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為和尚只是慈悲為懷便得寸進尺,那便送你一句:你惹錯佛了!

2021-01-18 小漫的成長

世人眼中佛是慈悲為懷,胸懷天下,與人為善的,但在霹靂中卻是另一番場景,他們被稱之為「暴力和尚」,下面便帶大家領略一下何謂佛門。

1.一頁書

梵天--一頁書

首先提及的自然是我們的「金饅頭」梵天--一頁書,他的暴力眾所周知,打退過棄天帝,打爆過佛業雙身,剛過各路boss,是暴力和尚的典型代表。

2.佛劍分說

聖行者

其次便是我們的「銀海螺」佛劍分說,他的詩號便是最好的代表,「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還有比這更直白的話嗎?他也一直是佛門最活躍的暴力執行者,惹到他只能自認倒黴了。

3.淨琉璃

淨琉璃菩薩

淨琉璃菩薩在劇中很少出手,因為他主要是擔任佛門的「奶媽」,是一頁書與佛劍分說的後盾,之所以將他放在這裡,那是因為菩薩發怒無人可當,他可是被道友稱為「出手金銀淨琉璃」的人,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梗,那是因為他曾出手暴揍過入魔的一頁書和佛劍分說,也曾爆打過血傀師。一手一個一頁書就問你怕不怕!

4.帝如來

佛首--帝如來

帝如來所扮演的,是「天下有罪、無所不殺」的佛愆,因此,他只能以瘋狂殺性、玩弄敵手的表象,掩飾不想與黑衣劍少對戰的意圖;為了取信魔城,選擇針對曾為魔方助力、今為聖方兵源的古武族,於明巒攻防戰中殺害岱宗羔百年;故意激發靖滄浪鬥志,使自己能在毫無保留的狀態下,順利導向兩敗俱傷的戰果;神決最終戰,全力以赴贏得勝利。

5.罪佛赦無心

罪佛赦無心

霹靂魔封中最新出場的新角色,也是佛門暴力和尚的新一屆代表,也是個詩號狂魔,「赦,天下蒼生;無,七情六慾;心,持正不阿;佛,問罪而行」這個詩號真的是很適合這個角色,他是目前佛門的代表,智力武力雙在線,揭露了佛門內部一個個陰謀,希望不要過早退場。

這幾個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佛門代表,當然佛門還有很多人物都是暴力和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霹靂自古佛門多壯烈,也是最慘的一個門派。大家喜歡這個暴力的佛門嗎?

