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香港美食大全

2021-02-28 香港友誠第一金融沙龍俱樂部



為大家推薦香港本地人鑑證過的從街邊檔到五星酒店的美食!知名「用繩命吃香港」的深圳資深吃貨@八九不離食小姐 整整一年時間體驗,編寫,整理的美食巨作《我所饞的香港》目前已經到了第九季,堪稱史上最詳細最瘋狂的香港美食攻略,值得收藏哦!

【豚王拉麵:中環蘭桂坊和安裡。】

溫泉蛋。裡面的蛋黃隨即流進你嘴裡慢慢溶化,由於是冷的,口感非常好,柔軟清甜,直入心扉~簡單的東西一認真起來絕對是一鳴驚人。

赤王拉麵:其湯"濃且自然,辣而入味",辣味與濃湯水乳交融般難分難解,讓人慾罷不能;面可根據自己喜愛而選擇軟硬度,拉得比較細,煮的程度恰好,連對日本拉麵毫不感冒的我都要忍不住說一句:真心好吃!"~

【澳洲牛奶公司:佐敦白加士街49號】

蛋白墩鮮奶:實在是正到不行,鮮香嫩滑,瞬間就把以前吃的燉奶給秒殺掉 。

澳洲牛奶公司的炒蛋是我的第二大愛,從未吃過如此好吃的炒蛋,幼滑無比,滿滿的幸福感~

【翠華茶餐廳:有多家分店】

若要問我,翠華最俘虜我心的東西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三個字「奶!油!豬!」。烘得恰好的麵包,鬆脆口感與奶油甜味碰撞在一起,立刻擦出美味的火花來。

吃奶油豬當然要搭配一杯香檳奶茶才夠味,冰鎮奶茶系列是我的最愛。

【星巴克冰室:中環都爹利街】

厚切菠蘿油,菠蘿油帶著淡淡的黑糖味與咖啡味,牛油厚厚一塊。咬下去,包的鬆軟加上牛油的軟綿,親愛的,就這樣被你徵服~this is my perfect moment with you ~

【勝香園大排檔:中環美輪街2號】

檸蜜脆脆,餐包脆脆的口感與蜜糖的甜味、檸檬的酸味配合得恰到好處,而且因為塗了檸汁的關係,吃起來沒那麼膩!這個值得推薦!~

這裡的特色是番茄湯底,所以當然必點一個番茄牛肉煎蛋米粉試試,上來就是紅通通的一碗,番茄味自然濃鬱,因為我本人對番茄是「還好」的態度,所以就覺得還OK。如果是鍾愛番茄的人應該會很喜歡這碗湯粉。

【喜喜冰室:銅鑼灣加寧街8號海倫大廈地下。】

香蕉克戟,一開始我挺猶豫的,因為不太喜歡用香蕉做的甜品,但看食評說它家的克戟出品不錯,於是點之。圓餅從形狀到味道都像銅鑼燒,上面撒著的是香蕉和核桃,亮點是下面的甜醬調得很好,很合我的胃口,甜度適中,夾雜著淡淡的焦糖味,覺得這醬料混合了幾種材料,味道好熟卻說不出口。問問夥計,可是都說是商業秘密不能share(好吧,總有一天我會慢慢分辨出來的)

【蓮香樓早茶: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

春卷,這個絕對有驚喜。酥脆的外皮加上豐富的餡料,一咬就愛上。

燒肉卷,裡面夾的燒肉好大一塊,搭上芋頭,還不錯。

【Greyhound Cafe:海港城海運大廈地下G01號鋪。】

雜莓千層蛋糕,這個做得很出色。外表毫不張揚,看似很厚的一層奶油,但跟「膩」卻一點都不沾邊。它給你的感覺,就像是一個穿著白紗裙在郊外翩翩起舞的鄰家女孩,它以清新的口吻告訴你什麼是低調的華麗。

凍檸茶是它家的推介之物,剛開始還有點半信半疑,一杯普通的凍檸茶要如何在大眾路線中博上位?特點就在於杯子裡面的冰塊也是用檸茶做的,這樣冰融化了整杯檸茶的味道也不會變淡,用心十足。青檸的加入讓整杯喝起來偏酸,卻不澀,讓你覺得很舒暢。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喝過的最好喝的凍檸茶.

