吃嘴兒,他們懂吃會吃,走進餐廳之後,往往能直擊要害,點出最驚豔的那道菜,技驚四座。這樣的本事其實全靠日積月累,嘴上吃的勤,自然就能瞭然於胸。
更成都瞭望全城,為了大家打撈起這十位好吃懂吃的美食權威,他們中間有草根美食博主也有資深食評家,有顏值網紅也有美食行業的從業者。可以說,想吃懂成都,就看這十個人在吃什麼就可以了,同時,他們還將以第一批美食審查員的身份入駐二更美食地圖。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不妨來看看這些資深老饕的心頭好。
不過有些話還是要說在前面,這是一個個人風格濃厚的推薦清單,上面的每一道菜,都帶著推薦人的味蕾烙印,也許不一定百分百適合所有人,可其中的那份真誠和心意,卻一定能打動所有人。並且預告一波,以下美食推薦清單已經入駐二更美食地圖成都版,想看你就來。12月1號,也就是明天,成都版就要正式上線了,大波福利等著你喲~
閒話少說,請繼續看吧,另外,結尾有驚喜喲~
推薦一個高端的嘛,松雲澤。你可以在那兒吃到很多老川菜,而且是那種很多館子都不做了的。不過在那兒嘛你不可能吃一道菜,因為都是包席,推薦一道大家都很少吃的,紅燒牛頭方,這道菜也算是有故事的菜。成都三十年代,有家著名的私房菜館姑姑筵,這道菜就是黃敬臨先生創製的。牛頭皮嘛,都是屬於牛的下水了。
一般的達官貴人們都不吃這些,黃先生當年經常用這些人們都瞧不起的食材做成美味珍饈,一躍成為高檔菜,這道菜也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這也是一個工藝菜,特別花時間花心思。川菜向來不以食材取勝,什麼燕鮑翅呀,那些不是川菜的特色。川菜是做普通的食材,並把它極致化,像是開水白菜也是這樣的。希望大家能通過品嘗這道菜,來理解領悟川菜在工藝上的特點。真正是靠時間和火候,來呈現美食的那種深厚。
到松雲澤一定要討他一份小菜來吃,叫捨不得,其實就是芹菜葉子。一般的川菜館子,每天能用到的芹菜機會那麼多,芹菜葉子就更少了。因為少,所以捨不得丟,也捨不得拿來給大家吃,才叫捨不得。一個高端的川菜餐廳,有這麼一碟開胃小菜,也能看出這間的餐廳的細節,不以物貴而惜,不以物賤而棄。是當廚師應該有的對食材的尊重。
成都映象的粉蒸肉和川式粉蒸有所不同,是在江西粉蒸肉的基礎上有所變化,在成都很難吃到。為了把粉蒸肉的醬香味放到最大,使用了比較多的黑芝麻,使用的醬也比較特別,把肉的感覺表現的很好,在成都很難吃到這種口味的粉蒸肉,所以推薦給大家,可以去吃一下
其實四川人做餃子本來不算是什麼特長,但是這家餃子呢,敢於和北方餃子比,皮子也好,餡也好,都很精緻。另外有個新鮮是他是用高壓鍋煮餃子,這就是個稀奇。當然在這家你還可以同時品嘗他的滷肉,我認為餃子酒館的滷肉呢在成都都是很難得的,地道的老味道。
「榮派」系的軒軒小院,是正統上河幫川菜的代表,不說是碩果僅存,但至少也是寥寥無幾的幾者之一。根正苗紅,名門老店榮樂園的「榮派」嫡系傳承,有王開發、張元富兩位大爺站臺,那想不正宗都難了,洪鐘大呂式的正統川菜氣場。菜單裡頭有雞牛湯、肝油海參、雪花雞淖等廳堂功夫菜,也有手法正統的蔥末肝片、回鍋肉、蒜子燒鯰魚等等家常菜,都是我的選擇。如果我說「這兒吃得到近代川菜史的味道(古代川菜史你怎麼都吃不到了)」,算不算太裝逼?
