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高分電影《何以為家》:贊恩的三次反抗

2020-12-27 影視女神

贊恩當過哥哥,當哥哥的時候不能當家,保護不了被爸爸媽媽送走的妹妹。

贊恩當過「爸爸」,當「爸爸」的時候不能養家,終於親手送走了尤納斯。

一.贊恩反抗爸媽

13歲的贊恩,不停對各藥鋪撒謊,幫媽媽買「馬曲諾」,兌水賺錢;白天去雜貨鋪搬東西,舉著比自己還高的貨物,賺取少量工資;晚上帶著弟弟妹妹擺攤賣糖水,既是保姆,又是店主。贊恩不像是孩子,而像是一個「工具人」,照顧弟妹,賺錢,是他生活的主題。他想去學校讀書,父親反對,怕耽誤打工,母親支持,理由只是為了學校免費的食物和棉被。他和弟妹們睡在沒有棉被的地板上,一簾之隔,是行房事的父母,聲音太大,孩子們睡不著,無奈地翻過身去。

贊恩出行提著重重的包裹

即使這樣辛苦,贊恩依然可以維持,他愛自己的妹妹,在發現她初潮時,脫下衣服給她當臨時的衛生巾,只是防止爸媽發現她來月事後,早早送走她嫁人。但終於瞞不過去。雜貨鋪老闆用幾隻雞當聘禮,「買」走了妹妹。

贊恩和妹妹薩哈

贊恩終於崩潰,他恨爸媽「賣」了妹妹,他離家出走,以為離開了這個窮困、愚昧的家庭,自己能有新的生活。

二.贊恩反抗社會

贊恩成熟得讓人心疼,但他終究還是孩子,會因為被「蟑螂俠」吸引,決定了下車地點。會在遊樂場中扒開夢露雕像的衣服,撫摸她的乳房。這來自於他的潛意識,因為自己雖然長了這麼大,但在原生家庭中,並沒有被「哺乳」的感受。無意識的動作,體現了他缺乏歸屬感,想要依賴的孩童心理。黑人女僕看到了這一點,她給了贊恩一個相對安全的住處,甚至偷偷帶回一塊蛋糕,給兩個孩子「過生日」,贊恩第一次感受到了庇護和關愛。

母愛——食物、溫暖、安全感

然而,女僕因為沒有身份證被抓走。贊恩也明白了,這種庇護並不會穩定存在。他得負擔自己和尤納斯的生活。搶鄰居的奶瓶,賣鍋,乞討,找工作,這些方法都不能助他度過難關。終於重操舊業,賣「馬曲諾」,中間被人欺負毆打是家常便飯。但凡有一絲生存的希望,贊恩都不曾想賣掉尤納斯。

贊恩照看尤納斯

直到房東突然鎖上了門,也鎖上了贊恩存下的所有的錢,這才走投無路。贊恩把尤納斯拴在路邊,自己坐在不遠的十字路口,希望有路過的人抱走他、收養他。黃昏寂寥的光芒,撒在轉角路口的贊恩身上,年輕的孩子卻像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潦倒的贊恩和尤納斯

在家時,贊恩尚可埋怨父母,埋怨他們拋棄了妹妹。

離開家,贊恩才發現,自己何止是被父母拋棄,實際也是被社會拋棄。社會太殘酷,父母是環境的一級受害者,在家時,自己作為二級受害者,還可以譴責父母沒人性,還可以幻想離開他們自己能過得更好。等離開家,直面社會,成為一級受害者,才發現父母不是沒人性,而是沒選擇,他們養不活孩子。送走妹妹,只需要面對情感問題,不送走妹妹,卻要面對生存問題。

賣掉尤納斯,贊恩泣不成聲

贊恩最終賣掉了尤納斯,與父母的選擇並無不同。贊恩夢想去瑞士,是對這片土地的反抗,對冷漠殘忍的社會的控訴。

三.贊恩反抗自己

當發現自己從一出生,就註定沒有身份證,哪兒都去不了,無處可逃時。當發現妹妹因為年紀太小懷孕而大出血致死時,他無法接受這樣卑微的自己,被社會拋棄,被人踩在腳底,連鞋子都不如。終於砍傷了妹妹的丈夫,自己也鋃鐺入獄。

執拗的贊恩

妹妹的死亡不是意外,而是社會結構性的死亡。窮困和教育,才是妹妹死亡的根本原因。父親說,人們告訴他,孩子就是男人的脊梁,但沒想到自己被脊梁戳穿了。妹妹的丈夫說,其他女性也是十幾歲就懷孕了,不理解妹妹為啥會突然死掉。在這種「多子多福」,生而不養的環境下,在這種把女性當成生育工具的背景下,還會有更多女男孩生活艱辛,女孩「意外」死亡。

