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人生有些事情永遠也不能放下

2021-02-08 十點讀書

◆ ◆

文 | 十點君

最近,看完了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書裡文字平緩敘述,點到即止,沒有過分煽情的段落,就像一位經歷過世間一切的人在跟你說話:「啊,我跟你講啊,我曾經……」很多故事,來自吳念真本人。有苦有難,在面對時有幾次竟沒法繼續讀下去,只覺得胸口奇悶,只能把書放下。能用短短的篇幅就抓住人心底情感,被稱為「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當之無愧。他說,「任何事情沒有辦法感動我自己的時候我不會把它寫成文字想去感動別人,我覺得這個部分最重要。」頂著導演、作家、編劇、演員、製片、主持人等等頭銜,在十點君眼裡,他無論在哪裡出現,都是尋常人的面貌,都是本色出演。在臺灣,吳念真被稱作「國寶級歐吉桑(大叔)」。他寫小說、寫劇本,當演員,是講故事的人,也是故事中人。吳念真為什麼這麼會講故事?這源自於小時候,他最喜歡聽村裡大人在樹下休憩時的聊天。村裡人不會說艱深的書面語,所有經歷過的曲折故事用幾句話就可講完,再心酸的過往在過去之後也變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聽多了,約摸懂得平常人最愛怎樣的故事。吳念真是個鄉下人,出生在臺北縣瑞芳鎮九份村,那是一個靠礦吃飯的清貧小村。他是礦工的兒子,後來大學念的是會計系,明明喜文,讀這個專業,卻是他自己做的決定。「那時有個我很尊敬的作家,他在銀行做事,我覺得太好了,我要學他。我覺得念會計系不錯,可以在銀行上班,這樣可以養家嘛,爸爸媽媽一定靠你養,所以整個決定都非常清楚。」大學時代,他開始寫劇本,一畢業,就有電影公司就讓他去上班了。於是華人影圈,又多了一個優秀的編劇。吳念真本名吳文欽,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因為初戀的名字為「真」。當時他要去金門當兵,女友阿真買了一千多個信封,準備寫上她的名字,貼好郵票,讓吳念真在當兵期間給她寄信。那時候一張郵票兩塊錢,一千多張郵票就是兩千多塊臺幣,這些她花了五個月的薪水。只是一千封信還沒寄完,在金門的最後時間裡,阿真跟別人結婚了。知道這件事後,他又生氣又痛苦,還揚言想要殺掉阿真,冷靜之後明白生活不過如此。於是開始寫小說,投稿。有一次他讓妹妹幫他寄一個小說去投稿,妹妹知道他跟阿真的故事,在寄出信之前,把他的名字「吳文欽」塗掉,寫上「念真」。直到稿子發表之後,他才知道這個名字。
之後念真有了些名氣,初戀還打過電話來,讓他把名字改了,因為每次看到,她都很難過。當時他的編輯說,「念真」已經有了點知名度,就不要改了,把自己的姓「吳」加進去,吳念真,意思就是無念真了嘛。他和阿真的這段故事後來被侯孝賢拍進以他為原型的電影《戀戀風塵》裡。結婚後只要有人打電話說「我找念真」,她就說:「等下!」如果有人講「我找文欽」,她就會說:「你等一下哦~」有一次媒體到吳念真家裡採訪,整場談的都是 《戀戀風塵》裡關於初戀的故事,把一旁端茶送水的吳太太氣炸了。