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葫蘆裡蹦出的民族,曾經盛行「獵人頭」祭祀

2021-02-07 驢呆愛旅行

說起中國人的形象,大多數人都會形容,黃皮膚、黑頭髮。在很多詩歌裡,「黃皮膚」代表著華夏民族的血統基因。但在雲南邊境,生活著一個十分原始的部落,他們以黑為美,皮膚黝黑,衣服顏色以黑紅主色,被稱為是中國的「黑人」。雖然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民族,但是國內許多演藝印度安部落、原始部落等節目中,扮演粗野豪爽的黑人的演員多是來自於這個民族。

演藝

這個民族就是佤族。佤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是一個辨識度很高的民族,分布在中緬邊境,我國境內大概約有42萬人,因為族人數量少,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民族。佤族人天生就有著非常好的歌喉和酒量,民間傳說他們會說話就會唱歌,會喝水就會喝酒。所以到了佤族人聚居的地方,千萬別覺得自己酒量有多好。

佤族姑娘

佤族傳說自己的祖先是從葫蘆裡蹦出來的,就像葫蘆娃一樣,佤族的祖先很早就留下了古象形文字,在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還存在著司崗裡巖畫,說明佤族先民很早就使用了類文字去記載、描述。

滄源巖畫

由於佤族地處在雲南大山深處,其生產生活方式都十分原始,中國著名的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古村就是佤族部落。原始意味著粗蠻,佤族最令人恐怖是獵人頭。佤族是自然崇拜,信奉天神及自然,傳說過去,每逢糧食歉收,佤族都會獵取人頭,祭祀天神。佤族聚落附近會有一片神秘陰森的森林,佤族人叫龍摩爺地,就是獵取人頭後,放置人頭的地方。建國後,國家規定不許再獵人頭,佤族人就用牛頭替代了人頭。進入龍摩爺地,牛頭骷髏遍布,加上陰森潮溼的環境,讓人後背發涼。

龍摩爺地

儘管獵人頭這件事聽起來令人恐怖,但佤族人是一個非常歡樂的民族,古時候的佤族人一年的生活大概就是三件事:種植/收割莊稼、蓋房子和唱歌跳舞。甚至在蓋房子的時候,大家也會圍在一起唱歌跳舞。

佤族少女

除此之外,佤族人的「甩髮舞」、「摸你黑」狂歡節也十分有趣。如果有興趣,可以去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普洱市西盟縣去見識一下中國的「黑人」民族。

