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麵食應該說是大多數人家裡的主食之一了,特別是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們,一般都是以麵條、包子和饅頭為主,而小秋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廣東人來說,也極其愛吃麵食,尤其是麵條和包子。各種口味包子,小秋都非常喜歡吃,以前上班的時候,每天的早餐就是到排長隊的包子店裡面買上幾個大包子,然後一邊走一邊吃,方便快捷又美味真的是上班族的口福。
由於現在晉升為寶媽後,天天在家裡帶寶寶,就想學著自己做包子來吃,畢竟自己做的乾淨衛生又健康嗎。記得第一次學做包子的時候,要不就是面發不起來,要不就是面發得很好,但是出鍋的時候包子就硬邦邦的,再不然就是其他都挺好,就是出鍋的時候包子就塌陷了。
是不是很多朋友第一次學做包子的時候,都會像小秋一樣遇到過這種問題。因為這樣我專門去找了一個山東的同事家裡專門向她請教了做包子的技巧,因為她做的包子又白又胖,非常鬆軟好吃,所以,特地過來請教一下,把我的失敗做法告訴她後,她跟我說了這幾個小竅門,回家後又試做了一次,這次真的成功,做的包子白白胖胖的。下面小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是哪幾個小技巧呢。
第一:一定用溫開水來發酵,水溫在35度左右,水不燙手,跟手的溫度一樣就差不多了,因為水溫太熱會把酵母給燙死,太低呢,酵母就會休眠狀態,起不到作用,所以面就發不起來。(和面的時候加點白糖,可以有效地促進發酵,從而來縮短發酵過程的時間)
第二:麵團要揉光滑,揉到不粘手不粘盆,想要包子皮更光滑,在麵團揉好後加一勺豬油,然後揉均勻。
第三:如何做到快速醒發,燒一鍋水,水溫在大約在40度左右,再把麵團蓋上保鮮膜放進鍋裡,40分鐘左右就能發到兩倍大,裡面出現蜂窩組織。
第四:麵團發好後,一定要多揉幾分鐘,把裡面的氣孔全部揉出來,擀皮要有分寸,不能擀太薄(不然就算面發得再好也不會有鬆軟的感覺)要中間厚,周邊薄。
第五:包子包好後一定要2次醒發一遍(不然第一次發得再好,出鍋還是會硬)大概醒發15分鐘左右,拿起來有輕飄飄的感覺就可以了。
第六:要冷水上鍋,讓麵皮慢慢的升溫受熱,大火燒開後轉中火蒸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記住蒸熟後千萬不要立馬打開蓋子,不然包子皮就會塌陷,要關火後再燜個5分鐘左右。
這樣做出來的包子就又白又胖,非常鬆軟好吃啦,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小秋家做的包子。
用料準備:麵粉、酵母粉、白糖、香菇、杏鮑菇、木耳、蔥、鹽、生抽、雞精、蠔油
1、首先我們來準備一個盆,放300克麵粉,再加3克的酵母粉,再加一勺白糖,用180克30度左右的溫水和成一個光滑不粘手的麵團。
2、鍋裡燒一鍋水,燒到35度左右,把麵團蓋上保鮮膜,放進鍋裡醒發。40分鐘後,麵團發至2倍大,裡面有蜂窩孔就可以了。
3、我們來把香菇、杏鮑菇還有泡發好的木耳切碎,把蔥切蔥花形狀待用。
4、把鍋裡油燒熱,把蔥花放進去炒香,再放入香菇、杏鮑菇、木耳炒一下,放入適量的鹽、生抽、蠔油翻炒均勻,然後盛入碗中,再加入少許雞精和蔥花拌勻。
5、我們先來把剛才發好的麵團,揉搓均勻,揉出它裡面的氣泡,再把它揉成長蛇狀,然後切成同樣大小的小麵團,擀成圓形狀,再包入剛才炒好的餡料,包成大包子的模樣。
6、包好後,我們再把它放回鍋裡蓋上蓋,讓它再一次的醒發15分鐘,然後用冷水放上鍋裡蒸12分鐘(肉包子的話15分鐘左右)再關火燜3分鐘即可出鍋啦。
感謝您的閱讀和陪伴,我是吃貨小秋,我們明天見,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讚和關注我哦。如果您有更好的提議,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哦。如果您對這道美食感興趣的話,歡迎收藏與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