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1月17日消息:近日,一自學六門外語的「大神級」男青年小劉,因在網上低價銷售其自己翻譯的國外電影刻錄盤,被法院判刑。此案將「字幕組」這個低調而又神秘的群體拉到了臺前。
他們是不計報酬致力於文化傳播的志願者,還是偷盜國外優秀文化作品四處傳播的版權侵犯者?
字幕組成追劇者「福音」
字幕組何時在國內起源,已經無從考證。21世紀初,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歐美電影、動漫、電視劇等大量優秀影視資源,但苦於外語水平有限,無法欣賞。面對這樣的需求,字幕組應運而生。
2006年,伴隨著美劇《越獄》在國內的大熱,各種字幕組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此後,越來越多的歐美影視作品通過字幕組的漢化進入國內,並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追劇熱潮。
「我們通常根據網友需求,在國外錄製或者從網絡上下載獲得片源,然後字幕組的所有人聚集在網上,分工行動,翻譯、校對、壓制、發布,大家各司其職,唯一的目的就是讓新出的片子第一時間漢化,掛到網上供所有人分享。」現實生活中是一名廚師,在某動漫字幕組負責時間軸的「小行哥哥」介紹說。
目前,不僅歐美影視劇,包括日本動漫、韓國綜藝以及國外大學公開課等視頻資源,都通過民間字幕組翻譯出現在網絡上,為國內觀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教育資源。不少網民把熱心的字幕組稱為「文化傳播者」和「網絡時代的知識布道者」。
堅持「公益」卻受版權困擾
雖然貢獻如此之大,絕大多數字幕組卻得不到任何報酬。在字幕組的圈子內,公益——是絕大多數字幕組堅持的一大原則。加入字幕組的工作人員都是憑藉著對翻譯或劇目本身的愛好,利用業餘時間從事相關工作。
記者了解到,一部時長24分鐘的動漫,一般需要翻譯3小時,校對1小時,製作時間軸1小時,壓制40分鐘,生產出漢化成品需要5-7個小時。「有時候新的劇集會在深夜更新,我們都會定鬧鐘,三更半夜爬起來做,一直做到天亮。」「小行哥哥」說。
字幕組在廣大網民的心目中是無私奉獻的英雄,現實生活中卻一直被版權問題困擾著。
多數字幕組成員都認為,只要堅持公益原則,不從中獲利,就不會有法律上的麻煩。在字幕組翻譯的作品中,也都會有「本作品僅供個人交流學習,請於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等免責聲明,但是嚴格從法律上分析,這些措施都不能真正的「免責」。
法律界普遍認為,字幕組如果沒有獲得版權方的授權,公開分享影片內容的行為就很難引用《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作為免責的理由,尤其是一些影片中還有字幕組添加的廣告,這無疑構成了侵權行為。
字幕組將何去何從
隨著我國打擊網絡盜版力度的加大和正版視頻網站的崛起,如今的字幕組已過了巔峰期。
「字幕組正在走下坡路。」伊甸園字幕組資深翻譯「波波」說,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外劇目吸引力的下降,另一方面來自於正規視頻網站的擠壓。
近年來,樂視網、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大量購買國外影視作品的版權,這些正規軍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視頻資源,為火爆多年的字幕組降溫,同時也在收編著非正規軍的字幕組人員。
北京市中關村智慧財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馬一德表示,要杜絕網絡侵權,政府應該引導目前下載類資源的轉型,培養新的盈利模式,完成非正規網站向正規軍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