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詩大家都知道,但沒有這個人,倉央頂多是個達賴喇嘛

2020-12-23 大司馬大智慧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1862字,閱讀約4分鐘

曾以為情損梵行,入山恐出全城。

世間無道不負如來,無道不負大清。

相信喜歡浪漫主義文學的朋友一定對倉央嘉措這個名字不陌生。與其他浪漫主義詩人不同,倉央嘉措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自幼被迫做牧童,對底層民眾有很深的了解。

由於童年生活更加貼近自然,倉央嘉措深受當地民歌和文化的影響。因為父親信仰佛教,倉央嘉措15歲就參加了轉世靈童的認定,被認定為六世達賴喇嘛。此後,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接受名師教育,涉獵佛教和文學。

雖然已退入空門,但久居居民之中的倉央嘉措始終沒有忘記塵世的日子。因此,倉央嘉措來到布達拉宮後,創作了許多關於風土人情的詩歌,其中以愛情詩居多。時至今日,後人已從其詩詞中精選出60餘首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彙編成冊,流傳於世。

在青燈古佛的世界裡,倉央嘉措絕對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雖然退到了空門,但他並沒有退避三舍。在塵世中,他也是一個敢於追求真愛的奇人,被譽為「世界上最純潔的男人」。在文學世界裡,他更是出類拔萃。倉央嘉措創作的情歌流傳至今,膾炙人口。

縱觀倉央嘉措的作品,多為描寫青年男女愛情故事的詩歌。因此,後人常將倉央嘉措的大部分作品稱為「倉央嘉措情歌」。由於原文是用藏文寫成的,許多精通藏文的作家都參與了這本詩集的翻譯工作。如今,我們看到的各種版本都有不同而微妙的差別,這是因為譯者太多了。

在所有的中文譯本中,印刷最多的是曾先生翻譯的那本。相比之下,其他譯者翻譯的作品更接近藏文原文,在閱讀過程中缺失了一些美感。與其他翻譯家相比,曾封先生在藏文譯成文言文方面有著獨特的做法。雖然,從語義上看,曾封先生的原文翻譯面目全非,與藏文原文大相逕庭,卻別有一番韻味,更容易解讀。

隨著這個譯本的日益普及,它逐漸成為中國古代譯本中最著名的一個。

曾封,四川敘永人,謹言慎行,一個聖字。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黃侃。他在古代文學和詩歌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北京大學畢業後,在蒙藏委員會任職。倉央嘉措情歌是在他任職期間,從民間情歌中搜集整理,翻譯成藏文的

他自雲:

「民國十八年(1929年),餘衝到西康搜集康藏文獻,求所謂情歌,久未得,借友人,以道泉譯讀之,以平實之語應用之,餘深病不作,以七字潤色之。」

不過,筆者不妨將兩個譯本進行比較,以顯示曾先生翻譯的獨到之處。這裡以「天下平安圓滿,如來不負清」為例(譯文為曾封先生譯)。在另一位藏族語言學家於道全的作品中是這樣表述的:「欲遊空谷,違少女心。」

顯然,曾先生的這句話雖然偏離了原文,但在意境上卻更勝一籌。若非如此,這句話就不會成為流傳至今的情感名言,被戀愛中的男青年和姑娘們所傳誦。

現代人讀到這句令人驚嘆的名句時,往往會驚嘆於倉央嘉措的文筆。但大多數人忽略了,這句話並不是藏語的原版,而是語言學家提煉再創造的句子。

從其他譯本的內容來看,大多數譯者選擇直截了當地把譯本寫成白話文。結果,譯文在結構和語感上都陷入了下乘。相反,曾先生的七言絕句卻是精妙絕倫。既繼承了作者的情感觀,又將句子打磨成更符合中國讀者習慣,更具美感的七言詩。

可以說,倉央嘉措的情歌能有現在的流行,離不開曾先生的功勞。也正因為倉央嘉措的知名度太高,很多現代人誤將其他藏文作品誤認為是倉央嘉措的作品。

比如大家熟知的一句「看就看」:

你看見我了,還是你沒看見我

我就在那裡

沒有悲傷就沒有快樂

你聽不懂我說的話

愛就在那裡

別來,別走

你到底愛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無增減

你跟著我,或者你不跟著我

我的手握在你的手中

不要放棄,不要放棄

投入我的懷抱

讓我活在你心裡

保持沉默,彼此相愛

沉默,歡樂

作者原為扎西拉姆多多,原名《班扎古魯巴馬的沉默》。作者不是藏族,而是土生土長的廣東姑娘。這幅作品曾被認為是倉央嘉措大師的作品。我國某知名雜誌也轉載了這部作品,並在文章開頭署名倉央嘉措。之後,雜誌社已澄清此事,並在後續雜誌上致歉。

