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爺們文化,代表性的文人作家有如老舍、王朔等;上海是娘們文化、精細的海派舶來生活方式疊加利己主義,代表作家有如王安憶、張愛玲以及後來的安妮寶貝等。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爺們好義氣、好張羅、扎堆、喧鬧、人越多越來事。而女人則期期艾艾、生冷,文字與思考喜歡在獨立空間完成,組織起來的語言體系別有一番味道。
一個城市的文化,文學是一個觸角,商業是另一個視角。所以京派的商人與海派商人也形成了兩個現象。比如以房地產企業來說,京派的潘石屹、任志強、馮侖等等、外向、好表達、喜炒作,善於利用各式媒介傳播經營自己的品牌形象,從而傳導給公司品牌。而上海,前幾天上市的上海綠地,開盤市值超過3000億,是上述幾位地產商市值之和還要翻幾倍,老闆張玉良三個字估計在房地產行業之外的老百姓之中並不多人知道,這就是上海企業家的特點。
所以,在上海這樣的文化土壤之中,誕生的網際網路企業,多少是會吃一點虧。因為老闆都在苦練產品內功,不喜張揚。本身就沒幾家好的網際網路企業,從大眾點評到攜程之類,主要的幾位老闆一個比一個內斂,大部分老闆名字都不為外界所知。不像北京老闆的個人品牌價值與公司品牌其名,甚至高於公司。有些人事情都怎麼出來,牛皮已經吹的滿天飛。
所以,你會看到,馬佳佳、小米雷軍、劉強東、錘子手機、王太吉、奇葩說、張朝陽、大鵬、李開復、這些出來的個人或者公司的大小品牌,是京城扎堆玩鬧挑事兒吸引眼球的文化土壤的必然產物。你要說這是因為主流媒體都在北京也不盡認同,杭州也沒啥全國性的媒體,這並不妨礙十多年前馬雲就傳播開來阿里品牌,也不妨礙吳曉波開始藉助網際網路及媒體倒騰個人品牌。
這裡面歸根結底是一家企業平臺的操盤手,從內心上有沒有理解到,個人品牌高調起來,對於企業而言,其實是一件乘數效應。個人品牌的經營,可以和企業的主業經營區分來看,就像他們說的王石登山,王石離萬科最遠的時候,往往是萬科品牌最牛逼的時候。
1、如果仔細分析海派企業家的心理,無怪乎幾點:
上海的文化土壤讓人很少說大話,不像北京酒桌上胸脯拍的砰砰響,上海人或新上海人習慣於允諾一分做一分,所以面對媒體更不會去畫餅與造夢,不會去講述自己的故事。
其實他們不知道,社會公眾需要聽這些勵志曲折積極向上的故事感染自己,社會需要夢,需要粉飾的數據去撐大他們的眼球。這是烏合之眾的內心的需求。他們沒有意識到,你面對的並不是媒體而是公眾。社會需要聽什麼?你就講什麼。人心需要什麼,你就吹什麼?在這點上中樞黨國是深諳此道,所以中國夢並不虛。
2、其次是大部分人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怕出名豬怕壯:
上海的企業家與網際網路老闆也怕個人出名之後隨之而來的負面效應,不夠勇氣展現在媒體聚光燈之下,甚至並不願意和媒體打交道。
但與之相反,北京的網際網路老闆大咖,自己的微信就加了一大堆記者,微博也關注了一大堆記者,老闆本身就是個大PR,與媒體關係非常之近,把企業經營的扁平化文化帶到了媒體關係之中,記者找他們約飯約咖甚至現在約跑步都不是想像中困難,當身家幾十億的老闆與年薪十幾萬的記者平起平坐之時,媒體會潛移默化把這種親近感傳播給大眾,在這點上,北京的企業老闆心機頗深,PR道行領先上海老闆幾條街。
在這點上我想多說一句,即便出現危機事件,面對洶湧的負面報導與與公眾媒體對於你的質疑,是一個企業家成長必經的一環,看看王石、馬雲、馬化騰,哪一位不是在褒貶不一之中不斷歷練自己的內心。
現在連90後都馬佳佳餘佳文都知道如何用客觀的心態去面對壞消息,甚至會懂得借勢去傳播。作為帶兵打仗的企業家,一年以來不經歷幾樁危機好意思說你是混網際網路的嗎。
3、在這樣的上層意志之下,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場、品牌、PR,SOCIAL、BD。
這部分真正負責傳播的職能部門群體,也是各自為陣,少扎堆。在割裂開來之後,由於這部分傳播的工作很難用KPI衡量,所以老闆的態度與評價變成MD的工作追求,本身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老闆也不懂,大家也就各嗨各家品牌,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品牌,彼此之前結合交流組局並不多。行業的圈子文化十分薄弱。
在這點上,北京不管是記者還是MKT圈子,本身就愛扎堆,派對、約跑、飯局、搞炮,沙龍、整視頻、論壇。隔三差五見交流碰撞火花,信息資源共享互助,圈子文化形成了,剩下也就水到渠成了。
很多上海網際網路企業知道PR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品牌PR的傳播缺乏一個全面的認知,以為這件事情交給總監,自己躲到身後或者約幾個採訪就可以了,然並卵,從另外一個側面講,老闆不只對品牌缺乏認知,甚至對於網際網路都缺乏全面的認知。
當一位企業家,擁有與企業其名的個人品牌之時,即便企業一夜之間消失,只要他振臂一呼,資源會在一夜之間重新匯集。這和可口可樂說就算全球工廠一夜被燒了他也不會擔心有損失一樣的道理。這個是老闆們看不見的資產,其意義並不亞於市後的資產數字,這也說明企業老闆對於「資產」缺乏全面客觀認知。
所以,一座城市搞活一個行業,需要幾位說大話善炒作老闆,需要行業的人不斷聚眾扎堆玩票,這點上上海的網際網路老闆與同行確實應該向北京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