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班族來說,除了有一堆忙不完的工作之外,每天最愁的問題就是:中午吃什麼!
餓的前胸貼後背的時候,米飯是最管飽的,而煲仔飯又是大街小巷和外賣APP裡最常見到的食物之一,至於味道嘛,大多數人都能感同身受。
但在舒城路的小巷子裡,有這樣一家店——味鮮煲仔飯,找不到其他分店,專心的只做煲仔飯,在這條路上待了整整20年。許多人小時候就被父母帶著來吃,如今也時常領著自己的孩子來光顧。
說到煲仔飯,就不得不提到廣式的。這裡還有個小典故:以前有個老廣東人用瓦煲煮了一鍋飯,但是卻沒有菜,正好他家貓叼著一根臘腸回來,他就搶了過來,把它放進飯裡一起焗熟,沒想到香氣撲鼻,這種做法流傳到今天,我們也叫它煲仔飯。
從舒城路拐進去,很容易就會錯過。溫馨的小院子裡擺著桌椅,牆上掛著菜單。
看到價目表時候,不禁感嘆:確實像有的粉絲說的,這價格不便宜啊!
但要是看到過老闆一步步的製作下來,其實真不會覺得這錢花的冤枉。
老闆孟師傅可是有著30多年經驗的老廚師了,還曾經前後去日本學習交流了4年。聊起天來的時候,孟師傅精神頭可足了。「從前是做快餐,接觸了煲仔飯之後慢慢也有了經驗。」20年前在合肥能做出好吃的煲仔飯的,真的屈指可數了。
剛進廚房的時候就有一股濃鬱的米香撲面而來,看到用的泰國香米,不得不承認它的威力實在強大。
每種配菜都提前炒好,腊味這些要從廣東運來,才能保證其口味。
火候得掌握好,同時還得顧著十幾口瓦煲,雖然只是簡單的煲仔飯,卻很考驗師傅功力。
他家的招牌都是兩種口味雙拼,一上來葷菜鋪了滿滿一層,份量也不小,現在看來,這價格挺實惠了。
點的時候老闆沒按菜單來,就給我們自由發揮了。薄到透光的臘腸,有輕微的酒香,甜口的臘腸和自家的滷肉搭起來,周圍的學生們經常愛點這道。
剛上桌的時候熱氣騰騰,再這麼一澆汁,瓦煲底發出滋啦滋啦的響聲~
米絲毫不會粘煲底,翻個身子毫無阻礙。
與瓦煲底接觸的每一粒米幾乎都已經變的金黃,用勺子一戳就能感受到那股酥脆勁兒。
有多少人來吃煲仔飯念念不忘的就是這一口鍋巴!
臘肉切的特別薄,肉邊微微翹起,在火上燒的幹香。
微醺過的培根鋪滿在米飯上,瘦肉居多,與超市賣的還是有明顯差別。
臘腸牛肉就有點相愛相殺的意思了,一邊是有些甜的臘腸,一邊是幹燒有嚼勁的牛肉,兩種不同的口味和口感,吃起來蠻奇妙的。
孟師傅做的時候,在飯上鋪了慢慢一層厚厚的肉餡,本還以為是買來的成品。
蓋上蓋子燜到肉餅快熟的時候,在上面臥個蛋,燜到雞蛋快熟的時候再鋪一圈蠟腸就可以端上來了。
揭蓋的時候,雞蛋幾乎快要熟透,還在微微晃動,這時候先別澆汁,立馬把雞蛋、肉餅、米飯拌勻再說。
拌的時候香味已經很誘惑人了,這一步急性子要忍一忍。
拌勻後再澆上醬汁,米粒外層裹著剛熟的雞蛋,和吸收了蛋香的肉餅,這一口絕壁讓你神魂顛倒。
黑椒牛柳醃製後有淡淡的椒香不會嗆鼻,牛柳軟嫩還有些肉汁。配著青菜來一勺,這感覺太美好!
烤鴨皮香脆,四季豆有著濃鬱的豆香,非主打款都無一例外的好吃到瘋狂打call!
可以加的滷蛋,記得一定要點一個!用滷肉汤滷的雞蛋,肉香完完全全滲透到雞蛋中,每一口都是蛋香和肉香的雙重暴擊。
「經常有老客怕來不及,就先提前訂好,來了就能吃上也不用等。」在孟師傅看來,這些常來的客人已經不僅僅是客人,也是他可以聊天說話的朋友。
從周圍的學生慢慢畢業,到他們領著自己的孩子來這家小店,孟師傅知道,打動這些人的除了一直陪伴的味道,每一口煲仔飯裡,都多了些回憶。
不太長的路上,因為這些始終存在的老鋪子而變得熱鬧、明亮,也因為他們,兜兜轉轉,即使遠離他鄉,心中也放不下對這座城市的念想。
味鮮煲仔飯
人均:25元
地址:舒城路牛雜館旁巷子內
| 吃貨話嘮 |
還有哪家煲仔飯你特別想給哥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