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切腹」這塊遮羞布證明了武士道還是存在的

2021-01-09 騰訊網

【電影洞見】:這部電影用切腹這個日本武士道最後的遮羞布,來闡述了日本武士道徹底地落寞了,而男主津雲半四郎用他的切腹來證明這個世界最後的武士道精神,用切腹講一個悽慘悲慘的故事。

1、為什麼9.3分都沒進Top250?

首先看看這電影是1962年的神作,絕對值這兩個字。羅生門是1950年,豆瓣打分8.8,為什麼這麼9.3沒有進去豆瓣電影Top250?可能是大家對「切腹」這兩個字不感冒,不喜歡吧。

名字耽誤了這部電影,切腹這名字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島國各種重口片,比如:花與蛇,感官世界,禁室培欲等等。

用這個鎧甲人頭開頭真的嚇走不少人。

其實,這片子很正,就是講「切腹」的故事。和你會看見整個切腹的儀式感,很有歷史記錄價值。

名字誤終身,不影響這是一個佳作。

2、必須要複述下這個故事

故事很簡單,並不複雜。主角是千千巖求女一家子,他嶽父就是男一號津雲半四郎。(日本人名字好難記,千千巖求女是男的記住了,以下簡稱求女)

這家簡單說就是一個字窮,然後求女的老婆也是就是津雲半四郎的女兒生病了,雪上加霜,孩子也病了,然後求女被迫去大戶人家要討個活幹。

然後,他被逼真的切腹了。

老嶽父上演了終極復仇,也去那家大戶去切腹。

老嶽父用自己的切腹來講完整個故事,然後,他用即將消失的武士道精神鑑證了日本武士道是真真正正存在過的。

3、電影主題:與其貧困屈辱活著,慢慢等死,不如光榮地切腹求死。

4、算了,還是直接放個視頻解說版簡單點。

落魄武士甘願在眾人面前切腹,只為了講個故事

5、武士道精神就是圖個門面,但是求女和津雲半四郎鑑證了日本獨特的切腹武士道精神,以及最後被削了髮髻切腹自殺的彥九郎,都是武士道精神的殉道者。

求女和津雲半四郎的切腹為求生存,這種世相來說明武士道精神沒法當飯吃,從一而終,主人死了,旗下武士不被接受,連找份體力活都不願意給,這種愚昧的忠君思想,遲早會被淘汰。