法庭上,父母愚昧的自我辯護

媽媽又懷孕了。這次贊恩不再出走,而是站出來,起訴父母不該帶自己來到世上,不希望他們再生小孩。其實他起訴的何止父母,整個社會都是他起訴的對象。生而不養,贊恩否定自己出生的價值,來反抗畸形的社會。

贊恩成為了英雄,他的起訴讓警察抓獲了一批人販子,尤納斯回到了母親身邊。也給了全社會更深的思考。片尾贊恩有了身份證,如果作樂觀的解讀,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無名之輩也會有身份證,雖然貧困和教育的問題任重路遠,但給予這些已經出生的孩子身份證,代表的是社會對他們的接納,對他們生命的尊重和認可,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開端。

拍身份證登記照的笑容

總結:

觀影時,我總在期待,贊恩已經這麼慘了,趕緊出來一位英雄拯救他吧。沒想到,贊恩才是那位英雄,拯救了其他千千萬萬相似境遇的底層人。

英雄,亦是凡人!

相關焦點

  • 豆瓣9.1《何以為家》:贊恩三次逃離其實就是成長最真實的狀態
    最近很多人都在追這部《何以為家》的電影,因為這部電影揭露了原生家庭的醜惡,父母充滿了暴力操縱,並認為子女只是附屬品的家庭倫理與道德認知。我也應景地看了這部影片,但是我更好奇贊恩是如何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他的成長經歷會對我們有什麼啟發。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片中的所有演員都是當地的難民。
  • 《何以為家》豆瓣好於97%的劇情片,讓人吃驚
    而《何以為家》還只是僅僅獲得了今年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提名。讓人吃驚的還有《何以為家》的口碑。超過10萬人在豆瓣給他打出了綜合8.9的高分。這是什麼概念?——好於97%的劇情片!今年第91屆奧斯卡打敗《何以為家》、獲得最佳外語片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的《羅馬》,如今在豆瓣有超過5萬餘人給出綜合8.1分。
  • 豆瓣64萬人打出9.1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為何能收穫如此多好評?
    《何以為家》中開頭有這麼一段對話:贊恩說:「我想起訴我的父母」。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贊恩用冷漠的語氣回答:「因為生了我」。當我繼續追著這部《何以為家》看下去時,隨著劇情的發展心中不自覺就升起了一股憤恨的情緒:生而為人,這劇中的那雙父母應該自慚形穢;為人父母,他們根本不配!《何以為家》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黎巴嫩電影。豆瓣電影打分9.1分,在豆瓣前250部經典電影排名中排名34位。
  • 豆瓣9.1分《何以為家》:成長離不開關懷,也離不開陪伴
    何以為家》講述了黎巴嫩12歲男孩贊恩在法庭上起訴自己親生父母的故事。《何以為家》劇照該片提名第76屆金球獎和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導演娜丁·拉巴基擅長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拍攝,她的電影總是透過普通人的現實問題來揭露中東國家突出的社會現狀。《何以為家》就是這樣一部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影片中暴露的難民問題、兒童買賣、包辦婚姻、教育匱乏等都是對黎巴嫩的真實寫照。
  • 十二歲男孩將父母告上法庭,《何以為家》,六歲影帝贊恩的控訴
    文/24號今天我們要說的電影是《何以為家》這部看哭了無數人的生存電影,該片拍攝於黎巴嫩。影片真實反映了在 黎巴嫩 人們生活的最真實的場景。該片豆瓣評分高達9.1分位於豆瓣電影 Top 250中的第三十二位。
  • 豆瓣9.1分《何以為家》|撕破現有的平衡,才能建立新的「家」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在一個12歲孩子對父母的控告中拉開了序幕,以「生了我」為理由對父母提出控告不僅震驚了影片中的眾人,還死死的掐住了觀眾的好奇心,畢竟在傳統的觀念中父母的生育之恩是要我們用一生來報答的而不是控告的。
  •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 真人真事改編劇情背後是失序社會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 真人真事改編劇情背後是失序社會  電影《何以為家》斬獲2018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並獲得2019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雙提名,講述了十二歲男孩贊恩向法庭狀告其親生父母的揪心故事。《何以為家》豆瓣評分8.9,影片是改編自真實事件,據悉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小男孩的親身經歷,讓人不敢相信。
  • 豆瓣9.1《何以為家》:父親節裡關於孩子的故事,是對教育的反思
    前言記得漢武帝時期一位將領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裡的家是指的家國天下,而電影《何以為家》指的是生而不養的父母,何以為家。如今在父親節再回味一番,更覺其中是對社會的反思。《何以為家》曾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豆瓣評分9.1分。
  • 豆瓣9.1高分電影《何以為家》:要多努力,才配擁有一個家
