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原型家庭,嫁給上校卻一貧如洗,帶9個孩子逃亡美國

2020-10-03 IX小白在此間

在過去了50年之後,《音樂之聲》依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電影改編自電影中的修女瑪麗亞1949年的回憶錄《特拉普家庭樂隊的故事》故事同樣記載了瑪麗亞和上校從納粹佔領的奧地利逃亡的故事。

而馮·特拉普上校一家人和電影中講述的卻並不完全相同

電影中的孩子們

現實中的瑪麗亞說自己「頑皮的可怕」

瑪麗亞在電影中被描繪為頑皮可愛的,實際上真實的瑪利亞在修道院是一個「毒瘤」。她描述自己為「整個修道院最可怕的女孩」。

因為她喜歡在別的修女要靜默的時候說話。喜歡在院子裡東奔西跑,還在修道院裡用口哨吹聖歌(之所以叫聖歌是因為神聖不可侵犯)還喜歡各種爬屋頂。

所以她才被修道院院長打發到上校家裡當家教。

現實中的瑪利亞

電影裡上校有7個孩子,而現實中更多

1926年,瑪麗亞從修道院被到馮·特拉普上尉家當家教。在上校和瑪利亞逃離奧地利時,實際上有九個孩子:七個來自上校的第一次婚姻,兩個來自他與瑪麗亞。而當他們逃亡到美國後又生了第十個孩子約翰內斯。

電影也改了孩子們的年齡,電影中最大的女兒16歲。而在現實生活中,當他們全家逃離奧地利時,大女兒已經二十多歲了,還是一名執業醫師。

電影中的畫面

上校在沒有娶瑪麗亞之前就有一個音樂之家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電影裡,他們的家庭樂隊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都是得第一名。但在瑪麗亞到來之前就已經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

與影片中描繪的嚴厲,禁止音樂的海軍軍官的恰好相反,實際上,上校是一個熱情而充滿愛心的父親,也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

現實中的瑪利亞和孩子們唱歌

瑪麗亞不願與馮·特拉普上校結婚

就像電影一樣,瑪麗亞以家庭教師的身份加入到這個家庭最後嫁給了上校。但與電影不同的是上校先愛上了瑪利亞,並請求她留下來成為孩子的第二個母親。

但瑪麗亞並不想結婚。因為上校比瑪麗亞大25歲,年輕的瑪利亞也根本不懂什麼愛。上校是在相處多年之後才求婚成功的。

他們的小女兒曾經在節目中表示:「實際上是瑪麗亞才是那個情感發育遲緩,需要「解凍」的人。而父親總是充滿耐心和感情

上校和孩子們

現實中的家庭並沒有偷偷穿過阿爾卑斯山

電影中他們穿越阿爾卑斯逃亡到了瑞士,而現實中他們居住的城市與瑞士根本不接壤。

現實中的這一家人是在邊界被封印的前一天逃離了奧地利,瑪麗亞在後來的採訪中表示:他們確實與電影中一樣騙納粹軍官要去美國表演,但他們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乘坐火車離開的,雖然也因此一無所有,但沒翻山也沒帶樂器。

現實中的一家人

現實中這一家人首先到義大利,然後到倫敦,最後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船。在1940年代初期,他們以特拉普斯家庭樂隊的身份在美國巡迴演出,後來在美國定居。並且開了一家旅館,到現在依然如此。

雖然與電影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家庭和愛情,還有因愛國而逃亡的經歷卻都是真實存在過