相關焦點

  • 慈悲、忍耐的布袋和尚
    佛經中有一位阿逸多菩薩,我們可能對這位菩薩不熟悉,但對他的的應身就很熟悉了,就是唐朝的布袋和尚,『手拿布袋,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布袋和尚出生在奉化長汀,那裡的人,春天都喜歡請布袋和尚幫忙種地。他種過的地雜草不生、水流不斷、稻穀豐收。
  • 佛說:慈悲,是最高的智慧
    人們常講:「我佛以慈悲為懷」。其實,慈悲並不是佛教徒的專利。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解釋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也就是說,「慈」是給一切生命帶來快樂,「悲」是讓一切生命遠離痛苦。慈悲,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因為有了慈悲,人世間才充滿了溫暖和喜樂,人生才有了充盈的意義。慈悲,是最好的相處,也是最高的智慧。
  • 娶妻生子唱民謠,這位日本和尚迷倒1700萬人,竟還說:佛不要你皈依,佛只要你歡喜
    現在的他每天6點起床,吃過早飯後禪坐2小時,白天屬於寺院,晚上則會回覆郵件、寫歌、陪女兒玩耍。「佛不要你皈依,佛只要你歡喜」日本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和尚,玩電音的、開酒吧的、做咖啡的、說相聲的、玩美妝的、賣魚的……比如:年輕時做過DJ的朝倉行宣,現任照恩寺的第17代住持。
  • 用佛的智慧包容世界
    這個小和尚對自己的頭腦、學問、智慧還算比較自信。聰明人當然願意和聰明人交流,那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遇到學識淺薄、思維混亂、說話纏夾不清的師兄師弟,每每會氣急敗壞,大發脾氣,常常把一句「你怎麼還不明白?你豬腦袋啊」掛在嘴邊。師父為此批評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認錯誤,但一遇到類似情況,仍然忍不住要發脾氣。
  • 不顯金剛之怒,不見菩薩慈悲!
    《奇葩說》有一期柏邦妮說過一句話: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所以我們要以德報德,以直處事。別人打你,你該「以直抱怨」,以直道而行,而不是一味盲目寬容,施以菩薩慈悲之心。正如愛默生所言: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點擊上方關注視頻號「一念禪」
  • 《渡我不渡她》既然佛不渡她,那我便成魔護她
    【獨白】:七年跪首啊卻不見一句道別,這寺中再無一朵冥花唯取一點菩提我問我佛啊,你為何渡我不渡她為何啊!噹噹 噹噹,木魚的聲音吸引了婉兒,婉兒隨著聲音尋去,卻見敲木魚的是一個小和尚,婉兒走過去對小和尚說,你好,你怎麼一個人在這兒敲木魚呢?小和尚回答說:「師兄們都大了,有自己的事情,我一個人就只有木魚陪伴我。」婉兒說那我們可以做朋友,以後我來找你玩,小和尚點點頭,開心地笑了。
  • 佛教:當你拜佛拜的只是佛像,你就錯了
    在一般人眼中,拜佛只是跪下對佛像行合掌禮,其實十分簡單,一學就會。誠然,拜佛的動作、姿勢,並不複雜,人們稍微學學就能掌握。然而拜佛如果只是止於動作、姿勢及佛像,則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人看來簡單的幾個拜佛動作,對於深諳拜佛的修士而言,是大有學問的。
  • 南懷瑾:真到達了慈悲心充沛於內在時,上天便自然保佑你
    真正慈悲要愛一切人,使眾生得永遠的堅固。這堅固是說把慈心擴充,沒有自己毀壞慈心。有的人慈心過了頭,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發脾氣受不了,就毀壞了慈心,那是不堅固。「行清淨慈,諸法性淨故。」真慈悲是清淨行慈,一念清淨就是大慈悲,自然就是慈心。「行無邊慈,如虛空故。」
  • 佛說慈悲:藥王菩薩聖誕,致敬醫者!
    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菩薩聖誕藥王菩薩,梵文音譯為鞞逝舍羅惹(Bhaiajya-rāja),為施與良藥、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之菩薩。這位菩薩最慈悲,他發願救護一切眾生的病痛,只要眾生有疾病,他一定為之解除痛苦。藥王菩薩,是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之一。
  • 佛魔通吃--大日明王上師慈悲開示
    好,這裡看只有成佛才知佛與魔,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佛的境界只有佛能知道,你沒有證到佛的境界怎麼能知道佛的境界呢, 所以我們凡夫來說的話,包括修行人,對佛的概念只是一個認知到他是究竟圓滿慈悲智慧而已,升起沒有底線和前提的信心,只是這麼一個範圍。如果你去定義佛的概念話,那就是妄自定義。連十地菩薩都不懂佛的概念,但現在很多人,都是明白佛的概念。而且利用佛為自己造業去開脫,去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
  • 佛在你身上,只是睡著了!開悟無數人!
    可以有很多種答案,那我試舉一種。有個小和尚,他突然想起來問他的師父:「師父,請您老人家告訴我什麼是佛。」他的師父看看小徒弟:「哇,你就是佛!」小徒弟一愣:「師父,我怎麼沒感覺到呢?」師父說:「佛在你那兒睡著了!」
  • 「強推」男主是和尚的小說:那和尚,你睜開眼睛看看我呀?
    作者文筆俱佳 不輸 不負如來不負卿,男主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辯機和尚。。。書名:《(青蛇)我心》作者:照世推薦指數:5星簡介:這講述了某呆青遇上悶騷和尚,然後相愛相殺的故事。結局是HE,所以不要再問我了。不會寫文案!於是放兩段節選:「和尚,那時你其實是想救我的吧?你可別告訴我你那手心的指印,是因為無趣才掐的?」
  • 南通「花和尚」8年幫助300名婦女,卻被寺院除名,博施濟眾有錯?
    她總說一句話"佛是眾生,眾生是佛",可我從來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每次來到寺院上香都可以看見穿著灰袍的僧人們,他們總是謙卑地低著頭,面容淡然,心無旁騖地從人群中走過,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般"清心寡欲"。但"世間萬物皆有另類",江蘇南通市就有這麼一個頂著"花和尚"頭銜的出家人,他的事跡在當地甚至是全國都相當有名,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法號叫"道祿"的和尚。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華嚴經》裡有一首偈頌: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若想知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真實境界,就應該去用心觀察,法界之中一切法,皆是由人的心識顯現出來的。「一切唯心造」,一切苦樂也皆由人的心念感知。所以,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 老衲這一拳,不知你能扛住否,這是三本關於和尚的故事
    滿天神佛,煙消雲散。唯有鋼鐵森林,高樓林立,竟然回歸現代?只是神魔遊戲,輪迴穿梭,魑魅魍魎,群魔亂舞。有妖氣!「退後,讓為師來。」唐洛露出往昔「慈悲為懷」的笑容。佛,不一樣的佛,不一樣的西遊後的傳說。同樣推豬說下,這本已完結。可收割!名似,內容不是的第二本《退後讓貧僧來》作者:硃筆畫黛眉配圖,少年歌行無心內容簡介:皇朝亂世,世間妖魔橫行,從一破敗古寺走出一名僧人。
  • 佛要救你——有關助念的問題(全)
    恩師又牽著她的手——那雙手經過一次一次的打針,已經腫脹又充滿瘀斑,恩師問她說:『你這雙手已經為眾生做了很多的好事,你的功德回向到哪裡呢?』她回答:『西方極樂世界。』(她終於想起了自己以前每天在佛前作課的回向,一念之間她就回心轉意了!)         恩師就問她說:『那麼我們送你一程好不好?』她說:『好!』
  • 佛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
    縱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果能經常念誦,也是受持、修行的一種方式。下面這8個經典佛句,若能受持一句,福報無量。1、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得聞正法難,遇值佛世難。一個人,如果聽聞了佛的名號,無論哪一尊佛,其實都是一樣的。只要一心執持他的名號,就是「憶佛念佛」,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一定會有機會花開見佛。
  • 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問:「如何可得解脫?」老和尚說:「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佛光山佛學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
  • 倉央嘉措:多情與慈悲 不過是你生命裡短暫的煙火
    那時候的老師說,他是人世間最美的情郎,是活佛,也是煙火。然而一生慈悲,煙火了一世的倉央嘉措,渡了眾生,卻難渡自己。24載的日月風塵,在他的筆下,變成了瑰麗詩行,照亮了藝術文壇的前額,擦亮了佛與法的煙火,卻怎麼也照不亮他蒼茫的一生。
  • 看看這些電音和尚,你還有什麼資格說佛系追星!?
    作者|張家欣編輯|李春暉佛教從唐朝傳入日本,「佛系」卻在21世紀回流中國。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佛系」佔領中國網絡。而早在2014年,日本就推出了「佛系男子」概念。在不信佛的日本青年主動自稱或被動歸類為「佛系」的時候,他們最該「佛系」的和尚和寺廟,卻花式「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