    文 | 葉一抹對流浪漢來說,何處是家?對孤兒院的孩子來說,何處是家?對被子女拋棄的父母來說,何處是家?對《何以為家》中12歲狀告自己親生父母的贊恩來說,何處是家?《何以為家》是黎巴嫩導演歷時五年製作出來的劇情紀錄片。導演選擇了真正的難民贊恩來飾演影片的主角,而影片中很多場景也是根據贊恩的真實經歷改編。
  • 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們《何以為家》?贊恩就像父母的鍋碗瓢盆
    內心被觸及的那一刻,我想起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遂將想把種種感受寫下來。寫給自己,也寫給像「贊恩」一樣的無數生命。在《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中,贊恩就像一個奇蹟,他看透了生活苦難的真相,但沒輕易放棄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如何獲得塵世的幸福。據影片結尾描述,贊恩並非專業的演員,而是本片導演娜丁·拉巴基在選角的過程中偶遇的一個典型人物,現實中的贊恩也確確實實經歷過電影中類似的生活。
  • 《何以為家》:評分高達9.1的背後是對人性的拷問,對現實的反抗
    家這個讀起來就溫暖的詞語,對於有這樣家庭的孩子來說是冰冷寒涼的,是地獄,是拼進全力想要掙脫的牢籠。除了重男輕女外,還有就是貧窮。在生活無力繼續的情況下,人性也就被泯滅殆盡,到那時,家也就不能稱之為家。就像電影《何以為家》中演繹的家一樣,那個家也是個不能稱之為家的地方。
  • 《何以為家》:群誇小贊恩的演技逆天,但那本就是他的真實經歷
    你認為什麼樣的一部電影,才能被稱之為好電影?是豆瓣高分?還是遙遙領先的收視率?亦或是觀眾普遍認可的好口碑?或者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是。但也並不全面。糖糖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就如同嘴裡可口的食物。即使吃完後,依然會回味無窮。
  • 電影《何以為家》,值得一看
    前天,我們帶孩子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這部片子網上口碑不錯,豆瓣評分達到8.9分。
  • 《何以為家》:真實的如同一部紀錄片,絕對值得你一看
    文/阿旨 校正/松松 《何以為家》豆瓣評分高達9.1分,該片曾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電影提名。
  • 豆瓣9.1,12歲的他,經歷怎樣的磨難,才做出狀告父母的舉動
    《何以為家》的海報上赫然地寫著這行字。最初聽別人說起這部電影時,以為又是一部喪裡喪氣無病呻吟的爛片。但是,在觀看以後我卻不得不為我的無知而道歉,原來這是一部豆瓣9.1分的神作。近年來好像很流行反抗成長,在成功的故事,阿米爾汗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和電影《神秘巨星》都是這樣。
  • 2019年好看免費電影,其中《何以為家》男主憑該影片改變命運
    2019年已經過去,但是留給我的記憶都還在,而曾經那些院線火爆的電影也已經陸續在線上上映,這裡推薦三部最好看的免費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何以為家》《綠皮書》。一、《哪吒之魔童降世》 華語片評分最高,8.5分2019年高分動畫作品一共有三部,除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有《羅小黑戰記》8.2分,《白蛇:緣起》7.9分,中國動畫正在慢慢崛起。
  • 9.1分!《何以為家》[劇情]歐美電影百度雲在線觀看資源
    電影何以為家的獲獎情況: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第71屆坎城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 娜丁·拉巴基第76屆金球獎 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提名) 何以為家的劇情簡介 · · ·   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從貧民窟到奧斯卡紅毯,《何以為家》改變了這個小演員的生活
    眼下,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正在院線上映。該片口碑非常好,豆瓣評分達到8.9分,所以票房逐漸呈現與《復聯4》相抗衡的姿態,目前累計票房達1.71億元,排片佔比高達22%。《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叫贊恩的小朋友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而他的飾演者其實真名也叫贊恩。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何以為家》:坎城影星,和被遺忘的敘利亞孩子
    這部講述黎巴嫩貧民窟孩子的故事的電影《何以為家》,自4月29日起在中國內地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9,貓眼評分9.4。2015年,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在籌備電影《何以為家》(原名《迦百農》)時,在貝魯特的貧民窟找到了贊恩,並選定他出演電影的同名主角。2018年,《何以為家》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中入圍了金棕櫚獎的評選,獲得了評審團獎,並已在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院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