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楊宇:遠去的徐聞山

2021-02-23 文學沙龍

       作者簡介:楊宇,男,廣東省徐聞縣人,現定居珠海市。著有《夢美家園——他和她的故事》、《祝山》、《風花雲月》、《風正雲帆》、《蘭香》5部長篇小說及在各種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散文、詩歌、隨筆等共3百多萬字,獲多個獎項並獲「中國旅遊散文創作金牌作家」、「李清照故居之旅德藝雙馨優秀作家」稱號,現為中國西南當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南當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網註冊會員,珠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遠去的徐聞山

圖 文 ‖ 楊 宇

       山,《辭海》的解釋是:陸地隆起的部分也,按地質學,凡陸地聳出地面大約320米以上者統稱為山,高度在此以下者,曰小山,小山之低小者,曰丘。

       象形文字更直接:山,平地上聳起的三座山峰。

       陵,百度的解釋是大土堆。

       因此,嚴格意義上說,我家鄉徐聞縣沒有山,有的是兩者合二為一的丘陵。

       不過,歷史上我家鄉的「徐聞山」(徐聞人一般稱東鄉山),曾一度讓人「聞風喪膽」,是許多人心有餘懼、抹不去的恐怖記憶。

       「山」和「林」分不開。我家鄉「徐聞山」的「聞名遐邇」,主因在於林。那時候,徐聞縣森林覆蓋率達60%,縣東北部有縱橫50公裡的原始山林,參天蔽日,老虎出沒,山賊土匪結寨,因而被稱為是「恐怖的徐聞山」。

       山賊土匪的形成,最初是清末民初時,徐聞一些鄉民不堪生活貧困無著而淪為山賊,他們藏匿山林,搶劫行竊。民國5 年,廣州灣成為了股匪的大本營,李福隆、陳振彪等股匪在法殖民主義者的扶植和支持下,氣焰日盛;民國7年前,李、陳股匪主要集結廣州灣一帶,流竄雷州半島的遂溪、海康、徐聞三縣搶劫;

       民國7年後,由於官軍進剿,股匪陸續南移,加上徐聞股匪陳堪慈引狼入室,李、陳股匪相繼竄入徐聞騷擾。因徐聞山深林密易於藏匿且土地富庶官軍進剿不易,各地山賊土匪便也陸續接踵而至,前來「徐聞山」安營紮寨,最多時股匪賊寨達200餘座,大股的像李福隆、造甲三、妃陳仔、蔡阿蘭等股匪有1000到2000人,小股的像楊陳子、陳子娘、陳四公以及徐聞吳明介、陳永富等股匪,也有幾十到幾百號人不等。

       盤踞「徐聞山」的股匪山幫賊,從最初的攔路劫舍,進而到圍村搶劫、攻城掠圩,並從最初的劫舍搶貨到擄人勒索、殺人吃人。有一次李福隆股匪山幫賊劫村,將上學途中的12名學生擄去後每人勒索2000銀元,經幾番交涉以每人1600銀元贖回,但被贖回的學生因拘留賊寨達7個月之久,身子虛弱,差點丟了命。

       如果被股匪山幫賊抓去的人,因家裡貧困無法籌足贖金,股匪山幫賊就把其中男的當作「豬仔」販賣到南洋群島等地做苦工,廣州灣設有專門販賣「豬仔」的中轉站——「豬仔館」。女的則賣到香港、江門、赤坎、海口等地去當妓女。

       股匪山幫賊為害猖獗,可說到了慘無人性的地步。他們攻村劫圩時,把路上遇到的男人當靶子打死,進村入圩搶劫一番後就擄人勒索贖金;他們用竹籤插進女的陰部至其血流不止而死,把削尖尾端的竹竿插入小孩肛門,復將竹竿挺起,讓小孩在竹竿頂上喊叫至聲嘶氣絕;他們把抓來的男女老幼拋入水井之中,然後用大石塊擲下砸死;他們將抓到的比較強壯的村民吊捆倒懸,削肉碎骨,開膛取髒,讓受害者痛苦大喊、掙扎至死,然後取其臟器投入滾燙的火鍋中撈起當眾吃之----總之,「徐聞山」的股匪山幫賊種種酷刑和兇殘罪行罄竹難書,令人談匪色變,人心惶惶。

