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說《花木蘭》不符合原著的槓精為什麼不去看紀錄片?

2020-09-13 東莞詩人

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的電影《花木蘭》於9月11日在之中國內地正式在電影院大屏幕上與大家見面了。該片取材於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故事,而相關的文學作品在民間的傳頌度十分高。


作為迪士尼籌備已久的大手筆作品,該片的陣容也十分豪華影片聚集了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鞏俐幾位超級重量級演員,這自然也備受期待。影片從籌備到宣傳片再到上映每一步都備受期待。


然而當這部備受期待的作品真正與大家見面之後卻把大家雷了個外焦裡嫩,網友大呼上當,豆瓣評分直接掉到4.9分。放眼網絡,幾乎全都是罵《花木蘭》的文章。而主要罵的幾點無外乎《花木蘭》不尊重原著,史實錯位,演員服裝雷人,臺詞糟粕。


其實花木蘭已籌拍筆者心中就已經有點底了,西方人拍中國題材的電影,除了《末代皇帝》和《功夫熊貓》之外有拍的好的麼?當年《功夫之王》就已經是前車之鑑了。


不過我覺得一部電影出來了,好了誇,壞了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喜歡或者不習慣這都因人而異,很正常。但既然要噴,就應該噴在點子上。也沒必要逮著什麼都一通狂噴,緊急計較。


其實我挺煩看到有些人看完電影後整體胡扯這個不尊重史實,那個不符合原著什麼的。我們覺得花木蘭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題材,但現在是老外在拍,導演是西方人,那拍的也就是西方人理解中的花木蘭,也是導演理解中花木蘭。中西方文化本來就有差異,憑什麼用中國人的標準要求一個西方人呢?對於文化,首先我們要自信,人家對這個題材感興趣,不正是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吸引力的體現麼?電影是另一種形式演繹,演繹不是不是Copy,沒必要要求這要求那的。心態寬鬆點,淡定點,沒必要那麼玻璃心。


況且《花木蘭》這片子,中國市場是一部分,但迪士尼的主要市場還是在北美,人家得照顧大家的口味,人家也不是為了迎合中國觀眾的而拍攝的。

在一個除了將經典情節呈現在銀幕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再創作。《花木蘭》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開頭和結局大家都知道,這就讓故事本身沒有什麼懸念性,而懸念性恰好就是吸引觀眾最好的東西。所以這就需要在原故事的結構上加以補充,讓故事的情節更加豐滿。借鑑和抄襲是兩回事,每個導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印記,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將別人創作的故事直接原文照抄搬到大銀幕上去。


就像西遊記是吳承恩的作品,但是說到改編《西遊記》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話西遊》,《大話西遊》是周星馳的作品,有周星馳強烈個人風格的東西,這就是很成功的改編。改編不是胡編,也不是亂編,但是否是胡編和亂編,這不是某個人單方面的強詞奪理就能夠定義的。



