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為Prada執導的賽車短片嗎?

2021-02-07 ramp駕道


熟悉的韋式構圖和配色、比爾·默瑞、古怪的性格、豪華的演員陣容。對!各位,我們又要迎來一部韋斯·安德森的新電影了——《法蘭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這是繼《布達佩斯大飯店》、《犬之島》之後他的第十部電影,預告片已於本周三發布,正片將於7月21日在美國首映。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韋式的視覺和愛的盛宴。


韋斯·安德森

《法蘭西特派》預告片


韋式電影表現的集大成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因為其標誌性的嚴格構圖和色彩運用,誇張戲謔的風格和近乎病態的細節處理,為人所津津樂道,甚至很多人評論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強迫症的福音。影片中運用了高對比度、比較明麗的色彩,讓你驚呼用彩色也能拍出黑白的高級質感,此外,安德森還喜歡在各個電影中使用嚴格的對稱構圖,以及對細節的極致把控,這些都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體現地淋漓盡致。



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樣,《法蘭西特派》的劇本也是由韋斯·安德森親自撰寫。這部電影被形容為是一封獻給新聞工作者的情書,影片講述在二十世紀時設立於法國城市的一個虛構的總部位於美國的雜誌——《The French Dispatch》,它以現實中著名的《紐約客》雜誌為藍本(韋斯·安德森從小就是《紐約客》的忠實粉絲,他收藏了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的所有《紐約客》刊物),在影片中是一本討論關於世界政治、藝術、時尚、優質美食和飲料,以及發生在遙遠地方的各種人性故事的周刊。


《法蘭西特派》海報


《法蘭西特派》實際上囊括了多年來與安德森共事過的所有主要演員,此外還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新角色。首批劇照也已發布:



比爾·默瑞(Bill Murray)飾演《法蘭西特派》雜誌的總監Arthur Howitzer, Jr.,此人物的現實原型來自《紐約客》的創始人哈羅德·羅斯。


伊莉莎白·莫斯、歐文·威爾遜、蒂爾達·斯文頓、費舍·史蒂芬森和格裡芬·鄧恩飾演的角色組成了編輯部門。威爾遜扮演了一個名為Herbsaint Sazerac的角色,現實原型為一位專門講述街頭故事的作者約瑟夫·米切爾。


艾德裡安·布羅迪飾演Julian Cadazio,一位以杜威恩勳爵為原型的藝術品商人,杜威恩勳爵曾上過1951年《紐約客》的人物板塊。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演Lucinda Krementz,她是電影其中一個片段的主角,靈感來源於發表在1968年《紐約客》上的關於法國五月份的「五月事件:一個巴黎筆記本」的兩部分報導,琳娜·庫德裡蒂莫西·柴勒梅德飾演抗議活動的兩名學生。


傑弗裡·懷特飾演Roebuck Wright,是一位來自美國南部的美食記者,該角色受到現實中James Baldwin和AJ Liebling(《紐約客》的記者)的啟發而來。


本尼西奧·德爾·託羅蕾雅·賽杜分別飾演監獄中的藝術家和看守人員。


我們除了期待新片《法蘭西特派》的正片上映,還可以回顧一下其他由韋斯·安德森執導並編劇的優秀作品,比如其中與Prada合作推出的八分鐘短片——《Castello Cavalcanti》。
此短片於2013年11月13日在羅馬電影節首映。故事講述在1955年9月的義大利,正在舉行Molte Miglia的比賽(應該意指一千英裡拉力賽Mille Miglia),在經過名為Castello Cavalcanti的小鎮廣場時,Jason Schwartzman扮演的賽車手Jed Cavalcanti駕駛賽車撞上了小城廣場上的基督像。撞車導致Jed Cavalcanti無法繼續他的比賽,在經過一陣抱怨後,他得知自己撞車的地點正是他祖先的出生地。
影片的視覺依然是韋斯·安德森的標誌性風格,比如使用明麗偏復古色調的小店裝飾,以及幾處嚴格的對稱構圖。此外,該片中一些場景還致敬了義大利著名導演費德裡克·費裡尼的電影,比如費裡尼《甜蜜的生活》中的基督像,賽車駕駛的片段也與費裡尼《阿瑪科德》(Amarcord)中的場景相似。左為《甜蜜的生活》,右為《Castello Cavalcanti》

《阿瑪科德》場景


片中出現了一些經典車型,比如白色的BMW R27、菲亞特626RNL、1960路特斯7 Mark VII、1933 Singer Nine Sports 等(圖片按順序排列,點擊可看大圖)。韋式美學的短片沒看夠?再來一部由H&M與韋斯·安德森合作的短片——《Come Together》:






《ramp駕道》工作微信號正式開通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搜索「rampjiadao」添加


這裡每天不僅有福利

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

一起侃車、聊車、玩兒車

———   END   ———


點我  點我

點開新世界的大門!



