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清除元朝勢力時,大明如何將元逼向覆滅?有下面3點原因

2020-12-20 小荷姐

導語

1367年10月,居於江南的朱元璋進行了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北伐,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民軍佔領大都城之後,之後朱元璋將大都更名為北平,昭告天下大明王朝的建立。統治華夏高達98年的元就此消亡。而殘留的元政府也被史學家稱之為「北元」。而後來北元的結局歷史上卻沒有過多提及,但是北元的消亡卻值得細細品鑑。

第一:遭遇強敵,北元有了敗績

為什麼徐達和常遇春在將大都佔領之後,沒有將逃離的元勢力一鍋端掉呢?這是因為徐達和常玉崔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足夠的功勞,所以這些事情就沒必要再費心了嗎?

根據歷史記載,徐達將山東和河南佔領之後,朱元璋就到前線勞軍,這時候徐達就已經請示過朱元璋,如果元順帝帶著部落向北逃離該怎麼辦?要不要前去追擊?而朱元璋回答說:得到天命的人是我!並且明確交代徐達只要將大都城防守好,不要被殘餘的元勢力反撲就可以了。

而事實上朱元璋沒有要求大軍追擊元順帝也是有不得已的情況!元順帝在這率領大軍撤到上都之後,這些國土還有大半部分掌握在元朝手裡。開平後邊則是元朝非常遼闊的蒙古大草原。而開平的左邊是元朝嫡系納哈出掌握的遼寧省,右邊則是李思琪和張思到的陝西和甘肅行省,這些都可以直接發兵攻打明軍。

在雲南,大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雖然與大漠的北元無法聯繫,但是他及其效忠元順帝。在山西,元將王也帶領十幾萬大軍駐足在太行山附近,所以對剛剛穩定的北方有著極大的威脅。1368年的冬季,北元和王保保組成聯軍準備將大都城奪回,但是因為明軍直接向太原逼近,就此作罷。第2年的春天,元順帝發現明軍的大部隊一直都在渭水流域行動,所以命令左丞相帶騎兵4萬偷襲北平。

這4萬騎兵全部來自遼寧東首,主要組成也是蒙古人和色目人,他們極其擅長騎射,這樣的兵種非常適合打野戰,但是對攻城卻不甚熟悉,雖然北平留下的兵力不是很多,但是守軍的策略卻選擇的特別正確。明軍一直沒有出城進行野戰,而是憑藉自己非常先進的火器,堅守城門讓北平屹立不倒,由此原因元軍無法只能撤退。

1369年明軍打入陝西,元將張思道與李思齊投降,這時整個陝西已經把握在大明手裡。而這個時候的北元想利用明軍主力不在的情況下再次進行攻擊!這時候的朱元璋直接識破了元的想法,從陝西調到了大將常遇春和李文忠回到北平。

後來曹玉春與李文忠大敗北元大軍,之後帶領著9萬騎兵去攻打北平,這回元順帝再一次被迫遷移,上都開平也到了明君手裡,這讓北元的政權遭到極大打擊。而王保保戰敗退回甘肅之後,又遇到了明朝大將徐達的追兵,王保保經營多年的6萬人馬全部損於沈兒峪,而王保保本人也差點喪命於此,最後是抱著一塊木頭划過了黃河才躲掉一劫。

第二:藍玉出奇兵,北元遭重創

1375年,朱元璋非常欣賞對手王保保去世,1378年,北元昭宗去世,這兩個棟梁之材逝世讓明軍有了攻擊北元的好機會。1382年朱元璋派大軍滅掉雲南北元梁王。1387年明軍出徵遼寧,徵服了納哈出這一事件將明元的之間的局勢徹底扭轉過來,因為北元政權的側翼全部暴露給了明軍。朱元璋在發現之後會迅速命令大將藍玉帶軍15萬出徵北元。北元新帝脫古思帖木兒現在還要為納哈出的投降而感到苦惱。

他不願意失去遼寧屏障,於是把遷到呼倫貝爾草原,然而這卻成了北元的亡國之地。藍玉聽說北元新帝的方位之後率精兵突擊,但是當大軍到達捕魚兒海的時候,卻沒有找到敵軍的蹤跡,那時各個將領都在勸說藍玉撤退,那時藍玉不顧反對堅持進軍。不久就發覺了北元新帝的行蹤,也正是這一天,草原颳起沙塵暴沙塵,將藍玉軍隊的行蹤全部隱去。這讓元軍突然受到攻擊損失慘重,只有幾十個騎兵和北元新帝一起逃走,這一場戰鬥之後北原政權也已經名存實亡。

