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羅布斯塔咖啡:南國佳果寄僑情

2020-12-26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海南咖啡味道逐漸得到認可。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一粒粒飽滿紅色鮮果,經過脫皮、脫膠、晾曬、脫殼、烘焙等數道工序,成為一顆顆褐色咖啡豆,幾乎如同涅槃重生。它們褪去一身紅彩,卻因歷經高溫烘焙,釋放深藏於內在的香氣。

3月2日,在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的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園的會客室中,當工作人員將一把剛烘焙出來,帶著些許熱氣的「大豐一號」咖啡豆放入研磨機,隨著咖啡粉末落下,一股馥鬱的香味充盈了整個房間——混合著些許果香、甘香和淡淡草木清香,複雜卻清冽。

「大豐一號」或許鮮為人知。但眾多咖啡愛好者十分熟悉香氣獨特的羅布斯塔。實際上,「大豐一號」便是原海墾大豐農場引種羅布斯塔後,經過數輪篩選,培育而出的高產品種,也是海南目前種植的主要咖啡品種之一。

羅布斯塔咖啡樹喜溫好溼,不甚耐寒,適應種植在低緯度、低海拔地區。正因相對較高的生長環境要求,相對於更為普及的小粒種阿拉比卡咖啡而言,從產量上可算得上是少數派。恰好,終年溫暖溼潤的海南正是它們生長的天堂。


在海南農墾大豐咖啡廠,工人在晾曬已經脫皮脫膠的咖啡。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攝

咖啡中的「少數派」

在咖啡界有一個說法,地球上種植咖啡的最佳區域是南北緯回歸線之間,這個區域也被稱為咖啡帶。咖啡帶終年陽光直射,有著豐沛熱量和充足雨水,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十分適宜咖啡的生長。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等咖啡主產國都坐落於咖啡帶內。

海南正好位於這一黃金區位。此外,海南島因遠古時期火山活動,很多地方都覆蓋著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質的肥沃土壤,十分適合咖啡生長。

「海南咖啡種植歷史悠久,在巔峰時期,全省咖啡種植面積曾突破20萬畝。」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香飲所咖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林興軍介紹,從19世紀末便有人在海南嘗試引種咖啡,50年代間探索規模種植,在80年代一度達到最高峰,有20餘萬畝之多。由於多種原因,種植規模大面積萎縮。」

林興軍介紹,目前,我省種植咖啡的主要品種是羅布斯塔,也被稱為「羅豆」,主要分布區域為澄邁縣福山鎮、萬寧市興隆鎮、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以及白沙黎族自治縣等地。而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下,儋州市、五指山市等地也有農戶嘗試種植。但總體而言,種植規模離巔峰時期相去甚遠,估計2萬餘畝。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海南咖啡可以算得上是咖啡中的「少數派」。一方面是因為,海南咖啡以羅布斯塔為主;就我國而言,我省是主產區。另一方面,海南咖啡規模較小,相較於雲南百萬餘畝咖啡種植總量,僅是零頭。

然而,「少數派」也自有姿態,海南咖啡優勢獨特。生長於「四季春常在」的海南,咖啡樹一年可以多次結果,且風味佳、質量高。


風景如畫的澄邁福山鎮某咖啡山莊。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通訊員王家專

目前,正是海南咖啡大批量成熟上市時節,在黎母山鎮一處咖啡園,海南日報記者看到,大片波浪形的咖啡葉片向陽而生,在翠綠葉片間,一簇簇的通透紅果相攜而生,其間還偶有點綴幾朵潔白的咖啡花。

林興軍介紹,在海南島部分區域,咖啡採果期甚至能延續小半年,從每年11月到次年4月都能有成熟的果子產出。在11月時,便可看到青果、紅果同時存在的景象。

另一方面,海南咖啡的油脂量高,口味較其他咖啡更為醇厚。「海南咖啡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醇而不澀,還略帶些許果味,從口感和品質上都可以說是佳品。」林興軍介紹,該研究中心曾於2017年邀請國外資深咖啡師對不同樣品進行杯測,將海南興隆咖啡與多個其他名產區咖啡對比,結果9支來自海南的咖啡樣品中,有6支的分數超過80分,達到精品咖啡的級別。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大片羅布斯塔咖啡鮮果成熟。海南日報記者鄧鈺

