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阿勞:「演奏是什麼?」

2021-02-19 音樂之光Muselit

阿勞獨奏音樂會

「應該去打動聽眾,

而絕對不應該只為自己演奏。」

——阿勞

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

智利鋼琴家阿勞

    阿勞(Claudio Arrau,1903-1991)作為智利著名鋼琴家,5歲即在聖地牙哥首次舉行演奏會,嶄露頭角,少兒時期於柏林及德國其他城市和北歐巡迴演出,獲得成功,被樂壇譽為神童。他的演奏技巧精湛輝煌,所詮釋的作品音樂含蓄內在,保持了純正嚴謹的古典風格並與深刻的情感完美結合。他有一雙強有力的大手,演奏以靈活自如、音色明亮、音量宏偉為特徵。

阿勞演奏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阿勞出生在智利,8歲獲得政府獎學金赴德國跟隨克勞斯學習,吃住都在克勞斯家,這跟過去中國的師徒相似。克勞斯是萊比錫學派的代表人物,五年間,克勞斯從手的位置、手臂的力道開始將絕學傾囊相授,為阿勞打下堅實的基礎。1919年獲得李斯特獎、1927年獲得當時世界一流的日內瓦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

    如歌的彈奏得益於肌肉的協調運動,阿勞的老師給了他極大地自由發揮空間,克勞斯沒有給阿勞手臂和手具體應該怎麼移動,只是有時候提醒他不要太僵硬。阿勞演奏的時候並不是孤立地只用手指的力量去彈琴,而總是將手臂和手指結合在一起,因此靠著自由下落,整個手臂的重量便落在堅強的手指上。這位鋼琴家特大的手掌使他彈奏時收放自如,慢而有力。阿勞彈琴就像貓一樣在鋼琴上移動,更像是一種講究肌肉協調的運動,即完成某些動作,肌肉進行必要的收縮,然後停止收縮,但肯定不會是對抗肌肉。   

    阿勞說:演奏是什麼?並不是刻意的做給別人看,它是一件愉快而自然的事,在緩慢的節奏中掌握對樂曲的理解,通過你的人格,將作曲家的意圖傳達給聽眾,首先應考慮的是作曲家的意圖和作品的含義,而不是為了表演而彈奏。阿勞一生演奏過巴赫、莫扎特的全部鋼琴作品以及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錄製完成唱片。他一生反對商業性演出,重視鋼琴藝術的人格化追求,並因此而譽滿全球。

