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性格大變或是失智前兆,心理專家支招

2020-12-22 騰訊網

去年一部電視劇《都挺好》引發全民熱議,劇中父親蘇大強把家裡和兒女們的生活鬧得雞犬不寧,然而「罪魁禍首」竟是因為他患了失智症。

只有忘事才是失智症?

錯了!

隨著老年人絕對數的增長、人均壽命的延長,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多。專家表示:很多失智症患者並不單單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和功能喪失,還包括情緒波動、易怒、固執、妄想等情緒和人格方面的變化。

據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孫平介紹,一方面,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會損害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另一方面,部分失智症患者患病初期會有輕度認知功能的改變,也表現為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症狀。

老年人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老年人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

一是,記憶障礙。丟三落四,說完就忘,以近記憶力下降為主。

二是,精神和行為異常。早期可有焦慮不安,易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也可表現為情感冷淡,性格變得自私,不知關心親人的改變,病情逐漸加重後,不知饑飽、不知自理衛生、不修邊幅等。

三是,生活能力下降。出現應用工具的生活能力即較為複雜的生活能力下降,如接聽電話、上街購物、管理錢財、烹調、洗衣、吃藥等全都一塌糊塗。

如果老年人存在上述情況,建議儘快到醫院就診。

預防失智症做好這些事

孫平建議廣大老年人及其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預防、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保持樂觀的心態。老年人對待死亡和疾病要有正確的認知,不要「諱疾忌醫」,心理上要接納生命中必然的過程。樂觀、積極、陽光、熱情、豁達地面對生活。

擁有健康的身體。適當參加戶外運動,保證合理有規律的生活。對疾病要有敏感的辨識度,早發現早就醫。另外,對身體的原發性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做好預防和控制。

形成自己的「朋友圈」。老人要培養興趣愛好、勇於嘗試新事物,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社會各方面也要加大對老年人的關愛程度。

家人給予老人更多關愛。家人要多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生理變化,基於這些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懷和照顧。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子女更要多打電話問候,儘量抽出時間多去探望,解決老人存在的實際生活困難和心理上的問題。

另外,家人要提高對失智症的辨識度。很多人把老年人健忘、變懶、幻覺等表現看做是「老糊塗」,並不在意,導致很多患者被發現時,已處於中晚期。家人往往是老人失智的「第一發現人」,如果家人發現老人的性格與之前形成較大反差的時候,應該提高警惕,及時送老人就醫。