寄託華僑緣與情

咖啡在海南「落地」與「生根」,與愛國華僑的努力密不可分。

據記載,1898年,馬來西亞華僑鄺世連從馬來亞帶回種子,在文昌市原南陽鎮石人坡村(現歸文城鎮管轄)栽種,成活12株。

因此次引種規模較小,影響有限,所以長期以來人們誤以為咖啡於1908年才在海南生根。1908年,由僑商曾汪源自馬來亞帶回咖啡種子,在儋州那大開荒種植約15萬株。然而在1916年,這些咖啡因霜害大量死亡。

直到1935年,印尼華僑陳顯彰認為澄邁福山一帶「泉甘土肥」,創辦福民農場,開啟了海南大規模種植咖啡並開展商業化嘗試的歷史。

20世紀30年代,國內「振興實業」「實業救國」氛圍高漲,陳顯彰認為實業是讓中國走向富強繁榮的一條道路,抱著滿腔熱情,帶著家人從印尼回國投資開發,於1935年在福山種植咖啡,並於1942年豐產且遠銷廣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福山咖啡」享譽島內外。

1953年,新加坡歸僑邢傑夫又將咖啡從福山地區引種到了興隆,幾年後,海南的首家咖啡廠——太陽河咖啡廠在此設立。1960年,周恩來總理喝過興隆咖啡後讚嘆不已。從此,這一來自南洋的舶來品便深深打上海南烙印。

在我省咖啡行業專家陳德新所著《福山咖啡》一書中關於中國咖啡早期引種歷史的考證,也印證了海南咖啡的華僑情緣。

陳德新在書中表述,中國三大咖啡產區,雲南、海南和臺灣在早期引種過程中都有各自鮮明特點:如雲南瑞麗弄賢和賓川朱古拉兩地早期引種都得益於傳教士小規模種植促成,臺灣早期引種由外國商人小規模零星進行。唯有海南大規模引種、擴種,這其中凝聚了愛國華僑關於興業興國的思考與努力。

如果說華僑是讓咖啡在海南紮根之人,那麼在咖啡品種的早期選育、栽培和加工上,海南農墾隊伍曾做過不少努力。根據《海南省志·農墾志》等相關資料記載,1956年,原海南農墾大豐育種站引進羅布斯塔並成功試種,1973年設廠加工銷售。20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吹拂,原大豐農場從200餘個品種中選出「大豐一號」「大豐二號」兩個質量極佳的高產品種,打造推出「瓊豐」品牌咖啡豆,享譽國內外,還曾於1991年代表中國農墾參加美國紐約國際貿易展覽會。然而,由於產業結構調整、缺乏精深產品等原因,「瓊豐」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瓊豐」的經歷具有普遍性。在上個世紀末,海南咖啡雖名聲在外,卻因缺乏精深加工技術、價格下滑、銷路不暢等諸多歷史因素,大量咖啡樹被砍伐,種植面積急劇萎縮。

好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市場需求增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一批老咖啡企業重煥新生,一批新咖啡企業輕裝上陣,興隆、福山、侯臣、母山等一眾海南咖啡品牌奮戰市場。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下的海墾大豐咖啡產業園,工人們在挑選咖啡豆。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濃香需從磨礪出

要得到一杯香濃的咖啡,好的咖啡鮮果固然至關重要,成熟的加工工藝也必不可少。「過去我們只銷售咖啡豆,如今我們加強技術研發,生產系列咖啡產品。」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豐咖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豫介紹,海南農墾轉企改制後,大豐咖啡應運成立利用「瓊豐」咖啡歷史積累的優質咖啡樹資源,走「產銷一體化」之路,打造精品咖啡農業風情園。

在大豐咖啡集團的加工廠,海南日報記者探尋傳統的水洗式精製咖啡製作過程。

「先是選豆、洗豆、沉沙,然後才開始加工。」廠長李曉秋介紹,工人將色澤鮮紅的成熟鮮果挑出後,便倒入池中,洗去附著的泥沙,隨後排出水分倒入脫皮機脫皮脫膠,再將果粒倒入水池,注水浸泡約20小時進一步脫膠。「脫皮脫膠後,咖啡果的外皮去除,只剩一層薄殼附在豆子上,還需曬乾後藉助機器脫殼。」