     編者按:今天開始,音樂之光為大家推出【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每次通過千餘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位鋼琴家及其演奏風格。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智利鋼琴家阿勞《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
    他演奏的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李斯特、蕭邦、舒伯特、德彪西等人作品的錄音非常有名。他的演奏忠於原譜但富於個性,而又充滿激情。他的技術無以倫比。據說他為人溫和、儒雅,這從他的演奏中就可以感受到。他的琴聲與眾不同,他的音色豐富、左手聲音厚實,右手聲音透明。對於這點,有人認為阿勞的琴聲聽起來含混、粗重,也有人喜歡這種較'圓'的聲音,認為聽起來像管風琴,還有人說阿勞的手就像是在鬆軟的琴鍵上翻耕。
  • 阿勞 琴鍵上翻耕的藝術大師
    —— 克勞迪奧·阿勞智利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 León)1903年2月6日生於智利奇廉。他的演奏範圍很廣,從巴洛克到20世紀的古典音樂均有建樹。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 鋼琴家阿勞為何「不再彈巴赫了」?
    戴維·杜巴爾(David Dubal),生於克利夫蘭,美國鋼琴家、作家。1980年榮獲Peabody 獎。1986年獲ASCAP(美國作曲家、作家、出版家協會)Deems Taylor 廣播獎。他身為「史坦威」藝術家,曾任紐市古典音樂電臺WNCN的音樂總監達20年。《鍵盤上的反思--著名鋼琴家談藝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本歷史書,它記錄了20世紀晚期43位著名鋼琴家對鋼琴世界的看法。
  • 阿勞:發掘音樂中最深沉的一面
    著名智利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1903-1991)說過:「應該去打動聽眾,而絕對不應該只為自己演奏。」
  • 阿勞生前最為喜愛的學生
    ,在繼承了德奧鋼琴演奏學派以及阿勞的演奏精髓基礎之上,找到了自己的演奏之路 。在1949年他贏得了澳大利亞ABC鋼琴協奏曲的比賽後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並且搬到了倫敦生活,一次英國皇家音樂節的活動中,在阿勞的演奏結束後,他立刻上前向阿勞表達自己的讚美以及對他的敬仰並流露出自己想要與他學習鋼琴的想法。隨後阿勞說兩天後的早晨十點鐘給他電話,這一次對於已經小有名氣的普萊斯來說是他鋼琴演奏人生的重要轉折。
  • 偉大的鋼琴大師--阿勞(含1984年重返智利紀錄片)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鋼琴家。阿勞繼承了貝多芬——車爾尼——李斯特到馬丁·克勞澤的鋼琴藝術傳統,並以其爐火純青的技藝把這個演奏學派發揚光大,最終成為了二十世紀貝多芬作品的權威演繹者,在全世界備受景仰。阿勞出生於南美洲的智利,在德國接受教育,最後在美國定居,他是南美洲在二十世紀出現過的最傑出的鋼琴家,是南美洲最完美地繼承了德國傳統的鋼琴家,也是南美洲鋼琴家中第一位真正擺脫地域性,成為國際大師級的人物。
  • 鋼琴家別列卓夫斯基:技術無與倫比
    即便如此,這12首練習曲對於鋼琴家來說,也是一個試金石,想彈好不容易。在當時,舒曼評估這套曲目普天之下應該只有十二個人可以演奏。我認為能演奏是輕鬆駕馭,還是艱難完成還有區別。在裡赫特的年代,還有一個鋼琴家阿勞,其水平了得,阿勞錄製了完整的12首超技練習曲。當今鋼琴家演奏這12首曲子最好的應該是別列卓夫斯基,中國鋼琴家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 鋼琴家魯普演奏特色簡析丨「他把刮鬍子的時間都用在練琴上了」?他為何要用帶靠背的椅子演奏?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鋼琴家在演奏舒曼協奏曲時,通會也一起演奏葛利格。這個習實到本世紀五○年代再受LP風氣的推波助瀾,因為人們發現把這兩部作品錄在一起是很方便的事。從第一流到第二線的鋼琴家都這麼做,如:巴克豪斯、魯賓斯坦、季雪金、阿勞、索羅門、李希特、李帕第、米開蘭傑利、安達、費雷雪、奧格東、佩拉西亞和齊默爾曼……等。
  • 世界著名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
    1991年6月9日(農曆四月廿七),世界著名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逝世。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1903.2.6-1991.6.9),智利鋼琴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自幼有神童之稱,曾到柏林求學,後定居紐約,持續其國際大師的演出生涯譽滿全球。
  • 鋼琴家齊柏絲坦丨阿格裡奇曾「自愧不如」.