【金華冰廳:太子弼街47號地下,地鐵旺角B3出口。】

馳名鮮油菠蘿包:賣相已經能拿高分了,上層酥脆,下層鬆軟,中間的鮮油並不會硬梆梆,軟綿中帶點鹹味,還不錯。

【車品品小食:大角咀埃華街92號】

湯碗仔翅,料足湯稠,且挺大一碗,輕輕舀起一勺子,木耳絲,肉絲,粉絲,冬菇絲,各種絲盡在其中,吃起來滿足感十足~

【肥姐小食店:旺角登打士街55號】

墨魚生腸紅腸雞腎永遠都是必點,紅色的是甜醬,黃色的是黃芥末,兩種醬要混一起才能熠熠生輝。微涼的觸覺,爽脆的口感,甜中帶辣的味道,這一切讓你不去計較手中那一串是墨魚生腸還是紅腸雞腎,因為,串串出色,回味無窮。

【傷心酸辣粉:旺角登打士街(肥姐小食店附近)。】

毫不猶豫點了最高一級的勁辣,上菜後我立刻從包包裡拿出橡皮筋,這麼大大的一碗最適合紮起頭髮不顧形象暢快淋漓地大吃有木有。很入味,一看到圖片口水又開始直流,我吃過很不敬業的酸辣粉,也是看上去紅紅一碗,可是紅湯歸紅湯,粉歸粉,當你撈起那些粉的時候你會發現粉是沒味道的,這樣的話就很糟糕。可是這款勁辣酸辣粉挺入味,粉都是辣辣滴!呼呼!

【Urban Bakery:銅鑼灣希慎廣場B2(地鐵銅鑼灣F出口)】

招牌牛角酥,20分鐘出爐一次,一次48個。跟著隊伍排了20分鐘後牛角酥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未見其包,先聞其香,香味越過人群,穿過鼻孔,接著進入胃中,最後輕輕叩響心扉。

【雪糕車:旺角、尖沙咀等熱鬧街市都有。】

香滑軟雪糕是我的最愛,是我吃過的口感最細滑的雪糕~

我所愛的香港,充滿著各種味道,夾雜著各種驚喜。我一路追隨,有苦苦尋覓,也有誤打誤撞。有人會問,你幹嘛那麼折騰,沒辦法,誰叫香港有那麼多美食。

一切一切,只因「怪你過分美麗,怪我過分著迷」。

九記牛腩:中環歌賦街

其實我在香港只吃過兩次牛腩,一個在九記,一個在華姐。

先說說九記,知道它是因為聽到杜汶澤在康熙來了介紹它家的爽腩,聽上去很吸引,於是就決定去試試。哪知道這過程是何等地折騰,為了一試清湯爽腩,我經歷了漫長的等待:當天下午四點半就來到店裡,被告知還沒熬好,要六七點,於是在周邊溜達了一個半小時消磨時間,六點再次來到九記,還是沒能吃,OK,我跟店員說我在門口等,呆呆在門口站了一個小時,終吃到。

湯挺鮮美,但因為我是潮州人,從小就吃慣這些,所以其實並沒有帶給我太大的驚豔。同桌的大伯告訴我,他是這裡的老食客,從以前5元一碗吃到現在100元一碗。我於是跟他請教什麼是「爽腩」,因為其實我也不太懂。他告訴我,爽腩比起一般的牛腩要豐富許多,它分為三層,一層皮,一層膠質,一層肉,三層是連在一起的,每碗爽腩要熬上十幾個小時,所以價格才特別貴。

【華姐清湯腩:天后電氣道13號(天后地鐵A2出口)】

試了清湯腩和咖喱牛腩。清湯腩的湯覺得稍微偏鹹了一點,牛腩挺軟的。我反而比較喜歡咖喱牛腩,咖喱味挺香,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咖喱味的牛腩比清湯牛腩要硬一點。

【Burgeroom:銅鑼灣加路連山道7號】

大烤菇芝士牛肉漢堡:麵包,底層的麵包比頂層好吃,頂層的這個覺得有點厚,而且不夠香我覺得;大烤菇:確實是夠大的,第一眼望去,這就像是一個雙層牛肉漢堡,靠近一點才發現,第一層那個是大大的烤菇!烤菇的亮點就是它多汁,不會像我們吃燒烤那樣乾巴巴的,這點我覺得處理得很不錯,吃起來有著淡淡的菇香,我覺得菇香再濃一點就更好了(就比如我超愛煎香菇那個香味,簡直無法抵擋);牛肉餅:超級無敵大塊,肉挺鮮嫩,但我覺得味道略鹹那麼一點點;番茄:平時無論吃什麼漢堡似乎番茄都會是個不起眼的小配角,但在這一款中番茄絕對是錦上添花,它非常地juicy,給整個burger帶來了一份小清新,太愛這個番茄了。