我是小白,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音樂之聲》:瑪麗亞帶來音樂之聲,而上校卻為音樂賦予了靈魂
    即使你並不曾看過這個電影,但是當你聽到電影中的歌曲時,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讓我們耳熟能詳,而《雪絨花》也正是其中最著名的歌曲之一。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分的音樂電影,由羅伯特·懷斯執導。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5項大獎,總共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獲得一致好評。
  • 在《音樂之聲》中告別「上校」
    流雲醉目,歌聲入耳,這就是《音樂之聲》從遙遠時代帶給我們美好的記憶,讓我們再次回顧電影帶給我們的歡樂與感動。相比歌劇中用來敘述情節的宣敘調,這種流行音樂的風格更貼近實際生活場景。天性活潑而自由的瑪麗亞並不適合修道院那種嚴守戒律,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她給修道院造成一個難題,該怎麼處置她?瑪利亞被修道院派到退役海軍上校家裡做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她從彷徨中樹立信心,希望在生活中得到錘鍊,她唱出歌曲《我有信心》(I Have Confidence)。
  • 《音樂之聲》上校去世,重溫浪漫經典
    普盧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則是在1965年的電影《音樂之聲》中,他飾演了外表冷酷的馮·特拉普上校,由於長期的海軍生活和對失去妻子的悲痛,使得他很難露出笑容,並且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地要求著自己的7個孩子,直到身為修女的瑪麗亞進入家庭後,一切才發生了轉變。
  • 《音樂之聲》的上校去世 共同緬懷我們80年代
    而普盧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則是在1965年的電影《音樂之聲》中,他飾演了外表冷酷的馮·特拉普上校,由於長期的海軍生活和對失去妻子的悲痛,使得他很難露出笑容,並且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地要求著自己的7個孩子,直到身為修女的瑪麗亞進入家庭後,一切才發生了轉變。
  • 父親心間哨笛聲:《音樂之聲》之三
    父親心間哨笛聲 :《音樂之聲》之三—— 視覺經典《音樂之聲》[一]影片《音樂之聲》中 , 那種的親人的感覺 ,是最能感動我心底的地方 。當馮 特拉普上校攜手瑪麗婭蜜月歸來時候 ,七個孩子喚著從前家庭女教師媽媽 , 媽媽的時候 , 瑪麗婭親切回允說 ,孩子們謝謝 ,我喜歡媽媽這個稱呼 。 上校馮 特拉普此刻 ,擁有了這樣一份溫暖的親情 ,擁有了這樣的親人 ,上校他 還別有何求呢 ?一個幾乎癱渙的失母之家獲救了 。後來不久 ,上校馮 特拉普也唱出了自巳的歌 ,這歌不再是他從前的稍息立正 ,滅燈口哨 。
  • 「音樂之聲」電影沒拍出的悲慘故事 孩子只被視為搖錢樹?
    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執導;奧斯卡影后朱莉·安德魯斯及東尼獎影帝克里斯多福·普盧默主演的《音樂之聲》,電影發生在30年代的奧地利薩爾茨堡,故事講述實習修女Maria von Trapp被修道院委派到奧匈帝國海軍上校的家擔任其七名小孩的家庭教師。
  • 揭秘「音樂之聲」背後的真實故事(下)
    馮•特拉普一家接到命令,上校要到德國海軍指揮潛水艇,長子剛從醫學院畢業,就要去領導維也納的一家大醫院,而他們的家庭合唱團則被邀請去希特勒的生日會上唱歌。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來,問他們是要留在奧地利還是離開。雖然大家都知道離開奧地利的生活會很困難,但他們還是選擇了離開,前往美國。
  • 用音樂拯救一個家庭,2019音樂劇《音樂之聲》北京站演出信息
    每首歌都有自己特殊的含義,都包含著特定的感情,友誼、親情、愛情,當一個家庭失去音樂之聲,當一個家庭因愛而重獲新生,這是無比幸福的瞬間!2019音樂劇《音樂之聲》北京站時間:2019-11-02至242019音樂劇《音樂之聲》北京站地點:北京|海澱劇院劇情簡介上世紀四十年代修道院的瑪利亞擔任家庭教師來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原來他的幾個孩子因為失去母親失去了歌唱,原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卻因為內心的這一巨大秘密而靠欺負老實來吸引父親的關注,充滿愛心的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拯救之旅。
  • 孩子心中多來米:《音樂之聲》之一
    孩子心中多來米 :《音樂之聲》之一—— 視覺經典《音樂之聲》[一]影片《音樂之聲》開始不久 ,修道院年輕見習修女瑪麗婭被分派到上校馮 特拉普家裡擔任家庭女教師 。接下來 ,電影情節果真如此 , 新家庭教師上崗 ,家長上校點名 :莉莎 ,費瑞克 ,露易絲 ,寇特 ,碧姬苔 , 瑪爾塔 ,葛萊爾 ,一共七個孩子 , 兩男五女 。 最大的十六歲 ,最小一個只有五歲 。上校那五歲的小女娃娃還是奶聲稚氣的時刻 ,家庭教師瑪麗婭卻巳經稱她是可愛的淑女了 。這是母愛的眼光 。這是媽媽視界中的孩子 。
