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到了最難的時刻?‖依靠科技創新去獲取紅利得有個度吧?

2020-12-23 芮芮談科技

今日主題:「科技創新下的紅利」

前言:

螞蟻集團的話題這兩天真的是持續高熱,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時間線:

先是螞蟻在IPO前期宣布了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集團,並且面向社會統一了口徑:

「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是金融公司!」

然後就是最精彩的部分了,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懟一切的演講。之後就是很尷尬的事情發生了,馬雲及螞蟻集團高管被四部委聯合約談。

這個信息密度確實有點高啊,但是事情還沒完,隨後世界迎來了新的高光時刻,螞蟻A+H股被要求全面暫緩上市,根據規定碰了暫緩這兩個字再想上市的話,估計就要等到六個月以後了。

螞蟻現在是它成立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螞蟻如今確實遇到了很大的難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靠最後的掙扎獲得而來的高估值現在有可能被重新估值。

如果要說為何重新估值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螞蟻為什麼被約談?為什麼上市被暫緩?

關於這個問題一時間圈內眾說紛紜,但是說到底,他還是因為逃避監管,想多多掙一些巨款。

那麼螞蟻到底是怎麼逃避監管的呢?

螞蟻目前真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螞蟻金服轉型成科技公司就完事兒了嗎?就改兩個字就能規避監管?在我理解,這次這個轉型也太明顯了,完全就是為了逃避監管而改名。

但是,無論螞蟻改得多麼努力,信貸在螞蟻主營業務裡的高佔比和資產證券化帶來的極高槓桿率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小貸公司還是小貸公司,這都是有證據的,我們要用事實說話:

截止到今年6月,螞蟻集團信貸相關淨利潤佔到101.56億元。佔集團總利潤的47.8%,再說到資產證券化和循環利息,幾年前螞蟻用30億資本金循環了40次,發放了3000億的貸款,造成了上百倍的高槓桿兒。

黃奇帆說:「花唄,借唄三十多億資本金搞到了三千多億,放大了100倍。」

今年的數據更是顯示,真正解決小微企業用錢難的貸款只佔螞蟻集團2.1萬億貸款餘額的20%。

小夥伴們,算算2.1萬億的20%是多少?

不過話說回來,螞蟻說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也並不能完全的否認,畢竟螞蟻利用大數據風控擦著最高法,對民間借貸最高年化利率15.4%的紅線,精心為我們設計了貸款產品,也是用心良苦啊!

我現在只有一個感受,那就是螞蟻左手偷偷的享受著科技的紅利,右手還diss著我國金融系統生態,還拿著金融創新當擋箭牌,所以這個結果就顯而易見了,上市被暫緩了,還得重新招股,根據現行辦法也很有可能要重新估值,重新估值能達多少呢?這個確實也說不好。

我們在說一說螞蟻的另外一個難點。

A股港股打新的錢還得吐回來!

最近特別感覺像維權,打新中簽了螞蟻的a股還買了相應的戰配基金的小夥伴們,現在應該怎麼退呢?手續費和利息啥的還能不能拿回來?

港股那邊確實已經已經發了公告說:「將不計利息分兩批退回。」

但是這裡還有那麼一個小消息,我要告訴大家,認購港股新股的手續費以及如果有貸款利息相關,通常也是不退回的。A股這邊呢,截止到目前還沒有公布具體的退錢方案。但是按新《證券法》規定,退回打新資金需要付中籤者利息。所以如果按照螞蟻打新的體量償付給中籤者,想想真是一筆巨款啊。

關於站配基金大概率也不要想了,18個月的封閉期寫的明明白白,按照他們的邏輯,我不管你買我們基金,是不是因為我拿螞蟻上市做了廣告,現在戰配基金已經成立了,現在投了螞蟻,也投資了其它人啊。我也投了戰配基金,雖然不多也就一千塊,我也放著吧,反正六個月以後螞蟻又上市!

其實螞蟻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螞蟻這次不僅僅是在名聲和錢上摔了跟頭,瘋狂逐利,濫用數據,算法用戶等設計商業倫理的事情,也被全方位地攤到了陽光下檢視。

不能否認,螞蟻陸金所等一眾以科技為名,以普惠為幌,以消費信貸賺錢的小貸機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服務水平,甚至觸及到邊遠地區,但是這是建立在支付寶,平安保險等業務帶來的大量的客戶和客戶交易信息的基礎之上,之前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在一篇文章裡有這麼一個細節:

「微軟,谷歌等大型公司由於在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方面受到了嚴格的限制,沒有成為大型的放貸機構。」

這裡我們可以細細地想一下,為什麼螞蟻集團就能仰仗支付寶這一項業務,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最大的IPO神話?

