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爾赫斯遇見佛陀|銀正雄

2021-03-01 博爾赫斯


銀正雄的在地部落格
blog.udn.com/ganghu999/8050661

當波赫士遇見佛陀

波赫士是阿根廷有史以來的最偉大詩人,但他的成就,他對世界文學甚至當代文化的貢獻,又不止於詩。

特別是他開創的簡約文體,把他對時間和宇宙的遐想、觀察、認識和體悟,幅射成華麗而令人疑真似幻的風景,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魔幻作品。可以說,上世紀中葉發生在拉丁美洲,引領世界文壇的爆炸文學風潮,波赫士才是當之無愧的先驅者。

寫於1946年,收錄在商務版《波赫士全集》第二冊第171頁的《時間的新反駁》,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例子,辭藻優美,文字嚴密,在在反映出詩人不僅擁有豐富的感性,甚至連「開根方程式」這樣的數學和幾何觀念,都可以被他寫進令人目眩神迷的散文,用諸反證唯心主義者柏克來,以及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本巨著中,針對時間與世界的認知所犯的謬誤。

在此文的倒數第二段,波赫士如是吟唱:

時間是我的構成實體。時間是一條令我沉迷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時間是一隻使我粉身碎骨的虎,但我就是虎;時間是一團吞噬我的烈火,但我就是烈火。世界,很不幸,是真實的;我,很不幸,是波赫士。


從上述的表白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波赫士是詩的、西方的、中國的,甚至是古印度文明的。尤其以一個自認歸屬中華文化的讀者而言,能在文章中發現波赫士引用莊子,已經足夠驚奇,卻不意對於有關佛教的豐富學養,在他妙手一揮下,更如一彎清澈的溪流,讓人格外感到驚喜。

公元五世紀的一部佛教論著《清淨道論》,用同樣的比喻詮釋同樣的學說——嚴格說來,一個生命的持續時間如同一個意念的持續時間,比如一隻車輪在旋轉時只以一個點觸及大地。


還有的佛教文獻說,世界每天要消滅和再生六十五億次,所有的人都是一種幻覺,由一群轉瞬即逝的孤獨的人急速操縱這種幻覺。


從厚厚四大冊,遍及詩歌、散文、短篇故事、文學評論領域,長達3200頁的全集中,肯定會發現波赫士真的是每天都在好好活著的人,但卻無從據此確認,波赫士在何時開始接觸原始佛教學說。

畢竟除了上引論文的驚鴻一瞥,我只能在第二冊的第147頁,找到一篇《傳說的形形色色》,以及載於第三冊第343頁的《佛教》一文。

前者是一篇發表於1952年之前,大約3200字左右的短文,主要探討悉達多「四門遊觀」的傳說,對於西方文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比如十六世紀羅馬天主教廷甚至把佛陀追封為「聖徒」的記載,比如奧斯卡‧王爾德《快樂王子》的原型,根據的正是釋迦牟尼佛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平。

值得留心的是,連同《時間的新反駁》那篇文章,波赫士均寫於1955年開始失明之前。

到得1980年左右,在對阿根廷民眾所作「佛教」的演講時,波赫士已然目盲了二十五年之久。但來自家族遺傳性生理的疾病,並未阻礙他對於佛陀一生的研究,反而更讓他發展出對於人生的洞見。

在這場精採的演說中,波赫士開宗明義,先告訴聽眾,他不認同現代印度和日本否定,或者不在乎佛陀曾經來過地球的見解。恰恰相反,已經徹底活在黑暗中的老詩人如此告訴阿根廷人,佛陀是個偉大的人,自己非常相信他的存在。


他讚揚佛陀學說的包容性和寬容性。

一個好的佛教徒,可以是路德宗、循道宗,可以是長老教派、卡爾文教派,可以是神道、道教、天主教,也可以是伊斯蘭教或者猶太教的改宗者,非常自由。

同時,他更旁徵博引佛法的啟示性,不時引用佛陀的話語,向聽者娓娓道來。

就像浩瀚的大海只有一種鹹味,佛法的味道就是拯救的味道。


我們可以因此說,在波赫士的八十七歲生涯中,年輕時的他非但俊美絕倫,甚且飽讀詩書,及至年老而目盲,仍然孜孜不倦於思考和書寫,終而成就自己為一座沒有邊際可加限制的宇宙大海。

這一切,來自他這場演說中所透露,放下時間感,揚棄時間感的訊息。以是波赫士的存在,本身就是個謎,卻非常令人著迷。

特別是他開創的簡約文體,把他對時間和宇宙的遐想、觀察、認識和體悟,幅射成華麗而令人疑真似幻的風景,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魔幻作品。可以說,上世紀中葉發生在拉丁美洲,引領世界文壇的爆炸文學風潮,波赫士才是當之無愧的先驅者。