第三:北元內鬥

在北元新帝逃出藍玉軍隊包圍之後,路上也遭遇了阿里不哥後代的進攻。這時北元新帝戰敗遇害。在他去世之後,蒙古草原也開始混戰的時代!短短15年的時間,大汗的寶座就佔上了6個人。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因明教起義建立大明,他稱帝後,明教的下場如何?
    如不是張無忌出手相助,明教早已覆滅。在裡面,朱元璋也是明教一員,不過由於他本領低微,在書中並無太大篇幅介紹。只是最後張無忌隱居時,他才稀裡糊塗地掌握了明教大權,也為明朝的建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書中的一些情節,雖然只是藝術家的刻畫描寫,不具備真實性。但在歷史中,朱元璋卻的確是明教教徒,與明教之間的淵源,更是極深。明教的前身為摩尼教,源自波斯。
  • 元朝並非亡於朱元璋之手,元朝滅亡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明玉珍則殺入四川、雲南,也將稱帝。這四支隊伍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而此時繼承已死的郭子興隊伍的朱元璋,則兵不過區區二、三萬,地仍然局處於安徽中部的滁縣、和州一小塊地方。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將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願意投靠誰,否則得趕緊抓住時機搶地盤。老朱如今有點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這亂世當中,碰碰大運。可是在亂世中闖,得有地盤和人馬。
  • 大明王朝之天命所歸的明太祖朱元璋
    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人事結構,和自己的武將體系,為以後的攻城略地打下了堅實的將士基礎。
  • 朱元璋顛覆了元朝,為何無法徹底摧毀蒙古大軍?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明朝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率領了25萬大軍向元朝的京城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城發動了最後的攻擊。此戰明軍順利佔領了北京,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只好帶著妻女家眷等逃往漠北蒙古。
  • 朱元璋和小明王是什麼關係,朱元璋真的下令殺掉他了嗎?
    他們的皇帝名為韓林兒,號稱「明王」,年號為「龍鳳」,只不過龍鳳十二年(1366)時,韓林兒被朱元璋派去接應的人殺害了,時年二十六歲。那麼小明王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死是朱元璋指使的嗎?首先有一個問題,韓林兒國號為「宋」可為什麼號稱「明王」呢?其實他祖上是元朝末年大名鼎鼎的白蓮教教主,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因此也被稱為光明教。
  • 元朝降將該如何安置?朱元璋:平等對待不可少,鎮固邊防還可優待
    序言: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時,跟元朝的戰爭其實並沒有結束,在洪武三年到洪武二十九年期間,又先後進行了八次「北伐滅元之戰」。那麼對於在戰爭期間抓獲的元朝降兵降將該如何安置,也就成了朱元璋所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 元朝被明朝擊敗,是因為朱元璋太厲害了嗎?專家:他就撿了個便宜
    到了1356年,各支起義軍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地盤,其中有四人的實力頗為強大,他們分別是徐壽輝、劉福通、張士誠以及明玉珍。明玉珍起初抗元只是為了自保,不過後來隊伍強大了,他便深入四川和雲南等地,成為了那裡的土皇帝。以上這四支軍隊不僅實力強大,而且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那麼,此時的朱元璋又在幹什麼呢?02根據史料記載,此時的朱元璋正帶兵在安徽中部活動,實力不算特別強大,兵馬也只有區區兩三萬。
  • 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稀少,傳說中朱元璋血洗湖南是否是真的?
    在大明建國初期,湖南人口少的可憐,以至於朱元璋下令從江西等地移民到湖南來,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江西填湖廣的流傳。那大明初期湖南人口為何如此之少呢?流傳中的朱元璋血洗湖南是真實的嗎?這是導致湖南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朱元璋和血洗湖南的歷史真相吧。
  • 朱元璋為什麼下令殺掉小明王?
    元朝末年,天下紛爭,農民起義四起,其中有一群叫紅巾軍的農民起義軍竟然還建立了一個有名有姓的政權,國號為「宋」。他們的皇帝名為韓林兒,號稱「明王」,年號為「龍鳳」,只不過龍鳳十二年(1366)時,韓林兒被朱元璋派去接應的人殺害了,時年二十六歲。那麼小明王到底是何許人也?他的死是朱元璋指使的嗎?首先有一個問題,韓林兒國號為「宋」可為什麼號稱「明王」呢?