是川菜裡少見的fusion融合而且融合得很有格調的館子。蘭老師是白案出身,最先出名就是倚仗一碗大刀金絲面。在工藝上,玉芝蘭的菜是以正統川菜為底子,融合了西餐裡的一些手法(例如吊湯時使用西餐香草束bouquet garni),尤其擅長各種湯和醬汁的製作;在呈現上,玉芝蘭融合了會席和新派法餐的一些審美邏輯,把川菜做到精緻的同時格調也只高不low,這在目前的川菜裡少見也難得。大刀金絲面、溏心什麼鮑魚、蒸裸蓋魚、蠶豆肉鬆餅、松茸鍋邊素這幾個菜是我最喜歡的。
注意,李不管是個網紅店,有好幾個分店了。其中的幾個大店呢都是做的把把燒,很多人也吃過,照理說這種名氣犯大店是沒啥稀奇沒啥值得說的;不過他們家有一個特殊的打開方式,就是那個烤了20多年燒烤的宜賓人李大叔。只要是他手出來的燒烤,味道就和其他人不可同日而語。記住,有三樣東西必吃:腰片,牛肉,粉腸。第一次去吃腰片的時候我一個人連吃三四把(一把10根),膽固醇也認了。不過李大叔行蹤不定,在他們幾家店裡來回晃,所以要先問清楚了今天在某處是否能吃到。
照理說,成都的火鍋中能抓出一大把做得大同小異的,以我一位老饕朋友的話來說就是「成都說不出來哪家火鍋特別出眾,做得好的那幾十百把家大家都沒多大差別」。不過鎮三關在菜品上有特別值得說的地方。幾年前第一次吃到品質一流的毛肚,就是在鎮三關,完全沒有用鹼粉搓過的新鮮毛肚,食材天然的脆彈屬性,吃起來大不相同,眼前一亮。不過當然後來食材渠道做透了,用這種好毛肚的店開始慢慢多起來,這已不是他們家獨有;但有一樣東西仍然是他們家獨有的——老肉片。他們家老肉片是很厚實的豬頸肉,已經屬於西餐豬排的那種厚度和體積,油脂豐富略帶彈性,在目前吃過的成渝兩地火鍋裡僅此一家。其餘菜品也多數不錯。
農家香碗,是個清淡的川菜,是個蒸菜九大碗之一,裡面除了酥肉蛋皮還加了幹黃花呀什麼的,味道很好,人家說我們川菜是辣的嘛,其實我覺得川菜的蒸菜做的好的是非常好吃的,蒸菜裡的湯,有雞湯的那種感覺,加上酥肉再重新蒸出來,應該是老少皆宜的一個菜,外地朋友都很喜歡這個菜。
另外每次必須點的就是綠豆南瓜湯,這是看起來很樸實的一個菜,必須用老南瓜和綠豆,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火候足了,燉出那種鮮甜來,我每次去都要喝兩碗。裡面沒有放糖,但是略微有一點甜味。
第一個菜是活水鯽魚,有點像我們自貢的做法,比較鮮辣,而且很入味。平時其實我最討厭的就是鯽魚,但是那天我吃了一個我覺得還不夠。還有一個菜就是爆炒蛙肚,蛙肚就是牛蛙或者青蛙的肚子,一個牛蛙只有指甲蓋那麼一點點。他們用自貢的那種爆炒的形式,用了很多小米辣,非常有那種江湖菜的感覺,下酒啊那些都很適合,加上他的食材本身也算是很稀少的,所以我喜歡這兩道菜。
為什麼推薦火鍋店裡的刀削麵,四五年之前我去他們店吃火鍋,最後上了一份刀削麵,要知道火鍋煮到最後,那種厚味出來之後又融合了食材的味道,麵條撈出來就可以直接吃,完全不需要蘸碟,那種味道真的是重慶小面都比不上,因為火鍋的香辣全部都融合在裡面了,而且麵條還是用蔬菜汁做的,從形式感到味道都非常好。
鵝腸,18塊錢一根,當著客人的面現剪的,可長可短,真正好的鵝腸是帶血絲的,如果沒有的話,那可能就已經被冰鎮的已經不新鮮了。真的好的鵝腸燙過會後,口感在嘴裡面口感是粉的,還會越燙越寬。
腦花,在馬路邊邊吃串串很多人選擇不要蘸碟,而是點一份腦花,剩下的拌料就成為蘸碟,調料比腦花還做的足,可以說是複合型極強的一味蘸料,因為腦花每天賣的不能多,處理起來非常麻煩,腦花上面的筋絡都需要人工取掉,一天弄幾十份就了不得了,再多處理不出來了,所以好的腦花是沒有腥味,加上蘸碟一定要濃鬱,這樣你吃到的就是腦花粉嫩的口感,香辣的味道,這樣的腦花才是新鮮的,如果腦花很硬就不新鮮了。