——銀正雄

— Reading and Rereading —

—推薦圖書—

博爾赫斯微信公眾號

題圖:博爾赫斯和Alicia Jurado
他們一起寫了一本《什麼是佛教》,1976


關於博爾赫斯的一切

歡迎關注、投稿

borges824博爾赫斯找到我們

閱讀原文看佛教是最寬容的宗教|博爾赫斯(陳泉 譯)

相關焦點

  • 銀正雄:謊言與髒話 我們要的是這種臺灣嗎?
    銀正雄24日在臺海網刊文說,謊言社會,髒話臺灣,就在這幫無視起碼道德的「臺獨」野心家,和姦商惡賈的聯手操弄之下,於焉形成。仇恨只會引來仇恨,謊言講上一千遍,終究也只能帶來徹底的毀滅。請大家摸著良心問問自己,我們要的是這種臺灣嗎?
  • 羞澀的博爾赫斯
    ◎ 魏天無 (武漢 大學教授) 阿根廷詩人、作家博爾赫斯很喜歡旅行。有一次蘇珊·桑塔格好奇地問他:「你從旅行中得到什麼呀?」他回答:「我去的每一個地方,人們對我都那麼好。」在桑塔格印象中,博爾赫斯很可愛,而且相當的孩子氣,完全一副無助的樣子,「他從未真正有過成年人的生活。我覺得,他並未真正有過性生活」(《蘇珊·桑塔格談話錄》,姚君偉譯)。
  • 博爾赫斯的影子|何塞·多諾索
    但是博爾赫斯的作品不然。在智利,二位姨媽和一個表兄喜歡文學,他們對我說博爾赫斯在馬列亞之上。但是我瀏覽了一下,讀了一點博氏的書,覺得不怎麼樣,也許因為我太偏愛馬列亞了,也許因為我聽不進來自身邊的親戚的意見。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恩裡克·埃斯庫拉和阿利內·博斯卡很起勁地對我談到博爾赫斯。那些不屬於《南方》雜誌的作家群但跟他們有聯繫的作家,也同樣熱烈地談論博爾赫斯。
  • 博爾赫斯和他的迷宮
    可以預計的是新版《博爾赫斯全集》的推出必將掀起新的博爾赫斯閱讀狂潮。作為一個讀過博爾赫斯絕大部分作品、幾種關於博爾赫斯傳記的讀者、一個多年的博迷,我願與博爾赫斯的新老讀者分享博爾赫斯帶給我的震撼與美好。
  • 博爾赫斯: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是阿根廷傑出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這首詩是博爾赫斯的作品中著名的一首。無論是英文版還是中文版,讀來都十分驚豔,字句間情感深刻,動人心弦。
  • 卡爾維諾:博爾赫斯是一位簡潔大師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最早是塞爾焦·索爾米讀了博爾赫斯小說法文譯本之後,熱情地跟埃利奧·維託裡尼談起,後者立即建議出版一個義大利譯本,並找到了一位熱情且趣味相投的譯者弗蘭科·盧琴蒂尼。自此,義大利的出版商們一直在爭相出版這位阿根廷作家的譯本。這些譯本現在由蒙達多裡匯集起來,並收錄另一些尚未翻譯過的文本。這將是迄今最完備的博爾赫斯作品集: 第一卷剛於本周出版,編輯是博爾赫斯忠誠的朋友多梅尼科·波爾齊奧。
  • 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開幕
    2019 年也是博爾赫斯誕辰 120 周年。、阿根廷駐華大使館、阿根廷傳媒系統部門,以及Pablo Feldmann-Nadia Hutnik文化項目公司大力推動,以及上海靜安區文化館、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單位合力之下,「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於2019年7月26日在上海靜安區文化館開幕,博爾赫斯夫人瑪麗亞·兒玉女士,以及阿根廷駐華大使蓋鐵戈先生
  • 抵達了詩學高度的博爾赫斯|四方田犬彥
    這是博爾赫斯在雙眼接近全盲時寫下的一節,我在戈達爾的電影《卡賓槍手》的開頭看到*,引用到本書,算引用的再次引用。奇妙的是在博爾赫斯的西班牙語詩篇全集中找不到這一段。這姑且放在一邊。博爾赫斯,這位年輕時熟讀巴洛克文學巨匠貢戈拉的詩學並試圖以置換比喻來撩撥奇思的炫技詩人,經歷漫長歲月後終於抵達了詩學的高度。也許有人會說,用星星比喻眼睛,用睡眠比喻死亡,實在太樸素了,甚至是用濫了的俗套。但這個比喻從作為活證人參與實踐過二十世紀所有文學實驗的阿根廷文學家的口中說出,事態就不一樣了。摩滅的隱喻即真實——容我暫且這麼概括博爾赫斯的話吧。
  • 西萊爾·貝洛克《猶太人》|博爾赫斯
    ∞《文稿拾零》,2017Textos cautivos,1986博爾赫斯