    】,每次通過千餘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位鋼琴家及其演奏風格或理念。    第一期:鋼琴家阿勞:「演奏是什麼?」     第二期:鋼琴家利帕蒂:「原始樂譜很重要,但對作品內在精神的解讀更重要。」     第三期:鋼琴家米凱蘭傑利丨「我不為別人而演奏,我只為我自己演奏」    第四期:鋼琴家範·克萊本丨他是贏得蘇聯鋼琴大獎的「美國英雄」    第五期:鋼琴家波利尼丨「這孩子要比我們所有評委都彈得好。」    第六期:鋼琴家佩拉希亞丨忠實於作品的三重含義    第七期:鋼琴家古爾德丨「演奏不是一個比賽,而是一場戀情。」
  • 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名單
    阿勞被認為是20世紀貝多芬鋼琴作品最佳詮釋者和最偉大的詮釋者之一。 貝多芬是所有音樂家中最受認可和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他生前曾作為天才鋼琴家、作曲家而聲名鵲起。「貝多芬的演奏與其他人的演奏方式有很大區別,他似乎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是與貝多芬同時代的評論家對他的評價。
  • 鋼琴家尼古拉耶娃丨她的巴赫與蕭士塔高維奇最值得借鑑
    編者按:音樂之光為大家推出【20世紀鋼琴大師演奏風格極簡指南】,每次通過千餘字,來給大家介紹一位鋼琴家及其演奏風格或理念。歡迎大家關注!    第一期:鋼琴家阿勞:「演奏是什麼?」     第二期:鋼琴家利帕蒂:「原始樂譜很重要,但對作品內在精神的解讀更重要。」
  • 阿勞自述:藝術家必須擁抱和囊括整個字宙
    在1982至83年的音樂季中,國際上大部分的音樂媒體把這稱作「阿勞的年代」,以示對他的敬重與榮耀。記得曾經聽傅聰說阿勞是「藝術的僕人」,說他總是在偉大的作品面前顯得很卑微和虔誠,是自下而上的仰望。這一點我是十分有感覺的,甚至能感覺他的某些演奏都帶著一些小心翼翼。可因此也感覺到他的藝術的真純和深刻。
  • 比賽放錯曲中國鋼琴家蒙了 但他之後演奏的非常棒
    比賽放錯曲中國鋼琴家蒙了 但他之後演奏的非常棒時間:2019-07-02 16:02   來源:環京津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比賽放錯曲中國鋼琴家蒙了 但他之後演奏的非常棒 環京津網 中國鋼琴家安天旭 中國鋼琴家安天旭 6月26日,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鋼琴組在俄羅斯莫斯科進行決賽。
  • 浪漫鋼琴演奏傳統的最後一人丨鋼琴家切爾卡斯基
    演奏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會遇到哪些問題?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的反覆樂段與揉弦 舒拉·切爾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俄裔美國鋼琴家。1911年10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Odessa)的一個猶太家庭。母親是鋼琴教師,曾在柴可夫斯基面前彈奏過《F大調變奏曲》。切爾卡斯基早年隨母親學琴,11歲開始登臺演奏。
  • 鋼琴演奏取決於性別,還是方法和品味?| 爭鳴
    雖然沒有留下錄音,時人對門特演奏進行的生動描述足以佐證,譬如:「我們恍惚、困惑,感到喘不過氣來,而且我還可以說,我們的耳朵幾乎被這首無疑是任何演出節目中最輝煌、最令人驚詫的音樂會曲目震聾。」這是一位美國鋼琴家的回憶,反映了門特在19世紀90年代的面貌,那首曲子是鋼琴家改編李斯特的作品。需知,彼時人們對於李斯特的演奏記憶猶新。顯然門特的演奏是完全符合任何人對演奏之速度、力量與光彩的期待的。
  • 世界十大鋼琴家 全球最著名的鋼琴演奏家
    公認的優秀鋼琴演奏者可以稱為鋼琴家。世界樂壇上的鋼琴演奏家數不勝數、不計其數,有一流的、二流的、三流的,甚至還有不入流的。那麼世界著名鋼琴家有哪些呢?以下小編盤點了世界十大著名鋼琴家,這些鋼琴家的演奏特點及其風格,是人們公認的,令人信服的,一起來看看鋼琴家排名吧。
  • 世界上演奏速度最快的鋼琴家,一架鋼琴演奏出了交響樂團的氣勢
    技術與肢體表演創意缺一不可,來自匈牙利的年輕演奏家Peter Bence 做到了,有看過他的演奏你就會服氣了他富有靈氣的鋼琴演奏,總是能把自己心底的熱忱完全爆發出來,你很難不為這股能量所動。跳躍的感染力,帶來前所未有的心潮澎湃!
  • 國際摘桂無數的女鋼琴家胡雪莎:演奏生命的美好
    ——胡雪莎     2017年的冬天,在美國Arizona亞利桑那州的鳳凰交響音樂廳Phoenix Symphony Hall 中,一位青年鋼琴家正在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為她協奏的是美國知名鳳凰城交響樂團,聚光燈下她雙指在黑白鍵之間舞動,時而激昂時而舒緩的琴聲牽引著現場觀眾的呼吸。
  • 演奏蕭邦鋼琴練習曲《離別》應該注意些什麼?
    在《離別》這首曲目中,以連奏為主要的演奏方式,連奏是烘託和表達情感最直接且常用的鋼琴演奏方式。如:在後一段中,就有用右手高音連奏來演奏聲部主旋律的,在具體的演奏過程中,肩部要張弛有力,利用手腕的彈性和指關節為主要的發力點,同時要控制好指尖的觸鍵力度。第一段中的左手主要是單聲部的旋律,主要為中間部分的高潮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