牛大肚,就是白色的牛肚,我喜歡那種口感,把牛大肚切成薄片,經過鍋底燙出來,加上馬路邊邊的原湯碟,蘸碟裡面的細碎花生就能很好的裹進牛大肚邊上的毛絨空隙裡,吃起來又香,口感又脆。
牛脊髓本身就很少,本身算是一個稀有食材,口感很細膩,在成都做這個菜的也沒有幾家,牛脊髓本身腥味也是挺重的。要把牛脊髓做到沒有別的雜的味道是很考究手藝的。就必須要加重料,小米辣是一定少不了,還有大量的芹菜末,其實這道菜很符合,我們四川菜裡面說的調料大過於主菜,你可以直接用勺子舀起芹菜末和辣椒來配飯,所以他就直接弄了另外一個長饅頭,就拿來裹料來吃就可以了,稍微有點甜味,沾著料來吃
蒜蓉炒花甲,花甲加了蒜蓉炒出來真是好吃,但是要注意花甲的話,沙一定要吐的很乾淨才行,可以慢慢來挑肉吃。蒜蓉味回甜回甜的,和牛脊髓的辣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因為環境,菜比較有特色,有朋友從外地來時喜歡帶去體驗,不太油也不太辣很能被接受。他們的菜是以樂山菜為主,有地方特色小吃,在成都相對更有特色的是各式魚的料理,及油炸豆腐泡裡加少許紅白蘿蔔絲,辣椒花生,用點糖醋核桃拌勻,酸甜爽口。
九眼橋的蒼蠅館,豆瓣魚及醉牛肉都很經典,是常去的後廚房之一。無味的豆瓣魚是先汆燙剛斷生,豆瓣,泡椒,泡薑,蒜入油中炒至紅亮,烹少許酒釀及糖提鮮,甜酸微辣適口勾茨淋在魚上鮮嫩滑,真是妙不可言的黃金比例。
神仙樹千禧酒店二樓飲茶,因為他們的點心是真材實料,用新鮮食材現點現作,環境也比較舒適,尤其是和我先生倆個人時也能嚐到許多不同的菜品。
拌雞片可以說是四川每家川菜館都有的菜,但是如果單獨拌的話就可能顯得比較單調一些,有些人就喜歡加筍子或者花生米在裡面,不過都沒有跳出傳統做法的套路。丁胖就不一樣了,泡菜用的是洗澡泡菜,泡菜的酸味是那種剛剛好的乳酸味,不是那種老酸菜的味道,泡蘿蔔很脆,和雞片在一起可以增加底味,因為紅油是香辣味,再增加一點酸味,它的味道就更複合,味道更好。
油渣蘿蔔絲,對我們來說是小時候的那種有感情的味道。小時候家裡比較窮的時候,吃肉都很難吃得到的時候,家裡熬豬油的時候,油炸都不會丟掉,油炸吃起來非常香,就用油炸來煮青菜,下面呀,做紹子呀,就覺得非常好吃。蘿蔔絲就很常見了,單吃覺得寡淡,加上油渣就不同了,吃起來非常的香。煮的時候如果用比較好的湯來煨燉,味道就更好了,很多人覺得川菜就是麻辣,不過這個菜吃起來就很清淡,把油渣的脂香味,蘿蔔的清香味,湯底的鮮味融合在一起,配合的很好。是小時候的味道。
一個很傳統的川菜館,是老芙蓉餐廳的廚師班底來做的,我們印象裡的川菜都是大麻大辣口味很重,不過這一家就有所不同,這三個菜,現在很多人都沒聽過,其他地方也吃不到。
像是雪花雞淖這個菜,很多人可能連這個字都寫不來,他是把雞胸肉打成茸,加澱粉加鹽加蛋清把它調成漿,然後炒成雪花狀,上面再點綴上火腿末,吃起來口感很好,看起來紅白相間。技術難度很高,也是突顯傳統川菜的一個技法。
芙蓉雞片和雪花雞淖做法類似,也是要調雞漿,把雞脯肉捶成泥,在鍋裡面攤成雞片,這個雞片是攤成的而不是切的,最後加火腿冬筍豌豆尖燴一下就做好了,這個也是一個很清淡的菜。
回鍋燒白,甜燒白是四川人很喜歡的一道菜,他的做法是甜燒白剁碎,再回鍋炒,因為一般蒸出來的燒白就有點膩,回鍋炒了以後,水分更少,有種幹香的感覺,口感更好,更香,就像吃甜品一樣,這個也是這家店獨有的,其他地方吃不到哦
採用的是沸騰魚的做法,把蝦的背殼去掉,頭和尾巴都是留下的,用竹籤穿好,所以名字叫裸奔嘛,看著裡面油有點多,可能會辣會膩,實際並不是,因為蝦的質地還是緊密的,所以不會浸到太多的油,通過高油溫,短時間把蝦子燙熟以後,口感是非常脆的。坨坨呢,就是下面墊的芋兒,煮的很入味,也很耙,覺得是很有特色的一道菜。