最後,希望《花木蘭》能夠做一個開端,期待外國市場能夠有更多優秀的中國題材作品。

相關焦點

  • 不去看劉亦菲版《花木蘭》,是對花木蘭最大的尊敬
    》上映多日,終於按捺不住,去看了!我只能說外國人拍中國故事,只能水土不服!一個好故事,都講不清楚的影片,真沒什麼看頭。只能說自從《末代皇帝》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超越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了!用網友的一個評價來說明:劇本不符合中國人對傳統花木蘭的認知,也沒有加入迪士尼擅長的配樂。傳統與新興沒有取其精華相融合。下面,講一下這個影片。首先,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是一個脫離了現實基礎的女英雄故事。可以用看童話故事一樣去看這一部電影。
  • 劉亦菲說「花木蘭回家了」,這個留洋回來的花木蘭,你會去看麼?
    前言迪士尼電影宣布電影《花木蘭》定檔,「花木蘭」扮演者劉亦菲轉發稱:木蘭回家了,期待與你們相見。但是從海選演員到定檔,中間經過了一系列讓觀眾不太愉快的事情,你還會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麼?而且有點疑惑,「花木蘭」為什麼「回家」,她什麼時候「不在家」過?01「花木蘭」選角要求迪士尼出過電影《花木蘭》演員招募啟事,對飾演「花木蘭」的演員招募要求是,十八至二十五歲,體態柔軟輕盈、健美、敏捷,內心遠比外表堅強。
  • 二次元最古老的槓精,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日語
    01什麼是槓精大家都很討厭槓精,因為槓精都是不講道理的。他們為了反對而反對從反對別人,讓別人生氣獲得快感。類似於一種我不聽我不聽的表現。大家見過最古老的槓精是什麼樣子。02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日語筆者見過最古老的槓精,就是在彈幕中或者評論區中問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日語。
  • 這21種「觀眾」,叫做槓精!
    槓精:「在我看來你喜歡的那些電影都有根子上的政治正確問題。」   我們一起去看《頭號玩家》,槓精一直在玩手機,屏幕還開得特亮。您就不怕亮瞎眼嗎  7、原著騎士 堅定的原著維護者,沒看原著沒資格跟他聊改編電影
  • 閉嘴吧槓精!不好好做祖國的花朵,偏去做祖國的槓精?
    於歸、閔瑤、清歡、沅桑:閉嘴吧阿球,你個槓精!大家好,小可愛們,我是猴猴,客套的開場白咱們今天就不說了,接下來說一個「社會性」話題:槓精。「槓精,一群精於抬槓的人」你也希望他去做?」「年輕人,學歷高點好」「那不一定,我隔壁鄰居沒啥高學歷,現在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嗎!」「一些國人真的很沒素質,到處吐痰。」「外國人也很沒素質,不知道為什麼總說中國人」
  • 從這3點看,說《花木蘭》是迪士尼敗筆真的不冤
    於是花木蘭從雪霧交融的迷茫中走出,撲通一跪自爆身份。看到這裡,我只能用一臉懵逼和不知所云來形容。影片正文明確暗示花木蘭喜歡宏輝,當心愛的男子陷入昏迷,花木蘭沒有守在身邊看他是不是哪裡受傷,我們姑且理解為是要去救更多人。
  • 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花木蘭》?
    對我而言,從劉亦菲確認出演花木蘭以後,我就莫名的感動,非要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不可。而我並不是劉亦菲的粉絲,可是我內心卻無比激動。說起這部迪士尼電影版的《花木蘭》,上映故事頗為曲折。本片原定於今年3月在北美院線上映,後因疫情影響,上映日無限期擱置,網上多次傳出《花木蘭》定檔的消息,而本片終於在8月10日確認大陸引進,這個好消息也讓中國的影迷們鬆了一口氣。
  • 日本槓精殺人事件:知名博主教人應對槓精,卻被槓精捅死...
    他們身體力行,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抬槓」中去。並用行為藝術無聲地訴說著網絡時代對於「反語言暴力」的深層欠文明訴求。簡言之,槓精=抬槓+戲精也是不知道是冒犯他們的點太多,還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能讓他們產生優越感。面對這種人你說什麼都是錯,不說什麼也是錯。我們老愛說「順著網線砍過去」,沒想到真的有人實施了。
  • 中美花木蘭,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其實早就已經不是電影情節本身的原因了,很大原因是咱們中國人對花木蘭這個形象寄託的情感。那麼,木蘭在中國人心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為什麼美國人又偏偏如此鍾愛花木蘭,三番兩次的把她搬上大熒幕呢?而美國的花木蘭和咱們中國的花木蘭,同樣是花木蘭,差距又為什麼這麼大呢?各位別著急!今天啊,咱們就來聊聊花木蘭的故事。
  • 4.8分的《花木蘭》為什麼國人不買迪士尼的單?