在加工廠的廣場上,工人們將溼漉漉的咖啡果擺到曬床上晾曬,不時拿著小木翻滾果實,使其面、背均勻受熱,利於乾燥,同時也避免底部與地面接觸太久導致發黴。「當果子含水量曬到10%到12%,就可以放入機器中去石、脫殼、分級。」李曉秋說,經過繁雜的前期處理,脫殼的咖啡豆便可進入車間烘焙,再經過色選、分級,香氣四溢的咖啡豆便完成了。「咖啡在加工前並沒有特殊的濃香味,只有經過層層磨礪,才散發出誘人香氣。」

近年來,在創新海南咖啡加工技術方面,香飲所咖啡中心作出不少探索。

「市場在變,人們的需求和口味也在變,除了傳統的咖啡加工方式,我們針對用戶需求,探索將凍幹、微研磨等咖啡加工技術運用在羅布斯塔上。」林興軍表示,技術的提升,能更好地保存咖啡風味,也使得消費者能以更便捷的形式隨時隨地品味咖啡。

相關焦點

  • 小洋僑咖啡的品牌
    (1)為什麼叫小洋僑?經歷對咖啡種植生產近 5 年的研發,小洋僑於 2019 年 11 月在興隆華僑農場成立。「小」是以小見大,「洋」代表南洋文化,僑是指源於上個世紀 50 年代,來自 21 個國家的歸僑,帶來了可可、咖啡及南洋文化和生活方式,小洋僑作為傳遞者和文化融合者,堅持對華僑建設興隆農場的歷史的傳承。 logo 設計也圍繞這一主題,表達了一位歸國華僑手捧咖啡豆,身騎大魚,往前方前進。概述了南洋歸國華僑漂洋過海將咖啡引進海南興隆的故事。
  • 阿拉比卡 羅布斯塔 利比裡卡風味表現
    而它的直系單基因變異品種,如黃波旁、粉波旁、卡杜拉、帕卡斯、維拉薩奇,都很好地繼承了波旁咖啡豆的外貌特徵(部分卡杜拉、帕卡斯、維拉薩奇經過人工多次育種,會出現咖啡豆相略偏長身的現象)。波旁咖啡豆外觀與鐵皮卡最大的差別是葉子較寬大,所結實的咖啡果較小,生產比較密集,因此咖啡果外貌相對於鐵皮卡外觀差異是果體較小較圓,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測的常勝軍。
  • 什麼是​混合羅布斯塔,什麼又是單品阿拉比卡?
    羅布斯塔種的產量佔咖啡豆總產量的25%—35%,主要在印尼、越南、巴西、剛果、烏幹達等地種植生產。羅布斯塔咖啡中的苦澀味會佔其主導,風味也不喜人,優秀的羅布斯塔咖啡會呈現不錯的大麥茶的清香和甜感;而普遍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則會有明顯的「羅布味」,那是一種類似燒糊的大麥茶的氣味,還伴有土腥味和黴臭味。混合羅布斯塔又是什麼?
  • 在海南興隆吃早茶配的是咖啡 羅布斯塔咖啡不加煉乳我請你喝
    >再甩一碗海南粉(類似於雲南米幹的東西) 8元這是我們在海南興隆感受到的特色早茶,20元以內搞定,很親民吧,旁邊的本地人也吃的大體如此。在海南,有兩個鎮,澄邁的福山、萬寧的興隆,喝咖啡都是出了名的,不走一趟,你都不好意思說是《咖啡時光》的。
  • 貓屎咖啡 如何衝煮貓屎咖啡 KONO濾杯衝煮咖啡 貓屎咖啡風味描述
    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又名貓屎咖啡),相信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咖啡名字。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貴的咖啡是「貓屎咖啡」,也是產量最少的咖啡,它每年的產量都是有限的,因為咖啡豆是體內發酵,風味帶有特殊的草本香氣,在醇厚度上也是極佳,於是貓屎咖啡就成了富人圈的寵兒,而且它的價格也是非常貴。雖然價格昂貴,但是一般而言,但是豆子的品種品質很差。
  • 當代職員:得了一種病,靠咖啡續命
    咖啡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工作中的日常飲品,談起咖啡,星巴克、美式、拿鐵…這些詞應該都不陌生,但是羅布斯塔咖啡是什麼?可能就觸及了很多人的知識盲區。 我們對羅布斯塔咖啡豆真的完全陌生嗎?
