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模式—電影產業研究

2021-02-21 華語影人奇遇計劃

 

好萊塢今天的經紀人與經紀人公司已增加了多種為他們客戶服務的項目。同時,經紀人與經紀人公司的收入來源也變得多元化。甚至經紀人公司的公司經濟結構也超越了人們記憶中的傳統結構。就好像好萊塢大公司大投資的影片一定要面向全球市場一樣,好萊塢的經濟公司業務一定要超出傳統的藝人代理。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人懷疑好萊塢電影、電視節目在美國文化輸出中的重大影響力。好萊塢電影之所以在世界各地連戰皆捷,除了好萊塢六大公司遍布全球的密集發行網絡以外,還有極其重要的核心原因—明星制度下多帶來的偶像崇拜和品牌影響力。今天,所謂的明星已不再局限於銀幕上的電影女主角,舉凡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甚至是特效團隊,早已接連被掛上一張張顯赫的名牌特價而沽。明星品牌的打造與其地位的上升,經紀公司的運作功不可沒。如果你是個投資人,想投資好萊塢的電影或電視,但是你對好萊塢很陌生,那麼你首先先去敲的應該是經紀人公司的門。

好萊塢四大經紀公司

(1)創新精英公司

CAA創立於1975年。麥可·奧維茨作為領導,將品牌文化定位為團隊合作。組織結構也是扁平的,合作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客戶名單也是全體共享。業務的運作保持了兩條優秀傳統:第一,每個與CAA籤約的藝人都會有一個團隊為其服務;第二,每個經紀人都及時與他們的同事溝通交換信息。CAA創新了經營管理方式,這個運作方式也推動了整個好萊塢影視產業的部分更新。創始人麥可·奧維茨成功地為他們代理的導演、演員爭取到與好萊塢大電影公司「先期總票房」(First Dollar Gross)的分帳形式。這種分帳形式改變了好萊塢的遊戲規則,同時也為CAA贏來了更多的影視界大腕成為他們的代理藝人。伴隨而來的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好萊塢明星片酬的上漲,導致了好萊塢大公司電影製作成本的急劇上升。CAA「創新」的經營理念,麥可·奧維茨的創新經紀打包方式,以及他為他們藝人爭得的新的票房分成等,使得麥可·奧維茨在1990年—1992年連續被《首映雜誌》評選為「好萊塢企業家權勢榜排名第一」人物。CAA旗下不僅有湯姆·克魯斯、湯姆·漢克斯等演員,還有史匹柏、卡梅隆等導演,以及優秀的製片人、編劇、小說家等。任何一個電影公司或電視集團如果想投資一部電影或電視項目的話,從劇本到後期製作,CAA能提供全套一線人選的班底。德魯·巴裡摩爾、桑德拉·布洛克、尼古拉斯·凱奇、喬治·克魯尼、傑米·福克斯、妮可·基德曼、布拉德·皮特、基奴·裡維斯、威爾·史密斯、梅麗爾·斯特裡普、詹妮弗·洛佩茲以及布魯斯·威利斯等頂尖藝人也出自CAA。在中國賣座的進口影片如《阿凡達》、《盜夢空間》、《2012》、《哈利·波特》、《變形金剛》、《功夫熊貓》等,每一部都是出自CAA籤約客戶之手。