       遭受股匪山幫賊殘害最為慘烈的徐聞縣,不少無辜鄉民被土匪殺死,不少人為避匪禍遠走他鄉,不少村莊雞犬無聞人煙絕跡田野荒蕪,境況令人觸目驚心。據《徐聞縣誌》記載,匪患期間徐聞鄉民被殺19萬人,逃亡4萬人。民國初期徐聞人口25萬,匪亂平息時僅存5萬餘人。

       「徐聞山」的股匪山幫賊為亂期間,徐聞人為求生存自發起來奮勇抗匪抗賊,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匪抗賊事跡。海珠港村是徐聞一個臨海大村,有幾百戶人家2000多人,村中有炮樓和火炮。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陳振彪等匪首合夥,帶著2000多名匪徒偷襲海珠港村。發覺匪情後,村民團總指揮鄒喚章和副總指揮陳國書,一邊派人到縣裡請求支援,一邊組織民團奮勇抵抗。由於火炮被匪首陳振彪事先派來的匪徒暗中破壞失去作用,因而火力太弱無法阻擋匪徒的圍攻,只能邊打邊掩護村民撤離,有30多名民團的人為掩護村民,不惜將匪徒的火力引向自已,在匪徒的追擊下,後來除二人脫險之外,其餘全部英勇犧牲。

       「徐聞山」那時候也有華南虎,白天蟄伏,夜晚出遊,傷害人畜,徐聞人稱之為「夜遊神」。股匪山幫賊在「徐聞山」集結後動輒殺人,隨之棄屍山野莽林,老虎吃慣人屍了就尋人充飢,和股匪山幫賊一道成為殘害徐聞民眾的禍首,被老虎咬死、吃掉的人很多。人們孤身外出,不僅要防範股匪山幫賊,也要防範老虎。老虎初時只是在野外撲吃獨行之人,後來猖獗到穿村入院尋人為食,有數人在場也敢襲人。前山綠溝村民譚某,一天晚上正在室內抽菸,聽見門響起身開門,見無人就關上門,一會門又響,他又開門,此時一隻老虎躍起把雙爪搭在門板上,他驚恐萬狀回身把門關上,這才虎口餘生。前山鎮的山尾村靠近山林,不僅鬧匪患也鬧虎患,被股匪山幫賊殺了也被老虎吃了好多人。村裡有一戶人家,有一天晚上天剛黑,家中幾口人正在門口忙著什麼,突然一隻虎撲來,他老伴、兒媳和孫子3個人均被老虎咬死,他關門關得快才保住他和兒子、女兒的命,但就在門縫裡看著老虎把他老伴給吃了。

       就像抵抗股匪山幫賊那樣,徐聞民眾也奮起打虎。他們打虎除了持大鐵叉外,主要有拉網圍、設陷阱、裝鐵夾、埋火炮等幾種方法。拉網圍,是事先偵悉老虎出沒地點,用捕虎網把一個地方圍起來留一個出口,派人持刀槍守住口子,另有一撥人在網外四周敲鑼打鼓和大聲吶喊,讓老虎受驚嚇逃出而殺之;設陷阱也叫設虎漏,是在老虎出沒的地方挖一個大坑,上面用樹枝雜草偽裝,在陷阱對過之處搭個小棚拴一頭小羊,用小羊的咩咩叫喚把老虎招來,老虎過來叨羊自然會漏進陷阱;裝鐵夾,是用鐵打制的大鐵夾,安裝在老虎出入的地方,一頭用鐵鏈系在大樹上,鐵夾放地上用樹葉掩蓋偽裝,老虎踩中鐵夾就可捕殺;埋火炮,是把炸藥裝在竹筒裡再埋入豬腿等吃物中,老虎嚼吃時就會被炸死或炸傷。徐聞人打虎也有過許多感人事跡,其中縣城西北門打虎隊在石嶺村前的茅園裡發現老虎,眾人勇敢上前獵虎,幾番廝打過後,一名隊員與老虎同歸於盡,死時雙手還緊緊揪住老虎的尾巴。