【維記咖啡粉面:深水埗福榮街62號及66號地下及北河街165-167號地下D號(深水埗地鐵B2出口)】

豬潤粉:每次來香港吃早餐總逃不了那幾樣:西多士奶茶、茄汁通粉、菠蘿油.吃膩了這些時不妨來碗豬潤粉,很大一碗,而且料超多,豬潤很鬆軟,湯味挺鮮,我覺得還不錯。

【魂:銅鑼灣霎西街18C地下】

青龍:一開始我就決定了要點青龍,因為覺得它很特別,青龍是由秘制菠菜汁加上豚骨湯組成。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湯,嗯!,才喝一口,便覺得不枉此行。湯很濃,卻不會讓你覺得膩,夾雜著一股很fresh的味道。 裡面的配料也很不錯,蟹柳鮮甜,玉米粒和菜絲更為整碗面增添了一份清新感,整碗我都好喜歡。

【合益泰:深水埗桂林街121號地下(地鐵深水埗站C2出口)】

腸粉:熱辣辣的豬腸粉淋上麻醬和醬油,再撒上芝麻粒,入口很滑,挺好吃的。

【文華餅店:中環文華東方酒店】

牛角包:包裝袋一拆出,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比較厚實,裡面是屬於多層次那種。

【老金煎餅:中環威靈頓街83號地下】

外國人在香港開的煎餅果子店,這個組合混搭得讓人覺得很新奇。試了烤鴨味,分量很大,一個人吃有點多,兩個人吃卻又意猶未盡。烤鴨味的就很京式,下的是甜醬,店裡的老乾媽怎麼比我平時吃的要香很多。整體味道不錯,最喜歡裡面的薄脆.

【Mimosa Patisserie:天后電氣道金殿大廈商場內36號鋪(地鐵天后站A2出口)】

這家餅店是天后那一帶的人氣餅店,當時在附近吃飯,問了店老闆金殿大廈怎走,他就立刻問:「系唔系要去買蛋糕啊?」可見它的小小名氣。(我另外補充一句,如果你真要去,請做好心理準備,它家的服務態度實在不敢恭維,很高傲很拽)

拿破崙(中午12點半後才有得買):我妹很喜歡這個芒果拿破崙,但對於我來說,還是不夠完美,看各人口味吧。酥皮蠻香的,皮是比較紮實的那種,但其實我比較喜歡鬆脆型的;裡面的醬如果我沒吃錯的話是放了吉士醬,但我個人對吉士醬不是很愛,我較喜歡cream;芒果肉多且甜,整體味道其實OK啦,雖然我有幾點不滿,但它確實是我目前吃過的最好吃的拿破崙,呃,其實我吃過的拿破崙屈指可數,只有兩款,一個是可頌坊的,我覺得它太甜了;一個是翠園的,酥皮部分我很喜歡,但整體味道太過單調。

【好好美食店:元朗富盛大廈地下。】

這個是無意中的發現,那天是在等位另一家吃的,可肚子實在太餓了,就想著先吃點小東西填下肚子,於是又發現了一個美味小店。

豬腸粉:醬汁是咖喱汁,超級喜歡這個醬,入味不說,鹹度剛好,而且帶著我喜歡的辣味,東西都很美味,吃得我讚不絕口。

【佳記甜品:元朗教育路大坑渠側】

B仔涼粉:還是因為杜汶澤的介紹,讓我對這個B仔涼粉大感興趣。真的是超級無敵大大大大大一碗,你怎麼吃都吃不完,吃了好久還發現滿滿一碗在那。其實就兩層,上面一層是水果,下面一層是涼粉,說真的,其實這個B仔涼粉除了賣相外,沒什麼特別之處,就是吃一大堆水果,不過涼粉下面那個汁還蠻不錯的。

蒜蓉雞翼尖我超喜歡吃的。

【長洲大魚蛋】

如果有機會去長洲,一定要試下大魚蛋,很多小店都有賣,都是超大顆口感很彈牙的。

【故鄉俱樂部:長洲教堂路17號(沙灘方向)】

手卷:其實手卷是一種很普通的東西,任何壽司店都有,當時吃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很特別,只是很快就把它給吃完。材料雖普通,但從飯到醬油都把握得挺好。我也不知為什麼,當時吃的時候沒太多感覺,可此時此刻竟有點想念它。

【超級無敵好喝草莓汁:海港城美食廣場(其實應該有很多超市有賣這款果汁)】

真的是好好好好好好喝,當時是妹妹發現的,她說以前朋友給她炫耀過這款果汁的美味,於是這款果汁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半信半疑地喝了一口,OH!!!!!!!第一口便愛上了,超愛!