江湖菜是川菜的一種,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二孃的故事說來話長,長話短說就是電視臺的美女主持轉行進軍蒼蠅館子,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又是一個可以寫小說的勵志長篇。
當家菜肯定是雞爪,不是滷也不是煮,獨具一格,麻辣鮮香佔齊了,而且一抿就化,雖然每個人都給你配了塑料手套,但吃熟了的根本用不著,直接筷子和嘴巴就解決戰鬥。所以又有個名字:抿一嘴,稀溜耙,一嘴就抿乾淨了。
「那英為了吃這一口改籤機票的餐廳」,現在很多宣傳言過其實,拉起虎皮做大旗,但小紅袍說這些,莫得哪個有疑義,畢竟那英本人就用自己的微博發帖子給他們打call,其他的大小明星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又是一個四川女娃兒創業的故事,別的地方女生能頂半邊天,四川的能頂四分之三。而且他們的主要菜品,都是老闆娘自創的,被譽為「天才少女」。美女老闆娘在廚房裡頭揮汗如雨,她老公開起保時捷在菜市場拉菜,哪個說成都人吃不得苦呢?
進入冬天之後,別的小龍蝦店都是關門歇業,他們家還是天天排隊,因為天才老闆娘又推出了「花膠鮑魚雞」湯鍋。之前三年,每年冬天她都會設計一款湯鍋,反響都不錯,但這並不能讓她停止步伐,三年磨一劍,這個湯鍋又成了爆款,每天排隊都搞不贏。
重慶不缺火鍋,成都不缺串串。但這種滷油鍋底、回口偏甜的串串,就非常罕見了。洪雅火爆了30年的麻辣燙,最早進軍重口味居多的成都,都還為他們捏把汗。終於有了男老闆的身影,186的身高號稱洪雅吳亦凡,不僅有帥氣的外形,還有勇敢的心,果斷衝進省城並不顯眼的口岸,結果不僅順利站穩腳跟,排隊也是家常便飯。說明成都越來越包容,不愧是匯聚了西部精英的中心城市。
串串店都是牛肉主打,這裡也不用說。但除此之外還有獨門暗器,一個是「薄紗土豆」,全部切得薄如蟬翼,用大漏勺裝了,在滾開的鍋裡七上八下,最多十秒就可以吃了,又脆又香。
到成都不吃火鍋也說不過去,明星到成都必去的火鍋店就是這裡了,二環路高架橋下面創造排隊三個小時奇蹟的也是這裡,曾經成都最辣的火鍋店還是這裡。不錯過所有的熱點,不放過所有獻愛心的機會,「暴雨來了,給所有來吃火鍋的人免單」,一頓飯免掉了50萬營業額。這些都不是偶然,老闆筷子叔20年前創辦成都網絡論壇的時候,就開始了他幾十年如一日關心弱勢群體的歷程。
成都從來不缺燒烤,四川乃至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風格都有,涼山好漢是為數不多堅持平價自助的大店。老闆是標準的西昌漢子,被我譽為「最老的八零後」,看上去飽經滄桑和高檔星級酒店經營的經歷,讓他對品質看得比啥子都重要。
好吃客這個餐廳在成都算是上一個時代的網紅餐廳,排了十幾年的隊,如果要講網紅基因,味道記憶度的話,他屬於上一個時代一直都做的很不錯的一家餐廳,一家餐廳能夠火十年,不僅是會營銷,他的產品也一定是過硬的,才能做到,好吃客是以蛙為主的,以自貢的姜辣味為特色,一度號稱是成都最辣的餐廳。說實話,我第一次去吃的時候,聞到那個味道真的是有頭皮發麻的感覺,即便是現在想到都會有想要流口水的感覺。那種辣是另外一種辣的體驗,大家可以去體驗一下已經火了十年的網紅菜的味道,現在蛙在全國都已經火了,如果要寫部中國人吃蛙的編年史,裡面一定會有這道跳水美蛙。
