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講堂十二臨刻漢白文印朱音
漢白文印的特點:
在臨刻漢白文印「田莞」的時候我們講到漢印的基本特點是字形以平直筆畫為主,今天我們一邊帶大家臨刻另一方漢白文印「朱音」,一邊繼續介紹漢白文印的其他特點。
漢白文印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筆畫的粗細與筆畫間的空隙大致相同,在此前提之下,筆畫少的字,有些筆畫的空隙略大,如我們今天臨刻的漢白文印「朱音」的朱字,而筆畫多的字,筆畫間隙略小,如「音」字。這樣在印面上產生了一定的疏密的變化。
之前為大家帶來了漢白文一字印,大家可以用我們已經講到的這兩個特點去細細欣賞一下,篆刻作品不只是古樸、漂亮那麼簡單。還要注意一些筆畫、結構的特點,再在習練篆書的時候,比較體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這個漢白文一字印「張」注意到左邊的部首偏小,而「長」的下半部也侵入到了部首「弓」的下半部,而且「弓」明顯要比「長」窄,那麼你量過麼,「弓」字的寬度到底由本應的一半,而縮窄到了多少呢?而且這是什麼章法呢,我們之後會為大家詳細講解。
現在我們開始臨刻漢白文印「朱音」
一般我們臨刻印章的時候,第一步是選印,就是選擇你要臨刻的印章,這裡跟著我們一起臨刻,就省卻了。
第一步打磨印石
這裡要注意如果你是新買來的印石,那麼打磨的時候要稍微細緻一些,用力也要平均,不要磨斜了。打磨好之後,不要將上面的石屑全部抹去,否則印稿上石時,就無法用水印法了,有點白色粉跡,也更加方便你刻石。
第二步臨印稿
先用鉛筆,比照原印稿,打一個草稿,這裡要石刻注意觀察原印稿,觀察筆畫的粗細,筆畫之間的距離,兩個字筆畫的對應位置,時時對比調整。例如我們今天臨刻的「朱音」,你就要注意「朱」字的上面的弧的圓直,下面的弧的圓直,有什麼不同。「朱」字中間一橫與「音」字的筆畫的對應關係。
接著用小楷筆,蘸濃一點的墨,這裡最好是自己研磨的,那麼會帶一點黏性,方便之後的水印法印石上稿。鉛筆、小楷筆兩次臨寫印稿,加上印稿上石之後,在印上的稍微調整印稿,這裡你有三次機會,細緻觀察,作出修改,不要覺得麻煩。沉心靜氣,篆刻,書篆都是一種禪,投入其中自然可以讓你的心靈從城市的喧譁中平靜下來。
第三步印稿上石
這裡就不多說了,我覺得我們之前的講解已經很清楚了,視頻也介紹的很清晰了。不過依然要提醒大家,印稿一定要幹透,用毛筆沾水的時候,一定要少,抹的時候要輕,不要抹上太多的水,否則,我相信試過的朋友都有失敗的經歷了。所以每一步,看似簡單的篆刻,其實是有很多的學問的,沉心靜氣,稍安勿躁,這是印石上稿告訴大家的道理。
第四步刻石
初學的時候,最難的是控制刀刃,不知道用什麼角度,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力量。這裡筆者也沒有辦法給你量化的分析,因為石料不同,人不同,刀不同,我給你個量化的、刻板的說法,沒有意義。篆刻、書篆重個人的體悟。我們中國人也有個不好的小習慣,就是不喜歡思考,就希望趕緊告訴我答案就好,那麼你是否可以從這裡開始細細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出你的方法呢。我們這裡只能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方法。
用刀刃沿筆畫切出淺淺的線條,如同臨稿的時候用鉛筆打個底稿。這裡要注意線條要直,怎樣才能直呢,多練練吧,沒有捷徑,如果我告訴你我有方法讓你三分鐘學會,那麼我一定是在忽悠你。
再用切刀的方法沿著淺淺的線條切刻,時刻注意線條的筆直,慢一點,再慢一點。
再用衝刀衝刻筆畫,使筆畫更為清晰,也可以用擺刀調整,拓寬筆畫線條。
我們看下初刻之後的結果
第五步鈐印
這裡可以用一些差一點的印泥。
第六步修改
我們在初刻之後的鈐印中看到,「音」字的筆畫太細,而且二橫下的下弧不正,那麼在之後的修改中就要調整。
我們看看修改了一次之後的效果。然後再對比原印稿,再次修改。
小編已經在筆者的執導下,自己動手臨刻了三枚五方印,也就是十五方印章了,這裡還不算刻了不滿意重刻的,每天早上一方,晚上一方,趕緊動手吧,我們一起修篆刻禪,我們一起修書篆禪。,在城市的喧囂中尋一份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