我所饞的香港,充滿著各種讓人驚喜的味道。甜的酸的苦的辣的有嚼勁的彈牙的爽滑的細膩的醇厚的清新的重口味的還有被人聽膩的入口即化的,任何的一種味道,我都想邂逅。

【金鳳茶餐廳:灣仔春園街41號春園大廈地下,地鐵灣仔站B2出口。】

菠蘿油:一口咬下去,皮的略酥,包的鬆軟,牛油的幼滑~OH~吃完很想感嘆一句,菠蘿油這東西經常讓人徘徊在愛與恨的邊緣,因為,吃了它以後,歡樂無限,只是脂肪也如此。

【北海道牧場餐廳:中環威靈頓街The Loop8樓。】

北海道3.6鮮奶炒蛋三文治:份量很大,麵包有經過烘底吃起來更香,炒蛋多汁且帶著淡淡的牛奶味,這樣的早餐讓人好滿足。

【公和豆品廠:深水埗北河街118號,深水埗地鐵站B2出口。】

豆腐花:這個非常出色,我到現在還回味無窮。味道很純,清中帶甜,甜中又滑,有一種西施水邊浣紗的清新感。

煎醸雙拼:外脆內嫩這四個字經常被我們擺上檯面形容各種煎炸的東西,其實我很想找出其它詞語來形容眼前這一盤外表普通內在卻無比豐富的煎醸雙拼,可是卻是詞窮。它的外皮稍脆,咬開來後迎接你的是豆腐的萬柔風情。如此美味,真不枉我為它再跑一趟。

【一蘭:銅鑼灣謝斐道440號駱克大廈A座地下,銅鑼灣地鐵站C出口。】

湯,濃厚而不油膩,這是期待中的味道,但接著我也有困惑了一下:怎麼好像有點鹹?於是我就用勺子攪拌了一下,這下中間紅色的秘制醬汁就發揮作用了,辣而不嗆的醬汁很好地融合在湯裡面,中和了鹹,讓我越喝越過癮。它的面是細幼型的,入味且帶著嚼勁,我喜歡。「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這是古人對蘭花的讚美。我想著,這秘制醬汁便是一蘭的「婀娜花姿」,即使是濃厚的湯汁也難隱它的獨香,我的菜。

【EXP:又一城UG層23號鋪,地鐵九龍塘C出口。】

烏卒卒帶子面、西柚大蝦蕎麥麵都是大熱之選,前者特別,後者開胃。跟面比起來,我倒是更喜歡它家的Pizza,試了一個芥末牛肉披薩,香脆可口的餅底帶著淡淡的芥末味,我覺得挺香的。Exp雖談不上best,但我覺得可以一試。

【興記菜館:油麻地廟街14、15、19及21號。】

它家的煲仔飯在廟街一帶挺有名氣,而且聽說這是舌尖上的中國中所拍攝的煲仔飯。試了鹹魚雞粒和窩蛋牛肉煲仔飯。窩蛋牛肉我換成了糯米底,可是這糯米不是我喜歡的比較"幹"的糯米飯,而是粘粘那種;相反鹹魚雞粒那份用的泰國米飯就香很多,且粒粒分明;值得一說的是牛肉餅做得很好吃,是我吃過的數一數二的牛肉餅;遺憾的是鍋巴不夠出色。

【瑞記咖啡:上環市政大廈2樓。】

蛋牛包,這是瑞記的招牌。外層的麵包處理得超正,麵包整個是鬆軟的,可是它下層是有經過烘底的,吃起來又是脆的,這種結合實在是太合我意了,吃得我讚不絕口。內層是炒蛋跟牛肉,帶著淡淡的蔥香味,我覺得再鹹一點就更好吃。

【新香園:深水埗桂林街38號。】

蛋牛治:新香園是深水埗人氣頗高的一家茶餐廳,而給它帶來高人氣的便是招牌蛋牛治。經過烘底的包又香又脆,加上熱乎乎的牛肉煎蛋,讓你禁不住給個贊。

【甜姨姨私房甜品:天后清風街13號地下,地鐵天后站A2出口。】

榴槤豆腐花:《天與地》劇集中佘詩曼經常去吃的豆腐花便是出自甜姨姨,本想試試桶裝豆腐花,但是最近對榴槤興趣很濃厚,於是點了個榴槤豆腐花。豆腐確實挺幼滑,榴槤本身就是重口味的東西,所以不用說,榴槤的味道自然是蠻濃的。