       民國22年,「徐聞山」的股匪山幫賊被剿滅之後,虎患也基本隨之平息,至五十年代建國初期,由於國營農場大面積開墾原始森林,老虎沒了棲息之地,也就從此見不到老虎的身影了。

       股匪山幫賊和老虎在「徐聞山」的為害猖獗,我在小說《風起雲飛》中有詳盡的描述,如有感興趣的製片人看中了,是可以拍一部幾十集的精彩電視連續劇的。

       股匪山幫賊和老虎退出了歷史舞臺,「恐怖的徐聞山」成為曾經的記憶之後,「徐聞山」此後的一段時間成為人們爭相湧進並感恩不盡的山林,當中除了國營農場的職工之外,有不少是進山尋求柴米油鹽以維持衣食的徐聞人

       所謂柴就是燒火的柴,除了進山拾燒火柴之外,也有進山挑柴到街上賣錢維持一家生活的,我母親就是其一。她一擔竹簍一條扁擔,天天起早摸黑進山挑柴。她的柴簍是甲竹片用火烤彎成兩副底大頭小「U」形的竹夾,柴砍成短節破開後壘在竹簍裡,挑起來走才不會顛散。

       進山「拾颱風柴」,曾經是徐聞縣城的一道風景。颱風剛過天還沒亮,就有縣城附近和西鄉一帶的村民,趕著牛車進山拾颱風刮斷的樹枝,傍晚時成百上千輛拉著颱風柴的牛車,咿咿呀呀地從山裡回到縣城,每輛牛車駕杆上坐著衣裳髒亂的男女,有的顯得十分疲憊,有的卻精神抖擻哎呀呀地吼唱著雷州歌。

       我說進山尋找柴米油鹽以維持衣食的人,是他們除了擔柴之外,還有砍竹子、扯藤條、撈樹幹、挖樹頭等等的。那時候,徐聞人大多住的是茅草屋,砍竹子和扯藤條是賣給他們建屋、修補房屋,或是種菜用的「豆角標」,需求量大,有市場,我爸和我有一段時間就幹這個辛苦活;撈樹幹,是進山撈起倒伏或別人砍伐後遺留在溪澗的「石絲」或「水央」等樹木,馱回家,鋸成牛車輪板賣給人打造牛車;挖樹頭,是沒得樹幹撈了後,到山裡挖砍伐過後的「石絲」、菠蘿蜜樹樁,回來鋸成犁壁、桶爹等賣錢----當然了,除了羅列的這些生存之道,也還有墾荒種植、採藥、打獵等多種活計。總之,那時的「徐聞山」,是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聚寶盆。

       只是,滄海桑田到如今,由於過度砍伐開墾,徐聞的森林覆蓋率已不足14%,減少了森林的徐聞,也就真的沒有「山」了;曾經讓人恐怖讓人依戀的「徐聞山」已經遠去,代之而起的是橡膠林、防風林和一望無邊的「菠蘿金海」----其中「菠蘿金海」讓人津津樂道,因為這裡不僅菠蘿產量佔全國產量的一半,也是一處寬廣壯美的景觀地帶。

       「徐聞山」已經遠去,我寫下此文,是想留住它遠去的身影

(說明:文中配圖作者選自網絡)

(點名字閱讀編委作品)

名譽顧問:楊 煉

總       編:木子(楓葉丹)