  • 貓屎咖啡名字的由來 貓屎咖啡的味道特點 貓屎咖啡真假辨別
    今天介紹一款來自印尼的一款特殊咖啡,是經過體內發酵然後排出來的咖啡豆,這款咖啡便是貓屎咖啡了,又名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但是印尼的人們辛辛苦苦的幫荷蘭人種植咖啡,自己也想嘗嘗味道,既然不能私自採摘只能想別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種植咖啡園的人們就發現了他們種植的咖啡果實經常會被麝香貓偷吃掉,但是咖啡果裡的種子(即是咖啡豆)麝香貓並不能消化。所以麝香貓吃完咖啡果後,咖啡豆會被它們完整的排出體外。人們就把麝香貓排出來的豆子經過清洗烘焙,然後自己嘗試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 世界咖啡產區詳解——亞洲篇
    從此,荷蘭人改種抗病力強的羅布斯塔,穩助印度尼西亞的咖啡業。直到今天,羅布斯塔仍是印度尼西亞咖啡主力,高佔咖啡產量的90%,分布在爪哇、峇里島低海拔區。爪哇島出產的羅布斯塔(Robusta)豆有獨特的氣味,因油脂豐富而常被用來作為義式濃縮咖啡的配方之一。 蘇拉維西出產的咖啡則被評為有特別的草本氣息,深沉而乾淨。特別是印尼山間有一種特別的動物叫作麝香貓(在臺灣也有出現過,目前它被列為陽明山的代表性動物之一)。因為它使得印尼出產一種幾乎是世界上最高價的咖啡-麝香貓咖啡。
  • 麝香貓咖啡 貓屎咖啡豆品種 貓屎咖啡是什麼 貓屎咖啡風味描述
    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又名貓屎咖啡),相信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咖啡名字。這些咖啡豆的品種品種一般是以羅布斯塔為主,因為麝香貓活動的範圍是在中低海拔,所以咖啡品種大多數都是羅布斯塔。高海拔阿拉比卡的貓屎咖啡產量稀少。
  • 精品咖啡專題系列|用作精品咖啡的阿拉比卡豆有何特徵?
    相較於具有特殊「黴臭味」的羅布斯塔種,阿拉比卡種(Arabica)因其特有的香氣和口感,往往被視為咖啡中的高級品項。阿拉比卡種發展至今已有70多項品種,用作製作精品咖啡的豆子,也幾乎都是阿拉比卡種。衣索比亞也正好是咖啡的發源地,據說第一棵咖啡樹也正是在這裡被發現。埃塞咖啡的特色,在於其酸味、巧克力香和濃鬱果香相互纏繞,讓人不得不聯想起咖啡樹生長的鄉間。以埃塞為發祥地,阿拉比卡種在全球遍及開來。目前就產量而言,形成了以中南美洲為中心,在亞洲、東非各國都有普遍種植的格局。阿拉比卡種雖然具備優秀的香氣與口感,但其對病蟲害的天然抵禦能力卻遜色不少。
  • Food Chemistry:固態真菌發酵對羅布斯塔咖啡豆非揮發性及揮發性...
    編譯:陳美楨、陳倩妮、張曉吟、魏韜(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近年來,隨著咖啡行業的發展,有不少研究對咖啡豆香氣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近日,一篇發表在《Food Chemistry》上的文章探究了固態真菌發酵對羅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非揮發性成分和揮發性成分的影響。綠咖啡豆提供了豐富的可發酵底物和風味前體:多糖、蛋白質和游離胺基酸、脂肪酸和酚酸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利用發酵微生物可以幫助降解複雜的聚合物,從而釋放出更多的簡單分子用於風味生成過程。
  • 徵服馬來西亞的中國食物,除了海南雞飯,還有這杯海南咖啡
