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頭痛頭暈口渴多汗 當心是中暑

2021-01-17 央視網
盛夏頭痛頭暈口渴多汗 當心是中暑
健康快車 央視網 2014年07月15日 14:17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夏日炎炎,天氣較為潮溼、悶熱。如果在陽光下曝曬太久,或長時間在高熱的環境中工作,或室內過於悶熱,都可能引起中暑。年老、體弱、患有慢性病或過度疲勞的人,更易發生中暑。有些老年人基礎病易復發,如心腦血管病、肺心病患者比平日明顯增多,專家提醒:在高溫天氣下,發生中暑和復發慢性老年病的可能性是平時的數倍。因此,嬰幼兒、孕產婦、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等,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陽光照射最強烈的時間段外出活動。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狀主要表現為1)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2)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3)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輕症中暑症狀表現為1)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2)除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3)如處理及時,常可在數小時內恢復。

  專家提醒,若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1)應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解開衣扣、平臥休息。2)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有條件可用30%灑精擦身降溫,還可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3)喝一些淡鹽水或清涼飲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綠豆湯,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4)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並及時送醫院治療。

  大家應科學選擇有效的防暑降溫方法,以防中暑等疾病的發生。首先應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因為當人自覺口渴時,身體已經是缺水狀態了。所以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定時補充水分,每天在清晨起床後、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晚上就寢前這四個「最佳飲水時間」要飲用1~2杯白開水,當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以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其次,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因為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另外,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再者,飲食應要經常補充營養,以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不能多吃冷飲,也不能用啤酒和飲料解暑,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供稿:北京友誼醫院 鄭楊