編       輯: 阿 靜    雪 兒     河漢女

       傳: 黃龍  大漠煙雲   老道士  靜水流深   

作家詩人:《作家詩人名錄》第八版

總編微信:tiantian19890902

       1、唯一投稿信箱: 241618280@qq.com 作品+簡介+照片+微信號,所有投稿均視為「原創獨家授權文學沙龍」(不同意原創授權,請勿投稿)。一周未刊發,可自行處理。謝絕抄襲、一稿多投、違法及侵害他人權益內容,文責自負,與本平臺無關。

        2、「讚賞」金額少於10元不結算含10元);超過10元,2/3為作者稿費,1/3用於平臺運轉和發展,無讚賞則無稿費,文章發表後第四天晚上結算,第五天起,後續讚賞不再發放,不同意此規則者請勿投稿。稿費紅包24小時不領取,視為自願贊助平臺。

        3、編輯部有文稿編排、版面設計權利,不負責校閱修改文稿、不提供製作預覽。發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請製作個人微刊文集。

         4、以上文圖楊宇原創授權刊發,版權為楊宇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版權問題請諮詢張立山律師,微信:15352400696

相關焦點

  • 槍決楊宇霆細節:除了楊宇霆做錯三件事,還要怪張作霖埋下的禍根
    話畢,衛兵隨即連開數槍,楊宇霆、常蔭槐血撒當場。▲電視劇《少帥》槍決楊宇霆一幕兩年多後,日軍炮轟瀋陽北大營,鐵蹄肆虐東北大地,短短半年就將關外之地盡數奪取。眼見此景,時人又不禁想起那斃命於老虎廳的楊宇霆,長嘆一聲:「若楊宇霆不死,東北不至於丟得這麼快。」
  • 溫相:奉系智囊楊宇霆
    楊宇霆在孟恩遠手下幹得十分不如意,孟恩遠礙於面子,不便難為楊宇霆,但軟釘子也讓楊宇霆碰了不少,以至於最後楊不得不主動求退。臨行時,楊宇霆發下「等我得勢時,非得好好收拾你不可」的狠話。而陸建章同孟恩遠之間,恰好是兒女親家——孟恩遠的女兒嫁給了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楊宇霆得勢後,襄助張作霖奪取吉林省大權,陸建章出於親戚的關係,曾經幫助孟恩遠在北京活動。
  • 楊宇霆過於輕視少帥,導致被殺
    楊宇霆劇照從楊宇霆策劃了秦皇島奪槍事件後,得到了張作霖的絕對信任,並且進入了東北政壇中心,儼然已經成了張作霖的絕對親信,張作霖對於楊宇霆幾乎言聽必從,而且好多事情放手給楊宇霆去做。楊宇霆也的確展現出來非凡的才幹,建立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東北兵工廠,組建了東北海軍,並且力主修建了戰備公路,將東北軍從依賴南滿鐵路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加大了軍隊的靈活性。可以說,對於東北政局和民生,楊宇霆傾注了好多精力和心血。以至於後來張作霖入主北京之後,楊宇霆曾明確表示要替張作霖管理東北三省。
  • 《少帥》槍決楊宇霆、常蔭槐內幕
    知識分子眼中「高明」的楊宇霆       在《蔣廷黻回憶錄》中,記載了他1920年代參與的一次東北研究旅行。在這次旅行中,蔣廷黻拜訪了東北最高軍政長官之一的楊宇霆,而楊向蔣透露了他對於東北問題與中日關係的一些基本立場。
  • 對話爆款《哪吒》導演楊宇:哪吒不認命
    電影《哪吒》的火爆也讓初次執導大銀幕作品的導演楊宇(餃子)一夜成名。「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在熒幕響起,對於年近40的導演楊宇來說,就是理想照進現實的一刻。隨著電影票房一路飄紅,每到一個地方做宣傳,導演楊宇(餃子)覺得壓力就更大一分。
  • 「小諸葛」楊宇霆的厲害之處
