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談古論今,小編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各位讀者們相遇。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有茶餘飯後的談資。歷史是文化的傳承,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在歷史的長河中,先人們通過筆記來記載歷史,讓後人更好的了解和傳承歷史文化。
正當匈奴在冒頓單于帶領下東徵西討開疆擴土日漸強盛時,南邊漢民族剛剛結束楚漢戰爭。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大封同姓王和異姓王,其中就包括韓王韓信(非名將淮陰侯韓信)。開始韓王信的封地在潁川。這時劉邦也知道匈奴侵入到了燕代之地,心想,前幾年忙於打項羽爭天下沒空理你個小匈奴,幾年後到嘚瑟起來了。就下詔命韓王信遷移到太原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匈奴此時正是兵強馬壯,又有個英明的統帥冒頓單于,韓王信自不是對手被重重包圍。
沒辦法,韓信一面向漢朝求救,一面與冒頓通信希望求和。漢朝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信多次私派使者到匈奴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信。韓信害怕被殺,心一橫乾脆投降匈奴了。並與匈奴一起攻打到了太原城下。劉邦大怒,親率三十萬大軍抗擊匈奴。大戰一觸即發。這時冒頓單于也來到了前線親自指揮大戰。冒頓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優劣,覺得不能兵對兵將對將擺開陣勢互相廝殺,這對自己不利,必須發揮自身機動靈活的特點打一場運動戰,於是制定了「示弱誘敵---拉長敵軍戰線----優勢兵力圍殲先頭部隊」的戰略。
戰爭開始,冒頓便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漢軍追擊冒頓,冒頓把精兵隱藏起來,讓老弱的士兵暴露出來。劉邦率騎兵追的挺高興的,一直追到平城,步兵還在遙遠的後方,戰線拉得老長。冒頓覺得時機到了,立刻派出三十多萬精銳騎兵把劉邦圍困在平城白登山,共圍了七天。這就是著名的「白登山之圍」。雖然最後冒頓單于聽信收了劉邦賄賂的閼氏的話,將劉邦放走了,但這一戰淋漓盡致展現了冒頓單于擅長謀略的特質。
白登山之圍奠定了匈奴與漢朝對抗中處於優勢地位,劉邦也認識到西漢初立正是百廢待興之際,需要休養生息,而不是繼續戰爭,於是對匈奴採取和親的政策。冒頓單于頭腦也挺清醒的,沒狂妄到認為匈奴強大到可以南下滅了漢朝,見好就收帶兵返回匈奴了。隨後他主要還是經營他的北方草原,通過十幾年的東徵西討,在草原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這就是匈奴帝國。公元前194年,統治匈奴35年的冒頓單于去世,他的兒子稽粥繼位,即老上單于。好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歡迎大家多多給小編留言,感謝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