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講堂七臨刻漢白文印朱音

2021-01-18 清風徐來慢拂柳

篆刻講堂十二臨刻漢白文印朱音

漢白文印的特點:

在臨刻漢白文印「田莞」的時候我們講到漢印的基本特點是字形以平直筆畫為主,今天我們一邊帶大家臨刻另一方漢白文印「朱音」,一邊繼續介紹漢白文印的其他特點。

漢白文印的第二個特點就是筆畫的粗細與筆畫間的空隙大致相同,在此前提之下,筆畫少的字,有些筆畫的空隙略大,如我們今天臨刻的漢白文印「朱音」的朱字,而筆畫多的字,筆畫間隙略小,如「音」字。這樣在印面上產生了一定的疏密的變化。

之前為大家帶來了漢白文一字印,大家可以用我們已經講到的這兩個特點去細細欣賞一下,篆刻作品不只是古樸、漂亮那麼簡單。還要注意一些筆畫、結構的特點,再在習練篆書的時候,比較體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這個漢白文一字印「張」注意到左邊的部首偏小,而「長」的下半部也侵入到了部首「弓」的下半部,而且「弓」明顯要比「長」窄,那麼你量過麼,「弓」字的寬度到底由本應的一半,而縮窄到了多少呢?而且這是什麼章法呢,我們之後會為大家詳細講解。

現在我們開始臨刻漢白文印「朱音」

一般我們臨刻印章的時候,第一步是選印,就是選擇你要臨刻的印章,這裡跟著我們一起臨刻,就省卻了。

第一步打磨印石

這裡要注意如果你是新買來的印石,那麼打磨的時候要稍微細緻一些,用力也要平均,不要磨斜了。打磨好之後,不要將上面的石屑全部抹去,否則印稿上石時,就無法用水印法了,有點白色粉跡,也更加方便你刻石。

第二步臨印稿

先用鉛筆,比照原印稿,打一個草稿,這裡要石刻注意觀察原印稿,觀察筆畫的粗細,筆畫之間的距離,兩個字筆畫的對應位置,時時對比調整。例如我們今天臨刻的「朱音」,你就要注意「朱」字的上面的弧的圓直,下面的弧的圓直,有什麼不同。「朱」字中間一橫與「音」字的筆畫的對應關係。

接著用小楷筆,蘸濃一點的墨,這裡最好是自己研磨的,那麼會帶一點黏性,方便之後的水印法印石上稿。鉛筆、小楷筆兩次臨寫印稿,加上印稿上石之後,在印上的稍微調整印稿,這裡你有三次機會,細緻觀察,作出修改,不要覺得麻煩。沉心靜氣,篆刻,書篆都是一種禪,投入其中自然可以讓你的心靈從城市的喧譁中平靜下來。

第三步印稿上石

這裡就不多說了,我覺得我們之前的講解已經很清楚了,視頻也介紹的很清晰了。不過依然要提醒大家,印稿一定要幹透,用毛筆沾水的時候,一定要少,抹的時候要輕,不要抹上太多的水,否則,我相信試過的朋友都有失敗的經歷了。所以每一步,看似簡單的篆刻,其實是有很多的學問的,沉心靜氣,稍安勿躁,這是印石上稿告訴大家的道理。

第四步刻石

初學的時候,最難的是控制刀刃,不知道用什麼角度,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力量。這裡筆者也沒有辦法給你量化的分析,因為石料不同,人不同,刀不同,我給你個量化的、刻板的說法,沒有意義。篆刻、書篆重個人的體悟。我們中國人也有個不好的小習慣,就是不喜歡思考,就希望趕緊告訴我答案就好,那麼你是否可以從這裡開始細細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出你的方法呢。我們這裡只能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方法。

用刀刃沿筆畫切出淺淺的線條,如同臨稿的時候用鉛筆打個底稿。這裡要注意線條要直,怎樣才能直呢,多練練吧,沒有捷徑,如果我告訴你我有方法讓你三分鐘學會,那麼我一定是在忽悠你。

再用切刀的方法沿著淺淺的線條切刻,時刻注意線條的筆直,慢一點,再慢一點。

再用衝刀衝刻筆畫,使筆畫更為清晰,也可以用擺刀調整,拓寬筆畫線條。

我們看下初刻之後的結果

第五步鈐印

這裡可以用一些差一點的印泥。

第六步修改

我們在初刻之後的鈐印中看到,「音」字的筆畫太細,而且二橫下的下弧不正,那麼在之後的修改中就要調整。

我們看看修改了一次之後的效果。然後再對比原印稿,再次修改。

小編已經在筆者的執導下,自己動手臨刻了三枚五方印,也就是十五方印章了,這裡還不算刻了不滿意重刻的,每天早上一方,晚上一方,趕緊動手吧,我們一起修篆刻禪,我們一起修書篆禪。,在城市的喧囂中尋一份內心的平靜。

