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傳播影響力的擴大,「校園霸凌」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經由媒體報導出來的校園欺凌事件也越來越多,其惡劣程度在不斷增加。
電影《少年的你》圍繞「校園霸凌」展開敘事,影片選題具備一定的社會意義,能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共鳴。
高考作為電影敘事的大背景,讓整個故事顯得更加厚重,影片中小人物的痛苦和矛盾處處可見,最終呈現出一個被動救贖、主動靠近、撥雲見日的青春故事。
片中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的:陳念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保護的,因為胡小蝶希望抓住她這棵「稻草」的時候,她沒有伸出援手;加之母親為了掙錢不惜賣假面膜,令她從心底產生了「現在所受的霸凌或許都是懲罰」的念頭。
小北從母親的離開中產生了「自己阻礙了母親得到幸福」的想法,於是他去「混社會」,用不可一世的「面具」偽裝起自己卑微的內心。
魏萊是人們眼中的乖乖女,可愛俏皮、成績優異,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她會是「校園霸凌」事件的始作俑者;可愛的皮囊之下,不過是一顆冰冷的、沒有溫度的心。
魏萊把陳念推下樓梯,所有人都在起鬨,沒有人伸出援手;後來陳念失手把魏萊推下樓梯,致其死亡,施暴者的惡意最終也反噬到了自己身上。但就是這樣一個冷漠、暴力的人,也有害怕的時候。
當魏萊得知她霸凌陳念時被人拍下視頻後,她第一時間就去找陳念求情,央求她不要報警,因為報警會使她錯過高考,從而再次復讀一年,而她的父親可能就再也不理她了。當魏萊死後,她的父親表現得十分冷漠。
原來,她的父母一直在用這樣的冷暴力來對待她,她無處發洩,於是向同學「施暴」。而魏萊的兩個「跟班」,一個性格懦弱,依附於強勢的魏萊;一個成長於單親家庭,被父親用打罵的教育方式撫養長大,她們是想通過欺負別人來獲得同伴的認同。片中的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形象豐滿而充實。
除了人物形象豐滿,影片對於細節的處理也十分講究。首先,電影對於外在環境的處理十分細膩,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內心。
比如,胡小蝶跳樓自殺以後,地面上留下了淡淡的紅色血跡,而一群同學們談笑風生地從上面走過,胡小蝶的死,似乎早已被他們拋諸腦後。
再如,當陳念決定揭發魏萊的時候,天亮了,陽光照到了她和小北的身上,反映出了他們內心的希望。
然而,學校對於霸凌者只是做了退學處理。這時烏雲又一次完全遮住了太陽,暗示霸凌者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還有一處鏡頭是小北跟著陳念過馬路,當陳念過馬路時,紅綠燈還處於綠燈的狀態,而當小北過馬路時,紅綠燈就變成了紅燈。
紅綠燈的轉換象徵著兩人的命運由好變壞,此後,小北被指控犯了強姦罪,而陳念因為缺少小北的保護,被魏萊一夥撕掉衣服,拍了裸露視頻。
導演曾國祥不愧為「情緒」大師,他採用紀錄片式的寫實風格來拍攝「犀利」的現實題材。片中超過半數的鏡頭是人物大特寫,將演員的情緒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極其考驗演員的演技和對情緒的把握。
周冬雨(飾演陳念)和易烊千璽(飾演小北)為觀眾貢獻了極具衝擊力的表演,演繹出了人物複雜的情感層次。片頭三個遞進式的「playground」既有陳念對過去校園經歷的嘆息,也有對未來孩子們美好生活的期許。
原著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作者玖月晞,她善於用勁烈的文字,描述不一樣的愛情,喜歡一路行走一路漂泊的人生狀態。認為迄今做得很好的事,是活在真實的生活中,不依賴他物和他人,保持著精神的獨立和自由,兀自成長。
你有沒有為一個人,拼了命地去努力過?
北望今心,陳年不移。
曾經,是誰在夏天的燦爛陽光下拿樹枝寫下一個名字,告知少年,今心;
曾經,是誰用目光引誘她念誦一個名字,用舌尖遞去一顆酸甜的糖;
曾經,是誰拉著她在廢廠區裡飛馳,看魔法點燃萬家燈火;
……
有人說,愛是藏不住的,閉上嘴巴,眼睛也會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