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戰場上,孫堅無疑是位悲情英雄。無數讀者將他和諸葛亮列為「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典型。這幾天,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三國》,再次勾起了人們對那個英雄時代的嚮往。曹操、劉備、孫堅等人成為媒體和觀眾討論的熱門話題。
在1800多年前,悲情英雄——孫堅卻在蘭州桑園峽兵敗而回。桑園峽是黃河東出蘭州後遇到的第一道峽谷,這裡峭壁聳立,最窄處僅僅有7.5米。在漢代桑園峽名叫葵園峽。明肅王遷蘭州後,在葵園峽南岸開闢桑園,人們就把這裡叫做桑園峽。也有一說,這一帶峽谷極其狹窄,如同人的「嗓眼子(咽喉)」,時間長了人們依其諧音,稱為桑園子峽。
公元185年11月,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在苑川河谷下遊到桑園峽一帶拉開帷幕。一方是周慎、孫堅率領的東漢政府軍,一方是韓遂、邊章率領的羌漢聯合起義軍。為擊敗韓遂孫堅想出一計,誰知漢軍沒有使用,卻被韓遂、邊章用上輕鬆擊敗周慎、孫堅率領的3萬漢軍。
孫堅想出了什麼計謀呢?如此精彩大戰,為何羅貫中沒有寫入《三國演義》中呢?
周慎孫堅率部,沿阿幹河而出,直逼苑川河谷
孫堅是江南吳郡人,為東漢末年的名將,曾被封為破虜將軍,故而人們稱孫破虜。《三國志·吳書》第一篇就是《孫破虜傳》。千餘年來,孫堅和他的兒子孫策、孫權的許多故事,隨著《三國話本》、《三國演義》的傳播,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了。但孫堅「兵敗桑園峽」卻鮮為人知。
孫堅為何會到蘭州來呢?這件事說來話長。184年,河北等地發生黃巾起義,波及到全國四分之三的地區。一時間,天下大亂,東漢政府派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硃俊率軍鎮壓,孫堅利用這個機會,四處招兵,最後聚攏千人,形成一股勢力,被硃俊推薦為佐軍司馬,在戰鬥中孫堅嶄露頭角,引起了張溫等人的關注。
由於黃巾起義軍吸引了東漢政府軍主力,西北各族也乘機醞釀一場規模更大的起義。184年11月,隴山以西至河湟一帶發生了規模空前的羌漢人民第五次反漢大起義。起義軍以北宮伯玉、李文侯為首,挾持金城豪強韓遂、邊章主持軍事。起義軍殺了護羌校尉、金城太守等人,並將金城郡治所搬遷到了易守難攻的榆中縣,勢力達到了10萬人。第二年,也就是185年3月,起義軍兵分兩路東進,一路進攻漢陽郡,一路進攻三輔(西安及其周圍)。
而東漢政府則派皇甫嵩、張溫、袁滂、董卓等率10萬軍隊前來鎮壓。不久,皇甫嵩被調走,中郎將董卓則多次被起義軍擊敗。這時,朝廷令司空張溫以車騎將軍主持對義軍作戰,張溫上奏,請朝廷任命孫堅「與參軍事」。雙方相持到11月,董卓等利用義軍軍心浮動的機會,擊破韓遂、邊章。張溫派周慎、孫堅率軍3萬,從美陽(今陝西法門寺)追擊北宮伯玉指揮的韓遂、邊章羌漢義軍。韓遂、邊章一路西撤,過隴山後,丟失隴右,一直退到黃河邊,最後撤入了榆中縣城(在今榆中苑川河下遊一帶)。
周慎、孫堅則緊追不捨,一路追擊而來。據考證,當時周慎、孫堅率軍,沿阿幹河谷北而來,直逼榆中縣。
孫堅獻計,在桑園峽截斷義軍糧道,卻被拒絕
韓遂、邊章無路可退,指揮義軍拼死抵抗,雙方僵持不下。此時,孫堅建議,韓遂、邊章軍無「宿谷」(意為存糧),主動要求帶兵截斷起義軍的糧道,迫使義軍向羌中撤退。然而周慎拒不採納孫堅的計謀,卻指揮軍隊從東面包圍榆中縣城。周慎的這一招,被韓遂、邊章識破,他們借用孫堅計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事先派軍隊在縣西面屯守葵園峽(今桑園峽)。其時,周慎所部的糧食從金城縣(在今西固一帶)運送。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漢軍的糧道被截後,很快就軍心不穩,陷入混亂。義軍乘勢攻擊,周慎、孫堅大敗而回。
孫堅兵敗桑園峽是個很精彩的故事,可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筆墨重點放在曹、劉兩家上,對孫堅的刻畫遠遠不夠,甚至在弱化孫堅,比如在後來「反董卓」大聯盟中,董卓部下驍將華雄,本為孫堅所殺,誰知羅老先生在《三國演義》中卻採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寫成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
再說「斷糧道」的計策。漢末三國時,斷糧是十分常見的計謀,曹操就是攻破袁紹的烏巢大營,燒了糧草,才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因而,孫堅這個計策算不上有多高明,但卻非常實用。正如孫堅的性格一樣:「性闊達,好奇節。」
周慎、孫堅兵敗而回,董卓的日子也不好過,董卓被起義軍圍困在天水,他也使了一計。不過董卓的計謀要比孫堅的高明。董卓被困無糧可吃,就派士兵在渭河邊築圍堰捕魚,起義軍沒有在意,結果圍堰越修越大,借著圍堰的掩護,董卓成功將被困士兵撤過渭河,等起義軍發現追擊時,董卓下令挖堰放水隔斷追兵。
桑園峽之戰,後果很嚴重,涼州成軍閥的舞臺
孫堅撤到關中軍營後,就和董卓發生了衝突。董卓這個人野心很大,屬於桀驁不馴的一類。再加上當時任中郎將,雖說打了幾次敗仗,但實力尚存,對總指揮張溫不怎麼搭理。孫堅建議,按軍法處斬董卓。張溫認為,不能斬董卓。後來董卓作亂,孫堅曾嘆息說,如果當年張公聽了我的建議,哪裡會有現在的麻煩呀!
韓遂、邊章擊敗周慎、孫堅後,面臨的生存危機解除了。但內部存在已久的矛盾再次激化,韓遂設計,殺了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等人,成功奪得了這次羌漢起義領導權,起義軍就此成為地方軍閥韓遂的武裝力量。此後,韓遂整編部隊,直接出兵隴西(治襄武,今隴西縣東南五裡),隴西太守獻城投降。這樣,東漢政府徹底失去了對涼州的控制權,河西、隴右、金城成為軍閥混戰的場所,直到214年,曹魏控制隴右,那些叱吒在隴右的軍閥們才謝幕離場。
亂世是梟雄的舞臺,他們在舞臺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劇。而百姓則流離失所,百不存一。曹魏控制金城郡後,金城郡戶不滿500。
孫堅兵敗桑園峽後的第五年,他在和劉表的攻佔中遭射殺而亡,年僅37歲。後來他的兒子孫權建立了吳國,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