相關焦點

  • 方圓法篆刻講堂二十四章法九
    篆刻講堂二十四章法九方圓法印文中作方中寓圓、圓中寓方的處理,並使得方、圓對比相襯,又呼應得當,這就是方圓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增加章法上的生趣,以救板滯之失。但也要注意不要太過,因為方圓在同一印章印文中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的關係,處理不好,會有突兀的感覺。但若能處理的相反相成,則會顯得新穎別致,奇趣橫生。
  • 戛雲印社 陳開陽篆刻 作品欣賞
    藝 道 同 轍文/陳開陽談及書畫印藝術好像是獨立相望的三座山峰,而在我學藝之初,首喜水墨而後兼習漢碑,猶以《曹全》、《華山》為師,因書畫落款皆需鈐蓋名印。而無印人所識,故自己摸黑探索,那年正上初中。說來刻印已十五年,但真正窺其門庭是到大學時期。
  • 零基礎學篆刻:比丁敬還早的切刀宗師——朱簡
    由這個推斷可知,朱簡所處的時期,正是篆刻發展的黃金時代:前面有文彭開創了文人篆刻,何震推廣了文人篆刻,後面有比他大七歲的蘇宣普及了文人篆刻,當朱簡在世之時,《集古印譜》已經印行於世,世間文人,親手施刀篆刻已成風氣。更重要的一點是,朱簡本人也有物質條件投身篆刻,他出於殷實之家,據他的老師陳繼儒在《印品》序言中說他棄家中「美田園」而遠遊,以學詩文及篆刻為樂事。
  • 印外求印:趙之謙篆刻特輯(四)
    早期研究文獻如:王冬齡《宏逸多姿,神採飛揚: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味琴《趙之謙的篆刻藝術》等多屬此類。  一九九六年辛塵發表《趙之謙篆刻藝術論》,該文從「力合二宗」「刀從筆出」「印外求印」等三方面對趙之謙篆刻藝術的建樹做了系統的梳理與定位。在此基礎上,一九九九年辛塵又在其專著《歷代篆刻風格賞評》中進一步挖掘了趙之謙篆刻「合宗」美學主張與形成過程,以及其印外求印藝術主張的歷史價值。
  • 看看拍賣會上的那些印都啥樣
    學篆刻、看教程,關注:篆刻微刻,免費領取60G名家印譜和篆刻教程。
  • 好書推薦:中國篆刻聚珍(第二輯名家印·中)
    本書系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輯印的《中國篆刻聚珍》的第二輯,本函為《名家印》(中),分裝為十冊。每本書在《凡例》之後,會就每冊所收專題材料分別撰以《概述》。印章則為主體部分,每印附序號、釋文。
  • 篆刻入門:朱文印的文字與邊框
    吾丘衍的看法關於朱文印文字與邊框的關係如何處理,最早的理論,應當也來自吾丘衍《三十五舉》(這是印學理論的鼻祖),嚴格來說,吾丘衍的《三十五舉》不是印論,而是早期的篆刻教材,他這樣說:印文與邊框的距離的綜合考量除了吾丘衍大師說的這些,因為額外還有古璽印與後世的文人篆刻的粗朱文作品,朱文印的印文與邊框的關係還有以下三種關係:1、接邊。這幾乎成了元朱文印的定式,因為標準的元朱文印三大特徵小篆、細朱文、接邊之中,「接邊」實際上是概念性的。
  • 「神巧而形拙,神熟而形生」篆刻講堂一百六十三
    印從實用到藝術,從表信到抒情;從印宗秦漢到明清流派的詮釋,到了一個重要的節點,趙之謙的巧拙論指出了自己認為的印學發展方向。浙人「印中求印」必然走向程式化,吳讓之謹守師法,不敢逾越,也只能落入他人窠穴。所以趙之謙以「詩外求詩」喻「印外求印」,來闡述自己的印學審美觀以及印學發展的方向。
  • 篆刻傳承基地揭牌 "大夏印社"成立 華東師大美育成果豐碩
    「大夏印社」成立揭牌儀式日前在華東師大博物館舉行。基地將面向本科生開設篆刻選修課程、編撰教材,推進篆刻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兩校區開設工作坊,專業師生將傳遞篆刻技巧、陳列篆刻實物、介紹篆刻審美,並提供相關的篆刻材料、工具、書籍,以及有關篆刻技法的影像資料,以供全校篆刻愛好者參觀、體驗;建立兩個學生專業社團,即主要由篆刻專業研究生組成的「大夏印社」和普惠型的、全校學生都能受益的「光華印社」,基地將每年為學生社團舉辦展覽、開展主題活動、出版印譜。
  • 萬印樓當代國際篆刻精英收藏工程評審結果揭曉
    「萬印樓」當代國際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第二個五年計劃(2020-2024)從2020年1月1日正式啟動,採取每年一次向海內外公開徵稿和評審,2024年(滿五年)組織集中評獎和大展,出版《萬印樓當代國際篆刻精英收藏工(2020-2024)精品集》。力求廣集天下篆刻精英,重塑「萬印樓」印學地位,彰顯「萬印樓」百年前的榮耀和輝煌。
  • 雲南印社向省檔案館捐贈55件抗疫篆刻作品
    4月24日,雲南印社「眾志成城、同心抗疫」篆刻作品捐贈儀式上,雲南印社向省檔案館捐贈55件篆刻作品,這些作品見證了疫情期間全省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堅定決心。    為了全面記錄、保管和利用好全省萬眾一心抗疫鬥爭珍貴記憶,疫情發生後,省檔案局專門派員到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16個工作小組,指導規範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檔案。
