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雜誌
2020年04期
我們在持續地與人
與事物說再見
《美洲對話: 採訪拉美作家實錄》,2001
Conversaciones americanas
Páginas de Espuma,2001
收錄了1982年羅費在芝加哥、紐約
對博爾赫斯進行的兩次訪談
雷伊娜·羅費Reina Roffé:《戈萊姆》和《界限》是您最喜歡的詩嗎?
博爾赫斯:比奧伊·卡薩雷斯曾對我說《戈萊姆》是我最好的詩,因為這首詩有幽默感,而其他的詩中沒有。
《界限》對應的是一種人人都曾有、也許有些詩人還未表述過的經驗——「人到了一定年紀許多事都是最後一次做了」這個事實。
我有過這種感覺。當時我已經是個老人了,望著圖書館想:這裡有多少我已經讀過再也不會重讀的書啊。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遇到一個人就相當於一次可能的告別,因為你可能再也不會見到這個人。也就是說,我們在持續地與人、與事物說再見,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雷伊娜·羅費:也在和自己說再見?在這個意義上,《界限》的結尾極具感染力。
博爾赫斯:我記得結尾是「......空間、時間和博爾赫斯已將我離棄」,對嗎?
我想到這個情節是差不多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時我把它記在一位我想像出來的蒙得維的亞詩人頭上,他叫胡裡奧·加特羅·阿埃多。
最初這首詩只有六行,之後我意識到它有更大的可能性,於是《界限》應運而生,它包含著同樣的概念:
你把某扇門永遠關上了
有一面鏡子徒勞地等待你;
你感到十字路口像是敞開的
值守路口的是四張臉的雅努斯。
遇到一個人就相當於一次可能的告別,因為你可能再也不會見到這個人。也就是說,我們在持續地與人、與事物說再見,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博爾赫斯|韓燁 譯
—Reading and Rereading—
《世界文學》雜誌
圖片:可能是1980年代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博爾赫斯
Via ebay.com/usr/apartirdecero