  • 贈票 | 音樂劇中的經典《音樂之聲》,讓你和孩子一起隨音樂起舞
    不到一年時間,《音樂之聲》中文版走遍全國36個城市,60位臺前幕後的演職人員,帶來107場精彩演出,觀眾超過10萬人次。 從老人到小孩,《音樂之聲》中文版讓每位中國觀眾得以用母語重溫經典。   今年,七幕人生邀請知名美國舞美設計師為《音樂之聲》打造全新設計的舞臺布景,華麗升級,再現阿爾卑斯山的雄偉壯麗,令觀眾更有身臨其境之感。此外,燈光和音響也將進一步升級完善,更加豐富立體,為劇場內每一位觀眾帶去耳目一新的美妙體驗。
  • 《音樂之聲》——為何而唱歌
    瑪利亞21歲的時候神乎其技地被派到海軍上校喬治.馮.特拉普(Georg von Trapp)家。喬治家裡有七個孩子,瑪利亞擔任家裡最小孩子的家庭教師。他們彼此相愛,喬治取消了和伊芳公主的婚約,和瑪利亞結婚了。
  • 《音樂之聲》男主(克里斯多福·普盧默)逝世 | 從《音樂之聲》到《利刃出鞘》這個帥了一輩子的男人離開了我們,最後附錄在線觀看.
    ——下面請看——一、《音樂之聲》完整版《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多福·普盧默、理察·海頓主演的音樂片,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麗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 電影賞析《音樂之聲》豆瓣9.1 奧斯卡獎美國愛情歌舞片中英字幕~1965
    語言: 英語 / 德語上映日期: 1965-03-02(美國)片長: 174分鐘又名: 仙樂飄飄處處聞(港) / 真善美(臺) / 一個叛逆修女的故事 瑪利亞(朱麗·安德魯斯 飾)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裡的規矩。
  • 以經典之作《音樂之聲》為例,聊聊歌舞片中音樂的作用
    家庭教師瑪利亞帶著她的吉他走進了馮·特普上校的家庭,她那充盈著愛的美妙音樂,不僅幫助孩子們從上校軍制化的管理中解放出來,還幫助上校走出亡妻的悲痛,為這個家庭重新打開了一扇愛與歡歌的大門。《音樂之聲》更憑此成為當年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並一舉奪得第38屆奧斯卡電影節 「最佳音樂」大獎。
  • 薩爾茨堡的音樂之聲 奧地利 · 文化
    》,被20世紀福克斯拍成電影《音樂之聲》,搬上了大屏幕。半個世紀來,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孩子們可愛的《晚安,再見!》,影響了幾代人。《音樂之聲》上映後,當年票房就達到1.59億美元,更是一舉榮獲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十項提名並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音效五項大獎,寫下了好萊塢影壇歷史性的一頁。
  • 《音樂之聲》:上校擇愛,為什麼放棄美麗男爵夫人,卻選擇了修女
    《音樂之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經典影片,豆瓣評分9.0的優秀之作。瑪利亞原本是一個年輕活潑,經常違規的「問題」修女,對一切都有著「莫名其妙」的樂觀和信心。修道院院長無奈之下,把她送去特拉普上校家給7個失去母親的孩子當家庭教師。特拉普上校,超級帥!風度翩翩又帶著一點冷漠和玩世不恭。
  • 電影《音樂之聲》上映50周年 主演們今在何方?
    安德魯斯憑藉她完美的聲線和純真的外形再次打動了觀眾,而就在一年前她剛剛因為在《歡樂滿人間》中的演出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這位教會了觀眾唱《哆唻咪》的女演員之後又相繼出演了40餘部影片和電視劇,從《音樂之聲》後的第一部作品,希區柯克導演的《衝破鐵幕》,到3D動畫片《怪物史萊克》。安德魯斯在1969年嫁給了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
  • 電影《音樂之聲》《簡愛》中的兩位家庭女教師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看過美國電影《音樂之聲》和《簡愛》這兩部經典大作,你一定會深有感觸:電影中的兩位女主人公,她們的命運既有著相似之處,卻又異彩紛呈。她們的相似之處就是一個來自修道院,一個來自教會女子學校,有著相同的教育背景,都做了孩子的家庭教師,和男主人相愛,最後獲得了幸福。
  • 音樂劇《音樂之聲》
    音樂劇《音樂之聲》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6-11 09:0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母愛心融雪絨花:《音樂之聲》之二
    接下來是影片《音樂之聲》的兩個主場環境 :修道院和上校的家 。 當年大膽的突破航拍 ,把地方風光 ,家鄉音樂 ,人物故事等等有機結合 ,成為一個畫面藝術整體 。差不多首度創建了世界電影史上空前的聲畫蒙太奇經典 。[二]電影裡的薩爾斯堡修道院是瑪麗瑪的家 。上校馮 特拉普還有他的七個孩子 , 是修女兼家庭教煒瑪麗婭的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