  • 當代90後篆刻新星徐文康:元朱文精工細巧、滿白文爽健雅逸!好印
    由於課代表最近一直更新書法方面的文章,以至於不少喜愛篆刻、繪畫的朋友問我是不是忘記篆刻繪畫了,別著急,我們今天就出全新篆刻治印圖文。甚至不少喜愛篆刻的朋友對他們的印風作品也是心摹手追。而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則是這樣一位對元朱、滿白印造詣不凡的印壇新星——徐文康!邊款: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蘊藉,木樨花。庚子新正,文康刻。
  • 無印稿肖像印篆刻名家-趙金山作品《五十六個民族老人肖像印》賞析
    無印稿肖像印篆刻名家-趙金山作品《五十六個民族老人肖像印》賞析
  • 2019濰坊陳介祺金石文化周|萬印樓當代篆刻精英收藏工程千人千印大展在金石之都開幕
    來自中、日、韓、法、馬來西亞等國篆刻家協會、印社機構和篆刻藝術愛好者、從業者和觀眾等近千人齊聚十笏園文化街區中心廣場參加開幕式,內容包括群英薈萃——萬印樓當代篆刻精英收藏工程(2015-2019)千人千印大展等金石高端展覽9個、萬印樓大講堂學術講座、精品捐贈7項、百名金石篆刻名家進校園、傳拓藝術傳承演示、第四屆金石用品博覽會等金石文化活動。
  • 篆刻小站簡敘印鈕的發展史,從漢到清朝,從鼻鈕到獸鈕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印,執政所持也;鈕,印鼻也。古人為執政所持便於攜帶印信,就在璽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綏佩於腰,這就是最早的印鈕,此時的印鈕只是為了實用,沒有觀賞價值。據史料記載,中國印章始於周代,距今已三千多年。
  • 蕭漢篆刻┃一刻千金 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蕭漢書法橫批「蘇軾詞」尺寸:15 x 80cm近年來在各種篆刻展和賽事上,工穩印風幾乎和寫意印風平分秋色,刻工穩印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數為年輕人。在入展和獲獎率上也很佔優勢。這種現象在篆刻藝術承襲傳統方面是件好事。年輕人確實需要打好傳統功力的基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看過一遍工穩印展品後,你會發現,作品幾乎千人一面。沒有誰會讓你過目不忘,更不要說風格獨特了。所不同的只是技藝嫻熟上的差異。當然,工穩印幾百年來都是遵循著少有的幾種創作規律的,當今年輕人追隨的無非也是王福庵和陳巨來兩種風貌。那麼,工穩印真的就只有這兩種模式了嗎?    歷史是人創造的!
  • 學習篆刻打基礎:篆刻技法——邊款法
    一、邊款的起源我們現在參加展覽,或者在印譜裡看名家印,邊款已經是很重要的篆刻組成部分了,這是因為篆刻在幾百年(元代甚至明代以前的是實用印章)的發展積澱下來藝術審美形式,最初的實用印章是沒有邊款的,這是因為印章本身當時的作用僅僅是「物勒工名」,為了標記某個器物製造的有關情況,比如誰製造的,什麼時候製造的,於是需要刻一方印,蓋在器物上,或者是為了某種實用目的,比如授官、徵信的作用
  • 篆刻入門:篆刻的邊款應當如何定位
    這是這套課程的第11課,主要講篆刻署邊款的相關問題。雖然早期的戰國古璽、秦漢印之上無邊款出現,但隨著篆刻藝術的蓬勃發展(邊款的歷史,請看我們篆刻史部分的文章,不在本系列課程之內),在一方印刻好的印上署上邊款,已經成為篆刻創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一方印刻完了,沒有邊款就不算是完整的作品。本課程仍然以來楚生先生《然犀室印學心印》為線索。
  • 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一生治印兩萬餘方的篆刻書畫家錢君陶
    錢君陶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裝幀藝術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書畫家。他一生治印達兩萬餘方,上溯秦漢璽印,下取晚清諸家精髓。他是一位在書法、繪畫、篆刻甚至是音樂領域都有所建樹的藝術家,他是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講詩、書、畫、印熔於一身的錢君陶的一些故事。錢君陶原名錢錦堂,字玉棠,後更名涵,亦作安,又更名瑭,亦作唐,學名錦堂,以字行,筆名白蕊先、程朔青等,齋號午齋、豫堂、冰壺生。
  • 當代篆刻名家•新銳聯袂邀請展開幕︱上海主辦的最大規模篆刻展
    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韓天衡在賀信中表示,此次展覽匯集了上海本地老中青篆刻名家代表,同時邀請了許多在全國印壇有影響力的資深篆刻名家,並致力發掘、褒揚年輕作者,可以說是一個體現了歷史擔當精神的展覽,為繁榮當代篆刻藝術做了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