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回應香港大學《我的祖國》演講事件:大河就是大河

2021-01-09 海疆在線

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龍應臺港大演講視頻火了,觀眾齊聲同唱《我的祖國》更是將現場帶到了高潮,場面令人動容。

昨天(18日),龍應臺本人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在文章中,龍應臺寫道「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臺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

她在文中提到:「當坐在第一排的周偉立教授回答說,他的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站在臺上的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讓龍應臺驚訝的是,原以為大陸人之間會有代溝——也許年輕人不太會唱,但是發現年輕人一樣純熟地唱;原以為港人可能不太會,發現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在文章最後,龍應臺寫道:

當一個半小時的演講被切出一個碎片,然後那純淨自然、敞開傾聽的片刻突然變成一個刀光劍影的東西,我只能說,這樣充滿猜疑地活著,不累嗎?

但據觀察者網查詢,內地媒體在刊發此文時並未出現這段話。

最後,龍應臺得出結論:「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

對於龍應臺的解釋,曾被稱為「戰地玫瑰」的國內知名媒體人、記者、主持人閭丘露薇似乎相當認同。今日(19日)凌晨,閭丘露薇在微博發文稱:「同一首歌,不同的時間地點和人,啟蒙意義就不一樣。王虹和梅豔芳唱的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標誌意義。就好像『我的祖國』,對我,一個八十年代的上海大學生和一個七十年代港大學生意義不同,我想到的是『最可愛的人』,而對方則可能是中國人的身份意識。」

 

海疆在線小編為大家截取了這篇文章下面一些三觀非常正的回覆:

 