【Allegretto : 尖沙咀中港城第三座平臺 。】

3D咖啡:是不是很cute?看著這個可愛的小傢伙懶散地躺在那,實在不忍心那麼快將它喝掉。

【Sweet House Cha Cha:海港城3樓city super附近的美食廣場裡。】

宇治抹茶與北海道牛奶雙拼甜筒:牛奶味幼滑,抹茶味略苦,合起來甜中帶苦,味道就不會單調,只是一隻挺大的,吃完有點撐。

【帝苑餅店:尖沙咀麼地道69號帝苑酒店大堂,地鐵尖東站P2出口。】

Mango Napoleon:我該用怎樣的詞語來表達我的興奮?以前吃過的拿破崙總有地方讓我小皺眉頭,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款我能跟別人大聲分享說我覺得好吃的拿破崙,而現在我終於遇到了,至少到目前為止,它是我吃過的讓我最滿意的拿破崙:香而酥的外皮裹著濃厚卻不甜膩的Cream,再加上juicy的芒果粒,親愛的,愛上它毫不費力。

【Ladurée :海港城海威商場3樓。】

馬卡龍:其實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分享這個馬卡龍。因為actually speaking,我覺得它的味道還沒有打動我。雖然有人說喜歡馬卡龍的人就肯定知道Ladurée的大名,雖然它確實比我在深圳吃過的馬卡龍好吃N倍,雖然它凸顯層次感,but,我還是覺得它不夠吸引我。但是我一位挺有品位的好朋友對它卻是十分喜愛,所以我還是決定把它分享出來,至於好不好,你們自己去試下。

【Godiva Chocolatier:尖沙咀海港城3樓。】

軟朱古力雪糕:其實我對巧克力並不感冒,但這家巧克力的專賣店實在是太受歡迎了,以至於我每次經過都不得不注意到它。於是有天看到有軟雪糕推出,就毫不猶豫買一支來試下。嗯!出乎我意料的好吃!我向來吃雪糕從來不點巧克力味,一來我不是很愛,二來很多跟巧克力沾上邊的東西都會很甜。但這款卻不會,它的巧克力是帶點苦味的,雪糕本身十分香滑,而且威化筒也很脆,我就這樣,帶著點意外,很開心很滿足地邊走邊吃,陶醉一路。

【Lab Made 分子雪糕:大炕布朗街6號地下。】

它家的雪糕都是即點即做,玻璃小製作間可以讓你看到雪糕的完成過程,工作人員將材料放進攪拌器,再注入液態氮,整間店頓時煙霧瀰漫,賣點十足。每次有四個口味,每周更新一次。目前為止我只試了三個口味:奶醬脆多味、奶黃包味、生日蛋糕味,三個之中我最喜歡的是奶黃包味,雪糕的口感,奶黃包的味道,你們感受一下。

有人問我,去香港吃東西,累不累?當然累,別人是去shopping順便吃東西,我是吃東西順便shopping。每次計劃太多,而且美食都是分布在各個地方,所以通常吃完一個地方就又開始轉地鐵。某次跟妹妹展開一天的香港美食之行,一路折騰,奔波勞累,在地鐵上妹妹無力地問我:「我們今天這麼累是為了什麼?!」我淡淡地答到:「為了吃。」,妹妹苦笑:「我們好執著,可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理解!」我還是那句話,你懂,我約你同行;你不懂,我引你同行。問我為何如此執著,只因——

「 有美食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聰嫂私房甜品:銅鑼灣耀華街11號/將軍澳運亨路1號新都城第一期地下G28號鋪。】

不止一個朋友跟我介紹它,所以我想著應該不差,去的是銅鑼灣的分店,人挺多的。

龍眼椰果冰:這是它家的招牌,當然要點一份試試。果然不錯,很少吃到龍眼味的甜品,很清新,而且裡面還有清甜的龍眼果肉,這款我喜歡。

西瓜梅子冰:荔枝奶凍是它家的人氣甜品,本想一試,可那天剛吃完拉麵,又膩又渴,於是點了個西瓜梅子冰來解膩。外表好可愛,看著就讓人喜歡。西瓜的清爽加上梅子的酸甜,讓你真想大喊一聲:「你好,Summer!」

【榮記粉面:銅鑼灣糖街27號地下。】

車仔面的好去處,大大的菜單就掛在牆上,想吃什麼任君搭配,豬紅、蘿蔔、雞翼尖都是大熱之選。

湯汁蠻濃,東西也很入味,不錯,而且它家的辣椒醬還挺辣,正合我意。

【丹麥餅店:銅鑼灣禮頓道106號禮信大廈地下。】

一家開了多年的港式小食店,漢堡包和熱狗是它家的招牌,即點即做,所以到手都是熱乎乎的。

魚柳包:麵包塗了沙拉醬,炸魚柳是蘸番茄醬,但番茄醬味道太重了所以有點把沙拉醬的味道給掩蓋了;麵包是那種鬆軟型,我覺得上面這一層比下層好吃,下層有點太厚;魚柳從味道到肉感都不錯。

時新快餐店:紅磡黃埔街1A地下(地鐵紅磡站B1出口後沿著天橋一直走,走到盡頭往左邊的樓梯下來就是了)

雙層芝士牛肉蛋堡:嘴巴要張多大才能咬上一口!