  • 明朝最有「骨氣」的傅友德,面對朱元璋的為難,寧死不受其辱
    將是兵的膽,士兵見到傅友德如此英勇,作戰士氣大盛。很快傅友德等人取得勝利,傅友德更是在此戰中,一戰成名。朱元璋知人善用,獲得了無數忠臣良將的支持。很快在起義軍的較量中,朱元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很快便消滅了其他的起義軍,開始與元朝軍隊決一高下。將星雲集的朱元璋大軍,在無數名將的光輝戰績中,傅友德也做出了閃耀的成績。
  • 王保保是何方神聖,為何朱元璋不惜以聯姻拉攏他?
    這個格局很像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地大小士族,利用家族勢力,紛紛募兵,割據一方。朱元璋和王保保本質上一樣,都是軍閥勢力,只不過一個是以推翻元朝統治為目的,一個是以維護元朝統治為目的。3.擔心被王保保打翻身仗明朝對殘元的勝利,算不上完勝。大明一朝,不斷遭受蒙元殘餘勢力侵擾,這個格局的形成,跟王保保不無關係。大明雖然把王保保趕出了塞北,但是在北伐過程中,接連遭遇失利。尤其是洪武五年,大明十五萬大軍三路兵進,企圖「永清沙漠」。
  • 朱元璋為何大肆殺功臣,不殺不行嗎?三點原因,不殺不行
    朱元璋為何大肆殺功臣,不殺不行嗎?三點原因,不殺不行!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是非常貧窮的,給地主放牛的。在25歲開始參加義軍,最終一步步的成長起來,成為起義軍中的老大,之後打敗陳友諒以及張士誠兩個強大的對手,最終在南京建立大明,之後又派遣徐達北徵,推翻元朝的統治,功勳卓著,歷史成就非常的高。
  • 朱元璋的大明到底是不是來自《倚天》的明教?
    讀過歷史的朋友都清楚,朱元璋是靠著郭子興的紅巾軍起家的。而紅巾軍作為元末最主要的起義力量,確實是凝聚了明教、白蓮教和彌勒教的力量。也就是說,紅巾軍和明教還是有點兒關係的。 當然,這種關係並不是很大。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明朝建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漠北草原,歷史上稱為北元。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
  • 朱元璋出身明教建立「大明」?並非史實 | 短史記
    圖:在《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率領明教大軍推翻了元朝明教在中國的流傳中國的「明教」,即「摩尼教」,公元3世紀由摩尼在波斯創立。摩尼教的教義可概況為「二宗三際」——「二宗」指光明(善)和黑暗(惡);「三際」為初際(過去)、中際(現在)和後際(將來)。
  • 朱元璋統一天下有多難?僅打敗元朝?沒怎麼簡單,主要做了五件事
    明朝政府為了進一步掃清蒙古餘氛,徹底將元王朝的殘餘勢力趕到漠北,達到明王朝的北邊邊境安定,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多次出兵攻打元朝殘餘勢力,其中主要的戰役有三次。 洪武八年,元將王保保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蒙古南犯的勢力也漸趨衰弱。所以,從明朝第二次大規模對蒙古用兵以後,在北方邊境,明朝中央政府與蒙古地方割據勢力雖仍有戰爭,但規模都不大。
  • 元朝到底是怎麼被打敗的?朱元璋出力最少,但卻是最後的獲勝者
    在傳統觀念中,元朝是被朱元璋所推翻的,那麼朱元璋消滅的元軍一定是最多的,然而歷史事實卻和我們的傳統觀念大相逕庭——朱元璋在抗元戰爭中,消滅的元軍只和一些中小起義軍勢力差不多。那麼,朱元璋是怎樣沒出太大的力就取得了抗元戰爭的果實呢?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 元朝末年「打工人」朱元璋是如何逆襲成為大明帝國「人上人」的?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這句話成了時下很火的網絡流行語。歷史上有一位傳奇皇帝,出身貧苦的他,從出家當和尚再到跟著別人「打工」闖天下,最後到自己當了中國最大的「老闆」。今天我們講一講朱元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的「打工人」混到大明帝國「人上人」的。
  •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原來竟是聽信了讖語,暗示大明王朝二世而亡
    後來,張士誠和陳友諒表現得異常強大,足以證明了地方財閥勢力的蓬勃興起。只不過,礙於元朝強大的軍事實力,而不敢明目張胆地露出馬腳來而已。蒙古人作為統治者,十分鮮明地保留了自己的特色。這似乎並沒有錯!不過,由於蒙古人太少了,想讓承襲了幾千年文明的漢族,按照遊牧民族的方式來生活,那就大錯特錯了。沒有很好地和漢文化相互融合,是導致國家治理失敗的關鍵因素。
  • 元朝有3座都城,明朝也有3座都城,為什麼?朱棣表示,明承元制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個專注中國古代史的90後小編 (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哥提問)明朝有3座都城,元朝也有3座都城,是不是意味著明承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