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恆璐丨《均》,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與「同均三宮」的基本理論

2021-02-19 文以載道 樂以載學

《均》,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與「同均三宮」的基本理論

「同均三宮」由黃翔鵬先生首次在其論文《中國傳統音調的數理邏輯關係問題》中提出,原載於1986年10月第3期《中國音樂學》。在十二律中,每一個七聲調式的宮音都可以形成一個「均」,均首音為調式的首音。在一個七聲音階內,以雅樂「正聲」為龍頭。例如C均,其上方純五度(G宮)構成清樂「下徵」七聲、再往上純五聲(D宮)構成燕樂「清商」七聲,每一個均都可以分出三對形成「宮—角」關係的大三度。同均三宮(180調)中的清樂、雅樂、燕樂都按照各自的五度相生關係以純五度循環,將「正聲」、「下徵」、「清商」三種宮調式,也進行依次排序。在雅樂、清樂、燕樂三種七聲調式中,每個均內都含有3個大三度形成的七聲調式,12(十二律)中,經過合併同類項,除去重複性的大三度,一共存在5種大三度形式:C--E(宮)、F--A(清角)、G--B(變宮)、D--#F(清商)、和bB--D(清羽)(或曰「閏」)。12(律)x 5(大三度)= 60調。七聲調式還分為「清雅燕」三類音階,例如,C宮七聲調式就有雅樂七聲、清樂七聲和燕樂七聲三類音階,60 (調)x 3(清雅燕)= 180調。換言之,將清雅燕三類七聲調式放置在十二律當中,就是3(清雅燕) x 12(律)= 36(調)。後面處於輪轉中的、以能夠形成大三度開始音的商、清角、徵、清羽等各個調式也是如此組成,一共5組大三度,一組36調 X 5組 = 180調;或是:3(清雅燕)x 5(大三度)x 12(十二律)= 180調。以C宮十二律為例的5對大三度及其每一對含有的三類(清雅燕)七聲調式。除去一個重複的D音,這個C均按照從低到高重新排列,其實就是一個清雅燕俱全的九聲音階。上述含有5對大三度的「九聲音階」,假如被我們限制在七聲音階的同均中,每3對大三度就可以涵蓋、形成一個七聲調式(儘管只有6個音高)。其中宮、商、徵(音級1、2、5)可以形成雅樂七聲(補上A);宮、清角、徵(音級1、4、5)可以形成清樂七聲(補上D);宮、清角、清羽(音級1、4、7)可以形成燕樂七聲(補上G)。每個均內有一個宮,十二律中共有36個宮。清樂、燕樂系統再在十二律(12個升降號)中循環一遍,這樣就形成36(宮) x 3(清雅燕調式)=108(調)。同均三宮,在十二律中七聲調式按照五度循環形成108調。

雅樂七聲的3個大三度發生在音階的第一、第二、第五音級上。

清樂七聲的3個大三度發生在音階的第一、第四、第五音級上。

燕樂七聲的3個大三度發生在音階的第一、第四、第七音級上。

由於在中國調式理論中組成七聲音階的每一個音高在其同宮系統內部,都可以輪轉式的形成新的調式命名,而偏音不能作為獨立的調式主音,因而七聲調式就有5個骨幹音經過輪轉後形成新的調式稱謂。

比如,C宮七聲調式系統內各調式按照五個骨幹音形成的5個七聲音階。

每一個同宮系統內的調式都可以自由地轉換到同宮的另外調式,相當於一級近關係之間的循環滾動。但由於宮商角徵羽調式色彩的不同,旋律色彩的變化也十分顯著。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同宮系統內的「調式輪轉「這是中國調式區別於西方調式理論所獨有的現象。

同宮調式交替180調:分5個正聲雅樂、5個下徵清樂、5個清商燕樂。

在同一個宮系統內,可以形成清樂、雅樂、燕樂三種不同的調式音階。三種調式不僅分布在中國不同的地域音樂語言中,也調劑了調式之間的色彩變化,更可以進一步擴大對於音調認知的視野。假如將這三種七聲音階視為一個九聲音階,四個主要的偏音可以靈活隨機地出現,但需要注意音階內音高的走向,避免西方式的小二度解決的進行。即,「旋法」關係。

《均》,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c.2016 )

作品說明

此作品在嘗試寫作一種五聲性的現代音樂風格。作品以均、律的音響結構為基礎,試圖探索旋宮引導下的多聲部音響場。在繼承傳統音樂理論、演繹「同均三宮」的同時,弘揚一種未來五聲性音樂的音響與精神。