▼有什麼想說的,下拉就可以寫留言啦


相關焦點

  • 《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的高豔美學 幕後
    《布達佩斯大飯店》斬獲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大獎。《Apartamento》雜誌,也就是那本來自巴塞隆納的極嗲的家居雜誌,去年有一期裡面有韋斯·安德森的訪問,這位以《布達佩斯大飯店》紅遍全球時尚界的導演,絕對是如今的當紅炸子雞。毫無疑問,《Apartamento》從家居設計的角度來訪問韋斯·安德森,這是一個成功的切入點,不是電影雜誌不是時裝雜誌也不是文學雜誌,而是一本家居雜誌來關注韋斯·安德森的美學世界了!
  • 從電影畫面裡學色彩搭配——《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的高豔美學
    在剛剛過去的第72屆金球獎頒獎禮上,韋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斬獲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大獎。
  • 武商廣場丨《布達佩斯大飯店》 高豔美學的極致運用
    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故事由一個女孩手中的一本小說引出,小說的名字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書的封底是已經離世的作者照片。 鏡頭切換,回到1985年,年邁的作者講述自己創作這本小說的靈感來源。
  • 《布達佩斯大飯店》:被喜劇標籤掩埋的枯萎文明史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韋斯·安德森執導,於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大牌雲集,即使是最小的角色也是你所熟知的演員。那麼,我們不禁會問《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和大文豪茨威格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這有點像我們熟知的《一千零一夜》,用一個大的故事結構來囊括其中的小故事,也可以被稱作是「套娃式結構」。在《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中,共穿插了四層敘事、四個敘事者來講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前世今生。第一層敘事:年老作家影片伊始是一個年輕女孩子在紀念碑前悼念《布達佩斯大飯店》這本書作者的場景。之後鏡頭便切換到一位年老的作家身上。
  • 《布達佩斯大飯店》:少女心的建築,你看過了嗎?
    布達佩斯大飯店》,配得上太多讚美的詞彙,但是電影最後的十幾分鐘,我內心感到了一股深刻卻難以名狀的悲傷,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是為什麼。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似乎歷歷在目,卻又難以言說。《布達佩斯大飯店 》:少女心的建築,你看過了嗎?
  • 若《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韋斯·安德森來製作料理,會是怎樣的情形?
    (hello,there)💡導演,是電影創作的靈魂與推手,若你是熱愛看電影的影痴,想必對各大導演的執導風格與作品應當十分熟悉
  •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美
    總有一部畫面美麗復古,故事戲劇幽默的好電影會給你帶來驚喜並讚嘆不已,而《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這樣一部可以給人別樣感受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也是他自編自導,由拉爾夫·費因斯、託尼·雷沃羅利和西爾莎·羅南等主演共同完成的電影巨作。它講述了戰爭時期一個歐洲的著名飯店看門人葛斯塔夫先生和和他最信任的門童的友誼羈絆之間的故事。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等重要獎項。
  • 用故事留住過眼雲煙的人生——《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一部2014年美國和德國合拍的喜劇劇情片,韋斯·安德森編劇並執導,拉爾夫·費因斯主演。本片被選為第64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並贏得評審團大獎。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佳片第一名。書中年輕的作家(裘德·洛 飾)在1968年來到位於歐洲阿爾卑斯山下虛構的祖部羅卡共和國日漸走下坡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投宿,在與飯店老闆的閒談中聊到了1932年發生在飯店的一段故事。1932年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禮賓員古斯塔夫(雷夫·范恩斯 飾)對來自各地的客人們的習慣愛好和秘密欲望都瞭若指掌。
  • 電影 布達佩斯大飯店
    這周分享一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在部電影是我一個好朋友分享給我的。