6、歷史由勝利者書寫,這一頁的真相則猶如《羅生門》一樣了。

羅生門永垂影史,它已經成為像黑天鵝一樣的代名詞了,特指一類事件,你可能永遠無法探知真相,但是真相就存在你的認知之中。

PS:騰訊視頻裡面搜《切腹》即可以觀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為了維護在我來看壓根不存在的臉面和井伊家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井伊家選擇殺了半次郎滅口,掩蓋事實的真相。半次郎死了,井伊家改寫了歷史,影片進入尾聲。到此觀眾才從劇中走了出來,這一系列的反轉,緊緊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這也是一個大導演能力的體現,好的電影就是需要從頭到尾抓住觀眾的心,《切腹》在我來看,是一部非常值得借鑑的電影,無論是情節構建還是畫面的構思、靜景光影明亮的運用都表現出了電影的張力。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日本武士到底用啥玩意切腹,打刀、肋差還是懷劍?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戰敗的一方往往會選擇自殺,或者用其他方式求死。▲動漫中的雙刀流要想了解日本的切腹,那麼不得不說日本人最津津樂道的「武士道」文化。在近代, 武士道文化被歪曲,為軍國主義服務。實際上,歷史上的武士道卻有兩個分支。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一、新渡戶稻造和《武士道》曾擔任國際聯盟副事務長的新渡戶稻造(1862-1933)關於切腹的解釋最具影響。他在《武士道》一書中指出,切腹並非單純的自殺,其目的是抵罪、悔過、免恥、贖友,或者證明自己忠實。切腹的殘酷性和儀式性適宜展現武士的冷靜和沉著,是屬於武士的榮譽刑。那麼,為何要選擇腹部切開呢?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62年,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種武士道精神,片名即為《切腹》。這部影片在日本影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是一部黑白電影,片長達到134分鐘,但無論從演員的演技、視角的轉換還是武士道精神的烘託千千巖求女在切腹時,竟然被要求必須用竹刀,竹刀並不鋒利,其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而且除了插入外,必須要橫向切腹。也就是說,千千巖求女沒有得到他夢寐以求的光榮,而是在「羞辱」中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其實是武士最不希望看到的一種情況。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62年,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種武士道精神,片名即為《切腹》。這部影片在日本影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是一部黑白電影,片長達到134分鐘,但無論從演員的演技、視角的轉換還是武士道精神的烘託,都對後世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 日本「切腹」文化,切腹不能讓腸子流出來,這是一門藝術
    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據說,因為日本身處地震帶,朝生夕死的事很多,所以普遍有這種浮生若夢的思想,日本人喜歡櫻花,據說也是因為櫻花凋零的冷豔之美。
  • 切腹自盡:日本武士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日本人奉行的「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日本武士最光榮,最體面的死法。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01切腹的起源 日本早期切腹切腹最早出現在日本永祚元年,第一個切腹而死的人叫藤原義。日本「神風特攻隊」創始者大西域治郎,死於切腹。由於沒有招請協助自殺的「介錯」,因此在切腹後15小時死亡。所以切腹後,一般人都會大喊大叫,有的甚至會乞求他人救治, 很少有人能真正的做到他們所謂的「武士道」精神。
  • 《切腹》之痛-論大時代下虛妄的武士榮耀
    許多淪落的武士為了生存,不惜拋棄尊嚴,以切腹為藉口四處騙取錢財,影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影片用了插敘的手法講述了平行對應的兩段故事,其一是千千巖求女的「切腹」,另一則是津雲半四郎的「切腹」。影片講述了津雲半四郎為冤死的女婿千千巖求女復仇的故事。
  • 談|《切腹》
    《切腹》這部電影是由日本電影藝術家小林正樹先生指導拍攝的,同樣也是一部值得讚譽的電影。影片中很少出現流動性的演員對戲而是僅僅用劇場一樣單鏡來講述故事。故事的背景是1630年完成封建統治的日本進入和平時期而對那些以武力為耀的武士階層進行削弱進而引發的問題。「武士在昨天驚嘆著自己的武力、信仰著自己賴以為傲武士道精神,而今天卻被遺棄了」在那樣的社會裡,階層的固化以及層級遞增所帶來榮耀以及層級遞減所帶來的蔑視都真真實實在這些武士中體驗出來。
  • 仲代達矢:《切腹》
    《切腹》「如果讓我最後選一部電影,我應該會選擇《切腹》」《切腹》不僅是經典的武士電影,也屬於經典的「羅生門式敘事」的電影,人們常說張藝謀的《英雄》模仿了《羅生門》,但是在我看來,《英雄》更像是模仿了《切腹》。
  • 挖武士道的祖墳:經典大作《仇討》
    戰後日本左翼拍攝了大量反戰、反武士道影片,藝術品質以小林正樹《人間的條件》(1959,共6部)、《切腹》(1962)、《奪命劍》(1967)為最。
  • 「武士道精神」厲害嗎?日寇回憶:不怕切腹,就怕我軍的死纏爛打
    可以說,當年的一代抗日英雄先輩們,他們哪裡是用武器與敵人作戰,分明是用僅存的最後一口誓死捍衛著民族的尊嚴。  同樣是一口氣,日本人卻奉行「武士道精神」。在很多抗日「神劇」裡,我們會動輒見到日本人只要每逢戰敗,必然拔刀切腹。  在日本人的文化裡,切腹文化是「武士道精神」至高的核心要義,一名武士寧可死於自己的刀下,也絕不可以苟延殘喘地活著而淪為敵人的俘虜。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在武士最痛苦的時候,
  • 切腹之痛 ——日本電影《切腹》觀後感
    看網上評價非常高,我還是選擇在周末的時候看了。《切腹》誕生於1960年代,導演叫小林正樹,他是上個世紀,日本非常著名的導演之一,《切腹》獲得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介紹電影之前,先簡單地說一下切腹這件事吧。切腹是日本的武士非常榮譽的死亡方式,武士經歷戰爭失敗,表示效忠,向君上諫死等,最後都會選擇切腹自殺。
  • 《切腹》告訴你,在日本,道德綁架是可以出人命的
    是認命完成「光榮」的切腹?還是中途有救兵殺出?觀眾會為千千巖求女的命運感到擔憂。千千巖求女事件之後,又有一個叫津雲半四郎的浪人來到井伊家,這是電影的開端。切腹,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典型行為,日本武士認為這是光榮的。不用嘗試就能知道拿刀切開自己的肚子是有多痛苦,武士能承受這種痛苦,勇氣自然是值得敬佩。本來這是日本武士最引以為傲的事情,卻被一些不知羞恥的浪人用來敲詐勒索,如果再沒有人出來糾正這股風氣,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會淪為笑柄。
  • 全面解讀日本人切腹自殺附(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切腹在戰國時代一直是一種可以視之為榮譽的死法,如果主君賜死武士,不允許其切腹,將是對武士最大的侮辱。因為他們相信人的靈魂是寄居在腹部的,切腹的意思也是「我把我的靈魂掏出來給你看,證明我的忠心(或者清白)」所以在日本吃魚的時候魚肚子如果對著客人將是一種不禮貌。  切腹的種類:1、戰爭失敗(如淺井久政)。2、引責:對過失承擔責任。
  • 日本武士道剖腹自殺背後的可怕內幕!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    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    藤原義把刀用力的插入腹部,將腹部一字切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兵,倒地而死。官兵們嚇的無人敢上前一步。    藤原義當時設計的這一死亡方式,可能僅僅是為了追求死的駭異而已。但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這種切腹自殺,在他死後幾百年,居然成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    也就是說,每個武士都期待著某一天可以切腹自殺。
  •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這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流氓,這是對武士道精神極大的不敬和侮辱。所以井伊家的決定是,求仁得仁,命令他即刻切腹,以儆效尤---就用他自己佩戴的竹劍。他們不允許他反悔,即使他磕頭求饒。井伊家的武士們要用刀和矛,幫助他堅持決心,捍衛真正的武士道精神。
  • 銀幕回眸|日本的武士電影反映的是真正的武士道麼?
    但翻開「忠臣藏」背後的故事,卻會發現整個故事的建構其實存在一個重大缺陷,而這個缺陷反而成為日式「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在歷史上,這起「赤穗事件」始源於元祿十四年(1701)的一次接待活動。於是在接待朝廷使者的最後一天,3月14日巳時下刻(中午11點半過後),淺野長矩突然拔出儀式用的小刀,向著吉良義央的眉間連砍三刀。旁人衝來拉開兩人,吉良義央被緊急拉去做手術,性命無憂;而幕府得知以後大怒,迅速下令淺野長矩「即日切腹」,這位藩主當日就被迫自盡。即便放在現代,這起事件的責任主體也非常明確:淺野長矩(無論什麼原因)砍人在先,自然應擔負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