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 | 十點君
最近,看完了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書裡文字平緩敘述,點到即止,沒有過分煽情的段落,就像一位經歷過世間一切的人在跟你說話:「啊,我跟你講啊,我曾經……」很多故事,來自吳念真本人。有苦有難,在面對時有幾次竟沒法繼續讀下去,只覺得胸口奇悶,只能把書放下。能用短短的篇幅就抓住人心底情感,被稱為「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當之無愧。他說,「任何事情沒有辦法感動我自己的時候我不會把它寫成文字想去感動別人,我覺得這個部分最重要。」頂著導演、作家、編劇、演員、製片、主持人等等頭銜,在十點君眼裡,他無論在哪裡出現,都是尋常人的面貌,都是本色出演。在臺灣,吳念真被稱作「國寶級歐吉桑(大叔)」。他寫小說、寫劇本,當演員,是講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人。吳念真為什麼這麼會講故事?這源自於小時候,他最喜歡聽村裡大人在樹下休憩時的聊天。村裡人不會說艱深的書面語,所有經歷過的曲折故事用幾句話就可講完,再心酸的過往在過去之後也變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聽多了,約摸懂得平常人最愛怎樣的故事。吳念真是個鄉下人,出生在臺北縣瑞芳鎮九份村,那是一個靠礦吃飯的清貧小村。他是礦工的兒子,後來大學念的是會計系,明明喜文,讀這個專業,卻是他自己做的決定。「那時有個我很尊敬的作家,他在銀行做事,我覺得太好了,我要學他。我覺得念會計系不錯,可以在銀行上班,這樣可以養家嘛,爸爸媽媽一定靠你養,所以整個決定都非常清楚。」大學時代,他開始寫劇本,一畢業,就有電影公司就讓他去上班了。於是華人影圈,又多了一個優秀的編劇。吳念真本名吳文欽,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因為初戀的名字為「真」。當時他要去金門當兵,女友阿真買了一千多個信封,準備寫上她的名字,貼好郵票,讓吳念真在當兵期間給她寄信。那時候一張郵票兩塊錢,一千多張郵票就是兩千多塊臺幣,這些她花了五個月的薪水。只是一千封信還沒寄完,在金門的最後時間裡,阿真跟別人結婚了。知道這件事後,他又生氣又痛苦,還揚言想要殺掉阿真,冷靜之後明白生活不過如此。於是開始寫小說,投稿。有一次他讓妹妹幫他寄一個小說去投稿,妹妹知道他跟阿真的故事,在寄出信之前,把他的名字「吳文欽」塗掉,寫上「念真」。直到稿子發表之後,他才知道這個名字。
之後念真有了些名氣,初戀還打過電話來,讓他把名字改了,因為每次看到,她都很難過。當時他的編輯說,「念真」已經有了點知名度,就不要改了,把自己的姓「吳」加進去,吳念真,意思就是無念真了嘛。他和阿真的這段故事後來被侯孝賢拍進以他為原型的電影《戀戀風塵》裡。結婚後只要有人打電話說「我找念真」,她就說:「等下!」如果有人講「我找文欽」,她就會說:「你等一下哦~」有一次媒體到吳念真家裡採訪,整場談的都是 《戀戀風塵》裡關於初戀的故事,把一旁端茶送水的吳太太氣炸了。但是對自己的太太,吳念真是讚賞的,「我覺得她很厲害,當時侯孝賢在家裡和我談拍電影,我給他講自己的初戀,她卻在旁邊給我們倒茶……這樣的女人很厲害,是要給她立碑的」。吳念真就說:「沒有啊,小時候我最愛的真的是奧黛麗·赫本;大了還是最愛奧黛麗·赫本,可是發現娶奧黛麗·赫本是一件很難的事,那麼其他人對我來說都是第二了。」