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坐在我對面。銀灰色頭髮,黑鏡框背後是明亮的眼神。棕色條紋毛衣,淺藍色牛仔褲有洗舊的質感,腳上是一雙工裝皮鞋。看起來很後生,雖然他在微博上自稱「吳念真老先生」。
陽光穿透窗簾,打在臉上,留下一道道暗影。吳念真掐滅手中的煙,講起7、8年前的上海往事。
「那時候因為要照相嘛,他們說你頭髮有點亂要不要去整理一下這樣。我就到旅店邊上的小巷子亂走,正好看到一家做頭髮的店。給我做頭髮的一個小女生很年輕,才19歲,我就跟她聊天。」一口標準的臺灣國語。
「我說你是上海人?她說不是,貴州的。我說貴州啊那不是很遠的地方。她告訴我,家裡離貴陽還要坐4、5小時的客運巴士,再走1個半小時的路。我說你為什麼要走那麼遠的路跑過來?她說要學理髮。我說你會留在上海嗎?她說不,上海很花錢的,我想回老家。我說,回老家幹什麼?她回答,我要開理髮店,裡邊能放5張椅子。」
吳念真說,聽到這席話,從鏡子裡望見女生的神情和「一雙紅紅的勞動的手」,忽然就看到了1970年代剛到臺北的自己,「心裡有那麼簡單,但又可以達成的願望。」
這個故事,吳念真在兩天時間裡,有詳有略地說了三次。
一
作家、編劇、導演、廣告人,吳念真的角色歷來多變。這一次來上海,他的身份是舞臺劇導演。主推的《臺北上午零時》,是臺灣國民舞臺劇「人間條件」系列的第三集。之所以選擇這部戲,作為大陸地區的首演,吳念真有一層「致青春」的意思。
出身礦區的吳念真年幼貧苦,初中畢業後就到臺北打工,呆過麵包店、壁紙店,到辦公室做過小工友。按他的說法,1970年代的臺北,正是老闆至上的年代。他這一代人,某種程度上,也形同理髮店裡那個小姑娘。
「15、16歲的年輕人來到臺北,被老闆打、扔東西,半夜睡在閣樓裡,洗過澡之後,相互貼藥。」這是吳念真揮之不去的年少光陰。彼時,有一檔23點播到凌晨1點的節目,就叫《臺北上午零時》,口播媽媽的尋人啟事、年輕人的家書,也放年輕人愛聽的歌。
吳念真說,除了資訊,這檔節目還是對年輕人的紓解和安慰,「不曉得多少次,我都是在那個音樂聲中睡著的。」也是那個時代,「大家都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養家、可以在城市安生立命。」把這些寫進《臺北上午零時》,吳念真說,他「用情至深」。
眼下的北京、上海或者廣州,和1970年代的臺北一樣,「每個人都那麼辛苦,努力要拼出一個未來。」對吳念真而言,「那個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難忘記的,因為到最後人改變了嘛。」
都不一樣了。他說。
二
有一件事可能還是一樣的。吳念真仍然在講故事。最新的版本和舞臺劇有關。
「人生一直在意外。舞臺劇是我人生最大的意外。」
起初,吳念真只是純粹的劇場觀眾。因為有「很多做劇場的朋友」,才時常有演出贈票、彩排邀約。他常常覺得,劇場的一些表現太形式化、太講究所謂深層思考,「帶給觀眾的感動並不是那麼多」。而吳念真自己,有一個「傻理論」,把劇場做大,觀眾面拓寬,就有了進一步的細分選擇。「做劇場的朋友都說也想過,卻沒有辦法做到。那我就想去試試看。」
吳念真的去做了,用電影的方式。從舞臺設計、燈光到走位。兒子吳定謙在大學裡念戲劇系。「我兒子經常說,你這樣安排很怪,舞臺上的演員都不走位。我回應,那麼嚴肅的對白,演員要很專注,就像電影那樣,要固定在那裡,情感才能集中。為什麼要走位?他會質疑我,如果演員不動,觀眾會覺得悶。我說,如果內容本身很動人,觀眾會被吸進去。」
「人間條件」第二場,主演林美秀有一大段獨白。「那段獨白要從舞臺的那一段一直走過來,內容關於男人和女人。男人永遠長不大,即便很老的時候,還是習慣從口袋裡掏出彈珠說,來比比看,我有多少。而女人容易藏的深,不會拿出來比。」吳念真回憶,看到這樣的安排,林美秀的第一反應是,「導演我講那麼久底下不會覺得很悶嗎?」「你講得很有感覺的話,底下一定會聽進去的。」吳念真說。
待到正式演出,林美秀瞄見臺下觀眾偷偷擦眼淚。