(2)威廉.莫裡斯奮進經紀公司

WMA創建於1898年,創始人威廉莫裡斯原名澤爾曼莫希斯,1882年,也就是他九歲那年,跟著家人才從德國移民到紐約.很快,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美國化的威廉莫裡斯。他以代理雜耍表演藝人起家,當電影業逐漸成為大眾娛樂,取代了雜耍之後,他就把重心轉向了電影業。1920年代的電影明星,查理卓別林、主演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的艾爾喬生都是他的公司的客戶。黃金時代的巨星,克拉克蓋博、朱迪嘉蘭和馬龍白蘭度,也都把自己的事業交到了WMA的手上。1960年代,WMA從興起不久的電視業賺到了大錢,公司60%的收入都來自於這棵新搖錢樹。到1960年代後期,WMA每年可以從電視業拿到700萬美元。WMA還發明了著名的收發室,這是這家公司訓練新人的地方。CAA的五個創始人、迪士尼前任董事長麥可艾斯納、娛樂業大亨巴裡迪勒、夢工廠動畫公司總裁傑弗裡卡曾伯格,還有很多娛樂業的大人物,都是在WMA的收發室上的職業生涯的最初一課。後來,各大經紀公司也都模仿WMA,設立了自己的收發室。1970年代,WMA開始自滿起來,躺在成功上睡大覺。他們認為,自己的名氣會讓所有娛樂業的精英自動送上門來,而事實上也是這樣。1975年,麥可奧維茨等五人從WMA,創建了一家新的經紀公司——CAA。但在最初,這對WMA影響不大,畢竟麥可奧維茨這些人不過是新人,很難吸引重要的客戶。即便此後幾年中,CAA快速發展,WMA也自巋然不動。當時的一種說法是:WMA是最大的,而CAA是最熱的。但到了1980年代,CAA挖角速度加快。1986年,WMA的掌門人斯坦卡門逝世,公司的幾大競爭對手趁機搶走了很多客戶,不過,這也沒能讓它傷了元氣。到了1995年,CAA的兩巨頭麥可奧維茨和朗梅耶先後離職,WMA總算報了一箭之仇,籤走了烏比戈德堡和希爾維斯特史泰龍等好幾個CAA的重量級明星。WMA最近幾年的大手筆有,幫助通用汽車公司把多款主打產品移植到公司的客戶麥可貝導演的賣座巨片《變形金剛》中。為了與老對頭CAA競爭,WMA也把辦事處開到了中國,不過,跟CAA不同的是,WMA的辦事處在上海而不是北京。中國明星中,章子怡和劉亦菲都是WMA的客戶。

(3)國際創意管理合夥公司

ICM與業界的一個龐然大物CAA同創立於1975年,這兩家公司加上老牌巨無霸,是好萊塢僅有的三家百分之十經紀公司,意思是敢於從客戶的收入中收取百分之十的佣金,其強橫其地位之高從中可見一斑。ICM還是好萊塢經紀業五大家族中唯一一家公司名稱上有國際這個詞的,而且這個詞也並非只是裝裝門面,ICM很擅長經營國際業務,在倫敦、巴黎、馬德裡和羅馬都設有辦事處,幫助旗下明星開拓國際市場。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ICM的最輝煌時期,公司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擁有梅爾·吉勃遜、阿諾德·施瓦辛格這些超級巨星。1975年,馬文·約瑟夫森把創新管理協會(Creative Management Associates)和國際著名經紀公司(the International Famous Agency)兩家經紀公司合二為一,這家新公司就是ICM。成立之初,ICM是上市公司約瑟夫森國際公司的子公司。馬文·約瑟夫森並非經紀業的圈內人,他此舉不過是看到經紀業很有賺頭,想進來大撈一把。然而,新公司的多數精力都花在了人事紛爭上,同年創立的CAA則趁機崛起。