但是對自己的太太,吳念真是讚賞的,「我覺得她很厲害,當時侯孝賢在家裡和我談拍電影,我給他講自己的初戀,她卻在旁邊給我們倒茶……這樣的女人很厲害,是要給她立碑的」。吳念真就說:「沒有啊,小時候我最愛的真的是奧黛麗·赫本;大了還是最愛奧黛麗·赫本,可是發現娶奧黛麗·赫本是一件很難的事,那麼其他人對我來說都是第二了。」吳念真喜歡的作家裡,有汪曾祺,受汪的影響,他的文章也是平淡樸素,卻更有戲劇性,用冷靜透露揪人的力量。在《這些人,那些事》裡,吳念真不只寫別人的故事,還有自己的故事。而自殺的地點就在吳念真以前曾經帶他們兄弟姐妹們去眺望遠方、告訴他們遠方是多麼美好的山頂上。那時候身為礦工的父親不慎受傷,媽媽在醫院照顧。作為大哥的吳念真帶著弟弟妹妹來到這個山頂,說「長大以後,我們要去臺北賺錢,然後拿錢回來給爸爸媽媽,這樣我們就不會沒錢買菜了。」弟弟離世時,吳念真的母親身患癌症,得知兒子死訊後,在房間裡待了一整天,不讓人進去。吳念真關照所有的人都不要來,自己則站在母親的房門外等候。吳念真對母親說,他和檢察官打開車門的時候,看見弟弟的眼角旁有兩道白白的痕跡,好像之前在哭。母親聽後,喊了一聲:「你為什麼還要來剜我的心呢?」弟弟走後,吳念真再也沒有去過那片山頂,直到後來有出版社提出要帶著讀者追尋他的故鄉。他帶了40個人回故鄉,終於有了勇氣重回那裡。臨走時,他對讀者們說, 「是你們讓我有勇氣再度回到這裡,謝謝你們。」弟弟2001年過世後,身為長子的吳念真又接連失去了母親和妹妹,重度憂鬱症的妹妹和不堪矽肺之苦的父親也都是自殺,父親是從醫院的病房跳樓的。他說,「喪父太痛,我就一直不停地寫,寫各種文章悼念,用這樣的方式來療傷,後來寫得多了,有人說乾脆拍電影吧。我明知道侯孝賢那時候很忙,但還是先去找他,他看了看劇本,跟我說:『自己的爸爸自己拍啦!』吳念真是圈子裡眾所周知的「無條件」:一件事情要求他幫忙,只要跟他磨久一些,他就會答應下來。他一直不太懂得拒絕。觀眾最為熟悉他的電影《一一》,楊德昌一開始就希望他來演男一號,但是那時候吳念真同時在做兩個電視節目,寫專欄,拍廣告,忙得不可開交,就對楊說「你去找合適的演員,如果到時候要拍了,又找不到合適的,你需要我,我就答應演。」後來才知道楊德昌根本沒有考慮過別的演員。他告訴吳念真,「劇本就是照著你來寫的」,他看見了吳念真身上一直壓抑著的那一面。吳念真的兒子吳定謙,原本是《一一》裡高中生的人選,但是演了一場戲後,吳定謙就不肯去了。楊德昌又叫了好多次,他都不去。楊想約吳定謙單獨見面,他也拒絕了。於是楊德昌希望吳念真能去說服兒子繼續來拍戲,吳念真說「我家不是靠說服的,我尊重兒子的想法,應該是你去跟他講,而不是我去跟他講的。」但是吳念真還是問了兒子原因,兒子說原本《一一》的女主角是從幾百人裡挑出來的,楊德昌叫那個女孩休學來拍電影,那個女孩就休學了,但到開拍的時候,已經是下一個學年要開始了,楊德昌讓她再休學,女孩又照做了,結果到了正式開拍,楊覺得那個女孩不適合這個角色,就讓她走了。那個女孩因此抑鬱了一年多,幾乎崩潰。兒子對吳念真說「爸,我覺得楊伯伯愛電影大過愛人。我覺得還是應該愛人多一點。」拍《一一》的那段時間,是吳念真最忙的時候,而且《一一》拍攝的時間很長,吳念真所演的主角NJ有很多疲憊的表情,他說那不是演出來的疲憊,而是真的疲憊。《一一》拍完後,他說「我一直沒完整看,因為不喜歡看到自己。我所有的東西,完成後都會在電腦存檔裡刪除,值不值得留下,值不值得記住,是別人來認定的,而我,只面對此刻的工作。」