「門外漢」入行,卻創下臺灣舞臺劇演出場次的記錄。劇場工作人員給吳念真講過這樣一件事。因為「人間條件」聲譽漸隆,有一位太太提著菜籃子就跑到劇場,想買戲票。「工作人員問她,你知道演的是什麼嗎?她說,我知道演人間條件,舞臺劇很好看。工作人員只能告訴我,很難跟她解釋啦,因為這一期人間條件演的內容是同性戀。」說到這裡,吳念真大笑,「讓不懂的人來做,有時候是好事。」
三
吳念真也許不懂舞臺劇。但他懂得講故事。
再熟悉不過的電影文本,譬如《戀戀風塵》、譬如《悲情城市》、譬如《一一》,已詮釋得太多。值得一說的是2013年拍攝的微電影《新年頭老日子》。25分鐘,大段對白,慨嘆人生的營營役役,虛度光陰,晚境中自我覺醒。老來「文藝病」終致離家出走,眼看要悲劇收場,男主人公又回來了。鏡頭一轉,大快朵頤。
「人生不就是這樣嘛。」吳念真說。
他還講了一段電子用品商店的廣告片。不足40秒。「一個女孩子騎自行車從海邊鄉下的家裡過來。媽媽在幹活,看到了,問一聲說啊你不是在家上網嗎,怎麼會來。女兒說,哥哥在打game,不能用電腦。媽媽說那你學電腦沒有電腦啊。女兒回答,沒關係啊,那很貴。第二天媽媽跑到店裡,介紹有分期付款啊怎樣怎樣。鏡頭再一切,女兒回家了,媽媽還是照常在海邊弄漁網。女兒進房間之後大叫一聲:『媽!』一臺新電腦,這樣子。」
方寸之間,聚焦哪裡,抓哪些細節,吳念真一清二楚。也是因此,太多人將吳念真稱作「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從來不覺得我是一個所謂創作人,常常覺得我是一個轉述者,別人跟我講故事的片段,我組合起來,說給別人聽。」而在轉述的背後,是「現代人共同理解的情感」。這一次,吳念真告訴我。
四
「臺灣有個小說家叫黃春明,他才叫會講故事。沈從文和汪曾祺,那才真的是會講故事。」吳念真說。
沈從文和汪曾祺是吳念真最喜歡的大陸作家,「我覺得他們對人、對時代的那種描述如此細緻,可以看到眼睛裡充滿關愛。我以前上編劇課,一定要學生看沈從文和汪曾祺的小說,去學會最基本的東西:注視一個人,再去描繪,這樣很多時代的氛圍就出來了。」
師法沈從文和汪曾祺,吳念真注視的都是小人物。
《這些人,那些事》裡的主人公,甚至鮮有全名。可面對生命的沉重,吳念真擺出了輕拿輕放的姿態。「同樣是生活裡很重的事,如果用一種輕巧的方法講,可能給別人的想像空間會更大。如果寫到極致,就沒有味道了。」
而在電影裡,吳念真也拿真實的細節做文章。「有些人只要看到感動的東西就會說,啊好煽情。我說不不不,煽情是本身的東西很少,硬要加元素把裡面的東西逼出來。而真實的東西,哪怕只是適當的時候說一句話,都會很感動。」
照例,要談和他合作過的大導演。
「侯孝賢的出發點很感性,想到的很多東西都很感動他。他常說電影是一個橋墩、一個橋墩來,最後搭成一座橋。和孝賢就講故事,他講年輕時候怎樣怎樣,我也講年輕的時候怎樣怎樣。有一天他突然說,念真啊拍你的故事吧,就拍了《戀戀風塵》這樣子。」
「和楊德昌討論劇本,他會跟你說臺灣現代社會到底是什麼問題,整個工商在進展的過程中,商業價值是不是會影響到生活的價值。他從這個地方談起,釐清之後,再把細節加進去。跟他編劇是很痛苦的,花很長時間。」
「有一次許鞍華來臺灣找我,說有一些題材,但我覺得那些我都沒法進自己的感情。結果聊天的時候她跟我講和她媽媽的感情。我說為什麼你不拍這個。後來她接受了,就拍《客途秋恨》。」
這種求真的觀念,也貫徹在吳念真自己導演的作品中,比如《多桑》。按吳念真的說法,「我很在意某些細節中和觀眾的溝通。」
五
溝通的,其實是人生。
吳念真的入世,是一以貫之的。20、30歲的時候,他著力寫小說,獲獎無數,集納成《特別的一天》。但在跋裡,吳念真寫:年輕時相信:社會底層的壓抑、苦難和憂傷都可以透過文字揭露而得到撫慰或解放。但後來卻發現文字功能的局限,因而舍文字,就影響,工作重點轉向劇本。
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寫了很多礦工的故事,社會底層的事。有時候我把小說給做礦工的爸爸看,他說,我根本看不懂你在寫什麼。這些人不太會去閱讀小說。我寫小說不能幫到這些人,又無法安慰到他們,那寫小說幹嘛。」