相關焦點

  • 頭痛、頭暈、乏力都是中暑前兆
    12日,悶熱天氣令不少市民汗如雨下,僅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內科門診就收治出現頭痛、頭暈、四肢乏力等不適的市民十餘人。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周傳林介紹,這可能是中暑前兆,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中暑的常見誘因。
  • 高溫天頭暈頭痛或許是「受涼」了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潘文頂著烈日走去地鐵站或公司,全身大汗淋漓,然後一頭扎進開足了冷氣的地鐵站或是辦公樓;從室外回來,汗流浹背,打開冰箱吃上好幾個冰淇淋,或是洗個冷水澡涼快涼快……之後,就出現了頭暈頭痛等不適症狀。這時候,很多人會懷疑自己中暑了。
  • 中暑有什麼症狀?中暑怎麼辦?該怎麼預防中暑?
    進入夏季天氣變炎熱,中暑的人就會很多。所以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中暑的這些小知識,一起來看文章了解一下吧~(網絡配圖)中暑的症狀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漸進的。
  • 臨沂人中暑為什麼會頭疼 治療的方法大家要清楚
    夏季炎熱的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都帶來了很多不方便,也極有可能引發中暑的現象,如果大家在高溫下出現頭痛的情況一定不要疏忽大意。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
  • 中暑頭疼很煩惱 3招幫你趕走頭疼
    中暑頭疼該怎麼辦呢?在夏天天熱炎熱,一不小心就會發生中暑的症狀,有些人一旦中暑會出現頭痛的症狀,該怎麼辦?  中暑頭疼怎麼辦?  1.轉移到陰涼通風處  如果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應該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這些症狀即可恢復。
  • 為什麼溫度不是很高,還有人出現中暑?
    那可能有人疑問,為什麼溫度不高也能引起中暑呢,今天簡單說說:一 為什麼會出現低溫也中暑的情況?1.低溫中暑一般多發生於老年人,老年人的皮膚溫度敏感性更低,皮膚血流量和出汗量都會減少,這樣一來,皮膚的散熱能力很低,核心體溫就很容易上升;其次,老年人一般體液量較低,體液的比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且,老年人腎功能也會有所下降,腎小管濃縮功能不好,夜尿多,但口渴敏感性降低,更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異常。
  • 醫生:不是普通中暑
    扶搖而上的溫度,讓蘇城進入烘烤模式,分分鐘讓人汗流浹背,這個時候,大家可要當心了!有一種致命的疾病,在伺機而動……近日,蘇州一70歲老伯,大熱天騎行,回家後神志不清,被送進醫院ICU,確診為熱射病(重症中暑)經搶救,老伯生命體徵平穩。
  • 大媽頭痛頭暈以為中暑,顱內竟有個「馬蜂窩」
    圖譜中的腦海綿狀血管瘤(馬蜂窩)自以為中暑卻是腦內「馬蜂窩」作祟「我母親不舒服,會不會是中暑了?」近日,60多歲的高大媽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家人說,母親開始頭痛、頭暈,如今還是高溫天,以為是中暑了,但後來其行走不穩且噁心嘔吐,覺得趕快來醫院檢查治療下為好,中暑嚴重也會有危險。
  • 出現中暑徵兆怎麼辦?
    明明才5月份,這麼熱的天,中暑了可咋辦?朋友圈裡已有多位小夥伴反映差點兒中暑了。下面,我們就教教大家如何在高溫天遠離中暑!中暑究竟是咋回事?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散熱功能障礙,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疾病。
  • 「中暑」都有哪些症狀表現?營養師:有這些表現,可能是中暑了
    中暑」都有哪些症狀表現?營養師:有這些表現,可能是中暑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引起的急性疾病,多發生於炎熱的夏季,所以叫中暑。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
  • 重度中暑住進ICU 醫生提醒:高溫、高溼、不通風環境,更容易中暑
    最近在長安醫院,還有個三十來歲的小夥子也因為重度中暑住進了ICU,不過程度稍輕,住了兩天就轉入了普通病房。不通風環境工作導致中暑「兩個人都是因為在不通風環境下工作導致中暑,兩人平時身體都很健康。」佘主任介紹,「進入三伏天后,如果在高溫、高溼而且不通風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很容易導致中暑或引發熱射病。」佘主任介紹,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的致死率高達40%—50%。
  • 夏季中暑了怎麼辦?除了「多喝水」還得「會喝水」
    夏日高溫來襲,中暑現象經常發生。如果身邊有人發生了中暑,應該如何做?中暑之後要「多喝水」不是套路!但是還得要「會喝水」。中暑的症狀先兆中暑症狀: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 喝風油精能治中暑?藿香正氣水、人丹等也並不適用於所有中暑症狀
    原標題:喝風油精能治中暑?別當真  盛夏季節,各地紛紛出現了中暑案例。本周上海持續高溫,周中還可能迎來酷暑日。對於有戶外行程的人們,要如何避免中暑?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人愛用於防暑降溫的風油精、藿香正氣水、人丹等,並非適用於所有的中暑症狀,需要仔細閱讀說明書。而且,幾乎所有的防暑降溫藥對孕婦都是禁用的,新生兒最好也不要使用。
  • 遇到中暑時該怎麼辦?請收下這份防暑指南
    引起中暑因素有哪些呢?如何預防中暑?趕緊來看看01 什麼是「中暑」?中暑是指在溫度或溼度較高、不透風的環境下,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發生的以中樞神經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02 引起中暑因素有哪些呢?1.產熱增加。在炎熱高溫季節或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環境下勞動,防暑降溫措施不足等。
  • 關於中暑的那些事,夏天你應該知道這些!
    中暑通俗的講就是在高溫的條件下,人體出現高熱、頭痛、心悸、口乾、昏迷、呼吸衰竭等現象,體溫升高,神志不清、臟器衰竭等等。其實並不是所有中暑都是那麼嚴重啦,也有感覺頭暈,身體感覺疲勞這種輕微中暑的症狀,這些也是依個人身體素質決定,有的人就是不怕熱,有的人不是很熱也受不了。為了和大家分享關於中暑的知識,我也從網上看了不少資料呢!
  • 夏至已到警惕中暑,提前預防中暑是關鍵,3招教你預防中暑
    中暑是由於患者長時間在高溫的環境下導致的體內水和電解質等物質發生紊亂導致的,如果不及時的進行救治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後果,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掌握中暑的急救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中暑有什麼症狀?起初中暑會有頭疼、頭暈、口渴、汗水、四肢無力酸、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嚴重中暑後,可引起陽光暴曬後突然發高燒一段時間並伴有耳鳴、噁心、頭痛、嘔吐、嗜睡。突發中暑如何急救?發生中暑時,一定要給予患者快速的降溫。
  • 被暑熱擊倒的寶寶真不少,別再把中暑當發燒治了...
    不要以為娃只有在室外才會中暑!更別一股腦餵水!這幾天,全國多地開啟「高溫燒烤模式」,給自己撒把孜然就能變身行走中的烤肉了!「中暑」這個詞又一次跳進了大家的視野。如何預防中暑?中暑咋回事兒?較高的氣溫下,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可能失靈:產熱>散熱,體內蓄積過多的熱量,進而引起頭痛、頭暈、口渴、渾身不適等症狀。小孩更要當心①兒童的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易受外界冷熱變化影響(越小越明顯)。②各器官發育不完善,對氣溫變化敏感。③孩子夏天愛出汗,造成不顯性失水多於成人。
  • 高溫來襲,「熱死人」不是誇張,這份防治中暑指南請收好
    有的人認為,中暑不過是口渴、頭暈,體溫高了些,只要休息一下就能好,其實不然。中暑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甚至可能引起死亡。如果無法避免需要在高溫下作業,應該如何預防中暑呢?如果出現了不適症狀疑似中暑,應該如何正確急救?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危急重症醫學科主任尹海燕來帶大家解鎖夏季中暑急救新知識。
  • 大暑時節話中暑
    今天就是大暑節氣了,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時候。有的人以為中暑不過是口渴、眩暈,在涼快的地方歇一歇緩過來就好了。其實中暑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或功能衰竭,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急性疾病,需要我們在這個時節格外加以重視。
  • 待室內也會中暑 警惕發熱、頭痛等症狀
    原標題:待室內也會中暑 警惕發熱、頭痛等症狀   5月底的南京一夜之間直接進入「盛夏模式」,一個39歲的產婦想通過坐月子把怕冷怕風的毛病「帶走」,所以產後3個多月了,仍然在家裡戴帽子、穿長衣長褲、蓋厚被子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