(4)聯合精英經濟公司

UTA創建於1991年,是好萊塢五大經紀公司中的後起之秀,由鮑爾·班尼戴克和領先藝術家(Bauer Benedek and Leading Artists agencies)兩家中型經紀公司合併而成。創建之初,UTA只有26個經紀人,客戶亦僅限於電影明星、電影導演和電視界的精英。而在18年後,不僅經紀人總數已經膨脹至約100人,而且業務已擴展到娛樂業的所有領域,包括職業體育、音樂、視頻遊戲。很多好萊塢一線明星都是UTA的客戶,其中包括約翰尼·德普、哈裡森·福特、米莉·賽魯斯、科恩兄弟、Jessica。合併之前,鮑爾·班尼戴克和領先藝術家都是在業內頗受尊重的中型公司。鮑爾·班尼戴克是威廉·莫裡斯公司的資深經紀人馬蒂·鮑爾和著名的娛樂業律師彼得·班尼戴克在1985年開辦的,主攻電影業。領先藝術家創建於1980年,創始人是吉姆·伯庫斯和加裡·庫塞,專長是電視業,代理開發了一批熱門電視劇,如《辛普森一家》、《神奇年代》和《婚後,和孩子們》。這些電視劇為領先藝術家帶來豐厚利潤。然而在好萊塢,在CAA、威廉·莫裡斯和ICM這些經紀業巨無霸的夾縫中,中型公司的生存並不容易,於是鮑爾·班尼戴克和領先藝術家合併起來,意欲把自己也打造成巨無霸。成立後的第二年,UTA引誘了主要競爭對手ITA(互聯精英經紀公司)的六個經紀人,他們帶來了蘿拉·鄧恩和斯汀這些明星,UTA開始初具規模。1995年,流行音樂巨星麥可·傑克遜棄CAA轉投UTA,這在好萊塢算是個明確的信號:UTA是家蒸蒸日上的經紀公司。1996年,UTA看準獨立電影正在興起,率先設立了獨立電影部門,幫助獨立電影人籌拍影片,並提供融資服務。此後,UTA的競爭對手如CAA、ICM也紛紛效仿,成立了自己的獨立電影部門。這四大經濟公司各有所強,他們良性競爭、和諧共存。每家公司都在鞏固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不斷地開發拓展新的業務能力,力求在變遷的時代能為他們代理的客戶帶來新的機會,也為他們自己的公司創造更多財富。近十幾年來,創新精英經紀公司除擁有影視界多名巨星,也一直努力創建他們的體育經紀代理,一直處於業界領先位置。2013年年底,威廉.莫裡斯奮經紀公司買下了世界最大體育經紀管理公司之一的「美國國際管理集團"。這讓創新精英經紀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於整個經紀公司的業務也開創了全新的篇章。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票房的迅速增長,國內龍頭企業也進入了這種集團公司併購的行列。萬達集團在2015併購了兩家公司:瑞士的『盈方體育傳媒』,一家體育市場營銷和體育管理公司; 美國的『世界鐵人公司』一家體育賽事公司。2016年初又斥資35億美元買下美國傳奇影業公司。