信息濫用是否該值得我們每個人更多的重視呢?更不用說螞蟻還吸引了校園內的學生,以及剛步入職場沒有理財經驗的年輕人了。

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的講話引發了很多人的點讚,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贊是給到馬雲個人造富神話本身的,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話中隱藏的內容,以及整個時代背景下他說這番話的邏輯,這裡我還是要提醒一下一下廣大的小夥伴們:

慕強心理,真的不是真相,也就是在峰會上,馬雲表示監管需要謹慎把握尺度,但是在這裡我要說依靠科技創新去獲取紅利是不是得有個度呢?

今日文章已完,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

我是芮芮談科技,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全球最大獨角獸改名,螞蟻還是那隻螞蟻,金服變科技,螞蟻集團IPO...
    針對新名稱,螞蟻集團回應:新名稱意味著我們將全面服務社會和經濟數位化升級的需求,但螞蟻還是那個螞蟻,堅持創新,用技術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創造價值是我們不變的初心。螞蟻集團的估值超過1萬億元,是全球最大的未上市獨角獸。螞蟻的IPO進程一直是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這次「螞蟻金服」變身「螞蟻集團」,是不是意味著螞蟻奔向交易所的步伐加快了?
  • 螞蟻的「科技長跑」
    王堅:「直升機不是飛機,也不比誰飛得高,而是看能不能做到樹梢高飛行,這是最難的。」 今日的外灘大會,解密了11年前阿里內部一場會議。
  • 老虎證券:扒掉科技外衣,螞蟻集團就是一家用金融手段收割流量的巨獸!
    但實則,螞蟻集團(06688)旗下的兩大主營業務: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和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其實都是將傳統金融產品搬到線上。無論科技的外衣如何炫目,核心依然建立在金融業務上。 或許是因為金融股的估值普遍低於科技股,螞蟻集團更樂意自己成為後者吧!
  • 螞蟻集團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為了能夠讓螞蟻上市融資,實現快速斂取巨額財富的目的,螞蟻金服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改名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金融服務變身為螞蟻科技集團,玩了一手狸貓換太子的戲法,使螞蟻集團成為了一家科技公司,由此就可以完成另一件事:在A股科創板上市,這就隱去了這家金融公司的真面目,掩蓋了其年均利率14%放貸的高利貸主的真實身份。
  • 解構「螞蟻」:螞蟻集團的商業模式與核心能力深度分析
    區別於其他網際網路流量平臺,螞蟻集團具有交易閉環的特徵,這與螞蟻集團的發展背景相關。螞蟻集團由支付寶發展而來,而支付寶源於淘寶網的交易擔保功能,具有天然的交易屬性。阿里巴巴的企業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本質就是促成更多的交易。而促成交易的前提是有足夠多的需求和供給,分別對應 C 端的流量入口和 B 端的生態場景,然後通過科技驅動的數位化運營來實現供需之間的匹配,從而提升交易成功的概率。
  • 申購超872倍,金額創歷史新高 螞蟻集團上市將給A股帶來什麼?
    分析認為,螞蟻集團上市將對新經濟公司到A股上市將產生帶動效應和示範效應,也必然會吸納更多的長期機構化資金進入市場,將對優化境內資本市場結構、塑造股市生態產生深遠意義。  投資者期待分享高科技企業成長紅利  「請問如何才能參與新股申購?」
  • 螞蟻啟示錄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對於螞蟻和阿里來說,都要做出可能企業歷史上最重大的「歷史決策」,甚至不排除最後螞蟻回歸阿里的發生。不過從汽車媒體的角度來說,螞蟻此次突發狀況並不是完全沒有預兆,對於車企、特別是目前正在風頭上的造車新勢力來說也是有重大參考意義的。無論是從企業市值管理的角度,還是發展創新的角度,亦或是要政策支持、要監管通融,都要懂得「底線思維」的重要性。
  • 兩萬億螞蟻上市,人均激勵800萬,但普通員工難圓暴富夢
    換句話說,最近幾年加入螞蟻的人,如果平時選擇多拿工資而不是期權,上市帶給他們的紅利非常有限。「沒必要去嫉妒」前員工李傑已經對螞蟻集團上市失去了新鮮感。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公司就已經在香港上市,後來的阿里集團在美國上市,螞蟻集團已經算是第三個。「沒什麼大驚小怪,只不過現在錢分得更多一些。
  • 從螞蟻區塊鏈到螞蟻鏈 螞蟻提前「上樹」
    螞蟻集團最近風頭很盛,剛宣布尋求兩地同步上市的計劃後,22日晚又宣布召開區塊鏈升級發布會,並且請來了集團的兩大「猛將」——董事長井賢棟與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在這種時候,螞蟻區塊鏈要變成什麼樣?
  • 公司與行研|螞蟻集團上市在即,2000億美元估值是金融科技的巔峰嗎?
    對於螞蟻集團的這番回應,有市場分析人士解讀到,螞蟻集團和騰訊財付通的側重點和服務範圍不同,支付寶打下的江山已經固若金湯,哪怕是微信支付想要來分食也幾無可能。根據市面流行的「網際網路基因論」,滋養支付寶和微信的分別是電商和社交土壤,這也決定二者的商業邏輯從一開始就走上了分岔路——支付寶以「支付」為核心,微信支付更像是社交關係的延伸。
  • 螞蟻「金服」變「科技」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去金融