相關焦點

  • 葫蘆頭
    吃不慣泡饃的,初聽葫蘆頭,一定會有些好奇,說不定還有些食慾,但他知道了葫蘆頭就是豬大腸做的,估計連一點胃口都沒有了。就像南方人,乍一聽新疆的饢,滿是好奇,一見之下,才知道原來就是燒餅,好奇心沒了,就會覺得這東西費牙口,沒什麼興趣了。其實,吃了正宗的饢,才知道燒餅也可以是極品,同樣的道理,吃了正宗的葫蘆頭,才知道,到了西安,不吃一碗葫蘆頭,那簡直就是沒到過西安。
  • 葫蘆頭,西安人的黑暗料理
    也正是因為葫蘆頭在這個標準上實在能打,葫蘆頭才徵服了我,也徵服了一代代的西安土著。葫蘆頭泡饃的精髓,自然是最重要的豬腸。傳統上說,應當只取「拐腸」,也就是豬大腸與小腸交界處,一邊兒大一邊兒小,形似葫蘆的部分,口感最是軟嫩清爽。但現在大部分的葫蘆頭都不這麼講究了,只用大腸即可,彎彎曲曲的,也有那麼點葫蘆的樣子。
  • 西安葫蘆頭
    「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在西安城裡,有一些會享受生活的「老家兒」,早飯簡單對付一口,便來到城牆根的環城公園裡,於悠長的鐘聲裡,沐浴著燦爛的霞光打一套太極,汗涔涔回到家,衝個熱水澡,換上件乾爽的白布褂兒,就去了南院門的「春發生」,往大堂裡一坐,點上一碟梆梆肉,要上二兩燒酒,邊掰饃邊吃著梆梆肉,抿著燒酒。
  • 令人毛骨悚然的古代祭祀
    在商代的時候,活人祭祀是最盛行的,所以我們主要講講商代的活人祭祀,那時候的人覺得宇宙都是神靈掌控的,先人們去世了也會化作神仙保護家族,人們總會通過祭祀活動來祈求祖先保佑,天上不下雨了拜一拜,天上下雨下多了拜一拜,要出兵打仗了拜一拜,打仗勝利歸來了拜一拜等等,祭祀的主題五花八門,每當祭祀的時候人們都會拿出最好的東西當做貢物,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自然是最好的貢品了。
  • 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秋冬時節的爺們兒菜
    說到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估計很多人會一頭霧水,更不知其味。
  • 西安最地道的葫蘆頭都在這兒
    貼秋膘對於吃貨們來說是一個幸福的事情,咱們老陝最愛咥硬貨,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鄉黨們貼秋膘必備的葫蘆頭指南吧,夥計們,走起來!春發生飯店人均:37元地址:西安碑林區粉巷南院門20號。推薦理由:葫蘆頭實乃大腸也!
  • 陝菜探秘 | 一碗葫蘆頭吃出千年歷史 這家正宗手藝當仁不讓
    店家為感謝孫思邈之大恩便將藥葫蘆掛於門首,把此泡饃取名為葫蘆頭泡饃一直流傳至今。97家門店遍布各地凡是提起葫蘆頭,外地的本地的都吞咽著口水說「走!這裡,還有各種各樣的「葫蘆頭兄弟」,個個都能滿足你挑剔的胃。▼養生無油葫蘆頭
  • 霹靂葫蘆說——一隻葫蘆的前世今生
    圖文/霹靂前段時間《美好百科》有一篇專門講了關於葫蘆的各種百科,比如:二郎神其實是一種葫蘆娃,依據西南地區的民俗傳說,江姓、召姓兩家人種葫蘆,藤合成一根,結了只大葫蘆,葫蘆一開跳出個胖小孩,兩家相爭無果,於是一起養,起名江召二郎;再比如,聞一多先生的《伏羲氏考》中說到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上古時期
  • 雲南隱秘的山寨,住著信奉葫蘆的民族,女人看到生人「拔腿就跑」
    地處深山腹地的臨滄,自然風光美麗迷人,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享有「中國恆春之都」之美稱。但臨滄卻是雲南為數不多還沒通火車的地方,這裡與麗江、大理等雲南著名旅遊目的地相比,知名度相對較低。正因如此,臨滄很多地方至今還保存著原汁原味的風情。來到臨滄旅遊,那些藏於山中的隱秘村落,你一定不要錯過。
  • 葫蘆的歷史:康熙皇帝特愛種植「範制」葫蘆
    文丨曹湘怡(歷史研習社)提起葫蘆你最先會想到什麼?是「依樣畫葫蘆」的俗語、「八仙過海」的掌故、「舉匏樽以相屬」的瀟灑意境還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糊塗案情?抑或是曾經聽到過的葫蘆絲的悠揚旋律和中午餐盤裡用以果腹的西葫蘆?
  • 神秘的民間祭祀——血社火
    只見,在一片歡天喜地鑼鼓聲聲裡,一個頭上插著斧子,流了滿臉血的血葫蘆……哦不,的人,正笑容可掬地向你走來。一個血葫蘆身後,還跟著一排血葫蘆。隨即,以一聲孩子響亮的哭聲作為開場,血社火開場了……友情提示:前方圖片高能預警,暈血的朋友請速速划過。
  • 葫蘆的分類以及文化鑑賞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中的「壺」就是葫蘆。葫蘆在我國古代生活當中曾經佔有重要位置,因為其輕巧耐用,栽培製作簡單,因此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葫蘆在傳統當中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承載著傳統文化積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葫蘆的吉祥寓意
    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拉祜人把葫蘆籽釘在小孩的衣領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長;姑娘和少婦則喜歡在領口、袖口、統裙邊鏽上葫蘆花紋以示吉祥;葫蘆花潔白無瑕,象徵著愛情的純潔、痴情。一些民族的小夥子也常在三弦和贈給姑娘的信物筒上,雕刻葫蘆圖案,象徵愛情像葫蘆花一樣潔白、純淨。
  • 探秘塔河情系薩滿山,充滿神秘的古老鄂倫春狩獵文化和薩滿祭祀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裡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呀一匹烈馬一呀一桿槍,獐狍野鹿滿山滿嶺打呀打不盡。從大興安嶺塔河回來,至今耳畔依然迴響著那支《鄂倫春小唱》,這次從塔河縣一路自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數薩滿山。
  • 文玩葫蘆分幾種?文玩葫蘆圖片欣賞
    「中國人的整個人生歷程都蘊涵在『三壺』之中:『破壺』(人從瓜出)、『懸壺』(醫藥濟民)、『壺天』(魂歸壺天)。這壺都是指葫蘆。」我國古書上「壺」、「匏」、「瓠」、「甘瓠」指的均為葫蘆。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就發現了葫蘆和葫蘆種,並在其後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葫蘆文化。我國《詩經》、《論語》中均廣泛提到了葫蘆。
  • 西安韋曲的這家葫蘆頭店,毫不亞於小南門裡面的眾多名店,種類多
    菜品挺多的。來這裡吃飯,葫蘆頭泡饃一定是要吃的,因為前面吃了很多菜,所以只要了一個餅。這家的特點就是肥腸給的比較多,而且湯的味道也很香。以前一位老師傅給我說過:吃葫蘆頭泡饃主要的就是要喝湯,才能品嘗出它的好壞。
  • 葫蘆裡賣的什麼「寶」
    如今,路莊村帶動全區銷售葫蘆佔到全國市場的80%以上。 小葫蘆裡有大學問 葫蘆,民間認為象徵著「福祿」,所以全國很多地方種葫蘆,人們喜歡在家裡擺葫蘆,或者在身上佩戴葫蘆、葫蘆工藝品。路莊村歷史上就有種植葫蘆的傳統,但至於何朝何代興起,似乎又沒人說得清,聽到最多的說法是:聽老人說,有些年代了。
  • 中華葫蘆文化,是全人類的財富
    在臺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才會聚財、富有。   我國西南少數民族拉祜人把葫蘆籽釘在小孩的衣領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長;葫蘆花潔白無瑕象徵著愛情的純潔、痴情。
  • 傳承千年|罕見的苯教祭祀活動!
    "貝布"頭人和"公巴"頭人們聚在一起,在還願人家誦讀苯教經文,祈福他家萬事吉祥! 鬥中有五穀雜糧,代表五穀豐登,鬥中有祭祀用過的動物的心臟,代表"六畜興旺!
  • 祭祀音樂,一種持續存在的文化
    在民族音樂學領域中也有其普遍性特徵。因為民族音樂學研究者最終需要解釋的音樂事象中心—聲音現象的文化內涵注釋和內容解釋證據,也就是從文化中理解和詮釋音樂,再從音樂中去發現和闡釋文化。同時文化這一特殊的社會屬性又是在發展進程中時刻以相互碰撞、彼此交融的方式共進,亦具有互文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