YUN, for Cello and Piano (c.2016)

在C均上,分別採用「清角為宮」、「變宮為角」的上行五度的運行方式。

  第一主題在悠揚徐緩的情緒中,唱出一首以四五度為主的自由旋律:

  第二主題活躍而俏皮,在輕巧的節奏襯託下,營造出一種羽調式的旋律色彩。

   在不同的調域中(主要是降種調性),分別展開以前出現過的主題。此為「慢展開」。

再次展開前面出現過的主題,主要只在「升種調性」上,改變節奏韻律的結果。此為「快展開」。   

分別回到第一主題的悠揚歌唱和第二主題的諧謔性格的情緒中。    在廣板的尾聲中,在從bE調域進入的「離調」狀態下,以變徵、清羽音為色彩引導,逐步回歸到C均上。

「我們可以說,中國當代音樂非但不是有調的原野已經走完的問題,而根本上仍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如果說,大小調體系在十二律中以二十四調可以全部囊括其調性天地的話,中國音樂在十二律中則有同均三宮的一百八十調之多,其間實無一種存在調性的重複。中國式的《前奏曲與賦格》就必將以七倍乃至八倍於巴赫二十四調的數量來從事寫作了」。[1]

同均三宮在創作中最具有實踐價值,既有調式「多釋性」的特點,又有三種七聲音階清樂、雅樂、燕樂在同一均組織中的各顯風採,也是中國民族調式在民歌、戲曲、舞蹈音樂中應用最廣的調式特質。180調中的很多調尚未被完全開發出來,需要今後大量的作品予以認證,對此一定要做進一步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

[1] 黃翔鵬《中國傳統音樂一百八十調》譜例集,《前言》第IV頁。

姚恆璐,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1990年獲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音樂學院作曲專業音樂碩士學位(MMus),1994年獲作曲專業哲學博士學位(PhD),為該院首位。自1990年以來創作音樂作品百餘首(部),在國內一些重要的音樂刊物上發表各類學術論文百餘篇。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二十餘年,先後教授本科、碩士學位的作曲專業課及碩士、博士學位的音樂分析課。其著作《二十世紀作曲技法分析》《現代音樂分析方法教程》《音樂技法綜合分析教程—作曲技術理論綜合課程》《作曲的基礎訓練》《樂海探象:姚恆璐音樂學術論文選》等,已經被中央音樂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等列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指定參考書目。創作的音樂作品涉及室內樂、鋼琴、管弦樂、交響曲、民族器樂和藝術歌曲等領域。2000年獲選國家教育部第二批藝術類學科「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文社會科學音樂類唯一入選人);2009年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分析學會副會長。(1)《升華:姚恆璐音樂作品典藏》CD,2009年版;(2)《原始的音跡:姚恆璐鋼琴音樂作品選》CD+曲譜,2010年版;(4)《穿越五聲:姚恆璐獨奏、二重奏音樂作品選》,2014年版;(7)《無詞韻:姚恆璐室內樂作品選》(手稿版,20世紀90年代的創作回顧),2016年版;(8)《華夏民族的的『小宇宙』》—中國童謠鋼琴小品24首,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9)《童心集》,為青少年而作的鋼琴作品,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10)作品總譜出版第一交響曲《升華》、為大型管弦樂而作《》,彈撥樂器合奏《一枝花》、阮族合奏《落盤珠》、胡琴合奏《跋涉》,山東友誼出版社,2019年12月。

