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了50年之後,《音樂之聲》依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電影改編自電影中的修女瑪麗亞1949年的回憶錄《特拉普家庭樂隊的故事》故事同樣記載了瑪麗亞和上校從納粹佔領的奧地利逃亡的故事。
而馮·特拉普上校一家人和電影中講述的卻並不完全相同。
電影中的孩子們
瑪麗亞在電影中被描繪為頑皮可愛的,實際上真實的瑪利亞在修道院是一個「毒瘤」。她描述自己為「整個修道院最可怕的女孩」。
因為她喜歡在別的修女要靜默的時候說話。喜歡在院子裡東奔西跑,還在修道院裡用口哨吹聖歌(之所以叫聖歌是因為神聖不可侵犯)。還喜歡各種爬屋頂。
所以她才被修道院院長打發到上校家裡當家教。
現實中的瑪利亞
1926年,瑪麗亞從修道院被到馮·特拉普上尉家當家教。在上校和瑪利亞逃離奧地利時,實際上有九個孩子:七個來自上校的第一次婚姻,兩個來自他與瑪麗亞。而當他們逃亡到美國後又生了第十個孩子約翰內斯。
電影也改了孩子們的年齡,電影中最大的女兒16歲。而在現實生活中,當他們全家逃離奧地利時,大女兒已經二十多歲了,還是一名執業醫師。
電影中的畫面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電影裡,他們的家庭樂隊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都是得第一名。但在瑪麗亞到來之前就已經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
與影片中描繪的嚴厲,禁止音樂的海軍軍官的恰好相反,實際上,上校是一個熱情而充滿愛心的父親,也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
現實中的瑪利亞和孩子們唱歌
就像電影一樣,瑪麗亞以家庭教師的身份加入到這個家庭最後嫁給了上校。但與電影不同的是上校先愛上了瑪利亞,並請求她留下來成為孩子的第二個母親。
但瑪麗亞並不想結婚。因為上校比瑪麗亞大25歲,年輕的瑪利亞也根本不懂什麼愛。上校是在相處多年之後才求婚成功的。
他們的小女兒曾經在節目中表示:「實際上是瑪麗亞才是那個情感發育遲緩,需要「解凍」的人。而父親總是充滿耐心和感情」
上校和孩子們
電影中他們穿越阿爾卑斯逃亡到了瑞士,而現實中他們居住的城市與瑞士根本不接壤。
現實中的這一家人是在邊界被封印的前一天逃離了奧地利,瑪麗亞在後來的採訪中表示:他們確實與電影中一樣騙納粹軍官要去美國表演,但他們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乘坐火車離開的,雖然也因此一無所有,但沒翻山也沒帶樂器。
現實中的一家人
現實中這一家人首先到義大利,然後到倫敦,最後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船。在1940年代初期,他們以特拉普斯家庭樂隊的身份在美國巡迴演出,後來在美國定居。並且開了一家旅館,到現在依然如此。
雖然與電影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家庭和愛情,還有因愛國而逃亡的經歷卻都是真實存在過。
我是小白,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