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高血壓能夠被治癒嗎?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2020-11-17 騰訊網

治療方法很多,但治癒還早。

在談起難治性高血壓能治癒嗎這個問題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高血壓能治癒嗎?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的一致觀點是——絕大多數高血壓只能控制,僅有小部分繼發性高血壓可以治癒。

那麼,難治性高血壓能被治癒嗎?

對於這個問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許建忠教授這樣說道:「雖然目前沒有完全治癒的辦法,但在遵循指南、共識的情況下規範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已經能被良好控制。「

在10月20日高血壓論壇的難治性高血壓專題中,許建忠教授就「難治性高血壓能治癒嗎」為題,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難治性高血壓的診療策略。

診斷難治性高血壓,注意先排除繼發性!

對於難治性高血壓的定義,許建忠教授首先指出:中美有差!

在2018版中國高血壓指南中,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應用可耐受的足劑量且合理的3種降壓藥(包括1種噻嗪類利尿劑)至少治療4周後,診室和診室外(包括家庭血壓或動態血壓監測)血壓值仍在目標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種藥物才能使血壓達標的情況定義為難治性高血壓。

而在2018年AHA專家共識中則是這樣說的:儘管使用了3種抗高血壓藥物,患者血壓仍高於目標值,通常包括長效鈣通道阻滯劑(CCB)、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和利尿劑。所有抗高血壓藥物應以最大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和適當的頻率給藥。

在美國的共識中,難治性高血壓還包括使用≥4種高血壓藥物血壓方達到目標值者,這些患者在文獻中被稱為「已控制的RH」。也就是說,難治性高血壓既包括未控制的高血壓,也包含已控制的高血壓。

那中美定義差異有哪些呢?

首先是目標值差異,中國的目標值定義為140/90 mmHg,而美國則定義為130/80 mmHg;

其次,在美國的難治性高血壓定義中對於其使用的3種抗高血壓藥物是有明確推薦的,分別為CCB、ARB或ACEI及利尿劑。也就是說,如果治療藥物中包含α受體阻滯劑但未能達標的患者,在美國就不能被定義為難治性高血壓;

再次,美國AHA共識更強調高血壓的「控制」及「未控制」,例如頑固性高血壓就屬於未控制的類型;

此外,在中國高血壓指南中對於難治性高血壓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即在至少治療4周後仍無法達標的可定義為難治性高血壓,而美國專家共識中則無相關的時間推薦。

講完定義,我們接著看導致難治性高血壓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包括高齡、基線血壓偏高、肥胖、飲食/食鹽過量、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左心室肥大等因素。那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難治性高血壓呢?

答案:難治性高血壓預後較差。一項包含美國47萬人的人群研究結果指出: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心腦腎事件顯著增加,對於這部分人群須給予更多關注以改善其高血壓的轉歸。

表1:對比不同高血壓類型的預後風險

從表1中可以看到,對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無論血壓是否已被控制,對心腦血管及死亡風險的影響都差不多,也就是說似乎難治性高血壓一旦得了,無論是否能控制結局都差不多……

這樣一來,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與一般高血壓患者的預後相比,差的就很多了!因此,許建忠教授指出,儘早控制患者血壓、防止其演變成難治性高血壓十分重要。許多患者的難治性高血壓都是在初期未能及時控制血壓,進而引發靶器官損害後出現的。由此可見,只有規範難治性高血壓的診治流程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血壓達標。

圖1:難治性高血壓診治流程

首先在確診難治性高血壓方面,要注意:

1.正確的血壓測量;

2.服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包括一種利尿劑),血壓未能達標;

3.服用4種以上降壓藥物,血壓達標。

其次在排除假性難治性高血壓方面,重點關注:

1.患者依從性;

2.強調動態血壓監測的應用,排除白大衣效應(有研究顯示,40%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實際歸因於白大衣效應)。

再次在可逆因素方面,若患者經排除後確實存在用藥後血壓不達標的現象,應考慮以下幾點:

1.適當增加運動及纖維食物的攝入;

2.減少酒精攝入、減肥;

3.減少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s)、興奮劑、擬交感藥物、口服避孕藥、甘草、麻黃、靶向治療藥物等的使用。特別提醒,這裡的靶向治療藥物減量或暫停需與相關醫生協商,患者不可自行停藥。

重點及難點來了!繼發性高血壓的篩查一定要注意!

