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龍應臺港大演講視頻火了,觀眾齊聲同唱《我的祖國》更是將現場帶到了高潮,場面令人動容。
昨天(18日),龍應臺本人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在文章中,龍應臺寫道「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臺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
她在文中提到:「當坐在第一排的周偉立教授回答說,他的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站在臺上的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讓龍應臺驚訝的是,原以為大陸人之間會有代溝——也許年輕人不太會唱,但是發現年輕人一樣純熟地唱;原以為港人可能不太會,發現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在文章最後,龍應臺寫道:
當一個半小時的演講被切出一個碎片,然後那純淨自然、敞開傾聽的片刻突然變成一個刀光劍影的東西,我只能說,這樣充滿猜疑地活著,不累嗎?
但據觀察者網查詢,內地媒體在刊發此文時並未出現這段話。
最後,龍應臺得出結論:「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
對於龍應臺的解釋,曾被稱為「戰地玫瑰」的國內知名媒體人、記者、主持人閭丘露薇似乎相當認同。今日(19日)凌晨,閭丘露薇在微博發文稱:「同一首歌,不同的時間地點和人,啟蒙意義就不一樣。王虹和梅豔芳唱的同一首歌,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標誌意義。就好像『我的祖國』,對我,一個八十年代的上海大學生和一個七十年代港大學生意義不同,我想到的是『最可愛的人』,而對方則可能是中國人的身份意識。」
海疆在線小編為大家截取了這篇文章下面一些三觀非常正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