    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張作霖也有著這樣一位人,他就是被稱為「小諸葛亮」的楊宇霆。楊宇霆,出生於1885年,字鄰葛,是北洋軍閥執政時期奉系軍閥首領之一。祖籍宋道口鎮代嶺村。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在他33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張作霖的參謀長,33歲的年齡當上那個位置是很厲害的了,楊宇一直在背後給張作霖出謀劃策。
  • 少帥張學良為何一定要殺老臣楊宇霆?
    楊宇霆當時僅是東三省軍工廠督辦,與張學良職位相差懸殊。然而,在楊宇霆眼裡,張學良「不過是一個好玩的公子哥罷了。」特別是後來張學良染上嚴重不良嗜好,精神、身體欠佳,更使楊宇霆對他輕視。在楊宇霆的「口頭筆下從未奉張以尊稱,仍如往常呼之為漢卿。」在不得已稱官職時,也當眾用小字眼呼之:「司令官兒」。
  • 楊宇霆一意孤行,堅持為父辦壽,最後結果如何?
    「楊常」指兩個人物,來歷不簡單 「楊常」指的就是楊宇霆與常蔭槐,在張作霖執政時期他們都曾擔任重要職務。 楊宇霆幼時便有「過目成誦之才」的讚譽。1904年考中了清朝末班科考秀才,之後就讀奉天省立中學堂,一年後即被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學習。 在學成回國後歷任多職,在1916年時,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後,楊便長期充任奉天督軍署參謀長以及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等要職。
  • 想當「司馬懿」的楊宇霆,最終死在了「阿鬥」的手中
    想當"司馬懿"的楊宇霆,最終死在了"阿鬥"的手中1928年,日本驚喜策劃了"皇姑屯事件",謀殺了一直在東北妨礙他們的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隨後張學良返回瀋陽,主持大局,但是由於張學良資質尚淺,而且當時染上了毒癮,無法正常處理事情,於是大小事務都非常依賴士官派的代表人物楊宇霆。
  • 今年電視劇裡的最甜男友,非《最親愛的你》楊宇學長莫屬!
    劇中,五個性格各異的女孩分別對應著五款不同類型的CP,如果讓觀眾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對,林小純和楊宇這對「愚蠢CP」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人氣王吧~除了小純純超萌超可愛之外,更重要的是,由曹煜辰扮演的楊宇學長實在太太太招人愛了!作為一枚鹽系校草,楊宇在大學校園裡可謂一直受到女生們眾星捧月般的待遇,然而在遇到林小純的那一刻,他才真正的一見鍾情、瞬間淪陷。
  • 楊宇霆堅持為父辦壽,惹來殺身之禍,三日後被殺於「老虎廳」
    楊宇霆擔心張學良出手施救,就搶先下手,鼓動張作霖下令將郭松齡就地槍決,使張學良沒來得及挽救恩師一命。與郭松齡親密無間的張學良,絕對是對楊宇霆懷恨在心。 後來,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年輕的張學良初繼父業,最忌的是別人看不起他。而楊宇霆卻以元老重臣的身份自居, 「凡事都自作主張,事先不請示,事後也不報告。
  • 楊宇霆被張學良殺害後,他的後代怎麼樣了?次子發瘋了 三子是司機
    在眾多的糊塗之舉中,張學良槍殺楊宇霆恐怕算是最嚴重的了,這件事情無疑是自毀長城。楊宇霆,字鄰葛,出生於遼寧省,年輕時在日本的軍校留學。 一、長子楊春元 楊宇霆被張學良害死之後,他的長子還在歐洲留學。當噩耗傳來時,楊春元第一個反應是害怕,既然少帥殺了自己的父親,那麼,他會不會為了斬草除根而殺了自己?