炸雞脾:光看外表口水就先流出來,外皮帶點鬆脆,裡面的肉軟嫩,不會很乾,除了有點鹹外,整體還是蠻香的。

【拉麵來:大坑浣紗街20-22號。】

知道它是因為看了TVB《街坊廚神食四方》裡金剛小儀介紹的,當時對它的環境留下印象,因為與其它拉麵店不同,這家牆上掛滿日本各種懷舊的玩具及海報,很有年代感。

魂の一杯」:這款拉麵是周六日才有的,且每天限定30碗。下單的時候服務員就有提醒這款終極濃厚豚骨湯麵非常濃,問能否接受,毫不猶豫地答到:「OK~!」。

雖然我已經有心理準備這是一碗濃湯拉麵,但是湯底的濃度還是大大超出我的預期。這麼說吧,平時我們吃的拉麵,湯是「水」狀,可是這款湯是「糊」狀,是緩緩流動那種。真的是我有史以來吃過的最濃的拉麵,由於太濃了,最後膩到剩下一點湯實在喝不完。喜歡濃的朋友可以來感受一下。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北角英皇道492號。】

經常聽到北角雞蛋仔的大名,確實非常脆,是我吃過的最脆的雞蛋仔,但是不香。

【好時沙爹:尖沙咀麼地道63號好時中心144-148號鋪。】

尖沙咀熱門星馬菜,我覺得不錯。

海南雞飯:油飯和湯都比較普通,但雞肉我就覺得挺好吃,很嫩。

【萬家燒餅皇:旺角登打士街43P-S號鴻輝大廈地鋪。】

旺角人氣頗高的燒餅店,我覺得還過得去,但沒有必要專門去吃,如果有順道經過,或者去吃肥姐小食店的時候就可以買一個,因為它就在肥姐小食店附近。

【避風塘興記:尖沙咀彌頓道180號寶華商業大廈1樓,晚上六點才開始營業,地鐵佐敦站D出口。】

避風塘六小福拼盤:份量蠻多的,有粉腸、豬肚、豬舌、魷魚、海蜇、韭菜六種。每一樣都OK,其中我覺得粉腸最不錯,很軟很粉,吃下去帶點油潤,且一點苦味也沒有。每一樣都只是簡單地白灼再淋上醬油,但我是比較重口味的人,所以我是覺得蘸點店內的辣醬會香很多。

椒鹽瀨尿蝦

古法避風塘炒蟹:蟹油亮亮的,混在一堆辣豉醬中。不得不說,豆豉辣椒蒜粒這三種配料非常盡職,混在一起也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它們各自的味道價值——豉香、椒辣,蒜脆,各自都很有性格,何止喜歡,簡直大愛~

【添好運點心專門店:深水埗福榮街9-11號地下。】

米其林推薦的人氣早茶店,價格非常實惠,我覺得挺便宜的,但就是種類有點少。下面挑幾個點心說說。

腸粉:這個腸粉皮我覺得做得很好,晶瑩亮薄。

什錦魚滑豆腐球:這個我喜歡,看上去好像一般般,可咬開來後是嫩滑的豆腐,加上我自己比較愛吃豆製品之類的,所以覺得好好吃。

【永年士多:元朗豐樂裡6號寶城洋樓地下。(元朗廣場馬路對面的路一直走就是了)】

車仔面:超級無敵正的車仔面!我吃上第一口就已經愛上了,依然有多種配料任君搭配,一種面或粉加三種配料是28港幣一碗。來到這裡,絕對要加上它家的秘制辣醬,這辣醬並不是紅色的,而是鋪在上面那一層偏向棕色的醬汁。超正的辣醬,不會嗆,可又辣味十足。雞翼尖、豬腸、豬皮都是大熱之選,每樣都非常入味,吃得我連一點湯汁都捨不得剩。

超級無敵推薦~但是前提是你會吃辣,如果少了這辣汁,我覺得這碗車仔面會遜色很多~MUA~打字的時候我口水已經流下來了。

【聯記川王涼粉:紅磡黃埔街1號地下(就在第四季介紹的時新快餐店隔壁)。】

非常簡陋的一家小店,門口只有兩三張桌子,但還是擋不住高人氣。

酸辣粉和川北涼粉是比較多人點的兩道,有小中大辣可以選,毫無疑問我都是選大辣的。

酸辣粉:味道調得很香,辣中帶點麻,而且你是會吃到辣椒的誘人香味,粉也很入味,吃得我及其暢快。

【MOS Burger:旺角朗豪坊4A樓1號(旺角地鐵站C出口)】

芝士牛肉堡:性價比超高的漢堡包,便宜又好吃,一個才25港幣。 醬汁處理得很好,中間夾的洋蔥粒超香的,可又不會蓋過牛肉和番茄的味道,GOOD!

