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中「掌門人」齊聚深大共商人才培養大計

2020-12-24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許舒婷

2021年,包括廣東在內的8個省份將實施新高考方案。在「新高考」背景下,12月19日、20日,一場高校和高中的對話在深圳大學展開。此次舉行的第五屆高校高中教育發展論壇以「高校-高中誠摯對話,切實優化升學銜接途徑」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點高校招辦主任、重點中學校長及其他各界人士近200人出席。

深圳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晨

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重慶課堂內外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開幕式上,深圳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晨表示,「本次論壇聚焦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的應對新思路,為高中與高校提供了思想碰撞、互動交流的平臺。希望高中與高校之間能夠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把握新高考改革契機,共同優化升學銜接途徑,促進科學選才,接力人才培養。」。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宋亞雲在致辭中表示,為促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機銜接,實現中學課改、高考改革、大學教育改革同頻共振,今年北京大學將在全國的優質高中啟動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以雙高共育、雙基共通、雙學共進為特色,與相關中學積極開展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探索與實踐。

論壇上,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智軍,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唐江澎,河南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劉成章,南開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金柏江,湖北省襄陽市教育局局長程敬榮,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歐健,課堂內外副總編輯赫學穎等嘉賓就「高校多元升學途徑與高中學校的選擇」「高中生涯教育實踐與高校大類招生」兩個主題進行了主題發言。

在高峰對話環節,十餘位知名高校招辦負責人和中學校長也圍繞「高中生涯教育實踐與高校大類招生」的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新高考背景下多元化升學途徑,分享提升學校升學質量經驗,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為高中生涯教育、高校招生模式、高中高校銜接等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方向。

此外,本屆論壇還開啟了線上課堂,主要涉及教育政策、高考改革、升學路徑、生涯規劃、育人方式、新課標新教材、讀寫素養、高校招考政策等九大主題,將從2020年12月一直持續到2021年4月,預計將累積直播、錄播近百場。

據了解,「高校高中教育發展論壇」始於2016年。該平臺關注國家教育政策、拔尖人才培養、育人方式、高校大類招生、新高考、強基計劃熱點話題,旨在充分利用高校、高中、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構建高校高中銜接育人的良好生態。