目前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包括: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腎實質性高血壓;

腎血管性高血壓;

內分泌性高血壓;

原發性膽固醇增多症;

庫欣症候群;

嗜鉻細胞瘤;

甲亢/甲減;

甲旁亢;

主動脈縮窄。

其中,最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有腎實質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內分泌性高血壓及主動脈縮窄導致的高血壓。許建忠教授特意強調,在難治性高血壓患者中有20%-25%的患者為繼發性高血壓,篩查是「必備技能」。

對於何時該做繼發性高血壓的篩查,什麼樣的患者該做篩查,不同的研究指南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2014年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發布的研究顯示,當患者符合以下條件時,可考慮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

1. 早發的高血壓患者(<30歲);

2. 難治性高血壓;

3. 嚴重的高血壓及高血壓急症;

4. 非杓型及反杓型的高血壓;

5. 有嚴重靶器官損害。

表2:提示繼發性高血壓的一般臨床特徵

而在2017美國心臟病學學會/美國心臟協會(ACC/AHA)高血壓指南中則建議,在以下重點人群中進行篩查:

圖2:美國指南推薦篩查人群

2018年ESH指南中建議行繼發性高血壓篩查的人群則包括:

1.2級以上的年輕高血壓(<40歲)及兒童高血壓患者;

2.原來慢性穩定的血壓突然加重;

3.難治性高血壓;

4.3級高血壓或高血壓急症;

5.大量靶器官損害;

6.臨床或者生化提示內分泌高血壓或者CKD;

7.臨床提示睡眠呼吸暫停;

8.嗜鉻細胞瘤症狀或有家族史。

難治性高血壓的藥物治療,6步搞定!

在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後,就該選擇適合患者的理想藥物治療啦。美國指南給出以下建議:

Step One:排除其他原因+保證低鹽飲食+最大化生活方式幹預+最佳3藥方案

1.要排除其他引起高血壓的原因,包括繼發性原因、白大衣效應和患者的藥物依從性較差的影響;

2.保證患者改為低鹽飲食,即<2400 mg/d;

3.最大化生活方式幹預:≥6 h的不間斷睡眠、總體膳食模式、減重、運動;

4.最佳3藥方案(A+C+D):3種不同類型、機制互補的抗高血壓藥物,包括ACEI/ARB、長效CCB和利尿劑,使用最大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利尿劑類型必須和腎功能相適應。

使用氫氯噻嗪的情況下若患者血壓仍然控制不佳,美國高血壓指南中建議繼續使用Step Two。

Step Two:替換最佳劑量的噻嗪樣利尿劑

1.可考慮使用氯噻酮或吲達帕胺來替代氫氯噻嗪;

2.僅通過從氫氯噻嗪轉換為相同日劑量的氯噻酮,血壓可降低7~8 mmHg。

同樣,在患者使用利尿劑的情況下若血壓仍無法完全控制,則建議繼續使用Step Three。

Step Three:加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

許建忠教授指出,對於使用利尿劑仍無法控制血壓達標的患者,建議加用螺內酯或依普利酮。對於加上螺內酯後仍無法控制達標的患者,可以考慮加用心率控制藥物。

Step Four:控制心率和β受體阻滯劑

1.若心率270次分,可加用β受體阻滯劑(例如美託洛爾、比索洛爾)或α和β受體阻斷劑(例如拉貝洛爾、卡維地洛);

