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裡設計局是蘇聯最大的直升機研製廠商,自1947年創建以來,先後完成數十款不同型號直升機。不僅生產數量全球前列,在重型、超重型直升機方面更是領先於世界,而且各種機型大量經過實戰考驗相當受歡迎。
這些機型裡有我們很熟悉的米-4、米-8、米-26多用途運輸直升機,也有米-24武裝直升機等,還有更大型的米-6、米-10等。不過回到上世紀50年代,隨著米-4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投入現役,蘇聯軍方覺得這款飛機性能卓越相當滿意。
米-4採用一臺活塞式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210千米/小時,最大起飛重量7.6噸,可以裝載1.5噸貨物,也可以吊運1.35噸物資。對於40年代末研製的機型,米-4這種綜合性能在當時挺強有很多改型,在蘇聯三軍中曾大量裝備。
軍方裝備米-4後感覺很好用,但設計師的眼光往往更加前瞻並且獨到,米裡在米-4大獲成功後並沒有放棄前進的腳步。上世紀50年代,更好的渦軸發動機已經投入,傳奇設計師米裡向蘇聯政府提交一份建議,提出研製一款全新裝備渦軸動力直升機,用以取代活塞動力米-4。
不過這個建議立刻被蘇聯軍方否決,他們認為米-4已經足夠好,再加上如果真的全部換裝新飛機成本太高。直接建議無效,米裡開始採用迂迴路線改變說辭,他說新型號直升機只是對米-4的換發升級。這樣預算較小,終於得到蘇聯高層同意,不過米裡實際上就是在忽悠軍方,因為他想要實現的是換代米-8直升機。
忽悠項目於1958年開始研製,代號V-8,由於研製理由是米-4改型所在外觀肯定不能出入太多。於是大量沿用米-4總體布局,不過座艙改的相對更大,同時將活塞發動機更換為AI-24V渦軸發動機(2700軸馬力)。雖然米裡終極目標是雙發版本,但預算有限,再加上自己編造的理由總不能打臉。
於是大家就看到米-8最早的版本,下面這款相當少見的獨眼「河馬」,如果要對比的話和我國直-6(米-4/直-5的拉皮換發版)有點像。
1959年,赫魯雪夫訪美乘坐了作為總統專機的S-58,乘坐體驗太好留下極深印象。回國後赫魯雪夫要求研製一款雙發渦軸動力直升機,畢竟雙發更安全舒適度更好,更重要的是美國總統訪蘇時可以讓對方體驗一下蘇聯製造。有了老大發話,米裡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研製雙發版本,1960年V-8A雙發渦軸動力直升機獲批。
早有準備的米裡設計局研製速度驚人,1961年7月,首架單發原型機首飛,1962年8月,採用兩臺TV2-117渦軸發動機的V-8A首飛。進行了多種改進,包括滑動式艙門,自動駕駛儀、電熱防冰系統等。飛行測試性能表現優秀,1964年開始批量生產,1965年首架生產型米-8P參加巴黎航展,受到了高度評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型直升機之一。
當然,米-8中型直升機不僅是面子產物,雖然前期蘇聯軍方沒有正眼相看。但是投入實用的米-8所表現出來的優異性能,以及越戰之後美軍大量投入休伊直升機,機載士兵或裝備可以快速機動。蘇聯軍方意識到米-8的研製確實有先見之明,隨後大量裝備蘇聯空軍,包括之後的多種改型使之成為最出色的中型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