吳念真喜歡的作家裡,有汪曾祺,受汪的影響,他的文章也是平淡樸素,卻更有戲劇性,用冷靜透露揪人的力量。在《這些人,那些事》裡,吳念真不只寫別人的故事,還有自己的故事。而自殺的地點就在吳念真以前曾經帶他們兄弟姐妹們去眺望遠方、告訴他們遠方是多麼美好的山頂上。那時候身為礦工的父親不慎受傷,媽媽在醫院照顧。作為大哥的吳念真帶著弟弟妹妹來到這個山頂,說「長大以後,我們要去臺北賺錢,然後拿錢回來給爸爸媽媽,這樣我們就不會沒錢買菜了。」弟弟離世時,吳念真的母親身患癌症,得知兒子死訊後,在房間裡待了一整天,不讓人進去。吳念真關照所有的人都不要來,自己則站在母親的房門外等候。吳念真對母親說,他和檢察官打開車門的時候,看見弟弟的眼角旁有兩道白白的痕跡,好像之前在哭。母親聽後,喊了一聲:「你為什麼還要來剜我的心呢?」弟弟走後,吳念真再也沒有去過那片山頂,直到後來有出版社提出要帶著讀者追尋他的故鄉。他帶了40個人回故鄉,終於有了勇氣重回那裡。臨走時,他對讀者們說, 「是你們讓我有勇氣再度回到這裡,謝謝你們。」弟弟2001年過世後,身為長子的吳念真又接連失去了母親和妹妹,重度憂鬱症的妹妹和不堪矽肺之苦的父親也都是自殺,父親是從醫院的病房跳樓的。他說,「喪父太痛,我就一直不停地寫,寫各種文章悼念,用這樣的方式來療傷,後來寫得多了,有人說乾脆拍電影吧。我明知道侯孝賢那時候很忙,但還是先去找他,他看了看劇本,跟我說:『自己的爸爸自己拍啦!』吳念真是圈子裡眾所周知的「無條件」:一件事情要求他幫忙,只要跟他磨久一些,他就會答應下來。他一直不太懂得拒絕。觀眾最為熟悉他的電影《一一》,楊德昌一開始就希望他來演男一號,但是那時候吳念真同時在做兩個電視節目,寫專欄,拍廣告,忙得不可開交,就對楊說「你去找合適的演員,如果到時候要拍了,又找不到合適的,你需要我,我就答應演。」後來才知道楊德昌根本沒有考慮過別的演員。他告訴吳念真,「劇本就是照著你來寫的」,他看見了吳念真身上一直壓抑著的那一面。吳念真的兒子吳定謙,原本是《一一》裡高中生的人選,但是演了一場戲後,吳定謙就不肯去了。楊德昌又叫了好多次,他都不去。楊想約吳定謙單獨見面,他也拒絕了。於是楊德昌希望吳念真能去說服兒子繼續來拍戲,吳念真說「我家不是靠說服的,我尊重兒子的想法,應該是你去跟他講,而不是我去跟他講的。」但是吳念真還是問了兒子原因,兒子說原本《一一》的女主角是從幾百人裡挑出來的,楊德昌叫那個女孩休學來拍電影,那個女孩就休學了,但到開拍的時候,已經是下一個學年要開始了,楊德昌讓她再休學,女孩又照做了,結果到了正式開拍,楊覺得那個女孩不適合這個角色,就讓她走了。那個女孩因此抑鬱了一年多,幾乎崩潰。兒子對吳念真說「爸,我覺得楊伯伯愛電影大過愛人。我覺得還是應該愛人多一點。」拍《一一》的那段時間,是吳念真最忙的時候,而且《一一》拍攝的時間很長,吳念真所演的主角NJ有很多疲憊的表情,他說那不是演出來的疲憊,而是真的疲憊。《一一》拍完後,他說「我一直沒完整看,因為不喜歡看到自己。我所有的東西,完成後都會在電腦存檔裡刪除,值不值得留下,值不值得記住,是別人來認定的,而我,只面對此刻的工作。」
*本文為十點讀書整理創作。其他公眾號若要授權白名單,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祝好夢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十點好物】購買麥家套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