烤匠是一個網紅餐廳,我跟著他們服務了四年,並不是我服務過的餐廳我就去推他,而是因為我服務過我才能很好的去了解一個企業,更深入。跟他們的企業文化和創始人有過深度的接觸,首先他們的創始人是有溫度的,他在盈利的同時更多的在為用戶體驗著想。在同樣的類別和同等價格的消費體驗當中,烤匠是我推薦的一家有良心的連鎖烤魚店,他們今年推出的豆花烤魚。是一道十多年前四川的一道老菜,可能在新產品出現的過程中,這道菜已經被逐漸被淘汰掉了,他們的口感,包括他們用的器皿,都是在用當代手法去呈現一道川菜經典。豆花真的很不錯,現場的呈現形式也非常棒。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曾毛肚是十年前在成都很火的火鍋店,那個時候成都火鍋店的顏值只有霓虹燈和大招牌,能用自己的姓做招牌的無意中也透出了老闆的底氣吧。這兩年又冒出了很多的網紅餐廳嘛,讓成都餐飲的整個業態都發生的變化,曾毛肚的老闆呢,可能之前掙了些錢吧,有那麼幾年就慢慢的淡出了餐飲的市場。在經過一些自己的歷練過後,老闆而是快五十歲的人,他重新來做。我推薦的原因是,他味道可以他談不上顏值,毛肚這個菜真的很硬,產品質量,我說的硬不是他的毛肚咬不動(笑),而是功夫硬,還有他們的鍋底,真的很棒,是我吃到的火鍋中的上層。
把蝦滑做成像壽司一樣,叫蝦滑壽司,在火鍋的餐飲裡有創新,主要是在那個環境裡去吃。以為我職業的關係,我覺得美味和美味感是兩個東西。如果單純的去尋找餐廳其實是一個綜合體驗的問題,好不好吃其實取決於你餓不餓。理由是,他的環境和產品讓我能覺得是一個上層的選擇。但在這個環境的配合下,你去吃這些的東西是很愜意的。讓美味感到達了一個高度。是用蝦滑和紫菜做成壽司券一樣的東西,有顏值,也會讓你有驚喜。那個菜一定會進入你的相機裡出現在你的朋友圈。上菜的時候也很有趣,一個壽司的樣子旁邊還配了芥末醬油,很多人不知道還以為可以直接吃。
我是先吃了之後才認識老闆的,老闆是一個湛江人。像成都本來這種小海鮮店,排擋式的就十分少見,加上他們的食材真的非常棒。店裡所有的蠔和海鮮都是從湛江運過來的。你可以在這裡吃到上好的蠔,價格也是平易近人。烤生蠔,生吃的,也有白灼的,吃這種菜就不需要加味道了,直接就是蠔,品質好。
像我們這種年齡,工作又比較繁忙。我們要注重養生,否則就可能會英年早逝。燒烤類的重口味的應該少吃,醉西昌消費的體驗是有別於四川傳統的燒烤的,是帶有西昌特色的那種地域感很強的燒烤,在食材和體驗上給人很強的差異化和驚豔感,特有的西昌的調味,比如木姜油呀,小豬肉呀,那種大塊吃肉的感覺,那種大籤籤,在形式感和食材上,是非常值得一去的。他們這麼紅,相信在內容之外,還有一些更獨到的地方
下午四五點,盤飱市店窗口就開始排起長隊。國營老店的獨特氣場就是自信,窗口的服務阿姨總是帶著自信的微笑問你來點啥?想到身後還有人在排隊,你也總是有種莫名的想買買買的心慌慌快感。滷豬嘴,滷豬尾,鴨舌鴨掌,雞翅鵝翅…hold不住,各種品種都來點。。。哈,沒關係,告訴你一個秘密,這些好吃的滷味放一夜,第二天用小火蒸熱,更加香豔,軟糯,吃完也要再三抿嘴的,嘖嘖。「盤飱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歸醅」盤飱市店名取於杜甫的詩。從1925年創辦,到近百年後的今天,盤飱市依然屹立在老成都的華興正街。一百年存在著,且一直生意紅火著,這本身就是一種氣質,就代表著某種行業氣象。盤飱市的滷菜滋味酣醇,色澤誘人,時間的沉澱讓這樣的味道更加豐富,濃鬱,回味綿長。