*本文為十點讀書整理創作。其他公眾號若要授權白名單,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祝好夢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十點好物】購買麥家套裝

相關焦點

  • 人物吳念真:無用是嚴酷人生的養分
    來源:新周刊 金雯/文 (吳念真,臺灣知名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本名吳文欽)從大學畢業進入電影公司,吳念真的人生就是沒玩沒了地忙碌,拍廣告、做劇場、寫專欄、寫劇本……「忙」幾乎成了一種困擾,怕事情沒做完或沒做好給別人帶來麻煩。
  • 吳念真:你一旦懂得人生,一切都已經遠了
    對吳念真而言,「那個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難忘記的,因為到最後人改變了嘛。」都不一樣了。他說。二有一件事可能還是一樣的。吳念真仍然在講故事。最新的版本和舞臺劇有關。「人生一直在意外。舞臺劇是我人生最大的意外。」起初,吳念真只是純粹的劇場觀眾。因為有「很多做劇場的朋友」,才時常有演出贈票、彩排邀約。
  • 【姿勢】吳念真:努力必有成就是騙人的
    ,拍廣告、做劇場、寫專欄、寫劇本……「忙」幾乎成了一種困擾,怕事情沒做完或沒做好給別人帶來麻煩。社會福利不好,「無用」便需要更多掙扎當了三年兵的吳念真回到臺北,準備選專業考大學夜間部。「那時候二十三四歲,本能地覺得必須負擔家計、奉養父母。念會計是一種比較現實的選擇。我蠻想寫東西的,但是寫東西不能活下去。」他只得走一條「有用」與「無用」之間的折中路線,找一份餬口的工作,業餘寫作。
  • 吳念真講的故事
    吳念真打聽後得知,這本書70元,父親的工資一天才30元,一家七口,都靠他父親一人的薪水,如果向父母要求,他們會認為你神經病:老師怎麼會叫你看小說?吳念真那個時候唯一能做的是在礦上扛木頭掙錢,扛一根掙8毛錢。礦主很喜歡吳念真,因為他是村裡面聰明的小孩,念很好的學校,平時還幫村民們寫信。礦主問他為什麼做這種事呢,吳念真說明了緣由。
  • 【放下是功夫】事情多,永遠沒完沒了
    口念彌陀,心裏面還貪戀世間五欲六塵,天天念回向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捨不得現在的娑婆世界,這是口是心非,不能成功的,這就是所謂「
  • 吳念真 蠻不屑有些人動不動就講創意(2)
    2010年,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的吳念真與鈕承澤(左一)等人為金馬影展拍攝形象廣告。圖/CFP吳念真:不。我認為人生苦短,什麼事情都可以試一試。比如舞臺劇、廣告,對我來講都很好玩。雖然我認為現在最強大的溝通工具是電視而非電影,可電視還是有很多的商業性,而且有一些限制。電影就有比較多的空間,問題是,觀眾絕對不像電視那麼多,這一點我也很清楚。不過不管怎樣,它是我很喜歡的一種創作模式,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拍出一兩個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片子。
  • 講座實錄(上篇) 吳念真:我的人生有很多「意外」
    我人生遇到過很多事,如今再回頭看,才發現好事是上天賞賜的,壞事對我來講是一種試探,更是一種轉機。——吳念真1月5日晚,吳念真老師在上海舉辦講座,為我們講述了他那個年代的故事,以及他「意外的人生」。‍新閱會作為這場講座的協辦方,為大家送上講座實錄!由於吳念真老師講了兩個多小時,內容真的非常多,我們將在今明兩天,分為上、下篇發布。
  • 吳念真:讓兒子抱著自己痛哭
    1、把兒子當朋友2、跟兒子的一次嚴肅談話3、父母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孩子做到4、你不能決定孩子的前途父親的印象是平面的,親近的人,但跟孩子的距離卻那麼遠。這是吳念真對上一代人父親的印象。吳念真說:在兒子小學一、二年級時,他曾很嚴肅地跟兒子談過一次話,那是唯一的一次。兒子那時候成績很好,老師特別安排了一名成績比較差的坐在他旁邊。有一天老師打電話給吳念真說,吳定謙做了一件讓老師非常驚訝的事,做父親的應該跟他談一談。事情的原委是:班級考試時吳定謙舉手告狀,「老師,他偷看」。老師告訴那個偷看的孩子,考試不可以偷看。
  • 【人生故事】憶光陰 念真情 吳念真的」這些人 那些事「
    被點名的同學就把書包收一收,跟著她去礦坑接爸爸的遺體。可能早上這個礦工還來摸摸你的頭,下午他就不在了。每次看到同學跪在他遇難父親的屍體旁邊燒紙錢,我都會痛哭,其實我不是在哭死者,我在哭我的同學,因為第二天他們可能就不能上課了,可能要去城裡當童工,所以心裡那個痛一直在。到現在,我還是怕離別,怕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是那麼淺。比如我今天見到你,我都會想我多久之後才能見到你?