相關焦點

  • 大嘴「對話」龍應臺:《我的祖國》不是只有「大河和稻浪」
    近日,一段龍應臺女士在香港大學演講時,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視頻引發了大家的關注。龍應臺女士應邀在港大做「一首歌,一個時代」的主題演講,現場提問港大副校長周偉立「啟蒙歌曲是哪首」,得到的回答是《我的祖國》。
  • 臺灣文化名流龍應臺在香港遭「紅歌合唱」打臉
    近來,臺灣作家龍應臺在港大演講時,由一個提問引發的觀眾合唱《我的祖國》視頻片段在內地網絡被大量轉發,並引發輿論熱議。
  • 龍應臺慘遭打臉的《我的祖國》 電影還未上映歌已火
    昨天台灣著名學者龍應臺在港大演講時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刷爆了各大網站和APP。這是她10月份演講時向臺下提問給自己人生帶來啟蒙的歌曲是哪首?坐在臺下的一位中年男性,據說是香港浸會大學的副校長周偉立拿著話筒說:「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許多師兄帶我們唱《我的祖國》」!
  • 龍應臺到底是什麼貨色?
    我們都看到了網上的視頻,龍應臺前幾天在香港的那場演講中,聽到有人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我的祖國》時,龍大媽那一臉驚慌和尷尬。演講後,龍應臺針對演講過程中半數人合唱《我的祖國》寫下的那篇《大河就是大河》,想必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樣,怎麼就是覺得這樣的文字讀起來就是那麼不是味兒,怎麼就是能夠感覺到龍應臺文字裡的那股子酸不拉幾的味道,尤其是那句「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罷了」,這個「罷了」就是這個所謂的文化名人對我們心目中的經典明目張胆的不屑,就是對陪伴我們幾十年的經典文化達的嗤之以鼻的情緒。
  • 後沙月光本尊:龍應臺的頑固和倒退
    @後沙月光本尊:所以她必須澄清一下:我不認同《我的祖國》包涵的家國情懷。所以「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罷了」。1972為蔣介石含淚吹捧的是她,後來往老蔣身上踏上一萬零一隻腳的也是好民。微博截圖:
  • 戇杜港論——也談談龍應臺和港大
    【觀察者網綜合】近日,香港媒體放出了一段龍應臺在港大的演講,令觀者振奮。倒不是因為演講內容,而是演講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龍應臺問臺下聽眾,你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麼?一位中年聽眾,操著廣普答道:是大學師兄們教的《我的祖國》。
  • 龍應臺評了香港問題後,幾十萬人要扔掉她的書
    龍應臺的書,大陸買不到。(圖/網絡)這本書我也有,能接觸到所有外國出版物的朋友可去查查,具體暫不介紹。有心人一定能知道這本書講了啥。2016年10月,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龍應臺主講的題目是歌聲,她談到大家的啟蒙歌曲時,有人唱起了《我的祖國》,然後很多聽眾用普通話合唱,讓龍應臺震撼而詫異。後來龍應臺寫了《大河就是大河》在《南方周末》發表:「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臺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
  • 從龍應臺演講看「紅歌」的力量
    據臺灣「中央社」17日報導,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赴香港大學演講,在演講中提問臺下聽眾「你們的啟蒙歌是哪一首」。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發言說,「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龍應臺問道,「《我的祖國》怎麼唱,頭一句是什麼?」她的話剛講完,場上多人開始合唱。
  • 《一條大河》匯入《大江大海》
    《我的祖國》怎麼唱?」 接下來就到了出乎她預料,卻感動了不少國人的高潮部分:全場大合唱《我的祖國》。龍應臺和在座的香港泛民派梁家傑,似乎有點茫然不知所措。 在高校演講時,為了活躍現場氣氛而進行現場互動式問答,本來是類似龍應臺的文化名流所擅長的手法。只是在「港*Du」思潮泛濫的港大,龍應臺恐怕做夢也沒想到,浸大的副校長會代領全場「唱紅歌」。
  • 龍應臺:人生裡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 | 香港書展演講
    7月22日,龍應臺在香港書展演講,主題是「人生裡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天長地久》讀書會」。
  • 導演找劉熾給《我的祖國》譜曲劉熾:這歌詞對不住偉大的抗美援朝
    但是劉熾看了看原版的歌詞:祖國啊,我的母親,我們離開了母親的懷抱,戰鬥在朝鮮戰場,在我們的身後,是強大的祖國……他當時就表示,這個歌詞不行,明確對導演說,如果非要讓我給譜曲,你這首歌的譜的最好,也就是一個就是歐式抒情曲了。劉熾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歌詞有點對不住偉大的抗美援朝和偉大的志願軍戰士。
  •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郭蘭英《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由郭蘭英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於1959年錄音。收錄於中國唱片集團公司1984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獨唱選》中。此歌曲也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它不僅獲得了1989年第一屆金唱片獎,更是成為了人民群眾心中愛國主義歌曲的翹楚之作。
  • 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我的祖國》因電影《上甘嶺》而誕生,但歌中所表達的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使之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聽他為我們講述《我的祖國》和他的故事。
  • 香港「國歌快閃」,為什麼他說唱國歌天經地義?
    日前,香港部分團體和人士聯袂進行了一場「國歌快閃」活動。很多我們熟知的演藝人士都參與其中。在之後的訪談中,有四句話讓長安君同樣感到心潮澎湃——天經地義四個字,道出了你我心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答案和情感。2017年,臺灣作家龍應臺在港大演講過程中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 戰歌故事|歌曲《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這條大河是時代,也是歷史...
    《我的祖國》因電影《上甘嶺》而誕生,但歌中所表達的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的真摯情感,使之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 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我的祖國》詞作者喬羽,聽他為我們講述《我的祖國》和他的故事。
  • 龍應臺香港大學《我的香港,我的臺灣》
    (掌聲) 剛剛在進來之前請徐立之校長陪我先到隔壁兩個廳去,隔壁兩個廳也坐滿了人,我去的原因是告訴他們,待會看到屏幕上的我的時候,要知道,I am real,我是真的在。(笑聲)這個世界已經真假難分了,因為數位化的關係。本來進來之前我其實壓力蠻大的,覺得今天都沒有準備好。可是一進來看到好多好朋友,心就安了一點了。
  •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 訪鋼琴協奏曲《我的祖國...
    原創 主持人小鈴 經典947「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1956年,由作曲家劉熾譜曲,詞作家喬羽作詞的歌曲《我的祖國》隨著電影《上甘嶺》的放映為無數人所熟悉。
  • 龍應臺港大演講 稱臺灣電視報導的非真實臺灣
    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容納千人的陸佑堂現場為之滿座。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林採韻攝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龍應臺1日在香港大學進行演講,呼籲現場觀眾尤其是電腦前的大陸網友,不要全然相信臺灣電視新聞中的報導,那不是臺灣的真相,她強調臺灣對華人世界最大貢獻,在於實踐與開拓,她還認為臺灣和香港可以在各方面多接觸。  龍應臺演講時可容納千人的陸佑堂坐無虛席,好友林青霞、嚴長壽現身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