聯繫人

信號:luk330

相關焦點

  • 好萊塢電影的債權融資模式研究
    原標題:孫瀟瀟、安洳誼:好萊塢電影的債權融資模式研究 | 封面專題   債權融資是好萊塢電影融資最普遍使用的外源性融資手段,這得益於好萊塢成熟的工業體系。
  • 孫瀟瀟、安洳誼:好萊塢電影的債權融資模式研究|封面專題
    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運營總監孫瀟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中級研究專員安洳誼導語債權融資是好萊塢電影融資最普遍使用的外源性融資手段,這得益於好萊塢成熟的工業體系。電影發行協議、大電影發行公司買斷、海外預售、多媒體版權預售以及官方財稅激勵等,使其增信手段多元、抵質押物價值穩定且處置變現容易。
  • 何培英: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法律規制研究
    內容摘要筆者以電影產業的政策扶持和法律規制為研究對象,先從電影產業的概述著手,介紹了電影產業作為一個產業發展的原因和特點,及介紹電影產業的發展主要靠政策的扶持和法律規制來促進發展的模式。以世界上典型電影強國為例,美國是以政策扶持兼市場主導的電影產業模式類型,美國"好萊塢"在世界電影產業中的重要影響和霸主地位跟美國的電影產業政策及靈活、有秩的市場機制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印度則主要靠政策扶持來發展電影產業,印度"寶萊塢"作為後起之秀,以其一系列高票房電影成為印度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同樣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和讚賞;而韓國則是以市場為主導來發展電影產業,韓國電影產業法律規制及政策扶持的寬鬆管制環境
  • 影視學|許波《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研究》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研究作者:許波學位授予單位:南京藝術學院摘要:中國形象在西方社會的出現可追溯到
  • 《2018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發布|中國市場成拉動全球影業上升大引擎
    > 博納影業等聯合出品的《紅海行動》體現了大製片公司的責任感,而開心麻花等打造的《西虹市首富》,則展現了中小製片公司的創作活力中國影協發布《2018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 「美國電影之夜」聚集中外電影人 《2018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美中影視產業博覽會執行長佐虹宣布由美國電影協會、《好萊塢報導》、美中影視產業博覽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三屆中外合拍片頒獎盛典「金色銀幕獎」,即「Golden Screen Award」也將於2018年11月3日在洛杉磯隆重開幕。
  • 《好萊塢報導者》坎城獨家:張昭和樂視模式代表網際網路電影及中美合拍的未來
    全球電影產業權威媒體《好萊塢報導者》(THR)刊登記者Patrick Brzeski獨家專訪樂視控股副董事長及樂視影業CEO張昭,對他及樂視影業給予了高度評價。報導稱,樂視影業無論在中美合拍還是電影產業的網際網路化方面,都站在中國電影產業的前沿,並指出,他所倡導的中美G2戰略代表了中美電影產業合作的未來方向。
  • 從《信條》到《花木蘭》,它們是如何影響好萊塢電影產業走向?
    時間愈是逼近9月4日,整個好萊塢產業愈是將眼光投注在《信條》與《花木蘭》的發行成績上,原因很簡單:這兩部電影的各自表現,恐怕將左右疫情後好萊塢電影的樣貌。· 二、《信條》票房未如預期,而《花木蘭》則是在串流服務上大賣,那麼我們預期將看到其他卡在那的大型電影,會大量轉往VOD串流發行的模式。
  • 好萊塢電影漫談:談之色變的病毒給電影產業帶來了什麼?
    對電影這個新興產業來說,102年前的這場瘟疫出現在一個微妙的時機點:剛剛脫離愛迪生專利魔掌的美國電影產業正準備要大鳴大放,美國社會也才剛萌發「看電影對於身心有害」的焦慮,風和日麗的好萊塢不久前才取代紐約成為美國電影製作重心。
  • 中美主辦好萊塢電影大師班 探討國際電影產業融合
    )攜手主辦的「好萊塢電影大師班」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報告廳隆重舉行。今年「大師班」的開幕論壇定名為「共贏:國際電影產業融合新版圖」,在中國電影市場2015年度票房達440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的電影票房很可能突破600億,並有望在未來兩年內成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場的背景下,數十位來自國內外電影、金融、網際網路領域的業內人士圍繞中美兩國為主的國際電影產業「聯姻」的現象、前景、難點與制勝之道進行了熱烈討論。
  • 中國動漫產業的「杭州模式」日臻成熟
    從「十一五」開局之年的零起點到如今的蒸蒸日上,杭州動漫遊戲產業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被業界譽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杭州模式」。「十三五」是杭州動漫遊戲產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動漫之都」建設再譜新篇章。那麼在動漫遊戲企業人士、創作者代表和有關專家學者的眼中,如何看待「十三五」時期杭州「動漫之都」建設取得的成績?