  • 新年來大不同聽吳念真講他「意外的人生」|人生大不同·演講
    通過以下這段視頻,你或許能更全面地了解吳念真先生。(視頻較耗流量,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幾周前,大不同君曾在「人生大不同·樣本」版塊裡,發布過一篇吳念真寫給其兒子的暖文。當大伙兒得知吳念真將在明年1月初登上大不同演講的舞臺時,皆是一片叫好聲。
  • 吳念真的鄉愁
  • 吳念真 活在人間需要條件
    吳念真:就是那種單純的願望——我只要努力,就可以達成我的願望。我非常同情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再努力也不能如何了。你不可能告訴他們,只要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他們的競爭對手是整個世界的人。另外,就是以前人與人之間那種單純的情感。信任這件事現在已經慢慢沒有了,就像我爸爸講的,當「契約」這種東西出現,人的價值就沒了。以前「喝!
  • 吳念真,終於知道你為什麼那麼會講故事了!|人生大不同·回顧
    其實在那個村子裡長大是很幸運的,我們全村300多戶人家,遇到長輩永遠都是叔叔伯伯,每個人都把你當作自己的小孩。大家生活都是一樣的,窮也一樣窮。每個家長都做著最危險的工作,挖礦。我爸爸常和我說:做我這一行,人還沒死,身體就已經埋一半了。我人生中對於死神的第一個定義,是我們村子裡面的一個老太婆。
  • 重溫丨吳念真: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臺灣念真情》這本書,15年前其實就已經在臺灣出版,時光的流逝,讓吳念真對自己當初所寫的文字有了更複雜的感受。書中的很多人,最後都成了吳念真的終生好友,有些人卻已經永遠不在;而那些藉由人生往事凝練而成的溫情文字,也在無意之中成為了臺灣往事的一種感性記錄。
  • 吳念真:往事何必轉頭看
    少有人知,他還演唱過一首叫做《桂花巷》的臺語歌,歌中他用毫無技巧和修飾的聲音,一遍遍吟唱著自己寫作的詞:「往事何必轉頭看,將伊當作夢一般」。系列中,也有各種溝通和理解的故事:歷史背景下個人的多年秘密、當下家庭幾代人之間的矛盾、來大陸漂泊的臺商的異鄉孤獨…… 「只可惜異鄉變故鄉,故鄉變異鄉」。
  • 吳念真:「失去故鄉的人,沒有勇氣回去」
    當然,更大的喚醒是,在那些曾經看過的影像中,看到屬於吳念真的生命拼圖:長長的礦道,黑黑的井口,青山翠谷、臺階一路向上的小道,大樹下聚著聊天的鄉裡鄉親,一個可以把種番薯講得如同種人生的爺爺……這些曾經出現在侯孝賢以及他自己電影中的場景,原來和他的文字有驚人的疊印關係。
  • 不了解吳念真,怎能看懂《一一》和《戀戀風塵》?
    吳念真打聽後得知,這本書70元,父親的工資一天才30元,一家七口,都靠他父親一人的薪水,如果向父母要求,他們會認為你神經病:老師怎麼會叫你看小說?吳念真那個時候惟一能做的是在礦上扛木頭掙錢,扛一根掙8毛錢。礦主很喜歡吳念真,因為他是村裡面聰明的小孩,念很好的學校,平時還幫村民們寫信。礦主問他為什麼做這種事呢,吳念真說明了緣由。
  • 「有些人,不是刪除好友就能放下的」:愛過了,人生無悔了
    而且,這種殘忍又是不知不覺地,傷害別人心的那個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麼的重要。她知道自己應該離開,但卻總有一股力量,把她牢牢地按在原地,無法動彈。她喜歡帶自己親手做的食物給他吃,喜歡聽他叨念各種各樣的瑣事。他一定是不討厭自己的,似乎這樣,都算一個她離不開的理由。
  • 新青年·閱讀 ▏吳念真講的故事:你為什麼還要來剜我的心呢?
    我根本看不起你們,你們裡面只有一個人是誠實的。你們14歲看不懂,我28歲還看不懂。我為什麼告訴你們要看?我只是想告訴你們,很多你們不懂的東西,長大了之後就會懂,要知道知識是需要尊敬的,念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還有,永遠不要騙自己。這本來之不易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後來被母親拿去當了鍋墊。
  • 吳念真 純真人間
    舞臺上的點滴生活就這樣串聯起來,一群人用這些平實的話語,組成了非常有氛圍的家庭狀態。演出從日常問候,到激烈爭吵,再到結尾處再平緩不過的兩句話:爸,晚安。媽,晚安。 我們的家庭生活到底是怎樣的?這是吳念真最擅長表現的內容。內裡熱烈洶湧,外表隱忍壓抑,但溫暖內核恆久不變,在他出演和編劇的作品裡,這是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