    近期迪士尼拍攝的電影《花木蘭》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了,網絡上對於這部電影眾說紛壇,在這裡,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六老師說的一句話,「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電影裡的人物造型,穿著服飾,有些地方國人大多接受不了。
  • 為什麼中西方觀眾都不喜歡真人版《花木蘭》
    李連杰、鞏俐、甄子丹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9月在美國、中國等地上映後,得到的是觀眾幾乎全面的差評。本質上,看電影是主觀的,打分更像是遊戲。觀眾看完電影打低分,原因無外乎電影難看或者不符合預期。分析《花木蘭》怎麼爛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事實上小萬覺得,惹怒中西方觀眾更主要是「不符合預期」西方觀眾想看到童年回憶裡1998年動畫片《花木蘭》,有著歌舞片段、有著木須龍和各種搞笑橋段復刻,畢竟從《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到《獅子王》,迪士尼真人版都是這麼照著拍的。
  • 「槓精」到底在槓什麼?|防槓精自救手冊
    就像她說的那樣,槓精並不會真的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槓精的極端性情緒、強烈的恨意會讓他具有超強的戰鬥力,而這種戰鬥的力量,是溫和的人很難匹敵的。槓精有他們自己的痛苦,但這並不代表他人必然有承載他的傷害性情緒與言論的責任。
  • 說《花木蘭》是爛片,不委屈
    講真,看過的人都知道,說《花木蘭》是爛片,不委屈。一開篇,就假得離譜,木蘭居然在福建土樓裡抓雞。女孩閒著沒事兒抓雞可能是鄉野意趣,咱暫且不談。就說說這福建土樓,原文裡木蘭是明明是黃河邊兒上的土著,迪士尼倒好,一下子給人家弄到亞熱帶去了。場景不對味兒也還能接受,畢竟不是地域文學,過度看重這部分,意義不大。但讓人費解的是,這名場面居然是個引子,是為了埋下木蘭「身上有『氣』,但被社會束縛了」這個關鍵點。
  • papi醬不敵槓精?反槓,也是一門學問
    papi醬「挑刺狂魔」的視頻,一定要去看一遍。雖然簡簡單單,槓精聊天,但你總能找出一些似曾相似的感覺。就如這個微博話題「papi醬置頂」一樣,透露著無奈和嘲諷。這群給他們一個話題,能槓起整個地球的槓精們,槓翻papi醬是為了堅持女權主義?不一定!或許自己壓根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女權。只是為了槓而槓,往往就是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 據說這是部不符合中國觀眾口味的《花木蘭》
    比如,主角一出場,為什麼就被選中要去拯救世界了呢?因為發現了一顆逆向的子彈,以及一系列的戰爭遺留物就斷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爆發,要前去阻止嘛?再然後是全片的反派:一位中年大叔,既不捨得妻子走,又不對她好,借著未來傳輸過來的逆向武器,想讓世界為患了胰腺癌晚期的他陪葬......
  • 「槓精」用英語怎麼講?|不文明網上衝浪指南
    鍵盤俠喜歡用鍵盤拯救世界,槓精則喜歡通過無規則的抬槓來刷存在感。 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會興致勃勃地趕來反駁你、教育你、潑你冷水,簡而言之就是為了抬槓而抬槓,似乎天生的使命就是給你添堵。
  • 昨天看了劉亦菲版本花木蘭,電影挺不錯,符合迪斯尼一貫風格!
    昨天看了花木蘭電影,符合迪斯尼電影的拍攝手法和製作。此電影帶著神話色彩,比如鞏俐飾演的巫女,還有鳳凰等。應定性屬於神話和一個故事改編而成,並且帶著商業,以娛樂好看為主。感覺不出哪裡有任何侮辱或者諷刺什麼的地方,包括服裝和化妝!如若有,那些製片人敢嗎?傻嗎?一是中國市場和賺錢,二是政治,真沒有必要那麼做,國人不要為此特地去質疑,當然任何人都有質疑或挑毛病的權力。但是,很多人挑此電影的毛病,是沒有不妥的,說明大家關心此電影的更多,會使電影更進步,看的人也就會越多,這也許無形中就促進成一種「炒作」的方式,票房可能會大賣!
  • 明知劉亦菲的《花木蘭》口碑不行還去看是什麼心態?
    迪士尼的《花木蘭》從得知有劉亦菲就挺期待的,別人我不清楚,我個人是似乎好久沒看到劉亦菲演戲了,純粹是衝著顏值去的。後來,陸續看到《花木蘭》預告片和一些海報,也就越發想要看了。哪怕我已經儘量避免看《花木蘭》的相關消息和評價,還是會被各種推薦不停地通知——「《花木蘭》是一部爛片!」。明知劉亦菲的《花木蘭》口碑崩了,我還是跟朋友去看了,並且其中也不乏有許多人跟我一樣,票房說明一切。
  • 槓精媽媽:玩具買回家那一刻起,家裡就不消停了……
    ▲ Photo by Hannah Rodrigo on Unsplash槓精媽媽:我其實特別想把他的玩具斷舍離一波呢,但每次一問他,他就說「啊,這個我還玩兒呢」,根本淘汰不了啊。怎麼勸孩子把不玩的玩具扔了?土老師:咱們斷舍離都希望一次性解決,求個痛快,這個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事情確實得慢慢來。
  • 槓精的上限,就是成為槓精中的霸主
    《武狀元蘇乞兒》裡,老乞丐洪日慶跟周星馳說:「我看閣下從頭到腳趾頭,沒有一個地方不露出乞丐的形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