2.若禁用β受休阻滯劑,則可考慮使用中樞性α受體激動劑(如每周用一次可樂定貼片或睡前用胍法辛)。

3.如果上述藥物都不能耐受,可考慮地爾硫卓,每天一次。

Step Five:加用肼苯達嗪

在美國的難治性高血壓專家共識指出,對於使用上述藥物後仍無法達標的患者,可加用血管擴張劑。但許建忠教授提醒,目前國內已無單純的肼苯噠嗪。目前適用於我國情況的方法是使用單硝酸異山梨酯。若為射血分數降低的充血性心衰患者,須在每天應用30 mg單硝酸異山梨酯(最大劑量90 mg/d)的基礎上應用肼苯噠嗪。

Step Six:肼苯噠嗪換為米諾地爾

對於仍無法達標患者,美國指南建議將肼苯噠嗪換為米諾地爾。同樣,許建忠教授提示,目前國內對米諾地爾的臨床應用較少,因此若血壓仍未達標,建議轉診給高血壓專科醫師或接受新藥試驗治療。

與美國指南相比,於2013年發布的《難治性高血壓診斷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的亮點在於:我們可以使用24h尿鈉的方法來選擇加用的藥物。

圖3: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選擇流程圖

那麼,藥物治療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是否該使用器械治療呢?

器械治療,打破藥物治療窘境?

目前難治性高血壓的器械治療有包括腎神經消融術(RDN)、頸動脈竇刺激儀(BAT)、髂動脈靜脈吻合術,而目前的熱點主要聚焦在RDN,而今年公布的SPYRAL HTN-OFF MED研究也讓RDN術重燃希望。

圖4:SPYRAL HTN-OFF MED研究結果

從圖4中可以看到,RDN術後患者24小時動態血壓水平下降了4.7 mmHg,證實了RDN對於降壓的效果。但是目前關於這項研究,仍有部分問題沒有解決。

首先,關於血壓下降患者的比例。雖然RDN組患者有75%的患者血壓下降,但在假手術組也有50%的患者出現了血壓下降的情況。

圖5:SPYRAL HTN-OFF MED研究結果

其次,雖然研究結果呈陽性,但在試驗過程中有30%的患者對RDN無反應。對此許建忠教授表示,從目前現有的臨床研究可以看出,相比於冠脈介入或射頻消融的搞技術含量,對於RDN術而言篩選適合的患者是保證手術呈陽性結果的關鍵。

圖6:SPYRAL HTN-OFF MED研究結果

接著來,介紹一下動靜脈降壓效果出色到令人詫異的髂動脈靜脈吻合術!

從以下研究中可以看到在經過12個月的隨訪後發現,經過髂動脈靜脈吻合術的患者診室血壓下降了25.1/20.8 mmHg,而24 h動態血壓下降了12.5/15.3 mmHg,明顯優於RDN治療。

圖7:髂動脈靜脈吻合術研究結果

然而,雖然降壓效果顯著,但與手術有關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卻較高,研究顯示患者在行髂動脈靜脈吻合術後右側發生靜脈狹窄的概率為28%,而左側發生的概率高達50%,相對於而言右側行髂動脈靜脈吻合術可能更合適。

同時,許建忠教授提醒:由於患者發生靜脈狹窄的概率較高,患者在遠期可能會出現右心負擔過重導致心衰的發生,或出現肺部淤血、肺栓塞情況的發生。

圖7:髂動脈靜脈吻合術研究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那麼,降壓效果如此亮眼的它,一定是金子嗎?

對於這種術式,THE LANCET發表的述評這樣評價:

儘管新技術有效性顯而易見,但投入臨床使用還為之過早!髂動脈靜脈吻合術的手術併發症比例過高,同側靜脈秩窄28%,且患者的長期預後、後續抗栓治療,以及新技術對心輸出量和血液動力學的影響都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再來看看通過頸動脈竇刺激儀(BAT)刺激頸動脈竇從而降低血壓的方法怎麼樣。2017年於Hypertension是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經過5-6年隨訪後,使用BAT治療的患者收縮壓下降近30 mmHg,而舒張壓也下降了10 mmHg。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血壓的下降不是一過性,而是在後續長達近6年的隨訪期間,降壓的效果幾乎保持穩定。