【沛公甜品:尖沙咀寶勒巷1號玫瑰大廈地下E鋪。】

心花怒放:這款毫無疑問外表先取勝,芒果肉下面是一層cream,cream下是包裹著芒果味布丁的班戟皮。

【泛後甜品:元朗又新街59號。】

黑白有滑:豆腐花加上芝麻醬的結合,其實一開始聽到這個組合併不吸引我,沒想到吃下去還是有驚喜。舀上一勺,將木糠、豆腐布丁與黑芝麻一起送入口中,豆腐幼滑、芝麻香濃、木糠又給整個味道增加了層次,好吃!

【士林臺灣面:元朗西菁街9號富盛大廈地下。】

「臺灣一級名廚進駐,曾招待各國之貴賓」這店面的招牌也太響亮了吧。

紅燒牛肉麵:湯牛肉味確實蠻濃,可我還是沒太大感覺。我想是否是因為我是潮州人的緣故,在潮州,好吃的牛肉粉比比皆是,所以在潮州以外的地方,我是絕對不會主動去吃一碗牛肉粉,但如果是面的話我還會試,因為我很喜歡嚼勁十足的面,可是它家的面不行,口感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沒太大嚼勁。

【恆香老餅家:元朗青山公路64號地下。】

看香港連續劇的時候有時會聽到:「去元朗買老婆餅~」。說的就是恆香的老婆餅,但其實我覺得還不夠出色,餅皮不錯,挺酥香,但是內陷我不是很喜歡,我覺得太厚了,不知試過的朋友覺得怎樣。

喜歡香港嗎?喜歡就收藏和轉發給更多香港族!

