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的米其林餐廳,為什麼到中國卻無人問津?網友:分量不行!大家對米其林餐廳都是略有耳聞的,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米其林他原來是一家賣輪胎的廠商,為了能夠推廣品牌,所以說他們製作了這樣的一個旅遊餐廳指南,因為這份指南所推薦的餐廳是非常著名的,後來也就成為了世界美食界的一個寶典,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被納入米其林寶鼎之中的餐飲店,全部都是經過專人考核,具有特色的餐廳也算得上是一個著名的美食地圖,所以說在海外是非常受歡迎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受老外追捧的餐廳火遍了全球,可是為什麼到中國卻無人問津,沒人待見呢?我們的網友都會說:分量不行。
米其林餐廳的每一道菜品都是經過廚師精心烹飪而成的,他跟別的其他普通餐廳的量產菜品不一樣,米其林餐廳對於食材還有擺盤以及就餐環境是非常重視的,所以說也有顧客他們都會有很強烈的就餐儀式感。對評級餐廳的嚴格篩選也是讓米其林的美食指南成為了美食界當中的聖經,不僅成為了餐廳追逐的對象,而且也成為了很多顧客他們都比較嚮往的一個就餐場所,但是當米其林在進入到我們中國以後他卻不靈了。
2018年的時候,廣州米其林指南首次發布讓廣州的人非常的清晰,不過因為評級比較嚴格,所以說在廣州也只有米其林一星餐廳2三星都是空缺的,好在一星餐廳評選出了8家之多,為美食愛好者也是提供了一個很大的選擇空間。那麼從食客們的反應來看的話,米其林的評判標準似乎跟國內顧客的標準是不太一樣的,甚至也有不少的網友對於米其林也是進行了抨擊,認為這是給外國人評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最主要的是因為評選的標準跟我們中國人的認知是完全不一樣的,另外中西餐的風格跟風味也是存在一定差別的,這些原因也就造就了米其林餐飲評級在中國的不適合,中國的地域遼闊,知名美食也是數不勝數的,如果從菜系上來講的話,影視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也出現了一定的差異,最後形成了南甜北鹹的格局,後來慢慢構成了我們中國傳統飲食的8大特性,所以美食對於我們中國來講是從來都不缺的,但是這一切都是中國人根據中國人所喜歡的風味製作出來的,那麼米其林三星恰恰是按照西餐的標準來評判的,所以說這就導致了中國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只有兩家。
另外那就是米其林餐廳的價格貴分量小,有的人他們都會認為餐飲最重要的是服務,有的人認為是味道,其實對於米其林餐廳來講的話,重要的方面是就餐儀式感,那對於餐廳的清潔程度,還有周圍環境的維護方面,都是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樣下來的話,那麼米其林餐廳的價格也是會直線上漲,因為米其林餐廳是太注重儀式感了,所以說你能夠看到他們的擺盤特別精緻,菜品的分量很少,經常有的人表示花了成千上萬元吃一頓米其林,到最後讓自己吃不飽,所以說這也就出現了傳統的中式餐飲與西方評判標準下的米其林餐廳的巨大差異化。
在中國雖然說我們在外出吃飯的時候也是會講究排場的,但是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發生在結婚宴席或者過年的時候,一般我們自己人出去吃飯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味道,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會有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一類的小餐廳了,因為沒有優秀的服務,用餐環境簡陋,但是他們的味道獨一無二,所以說我們中國人依舊對其趨之若鶩。
最後那就是從評判標準來看的話,米其林餐廳他們都是為西餐量身定做的,單拿烹飪的一致性來說,假如你在義大利吃到了正宗的義大利麵,換到了別的其他的國家或者城市,你再去吃義大利麵的時候,必須跟吃到的義大利麵吃一個味道,這就是烹飪的一致性。可是我們中國豆腐腦都分為甜跟鹹的國內餐飲文化,這樣的一致性顯然是無法成立的,更別提什麼因地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