黃昏的成都,當你翻開手機朋友圈,滿屏熟人,卻沒有一個可以隨時拉出來陪你吃頓飯。碩大的空虛猶如成都灰濛濛的天空籠罩著你,是的,一千六百萬人口的成都,沒有人在意你黃昏恐懼時的哀傷。最先表達這感受的是我閨蜜,北京的美食家小寬。這感受來得真切,直教人飢腸轆轆,唯盼美食稍能治癒。這樣的時候,我會不自覺來到一個老舊圍牆邊上的小館。上菜,一份水煮牛肉,一小籠蒸牛肉,熱騰騰的菜氣撲面而來,你頓時放鬆了身心,像享受一個隆重的SPA。菜是傳統做法,不必創新,也不必驚豔,但吃起來就是順口,順飯。這時,市井小店的好便滋長了出來,房間裡的煙火氣,食物的鍋氣,實實在在的撫慰人。離開四川想念家鄉菜的時候,會想念這樣一個黃昏的燈光下,獨自用餐的身影,和這家常之味
一家隱藏在成都武侯祠鬧市區居民小巷裡的老牌餐館,它不招人注意的外觀卻隱藏了一顆火辣辣的心。酸辣桂魚配大白菜,膽水豆腐,銀絲粉,口感鮮亮透徹,十分下飯。圓溜溜肉質細的圓子湯,也有標準成都範兒的搭配,黑木耳,黃花菜,豆芽打底,是進店必選。紅椒牛肉絲的烹炒方式接近於內江風味,勁爽的辣,但辣得厚實,不尖刻不鋒利,讓人只恨胃小裝不下兩碗飯來配它。總之,帶外地朋友來體驗道地民間川菜,或者是食欲不振時(哦,這種小概率事件好難發生),我就來這裡。
這裡還是要先自賣自誇一下,不是外人的特色是用白水把菜冒好,湯爐裡面什麼都沒有加,目的是為了保持食材本身的味道,然後直接加秘制的一瓢紅油,所有的味道都在這一瓢紅油裡面,吃起來就是鮮香麻辣都有。保持了食材本身的味道之外,吃起來也是香辣美味不膩不燥,而且還很入味。
目前成都冷鍋串串排名第一,屬於一家現象級的餐廳,每家店都排隊爆滿。除了串串本身味道很好之外,很多單品是很出彩的。比如說,一個冷鍋串串裡面,它的麻辣和五香兔頭,兔腰,小土豆,都是非常出彩的。
以傳統的西昌烤肉的升級版,和傳統的西昌火盆烤肉的食材和調味差不多,不過它是以我們常見的韓式烤肉的模式出現,所有的食材都是從西昌來的。和其他不同的是,他們家所有的烤肉都提前碼過一次料,食材經過醃製,很符合目前年輕人的消費需求,畢竟火盆烤肉的環境是要粗獷一些,這個就十分適合閨蜜聚會,環境很好,菜品也很精緻。
傳統的熱鍋的串串,鍋底辣而不燥,不重油,吃起來不會打悶,是在最近一年吃過的最好吃的熱鍋串串。除了熱鍋的菜品之外,那些用剃鍋裝的小單品也特別贊。
吃過他們家的鹹燒白、鱔魚回鍋、水燉排骨你就知道:為什麼一家小館子賣出了中檔酒樓的消費水平,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了。
連鎖店聽起來好像不是什麼值得特別推薦的餐廳,這一家我是一吃好多年,光是出品穩定這一點就值得推薦,每次必點椒麻味的烏魚,厚厚的烏魚片切成花刀,那教一個鮮麻爽!
在西餐裡跟四川的臘肉、泰國的調料相遇,有點措手不及,老闆厲害就厲害在,你前一秒還覺得新奇的搭配,吃在嘴巴裡一秒就覺得很合理。作為老顧客,已經開始期待他們的每一次上新。心裡的os是:看你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作為老顧客,已經開始期待他們的每一次上新。心裡的os是:看你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舉個例子,這道青城山老臘肉配黑松露蒸雞蛋,在西餐裡跟四川的臘肉相遇,有點措手不及,老闆厲害就厲害在,你前一秒還覺得新奇的搭配,吃在嘴巴裡一秒就覺得很合理。
壕氣更哥邀你來參加拼手氣活動!
排名前5名的小夥伴將獲得
冒椒火辣提供的120元!代!金!劵!
各位客官可以呼朋喚友,幫你來拔草哦。
PS: 拔草排名實時更新,千萬別掉以輕心被人超越!
拔草成功,系統將自動發放電子券,
可在個人中心-優惠券中進行查看,
驚不驚喜?!刺不刺激?!!
要拔草,奪這裡
↓↓↓↓↓
李二婷︳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