相關焦點

  •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
    臺灣旅遊,舌尖上的美食大盤點,23種臺灣美食大全(中篇)鑑於篇幅,1-8種臺灣美食請點擊《山水遊記》藍字後進入首頁觀看:9.三杯雞(三北雞)三杯濟在內地和臺灣都很受歡迎,但是臺灣人在這個菜餚上有著更甜的口味愛好。
  • 在香港竟然也能嘗《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厲害了!
    十六萬港漂都在這兒圈妹最討厭的電視節目非《舌尖上的中國》莫屬了,因為不管是雞鴨魚肉海鮮:
  • 【美食】舌尖上的香港!《十二道鋒味》之竹升面
    ❥ 《十二道鋒味》謝霆鋒陳奕迅拜訪,《舌尖上的中國》記錄,榮獲米其林星級推薦!
  • 《舌尖上的廣西美食》目錄
    一來近10年寫得多,二來美食是一個很討巧的話題,既不涉及現實,又有眾多讀者,只要不是寫得太難看,就不愁去處。作為一個鬻文為生的作者,鍾情這樣的題材,是很自然的。幾本書稿分別取名為《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吃貨》《吃的藝術》《舌尖上的廣西美食》。還有一本是以春夏秋冬分類,講述不同時節的食物。其後見投出去的書稿屢屢碰壁,就丟到一邊,懶得起名字了。
  • 武漢美食之【舌尖上的漢街】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您的味蕾是否隨之在跳躍純純欲動?來看看武漢美食之《舌尖上的漢街》吧一大波美食正在向您慢慢的逼近。--武了個漢整理--【稻香海鮮火鍋酒家】必點美食:榴槤酥 人均 ¥ 57地址:武昌區水果湖漢街1號3-5樓漢街上最受歡迎的餐廳之一,叉燒腸粉、玫瑰豆沙包、荷葉雞包飯、蝦餃、蒜蓉蒸鳳爪…贊到沒朋友,稻香屬於香港上市公司,起初當稻香開業之時
  • 香港,一碗舌尖上的魚蛋粉
    粉麵店是香港平民地道美食一大品類。平時喜歡到處吃不同東西,這類小店也是目標之一。
  • 《舌尖》導演與香港「食神」讚不絕口的美食,就在福州!
    在福建,有一個地方的美食,讓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有著「食神」之稱的美食家蔡瀾在微博上持續點讚:
  • 《舌尖上的新年》:以美食的名義,讓春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綻放
    2016年,《舌尖上》系列唯一的一部大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在各大院線上映,這部由陳曉卿擔任意識指導,陳磊、鄧潔等指導的紀錄片,聚焦農曆新年,從東到西,跨越南北,用食物串起了每個人對家的眷念和歸屬。美食在味蕾間傳承,家人的關懷在心間流淌,所以,這部《舌尖上的新年》最讓人回味的,不僅是佳餚美饌,還有團聚那一刻的幸福,和家裡的那個味兒。1.
  • 30年後重返石岐,香港點心師傅舌尖上的「朋友圈」(附美食教學)
    香港說『英寸』,這裡說『尺』」,最簡單,用電都麻煩,插頭不同啊!強叔的老友記正在拍攝分享強叔的作品都說,最能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就是美食了。30年來,強叔靠著這一門做點心的手藝,在香港落地生根。在回到石岐後,也正是靠著這份舌尖上的味道,更加好的融入到現在的生活圈子。將曾經的謀生技能發展成興趣愛好,強叔經常製作美食宴請好友。
  • 在舌尖上起舞的不僅是美食,還有緬甸的這個!舌尖上的小黑暗
    眾所周知,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食物上面存在著極其大的差距,主要由於受到當地歷史環境的發展影響再加上個人口味追求程度的不一樣每一個地方都形成了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對於食物的處理和烹飪方式存在著自己的見解。
  • 舌尖上的松茸,在香港小店做成了豬肉餃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嗎?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部、第一集介紹的第一道菜,是被譽為「菌中之王」的松茸。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舌尖上的獅城】- 新加坡MRT沿線特色美食集錦!【多美歌篇】
    ,舌尖君在挑選這個名單的時候只好「忍痛」捨棄了不少其它美食,比如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店,像Itacho Sushi板長壽司、The Cathay Restaurant、老北京食堂等等。感興趣的吃貨們不妨親自去多美歌一帶仔細探尋一下,相信那邊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美食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舌尖粉絲們如果想要和大家分享身邊的美食,請拿出手機拍下美食照片,同時編輯你對美食或餐廳的評鑑,發送至:管理員微信AaronYZ或@給舌尖君的微博【舌尖上的獅城】或舌尖君的微信【abiteofsin】謝謝!
  • 武義: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
    逛古城市集、享農家小吃、品秦餘風味,一場舌尖上的文化美食之旅正式開啟……  米糊的原材料是米粉,鍋裡燒上一鍋水,等水開後舀上一大勺米粉漿,沿著鍋倒入沸水後蓋上鍋蓋煮兩分鐘,再加入秘制肉絲和醬料,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糊就出鍋了。根據個人喜好再加點醋和辣椒,味道就更贊了。「我們是家族店,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餘生炎說道,「這米糊在龍遊是早餐必備,很多人都要來上一碗。」
  • Living 美食:《舌尖上的中國》裡那些美食的地道英文說法!
  • 五部秒殺《舌尖上3》的美食紀錄片,值得你逐一尋味!
    讓大家苦等了四年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迎來完結篇~特別的是,這一季的美食盛宴自大年初四播出後就始終爭議不斷…一邊是一開播就將章丘鐵鍋送上了熱搜榜生生讓「臻三環」章丘鐵鍋天貓旗艦店在2月22日晚發布聲明,勸大家別買了!
  • 芒果網帶您延續香港舌尖上的精彩!
    若想讓味蕾慢慢品嘗環球美食,四天的開幕派對遠遠不夠。錯過開幕派對的大小吃貨們不用懊惱,延續整個11月的各式美食主題活動將帶你嘗遍幸福好滋味!請看芒果網為您連載的「建行(亞洲)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不容錯過的精彩活動第二波亮點放送!1.街頭嘉年華整個11月,香港的人氣美食熱點也是一片熱鬧。
  • 舌尖上的港城 —— 2015張家港美食風雲榜
    舌尖之上,開出金榜。 文:任文浩
  • 《舌尖上的心跳》不再打著美食的幌子談戀愛,真正的「下飯劇」
    早先有美食綜藝《舌尖上的中國》,現有美食影視劇《舌尖上的心跳》,這部改編自焦糖冬瓜同名小說的美食勵志青春都市情感大劇《舌尖上的心跳》於5月28日正式開機。繼《好久不見》創下年度收視和網播記錄後,出品方浩瀚娛樂再制精品,馬力全開集結精良幕後團隊打造《舌尖上的心跳》。
  • 一起來推薦這些羅定美食上《舌尖上的中國3》!
    2015年5月12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宣布正式啟動拍攝。據總導演陳曉卿透露,一些素材已經開始搶拍,正式的拍攝將於9月啟動,第三季依然是7集正片加1集花絮的形式,預計2016年播出。我想對《舌尖》的劇組說,在廣東有一個小城市羅定,這裡有超棒的美食,歡迎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