圖7:頸動脈竇刺激儀(BAT)治療結果

那麼,療效如此優秀的治療措施,為何遲遲沒有在中國推廣呢?許建忠教授解釋道,目前過多的手術及器械相關併發症依舊提示,BAT治療尚不成熟,未來何時能夠推廣尚未可知。

最後,許建忠教授做出總結:

難治性高血壓有更多的心腦腎等事件,應予以更多關注;

應規範難治性高血壓的診治流程,大多的難治性高血壓通過規範的治療可以控制;

一些器械治療包括RDN、BAT等為治療難治性高血壓開闢了新的道路,但治癒高血壓目前來說只是一種美好願望。

專家簡介

許建忠 教授

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副主任。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預防學組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難治性高血壓及外周血管疾病分會副秘書長、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編委。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審核專家:許建忠教授

本文作者:辣醬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相關焦點

  • 醫生一個手術,患者3年的高血壓有望治癒!看看你是這種高血壓嗎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內分泌內科 郭穎 副主任醫師患高血壓多年的患者李先生在治好原發疾病後高血壓症狀有所緩解,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郭穎副主任醫師介紹,「可被治癒」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不是個例,但卻常常被漏診、誤診,如有可疑表現,須格外注意。
  • 「高血壓外科醫生」蔣紹博:有些高血壓,微創手術可治癒
    他在國內創新性提出「高血壓外科」的概念,並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了外科治療高血壓的效果。當越來越多查明病因的患者因為微創手術告別藥物治療,他卻更感肩頭宣傳與普及的重擔……手術「意外」治好高血壓從30歲那年發現患有高血壓,李哲(化名)一直以為,自己這輩子是離不開降壓藥了,直到不久前的一場意外。
  • 聚力血壓管理:山東省立醫院難治性高血壓門診開診
    高血壓病是卒中、冠心病、心衰、慢性腎臟病及死亡的最重要危險因素,而控制高血壓,特別是降壓達到靶目標值,可大幅減少或防止併發症和死亡風險。在日常生活中,難治性高血壓常表現為:血壓不好控制,服用多種降壓藥後,血壓依舊不能降到正常的情況。
  • 頑固性高血壓是高血壓病的特殊類型,危險性更大,治療研究價值大
    導語:難治性高血壓,又稱難治性高血壓,是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因為常伴有嚴重的靶器官損害,中風、腎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風險大大增加,預後差。因此,對於世界各地的醫生和研究人員來說,難治性高血壓的治療和研究項目的開發是任中的一項長期任務。
  •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對於標準質子泵抑制劑(PPI)治療方案產生不完全或缺乏應答,持續表現嚴重而頻繁的反流症狀
  • 得了高血壓的人能夠長壽嗎?很多人或許還不知道!
    今天,一位34歲的男性患者,首次發現高血壓,門診測量血壓為200/140mmHg,他因此非常的擔心,害怕自己得腦出血、冠心病,問道:大夫,我血壓這麼高,還可能活的長壽嗎?其實,高血壓目前尚不能治癒,只能夠有效控制。
  • 為什麼有的高血壓,可以治癒?關鍵在於找到血壓升高的原因
    很多研究都表明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密切的關係,很多常年血壓高的人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腦卒中或者心梗等嚴重的問題。但是所有的高血壓都無法治癒,只能通過藥物維持嗎?可是繼發性高血壓就不一樣了,有很多繼發性高血壓,只要糾正了原發問題都是可以有效治癒的,血壓就不會再升高了。可能你剛發現有血壓升高的問題,醫生都會讓你踩很多血做很多檢查看一看是不是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別是腎臟,那麼這麼做有意義嗎?
  • 動態血壓監測,讓你知道自己真實的血壓
    長期以來,診室血壓測量被認為是高血壓診治的「金標準」,但由於隱匿性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的存在,診室血壓不能完全反映個體的血壓狀態。同時,在治療方面,偶爾進行的診室血壓也無法客觀評估藥物療效。倘若您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需不需要吃藥、要吃多久的藥物、藥物治療有沒有效,那就先來動態心電圖室做一次動態血壓監測,評估自身真實血壓水平和心血管風險。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一:6成抑鬱症患者伴有一種疾病!
    難治性抑鬱症一直是精神科臨床診療中的大難題。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難治性抑鬱症主要指: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物,在足量、足療程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抑鬱症患者,可被視為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在精神科臨床中,高達約40%至50%的患者是難治性抑鬱症。
  • 避免二次開顱創傷 精準毀損斬斷「傳導帶」破解難治性癲癇困局