除了本作被誤傳外,倉央嘉措還有不少作品被誤傳,筆者在此不再贅述。

一些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背後,往往有很多讀者不知道的細節。事實上,我們在閱讀這些經典著作時,往往只記得寫出這些傳世篇章的作者,而忽略了作品背後的東西。

比如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曾先生,他在讀者中的知名度很低,但他的作品中所展現出的文學魅力卻是不可否認的。因此,我們在閱讀這些傳世名著時,在肯定原作者的同時,一定要抱著一顆客觀的心,對譯者懷有感恩和敬佩之情

這裡是《大司馬大智慧》,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

相關焦點

  • 言情素材——倉央嘉措
    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剃髮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成為六世達賴喇嘛。讓他沒想到的是,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女色,而年已15歲的倉央嘉措早已情竇初開,愛情滋長,並且有了青梅竹馬的第一位心愛女子仁珍旺姆,未曾想被接到布達拉宮坐床成達賴喇嘛後,與情人竟成永訣,仁珍旺姆等待倉央多年無音訊後,便只好尊母命嫁了人,這成為倉央嘉措心裡永遠的痛。
  • 倉央嘉措情詩全集
    縱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頭的溫熱  你靜守在月下  悄悄地來  悄悄地走     我也開始修心了康熙帝大為震怒,並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錯,甚至打算不惜採用「雲南、四川、陝西之師,見汝城下」的強硬措施。桑結嘉錯對於康熙帝的譴責感到恐懼,一方面寫信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受西藏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唯美欣賞】倉央嘉措情詩全集!(太經典了,不收藏以後都看不到了)
    搜索微信號:borechanxin2013 關於愛情、幽默、搞笑、時尚請關注微信號:nvrenrusi 人生就像做過山車,有高峰,也有低谷,無論眼前是好是壞,都只是暫時的  執著的背影  縱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頭的溫熱  你靜守在月下  悄悄地來  悄悄地走 我也開始修心了
  •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其主要作品為:《倉央嘉措情歌》、《十誡詩》等。
  • 無生天母——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詩情之謎(深刻好文)
    桑結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聞名一世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通過這段文字,讀者獲得的強烈信息有三個:第一,倉央嘉措家族祖輩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而寧瑪派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倉央嘉措自然受其影響;第二,藏傳佛教格魯派有嚴格的戒律,不允許接近婦女,作為六世達賴喇嘛的倉央嘉措受到壓抑;第三,所以受到約束的倉央嘉措離經叛道,寫下了情歌。這些信息給人的感覺從邏輯上是成立的。所以有關倉央嘉措的書籍,大都取此之說。
  • 「名家平臺佳作賞析」趙青山:略談倉央嘉措詩歌創作與傳播中的格律...
    此詩的藏文原本,共六個詩段,除第三個詩段是五句、每句七音節外,其餘各段都是四句、每句九音節。這首詩能體現出一些「年阿體」的特點。比如,把「知識」形象化為「大海」,「經論」形象化為「寶洲」,「格言」形象化為「美宴」,在它們之間還各省略掉一個屬格「的」字。另外,詩的第四個詩段的四句,運用了句首一字重疊式。這些修飾、音律等方面的手法,都是受到了《詩境》的影響的。
  • 倉央嘉措,倉央嘉措:你的情詩就是宗教
    倉央嘉措,生於1683年3月,去世於1706年11月,二十三歲,六世達賴喇嘛。達賴是蒙古語「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語「上人」的意思。「達賴喇嘛」,是西藏佛教中與班禪並列的兩大宗教領袖之一。達賴喇嘛世系現至十四世,已經歷經數百年,在藏傳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 倉央體詩歌創作訓練營中級班學員陳軍:倉央體詩歌--這個時代的純淨水
    我有個教師朋友,能力不怎麼樣,連簡單的作文都寫不好,還時常發論文,當然其目的是為了評職稱,多拿幾級工資。當然,文章也不是他寫的,是花錢請槍手刨制的。而這些槍手多數人是和刊物主編有著夜幕下的交易的。社會上象我朋友的人多的去了。其次是我們作者本身造成的,尤其是詩歌,很多詩人缺乏價值導向,不知道詩歌的功能是什麼,故作高深,寫出的作品要麼生澀難懂,要麼平淡如水,讓人讀來讀去不知他究竟要表達什麼。
  • 《十誡詩》倉央嘉措
    小編第一次發文,有不合理還請諒解那麼我們進入正題-「十誡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
  • 倉央嘉措的這一首愛情詩,女生讀了不禁落淚,男生讀了難免神傷
    三歲便被定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十八歲隨正式成為六世達賴喇嘛。但當時掌權的實際是桑結嘉措,正值意氣風發的他成為傀儡,右手清規戒律的束縛,沒有任何自由。所以他寄情感於詩歌,寫下許多淨化人心的詩文和歌曲。