相關焦點

  • 高中對話高校 雙方這樣聯手培養人才
    近日,四川、重慶近百所中學校長走進川大,出席「川渝百所高中進川大——高中人才培養與高校人才選拔對接高峰論壇」,討論高中如何為高校培養人才、高校如何吸引優秀的學生。為何聯手高校和高中缺乏交集,培養目標不同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在論壇開幕式上說,把高中校長請進校園,彼此交流,才能讓高中校長知道大學是如何培養人才的;同時高校也能夠了解到高中的需求。通過雙方的合作,共同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一流人才。
  • 高校對話高中:完成人才培養接力跑,教育專家打算這麼做
    論壇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深圳大學招生辦公室、重慶課堂內外教育研究院聯合主辦,為期兩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點高校招辦主任、重點中學校長、關心高校-高中人才培養銜接的各界人士等近200人出席。深圳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晨致辭。
  • 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
    來源:華夏時報百位金融科技專家齊聚南京 共商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大計12月11日,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與蘇寧金融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20江蘇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發展研討會暨蘇寧金融研究院五周年論壇」在南京舉行。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銜接培養研討會召開
    12月12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主辦、大理大學承辦的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銜接培養研討會在大理召開。本次研討會圍繞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高中高校銜接培養、新形勢下高考招生宣傳策略與途徑等方面開展交流研討,旨在促進高校招生工作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朝更新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積極推動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工作可持續發展。
  • 共商西部地區法治建設發展大計
    本屆論壇以「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法治保障」為主題,全國多地法學會代表、論壇徵文獲獎作者代表及四川省直機關相關負責同志等共300餘名嘉賓分別圍繞「深化西部開放發展的法治合作機制」「優化服務業發展營商環境的法治保障」「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實踐創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法治服務保障」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共商西部地區法治建設發展大計。
  • 民航局黨組開門問策 共商高質量發展大計
    要進一步加大民航系統高校的學科建設力度,在強調為行業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同時,還應進一步發揮民航系統高校在學科發展、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王雲鵬第七,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化人才,培養能從戰略布局、戰略性發展出發思考問題的戰略性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院長 孫建紅
  • 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培養拔尖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依託中科院深理工豐厚的教育資源,中科附高堅持「開門辦學、資源共享」,以構建科學與基礎教育創新融合的特色辦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為己任,旨在建設一所有中國氣派、有國際視野、有學府氣象、有大家氣質、有創新靈魂的基礎教育實驗高中。
  • 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漢 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300餘位糧食行業知名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齊聚武漢,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大計。本次論壇由武漢輕工大學、大宗糧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糧食技術轉移中心、農產品加工與轉化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單位主辦。
  • 共創未來丨霍爾茨與經銷商精英們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
    2020年9月22日-23日,一場關於「共創未來」的發展大計在霍爾茨北京工廠盛大舉行,霍爾茨與經銷商精英們齊聚一堂,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共議「增長」新課題!
  • 「強基計劃」高校專家齊聚廣東,聊了些什麼?
    來自全國「強基計劃」36所試點高校的專家學者、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廣東部分高中相關負責人等110多人參加了研討。  探索拔尖人才選拔培養模式  在上午的主題發言環節中,來自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招生工作負責人,分別就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模式及新高考改革相關話題作了分享。
  • 公衛人才培養如何破局 高校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存偏差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疫情大考,讓加強公共衛生人才供給力度,成為學界、業界、政府共同思考的問題。近期,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宣布組建或籌備布局公共衛生學院。與此同時,不少省市、相關部門及時出臺方案,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進行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完善補強。
  • 專家學者雲端共話新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部分與會嘉賓合影「人才培養創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進一步深化「文工交叉、應用見長」的傳統理念,確立了「面向未來、學科融合、主流意識、國際視野」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新思路,積極推進「多學科融合」改革創新舉措。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新聞傳播史論課程、課程教學改革、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及「新文科」建設等方面,奉獻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 30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漢,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
    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的300餘位糧食行業知名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齊聚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共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大計。全國首屆糧食安全與產業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漢召開。與會專家學者群策群力,共商我國糧食安全和科技發展方案,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出謀劃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在主題為《植物油品質及風味研究前沿與進展》的報告中指出,應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由增產向提質導向轉變。
  • 董盟君:助力高校融媒體建設和全媒體人才培養
    董盟君分享了在助力教育融媒體高質量建設和全媒體人才培養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即「1 5 N」,助力融媒體中心建設。董盟君表示,近年來,在中央的不斷推動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對此,教育部高度重視,於2019年啟動教育系統融媒體建設試點工作,至今已確定兩批共30家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其中高校24家。
  • 今年引入省實等名校來深辦學 實現新建高中「建一所、優一所」
    「建一所、優一所」&nbsp&nbsp&nbsp&nbsp深圳特區報2020年3月15日訊 積極引入廣東省實驗中學等國內名校來深辦學,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深圳市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力爭實現幼兒園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100%……日前,市教育局發布2020年工作思路,提出對標世界一流,大力推動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 全國從業人員僅三千餘人 緊缺的精算人才如何培養?
    然而,在中國,被稱為「金領中的金領」的精算師奇缺,開了精算學本科專業的高校不過14所。12月19日,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主辦精算專業標準化建設研討會,20所高校齊聚長沙,尋找高校精算教育的「詩和遠方」。
  • 電影《匆匆那年》死黨高校行11月20日來深大〖深大快訊〗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深大快訊摘要:11月20日演會中心舉行電影《匆匆那年》死黨高校行交流活動
  • 藝術高校音樂產業人才如何培養?聽聽他們怎麼說
    在前不久召開的 2020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上,來自產學研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就當前藝術高校的音樂產業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探討交流。重在融合發展如中國音樂家協會高校音樂聯盟秘書長鄒薇所言,2020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學習方式,但這對於音樂產業或者藝術管理人才的培養或許是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 聚焦湖南「新高考」看高校高中如何協同育人
    「雙高聯盟」架起高校高中溝通橋梁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而高等教育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和科研創新的重要陣地,為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長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學校長葉雙秋表示,對於高中而言,走課選班、綜合評價和優化課堂教學等育人方式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如何進一步順應科學公平選才的新高考改革趨勢,總結經驗教訓、提升辦學質量,是很多高中校長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對於高校而言,在新考試模式和「院校專業組」的新招生錄取模式下,如何選拔到合適人才,提高學校生源質量,關係到高校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根本利益。
  • 百度飛槳全新發布「大航海」計劃,5億資源重磅加碼高校人才培養
    眾多行業專家、知名學者、開源領袖出席峰會,共同探討產業共進、人才共育以及開源共建,多重舉措推動國家AI技術發展,助力產業智能化升級。「開源開放已經成為驅動技術創新和加速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大航海計劃包含面向核心開發者的「領航」、面向人才培養的「啟航」和面向產業智能化升級的「護航」三個部分。本次正式發布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的啟航計劃:未來三年,飛槳將投入總價值5億元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全國500所高校,重點培訓5000位高校AI教師,聯合培養50萬AI未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