    原標題:螞蟻「金服」變「科技」 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去金融   「金服」變身「科技」,幾字之差,螞蟻卻已醞釀數年。6月22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更名一事,其已由「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改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螞蟻集團再被約談,釋放三個強烈信號!
    12月24日,一大早就有超重磅新聞! 新華社消息:金融管理部門將約談螞蟻集團,另外,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美國是世界上首個出臺反壟斷法的國家,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力度,調查重點指向科技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者、阻礙創新、損害消費者利益等。12月15日,歐盟公布《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旨在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 螞蟻集團一旦上市 首富馬雲的身家會增加多少個億?
    另外,螞蟻集團還通過為服務業提供包括AI、區塊鏈和風控能力等科技解決方案獲取技術服務費。資料來源:螞蟻集團官網,中信證券那麼市場又是如何看待螞蟻集團的呢?正所謂知行合一,市場對螞蟻集團的看法已經反映在對其的估值方法中。目前,市場對於螞蟻集團主要有四種估值方法。
  •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果然螞蟻集團翻車要重新上市或被推遲半年
    螞蟻金服即將上市,參與之後能吃到肉嗎?一文中提到,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小編手抖直接帶我們穿越到10天之後…從這側面也不難看出,人們的猝不及防,誰都沒想到家大業大的螞蟻集團會被整這一出,大家沒想到,馬雲沒想到,我也一樣沒想到,只是憑著「人多不要去」的經驗
  • 螞蟻集團董事長:沒有國家金融系統安全就不可能有企業安全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螞蟻集團董事長:沒有國家金融系統安全,就不可能有企業安全(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沒有安全保障,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沒有國家金融系統和整個金融行業的安全,就不可能有企業個體的安全。」
  • 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剛剛披露的招股書給出答案!半年大...
    彼時,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科創板和港交所推出了一些列改革和創新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他表示「上市可以讓我們更透明地面對世界,面對公眾。」從7月20日到目前,短短一個月,螞蟻集團便披露了其上市招股書,進展可謂「神速」。
  • 上交所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
    原標題: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 摘要 【上交所: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根據《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
  • 螞蟻集團什麼時候上市?為什麼選擇A+H股同時上市?
    10月16日的時候,螞蟻集團申請赴港上市就已獲中國證監會得批准了。也就是說螞蟻集團只要等到發行價確定之後就可以申購了,如今股票代碼已經確定,是688688,所以申購的時間也不會讓股民等太久,就在本月的29日。由於申購時間是周四,所以繳款日期就順延到了下一周,也就是11月2日。  等到股票發行結束後,股民再等上一兩個禮拜就能在科創板以及港股市場看到它了。有可能的話,說不定還會在雙十一當天上市呢?
  • 螞蟻集團上市叫停,馬雲又亮出一張「新牌」,原來阿里還有後手
    螞蟻集團本來打算於今年的11月份上市的,之前專家認為螞蟻集團將是全球最大的IPO,預估其市值高達2.1萬億,按照這個比例看來,只要在螞蟻集團持股0.1%,就有20億的資產,因此很多人也許一夜之間就要成為億萬富翁。
  • 馬雲演講風波:號稱「為服務小微而生」螞蟻集團,小微貸佔比僅18%
    11月3日晚間,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決定暫緩螞蟻集團上市。由此,市場上開始泛起各式各樣的言論,有些甚至上升到利益格局、市場力量與監管部門之爭的層面。到今天,興頭已過,這事兒暫歸風平浪靜。既然「子彈已經飛了一會兒」,風雲君抱著吃瓜的態度,回家翻了翻《世界金融200年》,補充了一些金額史知識後,決定再來聊聊對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創新的認識。首先,我們得了解我國金融體系的基本特徵。我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銀行中大銀行多、小銀行少,理想中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建立的還不算非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