相關焦點

  • 【薦讀】姚恆璐丨《均》——為大提琴與鋼琴而作與「同均三宮」的基本理論
    姚恆璐,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1990年獲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音樂學院作曲專業音樂碩士學位(MMus),1994年獲作曲專業哲學博士學位(PhD),為該院首位。自1990年以來創作音樂作品百餘首(部),在國內一些重要的音樂刊物上發表各類學術論文百餘篇。
  • 軸心音作曲原理及其音樂創作實踐(一)—— 「同均三宮」理論的啟示和意義
    黃翔鵬先生提出的「同均三宮」理論,既生發於傳統音樂形態,又基於傳統樂律學推演,有利於當代音樂音高結構理論的構建。「軸心音作曲原理」作為一種受「同均三宮」理論啟發而逐漸總結出來的音高結構理論,其最主要的技術理論要點蘊涵了「同均三宮」乃至「多均多宮」的基本思路和「均·宮·調」的層次性及內在的數理邏輯,並在筆者音樂創作實踐中得以運用和拓展。
  • 「同均三宮」會議開完了
    線上觀眾加上線上發言者最多時顯示為200人,比起金華百年史學會議的上萬觀眾少了太多,我的很多粉絲進不來,不知道為啥搞這麼個人數限制,何必呢?前後聽了一些,其中褚厲、劉曉江、劉永福的口氣比較大,跟我不相上下。
  • 微信節目單丨盧森堡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音樂會
    大提琴丨班傑明·克魯斯託夫 Benjamin Kruithof  cello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A大調奏鳴曲(為鋼琴與大提琴而作),Op.69 No. 3No. 1 in E minor, Op. 38* 以當日演出曲目為準/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A大調奏鳴曲(為鋼琴與大提琴而作
  • 鋼琴演奏的基本樂理知識:鋼琴鍵盤簡述與讀譜視奏的理論基礎
    鋼琴演奏的基本樂理知識一、鋼琴的鍵盤(一)鋼琴鍵盤簡述鋼琴是通過手指觸鍵引起琴槌敲擊琴弦而發聲的鍵盤樂器。鋼琴的鍵盤(二)中央C和鍵盤音組以88鍵的鍵盤為例,從左到右數(只數白鍵)第24個白鍵,我們稱它為「中央C音」(c1
  • 他是「提琴界的薩拉薩特」丨從大提琴說到波佩爾的狂想曲
    波佩爾的《高等大提琴教程》練習曲是難以置信地困難, 但為世界上大提琴高手普遍地用來提高演奏技術。19世紀時大提琴家波佩爾以高難度的技巧,有「大提琴之王」、「大提琴之尼可羅・帕格尼尼」之稱。據《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評論,「波佩爾音色飽滿,富於感情,技巧嫻熟,風格典雅。捷克音樂家波佩爾的25歲和一般人的25歲一樣,總共只有365天,不多也不少。
  • 音樂短札丨巴赫六首大提琴組曲的演奏風格丨為何在大提琴組曲的樂譜上,巴赫沒有留下任何表情術語?
    >芻議巴赫六首大提琴組曲的演奏風格    導讀:巴赫的六首大提琴組曲被評價為「大提琴的舊約」。巴赫的主人雷奧坡爾德公爵是個有新思想的人,非常喜愛音樂,也十分賞識巴赫,任命巴赫為宮廷樂長,領導著由十二名優秀樂師組成的一支樂隊,這為其創作提供了優越環境。寇頓是當時思想比較活躍的城市,所以理解喜愛巴赫音樂的人也較多,這對巴赫的創作也是一種促進。此外,他在寇頓時期,第一個妻子逝世後,娶了女歌唱家安娜・瑪格達連娜為妻。她在藝術上很理解巴赫,經常協助他工作,兩人感情融洽。
  • 從貝多芬到杉浦有郎那些為大提琴伴奏的鋼琴大師們
    作為一名國際鋼琴演奏家,杉浦有朗經常在美國的主要城市,以及歐洲和亞洲舉行鋼琴獨奏音樂會, 室內樂,重奏音樂會, 演講、和大師班講座。他在義大利舉行的個人音樂會獲得了「最敏銳的鋼琴觸鍵感」,「熱情,嚴謹,突現古代日本武士的活力」的讚賞。他致力於促進新音樂的發展,曾首演了許多新的原創音樂作品,其中包括羅賓·馬謝爾(Robin Macheel)的鋼琴協奏曲(2005年)。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欣賞指南
    從資料上看來,六首無伴奏大提琴曲中前四首是為當時的一般大提琴(古大提琴)所寫,第五首為了便於演奏,最高音弦必須調低一個音(但後世提琴家很多已經不這么作),第六首則是巴赫為他的新樂器五弦大提琴所寫。△馬友友演繹巴赫大無文末有各類古典音樂微信群供您選擇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關於觸鍵 彈奏巴赫的作品應把他的透明性、平均性彈奏出來,即彈奏對從肩一直到手指基本關節都要很安靜、貫通,一切動作都在指尖前面作,力量在指與指尖運行,彈每個音都要堅實。根據不同旋律的要求應有不同的觸覺。聲音要有光彩,這樣才能達到古樸典雅的效果。
  • 10首馬友友大提琴曲,治癒年末心浮氣躁
    >生於浪漫理性的法國他用巴赫的音樂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人生長於開朗樂觀的美國他用音樂的人文主義思想關照人類的命運今天為大家推薦十首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作品包括五首古典音樂和五首跨界音樂清晰,寬廣,悠長如此深厚的大提琴琴聲馬友友