  • 【名家典藏】0729期 楊宇詩八首 || 春之序列(組詩)
    作  者  簡  介 :        楊宇,男,廣東省徐聞縣人現為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珠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楊宇,男,廣東省徐聞縣人,1968年下鄉龍塘公社插隊務農,1978年回城工作,大專畢業,中共黨員,政工師。
  • 楊宇讀舞札記‖從文德之舞說到三灶鶴舞
    作者楊宇,男,廣東省徐聞縣人,1968年下鄉龍塘公社插隊務農,1978年回城工作,大專畢業,中共黨員,政工師。著有《夢美家園》、《風起雲飛》、《風花雲月》、《風正雲帆》、《蘭香》、《人生如海》等6部長篇小說,在《湛江日報》《南方日報》、《海南日報》、《文匯報》、《中國交通報》、《中國民航報》、《神州》、《青年文學家》、《散文百家》、《牡丹》、《唐山文學》、《文學少年》、《藝術大觀》等報刊雜誌及網絡平臺發表詩歌、散文共計400多萬字,獲多個獎項,並獲中國旅遊散文創作金牌作家、德藝雙馨優秀作家、李清照文學獎、李煜文學獎
  • 三灶鶴舞傳承‖楊宇讀舞札記之三
    作者楊宇,男,廣東省徐聞縣人,1968年下鄉龍塘公社插隊務農,1978年回城工作,大專畢業,中共黨員,政工師。著有《夢美家園》、《風起雲飛》、《風花雲月》、《風正雲帆》、《蘭香》、《人生如海》等6部長篇小說,在《湛江日報》《南方日報》、《海南日報》、《文匯報》、《中國交通報》、《中國民航報》、《神州》、《青年文學家》、《散文百家》、《牡丹》、《唐山文學》、《文學少年》、《藝術大觀》等報刊雜誌及網絡平臺發表詩歌、散文共計400多萬字,獲多個獎項,並獲中國旅遊散文創作金牌作家、德藝雙馨優秀作家、李清照文學獎、李煜文學獎
  • 【天府散文】●左孝本(四川)||遠去的號聲
    一個聲音遠去了,卻成為我永久的記憶。它不是讀小學時上課的鑼聲,不是讀中學時上課的鐘聲,也不是讀大學時上課的鋼管聲,而是軍號聲。
  • 電影||《遠去的牧歌》
    對《遠去的牧歌》這部電影的關注,首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對身邊柯爾克孜族和哈薩克族老鄉更多一些了解的動力驅使,其次,來源於我個人原本對反映真實生活寫照的文藝類電影的偏愛。《遠去的牧歌》,講述了在全國改革開放浪潮的影響下,哈薩克民族的遊牧生活在80年代、90年代以及千禧之年後的歷史變遷,沒有誇張、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各種炫技手法,只有娓娓道來的真實
  • 《新聞編輯室 第三季》遠去的密蘇裡河
    查理的死去,正像一首遠去不可回的詠嘆調,如同歌中的河流,載著他們的年代、故事、堅持、喜怒哀樂的真情,遠去。 聞之不禁潸然淚下。 當然,還有威爾獄中與自己和父親的和解,以及與麥肯的重逢,在這首歌曲的伴隨下,都那麼悠遠,仿佛從沉睡很久很久的一個夢境中,返回。
  • 懷念逐漸遠去的炒麥粉
    懷念逐漸遠去的炒麥粉 2020-09-15 15: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WFS聲學全息系統——《遠去的恐龍》
    近日,由八菱科技歷時4年打造的大型全景科幻演出《遠去的恐龍》在國家體育館舉行正式公演首演禮,與全球觀眾見面,用最新科技,講述最古老的故事,呼籲人類珍惜地球,珍愛生命。《遠去的恐龍》中打造出的6500萬年前的逼真生態恐龍世界仍讓我們感到震驚。一臺臺由電腦程式控制的智能仿生機器人恐龍,變成了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6000m²高清LED巨幕變成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