    大馬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這裡最多的華人是福建人,幹嘛不叫英國咖啡,或者福建咖啡呢?聽店家講,因為當初下南洋謀生的時候,競爭也是蠻激烈的,採礦工作被廣東人佔了,碼頭搬運的工作被福建人佔了,而海南人相對最少,能從事的工作不多,所以便到英國人或峇峇娘惹(華人貴族與馬來亞人的後裔)家中幫廚,也稱「Cooky」,只要一聽到這個詞,當地人就想到了海南人。
  • 新海南、南國都市報短視頻又出多個千萬級「爆款」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8日消息(記者 譚琦)7個小時,南國都市報抖音號視頻新聞收穫超高1500萬的閱讀量;2100萬閱讀量,這是新海南客戶端快手平臺一條視頻新聞的數據……近日,南國都市報、新海南客戶端的短視頻平臺建設成果顯著,連續幾日打造了多條千萬級的「爆款」視頻產品。
  • 對不起,我只喝有良心的咖啡~~~
    看起來種類複雜,其實就兩種,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備胎羅布斯塔(robusta),能在低海拔地區種植(900米以下),還能適應高溫環境,相對成本低很多。雖然味道差一些,但因為低廉的價格,走進世界商業咖啡領域,速溶咖啡的主要原料。
  • 全球53個咖啡生產國分布圖 咖啡風味詳詳詳詳詳解全記錄…
    鐵比大宗商用豆產區咖啡:西部鐵比豆粒明顯較大,野味較重但果酸味較低貝貝卡商用豆產區咖啡:貝貝卡接近鐵比,因此兩地咖啡風味差距不大。哈拉精品咖啡產區:略帶令人愉悅的發酵雜香味,帶有濃鬱的茉莉花香。伊魯巴柏咖啡產區:咖啡果酸味偏低,醇厚度、黏稠度佳,風味平衡,整體乾淨度佳。
  • 南洋咖啡:我們打工人的咖啡因加油站
    所以南洋咖啡大多使用印尼的羅布斯塔豆作為主要原料,而意式咖啡使用的多為風味豐富、咖啡因含量較低的阿拉比卡豆。上為阿拉比卡,咖啡因含量約1.1-1.7%;下為羅布斯塔,咖啡因含量約2-4.5% | piogastrobistro.com沒有烘焙爐這種高級貨,南洋咖啡主要使用大鍋炒制,在炒的同時會加入黃油、糖、鹽等調料讓咖啡豆變得粘稠並且有焦香
  • 天天喝速溶咖啡,但你了解什麼是速溶咖啡嗎?
    由於攜帶方便,衝泡簡單,速溶咖啡,越來越受歡迎。雖然不少人喜歡喝速溶咖啡,但是你們都了解什麼是速溶咖啡嗎?那什麼是速溶咖啡呢?速溶咖啡是一種很容易溶於水的咖啡,時間很短,可以用來泡。速溶咖啡之所以能在水中迅速溶解,是因為在速溶咖啡的加工過程中,生產商提取和保留咖啡豆中的可溶性物質,去除不溶成分和雜質。在越南,當提到速溶咖啡時,大部分喝咖啡的人便會聯想到三合一速溶咖啡,包括速溶咖啡、糖和牛奶。因此,在交易中,有些速溶咖啡供應商有時會使用其他術語,如純速溶咖啡或1合1速溶咖啡,以澄清和避免混淆。
  • 對不起羅布斯塔,我討厭你這麼多年
    我們絕對尊重 「專精、專營 阿拉比卡」 的店家與玩家們,但隱約中總感覺到,彷佛 「羅布斯達」 是破壞咖啡風味的罪魁禍首,抑或是成就負面風味的主因!筆者不贊同如此論述,因此萌生了分享個人對羅布斯達的解析~~ 中果咖啡,學名:Canephora,一般我們慣稱 羅布斯塔Robusta,佔世界咖啡產量約30%。
  • 比速溶咖啡健康,比手衝咖啡方便!掛耳咖啡如何選擇?
    「掛耳咖啡」也稱為「滴濾式咖啡包」,英文名為:Dirp Coffee Bag,名字由日本咖啡品牌隅田川所創。掛耳咖啡是將研磨好後的咖啡粉放入密封袋中,使用時直接可以使用熱水衝煮,因為有過濾包將咖啡殘渣過濾,整體的口感較為乾淨且不需要太多專業技巧,即便新手都可以操作。認識咖啡豆品種掛耳咖啡使用的咖啡豆有兩種: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