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是很多人都嚮往的。不過一般來說,想要做皇帝並不容易,都是父死子繼這種比較多,想要自己造反當皇帝可以說比登天還難。當然,即使是父死子繼也有鬥爭,皇帝的那些皇子掙的是你死我活,都想做皇帝。不過皇帝只有一個,一旦爭奪失敗,下場非常慘。當然,有時候也有特殊的狀況,清朝建立之初,就出現了皇位爭奪戰。而且失敗的一方,還掌握了軍權,後人還成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這個人就是豪格。
豪格是皇太子的長子,皇太子在1636年改國號為清,自己開始稱帝。1643年,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生前未立下遺旨讓誰接班。這樣皇位就空下來了,有很多皇子都想爭奪皇位。尤其是那些掌握八旗軍的皇子,手裡本錢更多。而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支持者非常多,很多人都想擁立他做皇帝。當然,他有個很厲害的對手,就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八旗中最厲害的就是兩黃旗,這是皇帝直接掌握的。、而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不僅如此,朝中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豪格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當時的豪格,有了三旗支持,再加上自己手中的正藍旗,一共有四旗支持,而且還有朝中大臣的支持。按理說,繼承皇位是必然的了。不過中途出現了意外。
後來在商議的時候,多爾袞死活不支持豪格做皇帝,而豪格也不支持多爾袞做皇帝。會議僵持的時候,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這就給他人有了機會,說白了只有皇太子的兒子才有機會,但未必一定是豪格。就這樣雙方有了協商的餘地。
經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後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就這樣六歲的福臨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而豪格的皇位爭奪失敗了。按理說失敗的一方很慘,不過豪格結果並不是這樣。
清軍入關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內。後來豪格領軍進入山東,平定山東濟寧滿家洞的土寇。1646年,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徵。在豪格的帶領下平定了四川的張獻忠。一直到這個時候,豪格都是手握重兵的,這根本不像是爭奪皇位失敗的皇子。1648年,多爾袞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看起來豪格的下場很慘,不過後面還有轉折。
順治帝親政之後,處置了多爾袞,當然有很多人也開始被平反了。順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戰功,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1656年追諡為肅武親王。可以說生前所有的榮譽都會恢復了,不過這還沒有結束。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豪格配享太廟。特詔改現襲爵位之顯親王,復始封王號曰肅,世襲罔替。這個意思是這個爵位可以一直世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鐵帽子王。他的後人也成為了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從現在可以看出,豪格死後的下場還是非常好,也算是最高榮譽了。一個爭奪皇位失敗的皇子能有這樣的殊榮,在歷史上非常罕見。當然,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和豪格一起爭奪皇位的並不是皇太子的兒子,也是多爾袞。否則,豪格也不可能有這麼好的下場。而且豪格的支持者眾多,還掌握重多兵權,這也是他當時沒有被處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