  • 讓想像變成行動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實景探訪
    不過其實早在2014年,《布達佩斯大飯店》上映後,口碑和票房就一直穩高不低,各方反應都相當優秀。這部電影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自編自導的,講述了發生在歐洲著名大酒店的一位酒店司儀身邊的故事。這部電影橫跨了歐洲的三個時代,見證了半個世紀的歐洲變遷和戰火洗禮。雖然單從簡介上看,這部電影的基調似乎有些沉重,但是它可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劇電影。
  • 【欣賞】《布達佩斯大飯店》——獻給處女座
    年度話題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純理成章成為豆瓣文藝青年前陣子的新寵。除了文藝得一塌糊塗的小清新配色和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讓人津津樂道的還屬導演刻意追求的平衡美學,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呈現左右對稱的構圖。《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海報拍攝極少的採用了綠幕搭景的麻煩方式,作為話題級別的電影,很多人還要為了住這個「大飯店」到布達佩斯去。
  • 《布達佩斯大飯店》,每一個鏡頭都帶上「韋斯·安德森印記」
    《布達佩斯大飯店》,每一個鏡頭都帶上「韋斯·安德森印記」文/茶葉蛋影視訊拋開故事不談,作為一名「強迫症患者」,韋斯·安德森絕對是令我觀影體驗最佳的導演。而在我心中,無論是從鏡頭、色彩、劇情、隱喻……最具「安德森」美學代表性都是《布達佩斯大飯店》。
  • 《布達佩斯大飯店》:虛構的飯店 真實的戰前歐洲
    《布達佩斯大飯店》劇照片名:《布達佩斯大飯店》(美國) 導演: 韋斯-安德森編劇: 韋斯-安德森主演: 拉爾夫-費因斯/ 蒂爾達-斯文頓/ 威廉-達福/ 裘德-洛/ 艾德裡安>預測:最佳編劇、最佳藝術貢獻獎「野牛草伏特加共和國(Zubrowka Republic)熱忱歡迎您的劇組來選景拍攝」,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官方網站順便進行著外景地宣傳,將訪問者引入這個導演韋斯-安德森萬分滿意的國度。
  • 《布達佩斯大飯店》-童話VS現實
    以色彩變化體現時間層次《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典型的俄羅斯套娃敘事,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是一個女孩拿著作家的書來到公墓祭奠作家,然後轉到作家和一個小男孩敘述故事的鏡頭,之後是作家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時候遇到穆斯塔法先生,最後由穆斯塔法講述古斯塔夫先生的故事。
  •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裡,我們還相信膠片時代的童話
    但是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肯定地說,《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在世界電影史上將佔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很明確地把自己坐落在了那個數碼取代膠片、成為電影的基本介質的重要歷史時刻。2011年,柯達膠片公司正式地退出了好萊塢電影業;2012年,好萊塢本土關閉了最後一個膠片洗印廠,標誌著膠片電影這個輝煌時代的終結。
  • 《布達佩斯大飯店》夢境如此浮誇,卻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顯示出的導演拍攝此片的一個小小用意,向老電影以及過去的電影大師們的致敬(這一點在電影後面也有體現,打電話求助那一段甚至幽默了一下黑澤明)。整個電影的畫面是極具導演個人特色的,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樣考究的暖色調畫面和略帶不真實感且童話感十足的場景布置,以及幾乎全部是橫平豎直的鏡頭移動,有一種色曾相識的感覺,最後看完影片去查百科方才知道影片導演是執導了《月升之國》的韋斯安德森。
  • 解讀《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與「像」
    前幾天奧斯卡提名終於揭曉,《布達佩斯大飯店》包攬了9項提名,極有可能成為今年奧斯卡的大贏家。
  • 《布達佩斯大飯店》:一部被片名耽誤了的佳作
    在這部作品中,依舊延續了導演強烈的個人風格。飽滿的畫面色彩、對稱的構圖結構,再加上平移和快搖的拍攝方式,這一切都使得《布達佩斯大飯店》在戲劇性的基礎上更加荒誕,在精緻影像的背景裡更如電影童話。接下來,我們就從三個方面去解析,為何《布達佩斯大飯店》能夠優勝於其他電影。
  • 宛如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迷人色調:你還記得摩洛哥馬拉喀什嗎?
    投稿微信:bonwaytours 1 當馬拉喀什披上「布達佩斯」濾鏡 法屬玻里尼西亞旅遊攝影師Helene Havard以夢幻、柔和色調而聞名,他鏡頭裡的人文風景,宛如直接從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走出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