  • 重溫經典詩歌|博爾赫斯:雨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來自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雨》。這是一首關於「世界」的詩,其中的思想超越了一切時空,不經意透露了其探索宇宙本初的蛛絲馬跡。雨水本來就延綿細膩,忽然像記憶那樣傾盆而下,伴隨著甘甜和凜冽,讓人難以逃脫。本期音頻選自中外傳世詩歌散文精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又有博爾赫斯遺作被挖掘,大師是怎麼看探戈的?
    幾位已去世的作家都有遺作出版,其中包括博爾赫斯、羅貝託·波拉尼奧、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已讓人等待了四年之久的,就是博爾赫斯的遺作《博爾赫斯論探戈 》(El tango: Cuatro Conferencias)。這本新書除了能讓讀者通過文字領略博爾赫斯的智慧,還可以聽到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博爾赫斯本人的聲音。
  • 為博爾赫斯讀一首詩—保羅•瑟魯
    沒鋪地毯,免得絆倒這位盲人,也沒有會讓他撞上的擋路家具。鑲木地板隱隱反光,處處一塵不染。那幾幅畫畫得不清不楚,不過三幅版畫線條清晰,我認出是皮拉內西的《羅馬景象》。最有博爾赫斯味道的,是《賽司提亞司的金字塔》,可以給博爾赫斯自己的《虛構集》當插圖。皮拉內西的傳記作者比安科尼稱他是「描畫廢墟的倫勃朗」。
  • 西方的龍|博爾赫斯
    ∞《想像的動物》,1979楊耐冬 譯 志文出版社博爾赫斯和瑪格麗特
  • 愛情很奇特,其中充滿憂慮,充滿希望|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談話錄》,2014 Borges at Eighty> Conversations,1982 巴恩斯通×博爾赫斯 西川 譯 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愛情很奇特 其中充滿憂慮,充滿希望
  • 佛陀與耶輸陀羅的愛情
    下文選自《行者·覺者》作者:斯瓦米·阿南達·阿倫佛陀悟道後回到故鄉。他的妻子耶輪陀羅問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你在尼蘭賈娜河岸菩提樹下悟出的真理,和這裡有什麼不同?真理就不能在這裡了悟嗎?」據說,這個問題讓當時的佛陀沉默了許久。後來佛陀對她說,「你是我堅貞的妻子,我永遠也忘不了你的幫助。
  • 博爾赫斯:現實是文學、藝術 以及我們孤寂童年回憶的羊皮紙
    下雨無疑是在過去發生的一件事by 博爾赫斯博爾赫斯:現實是文學、藝術以及我們孤寂童年回憶的羊皮紙「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未來」對於雙目失明的老年博爾赫斯而言,他不是什麼大師,只是一個亟待女人照顧的老翁。讀博爾赫斯最大的桎梏是,如何在現實和想像中,苟合那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文字泛起的波瀾。
  • 博爾赫斯的妻子儘管吝嗇、偷盜小物品但是……|蒂·喬凡尼
    1986年6月14日,博爾赫斯於日內瓦去世,葬於普蘭帕萊墓地,墓碑上刻著幾行古諾爾斯語。女傭範妮在2006年接受採訪時說,艾爾莎已經九十多歲了,生活在一家養老院裡。與此同時,範妮講述了喬治與艾爾莎結婚那晚的場景。在舉行婚禮儀式之前,莉奧諾夫人就直率地提醒過艾爾莎,博爾赫斯不會和她睡在一起。婚禮結束後,賓客們都已離開,博爾赫斯也打算去休息了。
  • 我們在持續地與人、與事物說再見|博爾赫斯
    《美洲對話: 採訪拉美作家實錄》,2001 Conversaciones americanas Páginas de Espuma,2001 收錄了1982年羅費在芝加哥、紐約 對博爾赫斯進行的兩次訪談
  • 兩位國王和兩個迷宮|博爾赫斯
    關於博爾赫斯的一切歡迎關注、投稿查找公眾號:搜索「borges824」或者「博爾赫斯」●●●「閱讀原文」可看牛頭怪阿斯特裡昂的家|博爾赫斯
  • 張治︱博爾赫斯研究翻譯之名文的漢譯指謬
    《博爾赫斯全集·永恆史》,劉京勝、屠孟超譯。閒來翻看家人購買的《博爾赫斯全集》中譯本各冊,至《永恆史》,重又讀到劉京勝譯「《一千零一夜》的譯者」一篇,錯謬較多。想起當年董燕生指摘楊絳譯《堂吉訶德》錯誤時,一同陪綁的「另一個譯本」,就出自此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