  • 首爾忠武路:韓國電影產業的「好萊塢」
    它是首爾最著名的電影街,已經成為韓國影視文化界的代名詞,這裡有大量的拍攝場,導演輩出,被稱為韓國的好萊塢。下圖:忠武路夜景在韓國,只要說到電影,人們就會想起忠武路,就像在美國說起電影,就會想到好萊塢一樣。這條位於首爾市中心的大街與韓國電影之間有一種密切的等號關係。
  • 印度作為不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為什麼能夠媲美好萊塢?
    2018年上映的《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019年上映的《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等電影依舊保持著印度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績。印度電影不僅在電影產業中有巨大經濟價值和發展經驗價值還有它在對印度文化輸出的積極作用都讓我們不得不將焦點聚集其上。
  • 解密好萊塢的國際發行網絡—好萊塢電影是如何佔領海外市場的?
    從「一戰」結束之後,好萊塢便一直主導著世界電影業,源源不斷地將電影輸出到全球各地市場,在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其本土電影都敵不過好萊塢電影在當地的影響力。據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2016年,美國影視產業在全球的出口額為165億美元,幾乎在每個國家都是貿易順差,順差總額高達122億美元,佔到美國服務領域貿易順差總額的5%。好萊塢電影究竟是如何佔領海外市場的?影視產業觀察將推出系列文章,來深入分析這一話題。在此前的文章:面向全球觀眾的市場定位——好萊塢電影究竟是如何佔領海外市場的?
  • 關注未來 北京電影學院開辦"電影產業大師課"
    高精尖中心產業方向三級PI楊妍老師授課現場 針對「電影產業投融資」領域,中心產業方向一級PI、著名經濟學教授肖勤福老師以《產業基金與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為題,從產業基金的概念特徵、運作模式、組織形式、以及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講述
  • 《電影文學》大數據視域下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分析研究
    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的日益成熟也促進了良性消費和高質量影片的創作[1-2]。目前,國內電影產業分析的方法主要為傳統的文字描述和統計分析,通過時間、票房和影片的描述進行對比研究,缺乏系統地利用大數據及可視化方法進行實證分析。
  • 從「數星星」到好萊塢模式,國產主旋律電影如何徵服觀眾?
    1.美國主旋律電影:美國價值觀的代言人美國好萊塢一向都在全世界輸送主旋律電影,《洛杉磯之戰》、《獨立日》、《美國隊長》、《阿甘正傳》等影片都是弘揚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並不讓人反感。好萊塢那些英雄拯救世界、地球的主旋律電影常常都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美國好萊塢主旋律電影將「美國夢」核心價值觀用大製作、大IP、特效等包裹,在做到好看的同時傳遞主流價值觀。
  • 施奈德領銜好萊塢製片人呼籲影院儘早開放,避免電影產業「滅絕」
    一封寫給美國電影協會的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正義聯盟》導演扎克·施奈德領銜好萊塢製片人呼籲影院儘早開放,就是為了避免電影產業「滅絕」,這封信要求電影協考慮影院的開放問題。在10月初的時候,已經數十位有影響力的電影製作人加入了全國劇院業主協會,這就已經代表了影院資源的流失,而美國導演協會以及電影協會的重要人數不斷減少,這就說明了全球流行病對電影產業帶來的巨大衝擊。
  • 施耐德領銜好萊塢製片人呼籲影院儘早開放,避免電影產業「滅絕」
    一封寫給美國電影協會的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正義聯盟》導演扎克·施奈德領銜好萊塢製片人呼籲影院儘早開放,就是為了避免電影產業「滅絕」,這封信要求電影協考慮影院的開放問題。在10月初的時候,已經數十位有影響力的電影製作人加入了全國劇院業主協會,這就已經代表了影院資源的流失,而美國導演協會以及電影協會的重要人數不斷減少,這就說明了全球流行病對電影產業帶來的巨大衝擊。這些心急如焚的導演們敦促電影協會為受持續的COVID-19危機影響而苦苦掙扎的影院業主提供援助。
  • 【影視藝術】電影產業國際化在國家形象傳播中的溢出效應
    [11]這使好萊塢電影所形成的吸引力轉化成了電影產值之外的外部收益,這些外部收益並沒有直接回報給好萊塢,卻以其外部收益系統的形式通過品牌資產、國家影響力和國家形象反作用於好萊塢的國際市場。其外部收益系統可以分為產業內溢出和產業間溢出兩種形式。所謂「產業內溢出」,就是通常所說的「好萊塢化」,簡而言之,就是好萊塢電影產業對世界各國電影生產所帶來的貢獻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