    術後兩年癲癇藥停服,癲癇沒有發作了12年,左側大腦對右側進行很好代償,語言能力也比術前清晰,情感、記憶等功能都沒有異常,生活能夠自理。倩倩這十多年生活得很開心,很愜意,一家人也其樂融融。不過最近,倩倩又找到欒國明教授,帶來了一個不好消息——癲癇又發作了。像倩倩這種「右側半球致癇切除術後12年沒有發作,復發癲癇的情況非常罕見。
  • 內分泌與高血壓
    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內分泌與高血壓方面的問題。高血壓症狀和高血壓病是一回事兒嗎?  寧光:很多人都把高血壓病和高血壓症狀混在一起,其實這是兩個概念,高血壓病在醫學上叫做原發性高血壓,而高血壓症狀醫學上稱為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有明確病因的,目前對於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也是很深入的,但是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 乳膠床墊好嗎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原標題:乳膠床墊好嗎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對於現在很多的九零後小白領而言,生活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長期的伏案工作還要兼顧家庭,身心焦慮疲倦,久而久之失眠等睡眠問題愈發嚴重。
  • 中藥能治癒高血壓嗎?患上高血壓後,日常做好5個護理
    中藥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斷實踐和總結而流傳下來的瑰寶,對於許多疾病都有著比較好的效果,其中也有很多中藥及藥方具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但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除了中藥之外,患者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同樣可以良好的緩解高血壓的症狀。
  • 你應該了解的高血壓管理十條必讀知識!
    1、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既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素,預防意義重大。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通常無症狀,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壓高,而是體檢或偶爾測血壓時才發現血壓高,故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
  • 浙江40歲女士患高血壓十多年,三種降壓藥都無法控制還出現了「血鉀...
    高血壓伴低血鉀原來是因為它那陳女士的身體狀況怎麼辦,就這麼一直「危急值」下去嗎?邢玉波表示,陳女士的這個高血壓真「不簡單」,是一種叫做「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疾病。高血壓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其中繼發性高血壓往往繼發於某一些特定疾病,如能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是能夠被治癒的。
  • 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成人復發或難治性前體B細胞急性...
    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成人復發或難治性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2020-12-09 08:37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二:這個人格問題,要靠7個步驟加快康復
    根據北大六院司天梅教授發布的數據顯示,高達約40%至50%的抑鬱症患者為難治性抑鬱症,他們服用了兩種或以上不同作用機理的抗抑鬱藥、足量足療程治療後,效果仍不佳。難治性抑鬱症為何難治?難治性抑鬱症的患者與典型的抑鬱症患者有何不同?
  • JACC:嚴重急性腎損傷和難治性心腎症候群的管理,十大要點全掌握
    近日,JACC雜誌發表了JACC心力衰竭和移植專業領導委員會危重症心臟病學工作組關於急性腎損傷(AKI)和難治性心腎症候群(CRS)當代治療建議的一篇文章,現將要點匯總如下。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信達生物在ASH2020上公布Parsaclisib在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非霍奇金...
    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今天在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和博覽會(ASH 2020)公布了兩項關於Parsaclisib作為一種強效、高選擇性、新一代磷脂醯肌醇3-激酶δ(PI3Kδ)口服抑制劑,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
  • 不,這幾類癌症還有希望治癒,別放棄
    核心提示:摘要:癌症晚期治療難度複雜,很多人知道得了癌症晚期都認為沒有希望了,能治癒的只是奇蹟。現在癌症晚期治癒的病例也不少,其實並不是個例,現代科學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癌症晚期病人治癒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