  • 探尋一代情聖倉央嘉措
    世人皆知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情詩寫的感人至深,卻很少有人知道,倉央嘉措的情詩幾乎都是寫在如母石上的。關於如母石的來歷,有記載說當年倉央嘉措修行的時候,有一次在地上打坐,忽然心中浮現出母親的身影。他立刻感覺到了來自母親的溫暖,心底升騰起一種神奇的力量。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  星象之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他出生之時,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已經圓寂,藏族地區的政治鬥爭便十分激烈,但時任藏王桑傑嘉措秘而不宣,而是秘密派人下山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 哪首現代詩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清朝康熙年間倉央嘉措是最美情郎
    01覺成觀點我最喜歡的現代詩是倉央嘉措的詩。倉央嘉措的幾首詩,我都比較喜歡。如《那一世》《我問佛》等等。詩一開始就是「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反映出作者在經殿裡打坐誦經時,還在思念自己的情人,出現了幻覺。隨後,連用7個「不為」,7個「只為」,刻畫出了作者見不到自己心愛的情人,只能對她進行祈福,祝願她平安喜樂!
  • 倉央嘉措詩選「地空」①
    前幾篇序我們以流傳比較廣的所謂的「六世達賴喇嘛情詩」(或者叫「倉央嘉措情詩」)作為我們倉嘉央措詩選專輯的一個開始。在這裡還是要為各位讀者們規避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這首所謂的情詩其實與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沒有任何關係!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憂鬱的王,拉薩最美的情郎
    藏族偉大的詩人、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天才詩人只活了24歲,捲入西藏,蒙古,清朝之間的鬥爭,不幸早逝。詩人為什麼都早逝?當代青年詩人海子25歲臥軌而死,顧城因為感情而死,他們的死因各不同,都令人惋惜和遺憾。最初撲朔迷離的,最讓人感興趣一探究竟的還屬處在雪域高原的王。
  • 【追夢·西藏的足跡】倉央嘉措:濃濃的掙扎與愛, 純純的才情與詩
    如果讓每個人說出心中最著名的西藏人物,  他——六世達賴 倉央嘉措,  絕對是位居榜首的人物。  那麼,他——  傳奇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讀完這一篇,立馬就門兒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康熙十分憤怒,致書嚴厲責問桑傑嘉措。桑傑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14歲。
  • 倉央嘉措:多情與慈悲 不過是你生命裡短暫的煙火
    相傳倉央嘉措出生的那一天,據五世達賴的心中冥想,當時天空出現了7個太陽,並懸滿黃色靈光,甚是華麗的神袛,都在列隊歡迎這個未來活佛的降生。因此,很多人都會說,活佛倉央,慈悲如他,神聖如他,叛逆如他,多情如他,浪蕩也如他。
  • 倉央嘉措的4首詩,寫滿深情與命運,讀來無不落淚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的一個農奴家庭,據說他出生時有七日在天的異象,目睹他出生的一位老人說,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尋常,必然享盡七個太陽護衛的榮耀,也必然要受盡七個太陽炙烤的煎熬。星象之說也許不一定可信,但他出生之時,五世達賴喇嘛六十六歲時已經圓寂,藏族地區的政治鬥爭便十分激烈,但時任藏王桑傑嘉措秘而不宣,而是秘密派人下山尋找他的轉世靈童。
  • 倉央嘉措的詩,到底是不是情詩?
    原因是,倉央嘉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詩學家,深諳詩學的精髓,用詞非常之美,一般人無法效仿。我理解他的詩有內外密三層意義。從外義而言,它闡述了男女之情,但它的內義和密義,多數人卻無從了解。比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白色的仙鶴啊不會去遠方有一天它會從理塘歸來當時,人們不知道白色仙鶴之義,以為又是一首情歌。後來才發現,第七世達賴喇嘛降生於理塘。所以,倉央嘉措在寺院時,表面上,他一直在思念遠方的情人,實際上,他的每一首詩,都隱含著對當時藏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預言,並對未來的變異作了授記。
  • 「轉世靈童」倉央嘉措,被迫成僧不近女色,如今卻被萬千少女追捧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麼多人 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倉央嘉措在我沒有看到書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倉央嘉措是一個女人,結果是一位僧人。一名叫倉央嘉措的農奴之子就這樣被選中,但桑傑嘉措的使者並沒有把意圖告訴孩子的父母。就這樣倉央嘉措的命運被改變了,本不該成為僧人的他,卻不得不擔任起了人們的「轉世神童」。倉央嘉措在14歲成為了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