吳念真的父親從五十多歲時換上矽肺病,後來不堪折磨,跳樓自殺了。守靈的時候,吳念真就一直和弟弟妹妹說父親的笑話。「人生到這種年紀了,也經歷過很多大的撞擊。生活就是這樣,苦樂交替的嘛。」
而在《這些人,那些事》裡,吳念真直接引用了麥克阿瑟的話,顧盼寫作時的心境: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傷逝會過去,生活要繼續。就像吳念真自己寫的,「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個年紀才懂得去細細品味。然而當你一旦懂了,一切卻都已經遠了。」
告別的時候,請吳念真題籤。他沉吟良久,寫了如下字句。
歡迎轉載,請小夥伴們註明來源哦!
以往《Hello海歸》微刊內容可點擊右上角按鍵,選擇查看官方帳號中的「查看歷史消息」;微刊內容也同步到了Hello海歸網的各個版塊中,本期內容如下:
最好的感情是隨意,卻又彼此在意
吳念真:你一旦懂得人生,一切都已經遠了
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當一個人真的愛你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最終拼的還是實力
為什麼你讀了1000篇有關如何改變的文章卻從未改變?
馮唐:愛上暖男是一種病
LSE、華威、UCL、牛津、劍橋英國名校俱樂部加入方法
如果您喜歡我們《Hello海歸》的內容,歡迎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內容。歡迎您通過以下四種方式關注我們:
1.點擊文章標題下方藍色Hello海歸網標誌可關注我們
2. 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帳號】可關注我們
3. 在【添加好友】-->【搜索公眾帳號】中查找: hellohaiguicom
4. 通過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
回復0可查看《Hello海歸》微刊每期的回覆代碼。回復1可查看Hello海歸網公益互助信息發布須知,回復6可查看Hello海歸網介紹及宣傳片,輸入文章上方的數字代碼回復官方微信,可查看相關文章,數字代碼前面的0不能省略。以往部分文章如下:
0117
Hello海歸網祝全球留學生、海歸、華人華僑馬年快樂
中國女留學生從美國學成歸國 最初的夢想變了
作家六六:為老年,我時刻準備著
訪問楊冪:得不到的就不重要
女海歸福利:大長腿李敏鎬思密達
人需要沉澱,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
幾十款女士香水選購指南
公安部逮捕了一批過年不發紅包的群主
0118
春節必備技能,如何和 1 - 24 個親戚拍全家福
手機截屏,看看你馬上有什麼!
人渣是怎麼找到女朋友的?
你的氣場把你的幸福另一半吸引來
為什麼前女友還一直關注著我?
過年喝酒吃這四種菜要小心哦!
春節反逼婚必殺技
女人嫁得幸福的18個秘籍
0119
《海歸紅人館》本期嘉賓:法國海歸萬蘭
部隊大院子女
有本事的男人和沒本事的男人 (太經典了)
別浪費自己的高學歷,一篇一定要看到底的好文!
《北京遇上西雅圖》經典臺詞
兩種老公,兩種人生。(女人該看,男人更該看)
李娜:憤怒是對自己無能的痛苦
你的女人堅強了,你就可以滾蛋了!
0120
2月5日正月初六晚Hello海歸網石家莊分部海歸聚會
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看完受益!
二戰中負責搞笑的義大利
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
永遠、不要羨慕別人,因為自己就是一道風景
男人該有的20條教養
一個聰明女人的嫁人經驗之談,女生必看!!
開滿鮮花的房子,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