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魯莊公看著眼前的經濟現狀,滿眼儘是蕭條,想那長勺一戰何其英雄,打得齊桓公痛失愛子,而如今卻輸給了一把魯縞。
一
習慣說,齊國是大國,喜歡吃大蔥,魯國是小國,喜歡吃大蒜,直到如今,很多山東人還很有意見:為什麼山東簡稱魯而不是齊?
關於長勺之戰,大家更熟悉的應該是曹劌論戰,就是那個著名的論調:「」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以我小時候打架的經驗,對此種論調表示深深懷疑。假如你實力比對手高出幾個倍數,就算你病了,也能把對手打趴下,何況只是士氣稍稍受點影響呢。
按照左丘明所說,當時,齊魯兵力對比是30萬對3萬,這可不能簡化於10:1。春秋前期的戰爭方式不像現在詭計多端,更沒有特種兵作戰和尖端武器,那時講究君子之戰,雙方擺好陣勢再打,如果一方沒有列好陣勢,對方不能發起進攻的,一方如果敗了,勝方是不能追擊的,否則就會違背君子之道,被天下諸侯鄙視。
按照史書記載,齊國除盛產鹽外,還盛產鐵,在冷兵器時代,鐵器就相當於核武器,在兵器上,齊國應該佔優勢。3萬人的隊伍衝向掌握如此兵器的30萬,就算這30萬全是老弱殘兵,也能將對方包了餃子。
長勺之戰出自於《左傳》,在《史記》中卻沒有任何記載,如此關鍵的戰爭,決定了齊桓公爭霸的格局,為何《史記》中沒有記載呢?長勺之戰或許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只是左先生丘明閣下的誇大而已,可能雙方在公元前684年發生過爭端,只是很小規模的摩擦,未必有勝負,作為春秋末年的魯國人左丘明誇張了一則有利於祖國的故事。
為什麼這麼說?
除了上面所說的軍事對比外,來看看當時的格局。
鮑叔牙推薦管仲,齊桓公不記射鉤之仇,把管仲從魯國接回,與管仲聊了聊,對管仲敬重的無以復加,採用了管仲提出的三步走。
第一步是設立法令綱紀,使百姓做事有所遵循。
第二步是劃分出士、農、工、商的居住區域,使之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業。
第三步是通過寓兵於農、軍政合一的方法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用以徵服諸侯稱霸天下。
按照史書《國語》記載,管仲到齊國這一年距離長勺之戰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各種改革還處在準備階段,齊桓公就算再自大,那也是一代英明之主,怎麼可能會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
齊桓公對管仲言聽計從,他之所以能夠稱霸也正得益於採用了管仲的戰略方針:為稱霸諸侯而交好鄰國的戰略方針。魯國是齊國的鄰國,如果攻擊魯國,那就是違背了這條戰略,所以,是不可能攻擊魯國的。
當然,以上也只是推測而已。
在後來的歷史上,齊魯之間再無發生過大規模戰爭,小的摩擦中,齊國也沒有佔到多大便宜,但是,魯莊公卻臣服於齊國,因為發生了貿易戰,魯國被齊國牢牢抓住了經濟命脈,可見貿易戰的的可怕,幾千年後現代,日本在貿易戰中敗給了美國,從此成了附庸國。
二
按照《史記·齊太公世家》和《史記·魯周公世家》所說,齊國想爭霸,魯國表示不服,齊國非讓他服,管仲跟齊桓公商量,要在兩國的國際貿易上做點文章。
齊國讓商務、農業、禮儀、法律等部門聯合調查,拿出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報告中認為可以來點經濟制裁。
魯國生產縞,一種細白的生絹,齊國生產紈,一種白絹,我查閱了不少資料,也沒搞懂兩種東西到底有什麼區別,總之,兩個國家經常有國際貿易來往。
管仲精心策劃之下,齊國第一猛男和時尚風潮第一代表,齊桓公,帶頭穿魯縞做的衣服,齊國又通過行政命令要求全體官員也穿魯縞衣服,沒過多久,以淄博為原點,整個齊國老百姓紛紛效仿,魯縞進口量大增。
齊國老百姓也想生產魯縞,管仲讓法律部門下文,禁止齊國老百姓生產魯縞,所有的縞都必須從外進口,而且大大降低關稅。
在供求關係的刺激下,魯縞價格猛增,魯國老百姓放棄了農耕,全都織縞。
管仲有貼出布告,釋放貿易信號:凡是商人給齊國販來一千匹縞賞三百金,販來一萬匹賞三千金。
魯國人就更加受到了刺激,更多人加入了織縞的行列,魯國國君莊公看到稅收增加的這麼快,對自發的經濟結構沒有調整,通過默認來鼓勵,魯國家家戶戶都是織布聲,田地卻都荒廢了。
一年之後,齊國突然下令關閉貿易關口,禁止進口魯縞,與此同時,齊桓公和大臣們又都開始穿齊紈做的衣服,齊紈又開始流行。
一下子造成魯國的縞大量積壓,剛剛擴大生產規模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田野又是一片荒蕪,只能從齊國進口糧食,齊國趁機抬高糧價,基於齊國的強大 軍事力量,鄰國都是齊國的盟國,魯國一下子被齊國擊垮。
三
如果單單看史書對這段歷史的描述,魯國臣服於齊國,似乎全都是管仲貿易戰的功勞,往往忽略更重要的信息。
之所以敢採用這種貿易戰方式,基於強大的經濟實力,並且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兩者缺一不可。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軍備競賽,最終將蘇聯拖垮。如果齊國經濟實力和生產能力不超強,別說後來的獎勵政策,就是大量進口也會將齊國拖垮。
在開展貿易戰中,齊國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支撐,通過軍事壓制,才能確保魯國不會狗急跳牆,才能保證周邊其他國家聽命於齊桓公。美國對外採取貿易戰的策略也是如此,因此,一個國家軍隊的強盛,並不僅僅保家衛國,還能對貿易來往起到保護作用,也是貿易戰成敗的關鍵。
齊國這是一招險棋,並非僅僅賭魯國百姓會中招,更賭魯莊公會中招。假如魯國在出口魯縞的過程中,魯莊公下令必須要保持農業生產,或者提前大量進口糧食作為儲備,就如當下進口石油一樣,那麼,齊國的貿易戰必敗無疑,可惜,魯莊公偏偏就中招了,這一點我始終無法理解,對於農業社會的國家來說,怎麼可能不懂得糧食儲備的戰略意義呢?
當然,這更說明一個問題:貿易戰的勝敗,國家領導人的雄才大略是多麼的重要,也許,這才是是貿易戰勝負的關鍵。
歡迎進入我們的小店「咱家山裡貨」
真正來自大山裡的純天然乾貨
讀一口老井,品山裡貨
長按二維碼可進入微店
也可複製連結 https://zanjiaslh.taobao.com 進淘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