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比秦國還強,為何沒有一統天下?難道是君王不行
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各國紛爭不斷,但是都被秦始皇一掃而光,統一了天下,當然這其中包含無數的巧合和必然,秦國經過一百多年的準備,統一天下自然也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其實在秦國強大的過程當中,位於東邊的齊國也是有統一天下的機會的。
首先是齊國的人才和文化非常的強大,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學府便是在齊國的稷下學宮,無數的學派大家都曾在這裡學習和講授過,這裡也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中心,所以一旦有什麼非常突出的人才,齊國肯定是能夠第一時間就能得到的。
其次就是齊國的經濟,齊國是戰國七雄裡面最富裕的國家,據說當時的齊國國都臨淄人口就已經超過了百萬,而整個齊國其實是一個靠商業支撐起來的國度,他的經濟水平非常的高,完全能夠支撐起戰爭的費用。
還有就是齊國的軍隊,在戰國有四支軍隊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大的,他們分別是秦國的銳士、趙國的邊境騎兵、魏國的魏武卒和齊國的齊技擊,齊國的這一支軍隊其實是用錢財培養起來的僱傭軍,它通過大量的錢財招聘武術高超的人進入軍隊當兵,這樣的人戰鬥力非常的強悍,曾經在桂陵之戰和零陵之戰中大敗魏武卒。
在齊國強大的時候,就連但是已經很強的秦國也得讓齊國三分,但是如此強大的齊國到最後卻沒有統一天下,甚至到最後秦國的軍隊抵達臨淄城下的時候,齊國人直接放棄了抵抗,開城投降。
而其中的原因首先君王的昏聵和貪婪,齊湣王即位之後就一直致力於對周邊小國的蠶食,而面對秦國的計謀的時候卻又不能清楚的分析,最後貪心不足一口氣想要滅掉宋國,最終雖然宋國被滅掉,可是齊國的這種做法引起了諸侯的不安,最終導致了五國伐齊,樂毅更是率領聯軍連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
雖然後面齊國僅靠兩座城池復國,但是經此以後,齊國的實力很大程度上的被削弱,再也沒有了和秦國爭霸的可能性。
其次是齊國的地理因素,不像秦國,有函谷關在,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攻可攻、退可守,但是齊國呢?一面環海,其他三面都是平原,敵國的軍隊可以長驅直入齊國的腹地,根本不適合防守。
最後一點就是齊國的外交政策,要知道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全國,範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想當初,秦國要滅掉趙國的時候,相約和燕國一起攻打趙國,結果趙國滅亡,燕國人這才反應過來,趙國滅亡之後,自己就成為了秦國的下一個目標。
而齊國呢?貪婪而無度,為了眼前的小利便可以拋棄盟友,又捨不得大利來套住敵人,如此的外交政策,是極其失敗至極的。
總而言之,齊國雖然強大,但是君王昏聵、外交失敗導致了齊國無法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