記者:崔佳佳

編輯:仲良

您的在看,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竟是失智前兆 www.013578.com
    竟是失智前兆 www.013578.com莫名吵著離婚
  • 阿姆斯特丹失智症訓練中心丨失智老人幹預如何激活
    那麼為什麼荷蘭的失智老人看上去如此不同?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訪了世界第一家失智症幹預激活中心:阿姆斯特丹失智症訓練中心。這位時裝設計師轉行做失智症訓練師七年,一講起失智老人就停不下來,侃侃而談。她介紹道:專門針對失智症的肢體訓練一共有25套,但請記住:這些訓練僅僅是媒介,不是目的。目的是想通過這些訓練發現老人擅長做的事,有待激發的潛能,通過發掘這些潛能激發老人的活力。
  • 心理專家給你支招!
    心理專家給你支招!我們請來了福建中醫藥大學張鈃銘副教授為你的「情緒感染」支招課代表劃重點來了這份防範"情緒感染"小貼士請收好!來源:海峽通訊原標題:《疫情當前,過於憂慮怎麼辦?心理專家給你支招!》
  • 失智老人照護經驗5例,值得學習
    一些國家對失智照護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日本:老人挑選興趣活動 近年來,日本許多養老機構都把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作為護理攻關的重點,因為這一特殊人群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達462萬,到2025年將超過700萬人。
  • 養老運營幹貨,看美國如何照護失智老人
    而在中國,失智老人的數量超過了1000萬人,但是能入住專門護理失智老人的養老機構佔總數不到10%。 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專門針對失智老人的「特別護理單元(SCUs)」,也被稱為痴呆症護理單元。隨著失智老人數量的增多以及市場對失智護理需求的多樣化,這些「特別護理單元」不單單針對機構內的老人提供服務,也為輕度失智老人提供家庭諮詢,照護支持及社區治療等服務。
  • 萬福苑養老失智、失能老人的康復護理之家!
    可是剛到萬福苑時阿姨並不愛笑只因老伴的病,入住後,通過護理的悉心呵護、醫師的康復治療,叔叔的情況好了很多,看著叔叔慢慢變好阿姨臉上又露出這燦爛的笑容!目前失智、失能老人中居家照料佔大多數,照料人一般都是家人。這種模式存在很大弊端:家人陪伴時間有限,在有突發情況時無法及時給予醫療救治。沒有制定合理的醫療康複方案,不利於老人病情恢復。
  • 失智老人生活質量的研究交流 |Candy的時光會客廳第五期
    以下內容為本次聊天話題的整理資料:首先高老師介紹了認知症,輕度認知症表現為認知受損,逐漸形成重度老年痴呆,也就是失智老人。高老師現在把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作為關注重點進行多學科合作的實務研究,從失智老人的生活質量的測量、中國失智老人的生活現狀、影響因素幾個方面來講解。
  • 住進農家小院養老,醫生每天「查房」:這家田園養老院新增30張床位可照顧失智老人
    武奶奶告訴記者,大部分養老院就像賓館或是病房,不像在農家小院裡有房間有客廳,不用改生活習慣。「另外最看重的是這裡有醫生,每天查房,我們住這裡,女兒也放心。」城鄉聯動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在前期「田園康養小院」基礎上新推出了「田園頤康之家」,主要為失智老人提供家庭式護理單元照護。
  • 唐詠︱失智老人故事:排斥MoCA測試的中產老人
    家庭一:兩位老人在太原某大學工作。爺爺(86歲)是退休教授,奶奶(82歲)是退休副教授。育有四子,其中三子在美國工作生活,另有一子在上海交通大學工作。S小區的房產是四子出錢為老人在深圳安家所購置(兩居室)。此對老年夫妻是標準的空巢老年家庭,聘請一位住家護工,照顧因中風失能失智的奶奶,另聘請一位鐘點工阿姨,負責二老的飲食搭配。
  • 寧波心理專家支招
    昨日,就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親子溝通,記者採訪了有關心理專家。  故事  青春叛逆期的兒子就像一隻刺蝟  陽媽意識到兒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了,是那一聲震天響的關門聲。  那年陽陽讀初二,在我市一所名校上學。在這之前,陽陽一直聰明溫順,而且成績優異。
  • 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守護「夕陽紅」
    節目開始我們一起來關注一條好消息,經過大半年建設,柳堡鎮敬老院失能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基本建成,這對於有相關老人的特殊家庭來說,無疑又多了一個養老新選擇
  • 你知道如何照護失智老人嗎?(三)
    二、照顧者情況案例中,為什麼去家訪老人時一定要首先徵詢夫人的意見呢,因為夫人是這個患者的主要照護者,在這樣的家庭,照護者的心身呵護更重要,因為只有他們的心身狀態好,才能理性地判斷和更好的照護好患者。照護者的照護方式特別重要。
  • 關注身邊的「蘇大強」: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境況急需改善
    關註失能失智老人的公益活動走進社區,獲得很多老人和護理老人家庭的點讚。中新網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申冉)在電視劇《都挺好》裡,父親蘇大強在劇終時面臨「老年病」的侵害,失去回憶,令不少觀眾唏噓。在重陽節活動現場,通過實體裝備體驗,讓年輕人也感受到了深受老年病困擾的老人,在生活中是多麼的不方便。
  • 唐詠 失智老人故事:看淡生死了嗎?
    此次接受訪談的是來自黑龍江雞西的一對老夫妻,爺爺74歲,奶奶73歲(正處於由低齡向高齡老人轉變的過程中),陪同老人的是最小的女兒(44歲)。遠端記憶則異常清晰:他曾當兵6年,軍旅生涯在生命中濃墨重彩,他對文革時期的政治歷史事件如數家珍,且特別提及1976年(因為有幾位重要的領袖人物相繼去世),這些事件對他帶來極大心理衝擊。 奶奶,外表顯得強勢而剛硬,按照女兒的說法,「媽媽在我家一直很強勢」。
  • 冷漠無感,當心是「失智」前兆!一套「蒙特梭利照護法」,有效防止惡化
    臺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紀念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說明,「很多失智老人不是憂鬱,他根本就沒有感情,沒辦法思考。」失智者的憂鬱症診斷有一定標準,而「情感淡漠」也可能是早期憂鬱的症狀之一,透過適當的照護方式,後續有望幫助患者延緩惡化!
  • 臺灣Group Home,為失智老人創造尊嚴晚年
    在失智症者團體家屋,透過專業人員的照顧,可以讓失智老人過著有尊嚴的晚年生活。一位八十八歲的阿嬤因年老失智,兒子僱請一位本籍看護外加一位外籍看護在家照顧,兩人聯手卻無法應付阿嬤失智的狀況:餵食飯菜都不吃,連嘴巴也不張開;作息時間日夜顛倒,半夜常要人帶她去上廁所;情緒不穩時會有攻擊行為。由於不好照顧,看護來一個走一個,甚至因情緒失控出手打了阿嬤。
  • 失智症權威醫師失智了
    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拐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
  • 學生返校後心理不適應?教育專家來支招
    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5月11日下午,江北區第四個家庭教育日主題活動啟動,4位家庭教育專家圍繞「幸福家庭·共同成長」主題,現場為80多名家長、教育工作者、社區家庭代表解答養育難題。同時,專家還針對近期孩子們返校後如何適應疫情下的校園生活進行了支招。
  • 心理專家來支招!
    返校複課如何儘快恢復狀態  ——記者採訪心理專家為家長及莘莘學子支招  6月1日起,我省初高中以及小學六年級的學子即將復學複課對此,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心理專家表示,一些學生復學前,可能會表現出焦慮、敏感、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適應狀態,家長可用「四好」指南,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幫助孩子順利返校複課。
  • 《外公的咖啡時光》樊光耀超齡演失智老人稱簡單
    《外公的咖啡時光》樊光耀超齡演失智老人稱簡單 時間:2019.01.27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