  • 大提琴家王健丨「靠音樂吃飯太難,成功率太低了」
    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王健丨談巴赫大提琴組曲丨它們成為我靈魂的避難所「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王健丨我在演奏理查我們的資料分享也將按照重要程度,進行評分:🌟🌟🌟🌟🌟(五顆星為最重要)。歡迎大家及時保存各類資料,如有遺漏,歡迎相互轉發,減輕我們的負擔。
  • 測評丨大提琴,一款被體型耽誤的弦樂器
    文丨團媽前陣子的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演出上,歐陽娜娜和中國愛樂樂團合作,共同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在舞臺上,歐陽娜娜認真拉琴的模樣,美成了一幅畫,再加上大提琴寬厚大氣、古樸典雅的發音,簡直就是一場無與倫比的音樂盛宴。
  • 聶晶 | 鋼琴與管弦樂器二重奏中協作鋼琴演奏的差異性
    如小提琴與大提琴演奏同一部作品時,協作鋼琴與大提琴的合作氣息相對緩慢,過渡句在速度處理上較小提琴可略微舒緩。與越低聲部的樂器合作,氣息越從容沉穩;相反,與較高音區樂器合作時則流動性較強。以弗蘭克《A大調奏鳴曲》為例,這首作品有小提琴、大提琴等多個二重奏版本。
  • 一口氣聽完蕭邦二十七首鋼琴練習曲丨與李斯特的鋼琴練習曲異同
    昨天我們推送了【一口氣聽完李斯特四部二十三首鋼琴練習曲】,今天來看蕭邦的二十七首練習曲。眾所周知,波蘭的蕭邦與匈牙利的李斯特是浪漫主義時期兩顆璀璨的巨星,二者的所作的練習曲均在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中佔有舉足重輕的地位。
  • 浪漫鋼琴演奏傳統的最後一人丨鋼琴家切爾卡斯基
    大提琴家王健演奏巴赫無伴奏組曲他眼中的《大無》及其現代演繹馬友友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人琴合一」才能拉好琴,大提琴是身體一部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一種心靈的瑜伽」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故土尋找巴赫的感覺與麥斯基聊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如何理解與演繹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舒伯特《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的賞析與演奏提示
    雖然舒伯特逝世時只有31歲,生前共完成了歌劇、交響曲、鋼琴曲、器樂曲、室內樂等近千部作品。《a小調奏鳴曲》是舒伯特晚期的經典之作,是一首相當唯美流暢的奏鳴曲,曲中那時隱時現的憂鬱氣氛,使此作品具有一種優雅的格調,恰如氣氛地體現了「平凡、自然、思想深刻的人性的歌唱」。 《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具有極高的藝術性,一直為音樂者所愛,曾被中提琴、木管、古典吉他等樂器改編演奏。
  • 從鋼琴演奏的八個方面看貝多芬與莫扎特
    聲音:古典主義時期鋼琴的聲音與古鋼琴完全不一樣,莫扎特、海頓的聲音更清晰,他們更強調手指的顆粒性、清晰度和透明度。而貝多芬聲音結實、雄厚,因為他的音樂內容常常是富於戲劇性的,他要求聲音的音量和厚度大大地超過莫扎特和海頓。 和聲:古典主義時期主調音樂代替復調音樂,以「旋律與和聲背景」為主體的主調音樂佔據首要地位。
  • 同為單賽季場均35+,為何哈登只出手24.5次,而喬、科均出手27+?
    同為單賽季場均35+,為何哈登只出手24.5次,而喬、科均出手27+? 喬丹,科比,哈登這三位球員基本上算是得分榜上的翹楚了,未來哈登突破3萬分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並且三人還都做到了場均35分之上,要知道能夠做到這項成就了,除了上古巨獸之外就是他們三人了。
  • 京劇室內樂《奈若何》——為三弦、大提琴、青衣、打擊樂而作
    京劇室內樂《奈若何》——為三弦、大提琴、青衣、打擊樂而作作曲:王玉三弦:王玉大提琴:聶雙青衣:劉欣然打擊樂:謝夢然、唐建宏等▲《「戲韻管弦」新作品音樂會》(首演)現場曲目介紹:作品由中國戲曲學院作者以中國傳統彈撥樂器三弦與西方弓弦樂器大提琴獨特的組合形式,以京劇《霸王別姬》中的傳統音樂語彙為主線,以器樂化語言闡釋著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垓下歌】)的英雄壯歌與悲憤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