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麵人的手藝
說到捏麵人,不知道您是否有這樣的記憶:面人師傅坐在街頭,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 頃刻之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便呈現在眼前。
捏麵人也稱「麵塑」,舊社會的麵塑藝人挑擔提盒,走街串巷,做於街頭,成於瞬間,深受群眾喜愛。
如今,這一門起源於民間的藝術已步入了國家級藝術殿堂。2008年,麵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即用麵粉、 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塑造成柔軟的各色形象,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中國民間工藝品。
「功夫在詩外」
麵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備卻並非易事。
一個形神兼備的人物麵塑作品,形還不是最難的,技巧技藝只要肯學總歸學的會,而要做到神似,需要下一番苦功:對所創作的人物歷史背景需要深入了解,需要揣摩原型,參考周邊文獻,甚至觀摩其它成功的藝術作品,內化到一定程度後,再通過技藝、技法輸出感受到的和想要表達的「神」,這樣才有可能把每一個人物的形態、氣質、神韻等準確、精心地表現出來。
正如陸遊的箴言 「功夫在詩外」。
麵塑大師 蕭佔行
五顏六色的麵團跟隨手指翻飛,能在瞬間就被揉捏出各種形狀——衣袂飄飄的唐僧、怒目圓睜的包拯、靈動的麒麟、溝壑叢生的老人都在麵塑大師的手下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
簫派麵塑-「面人蕭」的手藝生涯
蕭佔行,人稱「面人簫」
蕭佔行1958年出生於北京,在永定門外一個書香門第的四合院裡長大,是老北京面人的典型代表,以手藝精湛,歷史悠久廣受矚目,人稱「面人蕭」。
他捏麵人的功夫是祖傳手藝,說起他家捏麵人的淵源,緣於一個巧合,他的曾祖父簫興在清朝鹹豐年間,救助過一位被追殺的太平天國士兵,士兵是江南一代的,為答謝救命之恩就把身上的一點點捏麵人的手藝傾囊相授了。
簫興有文化懂得中國畫藝術,在他的改造下,他的麵塑作品逐漸在北京城內小有名氣。順理成章,曾祖父的手藝傳給了蕭佔行的祖父簫老善,其作品大多以戲劇中人物為主,在解放初期精湛的手藝就已經響遍了北京城。據說,簫老善還給當時的梅蘭芳、吳佩孚等捏過像。
簫老善脾氣很倔,他說這門手藝不外傳,即使新中國成立後,當時中央美院邀請老藝人去講課,他還是那句話:不傳。
因文化大革命時的種種因素,蕭佔行的父親在當時不幸身亡,蕭佔行無意中的一個表現給了祖父很大安慰。在6歲時,他把家中發生的孩子打鬧滑稽事捏了出來,祖父看了很高興。
蕭佔行
「蕭佔行,是我爺爺給我起的名字,他期待我能在麵塑這一行裡,佔有一席之地,能出人頭地。」
在祖父的教導傳承下,蕭佔行開始鑽研祖上傳下來的手藝,在學習的過程中,蕭佔行最難忘的是與祖父面對面坐著為對方捏肖像了。10來歲時,有一次祖孫倆互相捏著對方,結果他捏的祖父頭像雖然技藝還不純熟老練,但已經很有神韻和味道,讓大人們大吃一驚。
由於對麵塑濃厚的興趣加上自身極高的天賦,初中畢業後,20出頭的蕭佔行憑這門絕活考進中國工藝美術總公司,如今已是中國著名麵塑藝術大師、工藝美術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簫佔行的作品是麵塑藝術中的瑰寶,他最擅長的是傳統人物塑像,人物筋骨脈絡逼真自然,每個作品的創作都經過詳細的資料查閱考證,無論人物體貌特徵還是衣著服飾都務求做到形似神似。
唐僧師徒▼
他的創作題材極其廣泛,無論是傳統人物:壽星濟公、鍾馗孔子、財神菩薩、羅漢仙道、仕女兒童還是動物形象:狗馬雞猴、鹿獅虎豹、昆蟲花卉、麒麟鳳凰、野豬犛牛,甚至非洲草原的斑點鬣狗無不惟妙惟肖;
武將系列▼
氣勢恢弘 劍撥弩張 殺氣騰騰
威風凜凜的關二爺
蕭佔行創作的古典武將系列更是霸氣外露,其三國人物劍拔弩張、水滸人物嘻笑怒罵、西遊人物詼諧可愛,活靈活現,各盡其妙,彷佛讓古代的人物又活了起來。
戲曲系列▼
小到衣服上的紋飾,大到全身的骨骼。如此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得「連頭髮絲都有戲」!
其獨特的造型刻畫,巧奪天工的製作手法,令觀者嘆為觀止,擊節稱讚,在國內外展覽中屢獲盛譽和讚賞。
部分作品結緣
年復一年,蕭佔行大師塑造出無數的精彩,以匠人的精神,把麵塑工藝做到了極致,佔據了三百六十行的一行之先。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蕭大師風格獨特、生動逼真的作品也吸引住了眾多的麵塑愛好者和收藏家,從而結下了許多的緣分。
李嘉誠生日定製蕭大師作品
林志玲結緣蕭大師肖像作品
2008年,麵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簫佔行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由於追隨者眾多,且基本都在從事傳統麵塑的實踐與推廣,「蕭家樣-簫派麵塑」在麵塑乃至工藝品界發揮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力。
雙眸觀世界,十指演春秋,為這些手藝人喝採!
資料來源:麵塑大師簫佔行個人網站「蕭佔行麵塑」公眾號《蕭大師作品,精品雲集》
編輯 | 徐姑娘
作品圖 | 蕭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